高端轴承

搜索文档
聚焦“两高四着力”·一“县”观察 丨孟津区 智造高地 向新而行
河南日报· 2025-09-15 02:02
产业集群发展 - 孟津区通过链上共生战略推动高端轴承、精密模具、新型金属材料等产业集群化发展[1] - 产业集群1-5月总产值达40.7亿元 同比增长19.6%[2] - 构建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产业生态 实现资源共享效益共赢[2] 企业协同创新 - 铜一金属为电子信息、LED照明、动力电池企业提供关键零部件 与本地金属加工及新能源汽车企业深度协作[2] - 铜一金属铜铝复合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2] - 通过三张清单机制精准梳理企业需求、行业短板和政策对接点[2] 技术创新突破 - 铜一金属主导起草《铜铝复合板带》国家标准 独家工艺抬升行业门槛[3] - 鸿元轴承布局人形机器人轴承新兴市场 抢占高精密轴承赛道制高点[3] - 刘氏模具拥有11项专利和自建物流体系 成为国内唯一自有物流团队的铸造模具企业[3] 产业升级成果 - 订单交付周期缩短至3个月[3] - 全区拥有5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 8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7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 - 通过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构建从中小企业到单项冠军企业的成长路径[3] 未来发展规划 - 鸿元轴承三年营收目标突破10亿元 布局高档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和低空经济领域[4] - 刘氏模具2025年营收冲刺2亿元 发力船用柴油机和数控机床模具[4] - 铜一金属瞄准低空经济 布局超薄复合箔材料[4] 区域战略目标 - 孟津区力争2027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500亿元[4] - 致力于打造中部智造新高地[1][4] - 实施绿色智造与智能化升级 加速向价值链高端攀升[1]
中国高端轴承:国产化浪潮中的崛起与标杆力量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22:13
行业概况 - 中国高端轴承行业正迎来国产化替代加速与智能制造升级的双重驱动,行业规模持续扩张,技术突破不断涌现,但同时也面临原材料依赖、技术壁垒等挑战 [1] - 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87亿元-218亿元,2030年将攀升至326亿元-3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8% [2] - 外资品牌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79%降至2025年的30%以下,国产轴承在中高端市场逐步站稳脚跟 [2] 市场需求 - 新能源汽车领域,800V高压平台推动陶瓷绝缘轴承渗透率突破30%,单机价值量达5000元-10000元 [2] - 半导体设备用轴承需求年增速高达30%,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新引擎 [2] - 数控机床主轴轴承在高端轴承市场上占据40%的份额,高速电主轴轴承、大型重载轴承年增速分别达15.2%和13.6% [2] 技术突破 - 国产高端轴承钢纯净度显著提升,氧含量可控制在8ppm以内,通过纳米析出强化技术,轴承疲劳寿命提升3倍 [5] - 高速主轴轴承最高转速突破4万转/分钟,智能磨削系统加工精度达IT5级,变形量控制在0.02mm以内 [5] - 基于数字孪生的寿命预测技术进入工程验证阶段,智能轴承内置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温度、振动数据,预警准确率达92% [5] 产业链短板 - 在航空航天、核电等战略性高端领域,国产化率仍然偏低,目前不足30% [7] - 高端陶瓷材料、高精度加工设备等核心环节成为制约国内企业技术突破的关键瓶颈 [8] - 高端轴承钢的进口依赖度仍高达40%,钼铁、镍等合金原料进口依存度高达65% [9] 政策支持 - 《高端轴承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2025年要突破25项"卡脖子"技术,中央财政设立100亿元专项基金 [10] -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将高端轴承列为核心基础零部件,首台套应用可获30%采购补贴 [10] - 长三角、珠三角贡献全国58%的产能,江苏苏锡常、河南洛阳等地区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 [10] 公司案例 - 添佶轴承攻克材料热处理均匀性控制、超精密加工(沟道圆度≤0.3μm)等核心技术,2017年推出首代P2级主轴轴承 [12] - 添佶轴承旋转精度达P2级,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使工艺调试周期缩短50%,形成"设计-工艺-质量"闭环 [12] - 添佶轴承产品已配套2.5万台加工中心(市场占有率20%),3.5万台钻攻机(市场占有率39%) [13]
河南省:建立置换债券和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项债券省级直接拨付资金制度
搜狐财经· 2025-08-04 09:20
政策框架 - 河南省政府推出36条措施推动2025年下半年经济持续向上向好 涵盖抓项目扩投资 抓创新强产业 抓消费拓市场 抓改革促开放 抓就业保民生 抓安全保底线六大方面 [5][7] 投资与重大项目 - 2025年"双百工程"和省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实物量投资2100亿元和1万亿元以上 [9] - 建立重大项目建设施工和要素保障白名单动态管理机制 畅通审批绿色通道 [8] - 制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的省级重大项目清单 加快专项债券发行 [6][10] - 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 中央预算内投资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性资金拨付使用 确保2024年支持项目资金使用率均达90%以上 [10] - 2025年实施设备更新项目3000个 包括济钢高端轴承智能化生产基地 超聚变智慧工厂 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等重点产业项目 [10] 交通与能源投资 - 专班推进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三期 南信合高铁 京港高铁阜阳至黄冈段等项目前期工作 [11] - 2025年完成交通项目实物量投资1200亿元以上 建成沿黄高速公路 周口港中心作业区一期工程 [11] - 加快疆电入豫第二通道前期工作 启动苏皖豫干线天然气管道项目 推进陕电入豫工程核准 [11] - 2025年完成能源项目实物量投资1200亿元以上 建成许昌能信煤电 信阳五岳抽水蓄能电站 [11] 水利与城市建设 - 2025年完成水利项目实物量投资550亿元以上 建成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 小浪底北岸灌区 [13] - 2025年实施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459个 加装公共充电桩2万个 新增海绵城市达标面积100平方公里 新改建雨水管网1200公里 [13] 产业与创新 - 出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行动计划 2025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300亿元 [14] - 推进"7+28+N"重点产业链群建设 2025年汽车产量突破200万辆 其中新能源汽车突破140万辆 [15] - 2025年年底前累计建成智能工厂(车间)1400个 绿色工厂300个 [15] - 2025年新培育省级"两业"融合标杆企业30家 培育广播影视 国潮体验 智能养老等服务业新增长点 [15] 企业支持与融资 - 健全"900+600"重点企业包保服务工作制度 2025年开展政策宣讲500场 产销对接1000场 产融对接1200场 [14] - 2025年发行信用债3000亿元以上 推动科技贷 "专精特新贷"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提质扩面 [16] - 探索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主动授信 随借随还贷款模式 组建省级征信公司 [16] 消费与市场 - 2025年完成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50万辆 家电数码产品以旧换新800万台 推动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4700辆 [17] - 开展"缤纷夏日·乐享河南"暑期消费季活动 在餐饮 文旅 住宿 零售等领域接续发放消费券 [18] - 实施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链群建设三年行动 推出A级旅游景区 文博场馆等门票减免优惠政策 [19] - 2025年开工(筹集)配租型保障房5.66万套 扩大商品住房"以旧换新"规模 [19] 农业与民生 - 确保2025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50亿公斤以上 新增设施种植业产值30亿元 [16] - 2025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 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0万人次以上 [22] - 2025年新增100所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基本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 300所薄弱乡镇卫生院补短 [23] - 2025年新建 改建农村公路5000公里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5%以上 [20] 开放与招商 - 2025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100万吨 开行中欧(亚)班列4000列以上 [21] - 大力推行场景招商 链式招商 资本招商 科创招商 平台招商 [21] - 办好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等重大招商活动 [22] 债务与风险管控 - 建立置换债券和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项债券省级直接拨付资金制度 完成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年度任务 [5][24] - 加强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融资支持 2025年年底前全部完成保交房交付工作 [25] - 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政策 持续扩大收购存量商品房规模 [26]
聊城深入推进产业提质转型,全力塑造“以改促进 向新求质”品牌
齐鲁晚报网· 2025-05-09 02:37
产业发展规划 - 聊城市工信领域聚焦改革创新关键环节,打造"以改促进 向新求质"品牌,推进产业提质转型 [1] - 2025年目标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稳步提升 [1] - 构建"453X"现代化工业体系,包括4个支柱产业、5个优势产业、3个新兴产业和X个未来产业 [2] 产业组织力提升 - 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突出"调结构、优生态、融四链"多点发力 [2] - 实施"设备焕新、技改升级"行动,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2] - 招引"填空式"企业和项目,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规模 [2] - 探索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瞄准未来材料、生物制造等方向 [2] 数字经济发展 - 完善"1+N+X"数字经济生态服务体系,推广新型工业化智慧平台应用 [3] - 探索"AI+"赋能制造业数智化发展路径,提升大模型应用基础能力 [3] - 选树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20个,推动100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3] - 壮大电子材料、智能终端等数字产业,做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 [3] 绿色制造与转型 - 培育15个省级以上绿色制造单位,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4] - 构建"建库—诊断—施治—整治"工作机制,挖掘传统行业绿色转型典型案例 [4] - 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研究制定差别化政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4] 市场主体培育 - 实施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4] - 建立单项冠军种子企业培育库,推动单项冠军培育"量质齐升" [4] - 全年力争培育200家省级以上优质企业 [4] 企业服务与支持 - 开展"1+1+6"系列行动,搭建智能化助企服务平台 [5] - 举办第四届"聊城企业家日"活动,开展六大助企"聊"行动 [5] - 制定公共服务质量评价规范、中小企业管理提升方案 [6] - 持续推进"对企普法和法律服务活动",护航企业合规经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