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报

搜索文档
天然气提氦技术获重大突破 首次产出99.99997%超高纯氦气
中国化工报· 2025-08-29 02:06
技术突破 - 自主研制低温精制及脱氖装置产出氦气纯度达99.99997% 氖气杂质含量低于0.3ppm 为国内首套从天然气中提取6N9级超纯氦气的装置 [1] - 创新发明"前脱氢+多级膜+变压吸附+低温精制"耦合工艺 适应国内天然气氦气品位低/杂质复杂/提取难度大的特点 实现低丰度原料气高效稳定提取高纯氦气 [2] - 采用超低温吸附分离技术 以高比表面积吸附剂为核心 成功将氖含量脱除至0.3ppm以下 工艺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2] 装置性能 - 装置突破传统单级分离模式采用双塔结构 年设计不间断工作时间超8000小时 [2] - 装置体积减少40% 气体处理效率提高50% 安全性能大幅提升 [2] 行业意义 - 氦气是半导体制造/大科学装置/先进医疗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 被誉为工业血液 [1] - 国内天然气田氦气平均丰度仅0.03%~0.05% 传统提氦技术效率低下 纯度难以突破99.9999%关口 [1] - 成果标志我国在低丰度天然气提氦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填补技术空白 为资源战略安全提供强有力支撑 [1][2] 公司背景 - 公司深耕稀有气体制取和分离技术20余年 先后研制国内首台大型氦气回收纯化设备/首台高纯氦气纯化器 [3] - 实现装备和工艺全面国产化 年产氦气达400万立方米 [3] - 未来将聚焦低温真空及气体分离技术的持续创新 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3]
2025中国民企500强公布!这些化工企业上榜→
中国化工报· 2025-08-28 10:40
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概况 - 京东集团、阿里巴巴、恒力集团、华为投资控股、比亚迪位居前五,营业收入均超过7700亿元[1] - 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营业收入总额达43.05万亿元,净利润合计1.80万亿元[2] - 纳税总额1.27万亿元,资产总额51.15万亿元,其中97家企业资产超千亿元[2] 石油化工行业表现 - 石油化工企业70余家上榜,占榜单份额超10%,18家进入前100强[1] - 营收超千亿元化工企业18家(较上年增6家),500-1000亿元企业21家[1] - 恒力集团(8715.21亿元)、浙江荣盛(6586.02亿元)、盛虹控股(5656.23亿元)位列化工行业前三[1][5] 区域分布特征 - 山东省以26家化工上榜企业领跑全国,浙江省15家(6家进入百强),江苏省10家,福建省6家[2] - 恒力集团(江苏)、盛虹控股(江苏)进入前十;浙江荣盛、恒逸集团(浙江)位列前十二[1][5] 研发与创新投入 - 500强企业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研发人员115.17万人,平均研发强度2.77%[3] - 研发费用超10亿元企业171家,超30亿元64家,超50亿元37家,超100亿元19家[3] 新兴产业布局 - 309家500强企业投资62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涵盖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2] 化工企业详细排名(部分) - 前20强化工企业包括:桐昆控股(2001.66亿元,浙江)、利华益集团(1590.33亿元,山东)、东明石化(1550.04亿元,山东)[5] - 山东省化工企业占据榜单多数,如弘润石化(1508.10亿元)、万达控股(1506.78亿元)、京博控股(1030.01亿元)[5][6] - 福建省中景石化(1096.32亿元)、恒申控股(1068.74亿元)进入百强[5]
中石油,400亿元收购!
中国化工报· 2025-08-28 09:18
收购交易 - 公司拟以400.16亿元收购新疆储气库、相国寺储气库及辽河储气库全部股权 [1] - 通过新设三家控股合资公司分别出资99.95亿元、170.66亿元及129.55亿元收购标的 [1] - 交易标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三家全资子公司100%股权 [1] 战略意义 - 储气库是天然气产运储销中的关键环节和调节工具 [1] - 收购可新增109.7亿立方米储气库工作气量 [1] - 有助于形成与天然气销量匹配的储气调峰能力并实现产业链效益最大化 [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万亿元 [1] - 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达840.1亿元 [1]
磷氟产业紧握“技术创新”生命线
中国化工报· 2025-08-28 08:51
行业地位与现状 - 磷化工产业确立全球主导地位 磷矿年开采量占全球40%~50% [1] - 构建从矿产到高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在新能源材料和电子化学品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1] - 磷矿资源具有多共伴生组分元素特点 伴生氟资源较丰富 自然界90%以上氟资源伴生在磷矿石中 磷矿氟含量约为3% [1] 面临挑战 - 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 环保压力大 能耗安全风险突出 [1] - 磷矿共伴生资源回收利用主要集中在氟资源 [1] 转型方向与技术路径 -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加快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转型 [1] - 强化绿色发展 推进磷石膏资源化利用 [1] - 推动AI赋能 优化生产工艺和加速数字化转型 [1] - 加强伴生资源综合利用 回收磷矿伴生氟资源制取无水氟化氢 [1] - 加大产业氟回收技术开发力度 提高氟收率 [2] - 强化湿法稀磷酸源头氟回收 提高稀磷酸浓缩过程氟收率 [2] - 开发磷化工生产过程副产低值含氟资源中氟回收技术 [2] - 加强产业链协同 推动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 - 重塑产业形态 推动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建设 [2] - 构建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废弃物资源化—新材料的完整循环经济产业链 [2] - 实现全生命周期污染防控与资源高效利用 [2] - 推行全过程全元素资源化理念 从主元素精深利用等四个维度实现技术突破 [2] - 资源端实现低品位矿全量开发 构建可持续资源保障体系 [3] - 技术端突破高端磷化工材料技术壁垒 引领国产替代 [3] - 产业端打造全球领先的磷—新型肥料—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3] - 生态端建成绿色低碳示范标杆 实现全链条高效循环与低碳转型 [3] 论坛背景与成果 - 论坛聚焦磷氟资源加工领域从原料工艺产品和应用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4] - 设置三场主题报告和四个平行单元专题活动 近60位行业专家作报告 600余人代表出席 [4] - 推动领域科技创新 加强磷氟资源协同 实现产业高质高效 促进产业向生态化转型升级 [4]
毛利回升至约1000元!草甘膦后市还会涨吗?
中国化工报· 2025-08-27 12:16
价格与盈利变化 - 95%草甘膦原粉价格从2.2万元/吨涨至2.6万元/吨,涨幅接近20% [2] - 行业毛利率由负转正达到3.82%,单吨毛利回升至约1000元 [2] - 出口金额9.7亿美元同比增长11.1%,但出口均价有所下降 [3] 需求端驱动因素 - 6-8月为南美传统出口旺季,制剂订单集中下发推动报价上涨 [3] - 上半年草甘膦出口量33.1万吨,同比增长14.2% [3] - 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及百草枯等除草剂被禁用带来中长期需求增长空间 [5] 供给端格局变化 - 全球草甘膦年产能约120万吨,其中国内产能81万吨,海外产能38万吨 [3] - 2018至2025年上半年行业未新增产能,2025年国内有效产能稳定在80万吨左右 [4] - 新建草甘膦生产装置被列为限制类项目,行业扩产以技改为主 [4] 成本与库存状况 - 黄磷上半年均价2.33万元/吨,较2024年均价上涨464元 [4] - 烧碱等原材料上半年均价同比上涨11% [4] - 行业库存从5月初7.89万吨降至8月1日3.06万吨,处于历史低位 [5] 市场预期与订单情况 - 主流企业接单情况良好,部分企业订单已排满,短期内存在供应缺口 [2][5] - 在买涨不买跌心态下,内外贸客户采购积极性增强 [5] - 孟山都破产传闻引发全球供应稳定性担忧,对国内价格形成提振 [3]
全球最大绿氢/绿氨项目,中国石化参建!
中国化工报· 2025-08-27 09:15
项目合作与规模 - 中国石化与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签订沙特延布绿氢/绿氨项目前端工程设计及可转换工程总承包合同 [1] - 项目由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全资子公司广州工程公司与西班牙公司组成联合体提供前期工程服务 [1] -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绿氢/绿氨生产综合体 预计2030年投入商业运营 [1] 项目技术细节 - 项目位于沙特延布 利用风光发电制备绿氨 [1] - 建设内容包括4.5吉瓦电解水制氢设施 约8000吨/天合成氨设施 以及海水淡化厂和专用码头等辅助设施 [1] - 预计年产40万吨绿氢和280万吨绿氨 [1] 公司战略布局 - 项目是中国石化践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 也是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里程碑 [1] - 公司牵头成立中央企业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 高标准建设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 [2] - 积极打造氢能装备制造基地 建成11个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和144座加氢站 [2] 基础设施网络 - 建成覆盖西部陆海新通道 京沪 京津 成渝 沪嘉甬 济青和汉宜高速的7条"氢走廊" [2] - 氢走廊基本覆盖"3+2"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 公司成为全球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 [2] 产业链投资 - 通过产业资本优势投资入股13家氢能产业链企业 [2] - 投资领域涵盖制氢技术 氢燃料电池 氢能装备制造 质子交换膜和加氢站建设等细分领域 [2]
今年前7月我国钛白粉进口量同比下降
中国化工报· 2025-08-27 07:30
7月钛白粉进口情况 - 7月进口量7307.17吨,同比减少19.60%,环比增长49.48% [1] - 氯化法进口5309.92吨,主要来源国为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 [1] - 硫酸法进口1997.25吨,主要来源国为日本、英国、德国 [1] 前7个月钛白粉进口累计 - 总进口量4.70万吨,同比减少17.16% [1] - 硫酸法进口1.82万吨,同比增长6.47% [1] - 氯化法进口2.89万吨,同比下滑27.32% [1] 7月钛白粉出口情况 - 出口量13.48万吨,同比减少15.55%,环比增长2.19% [1] - 硫酸法出口11.03万吨,环比增长2.57%,主要出口印度、越南、土耳其 [1] - 氯化法出口2.45万吨,环比增长0.47%,主要出口印度、韩国、泰国 [1] 前7个月钛白粉出口累计 - 总出口量105.14万吨,同比减少7.14% [1] - 氯化法出口20.18万吨,同比下降3.12% [1] - 硫酸法出口84.96万吨,同比下降8.05% [1]
福建科润高端含氟聚合物项目开工
中国化工报· 2025-08-27 07:29
福建科润一期已完成建设,实现了从四氟乙烯单体—四氟磺内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全氟磺酸树脂的 全产业链国产化,产品品质超越进口磺酸树脂。二期项目建设占地100亩,预计新增投资5亿元,将为我 国氢能和液流电池行业提供全氟磺酸树脂产品,解决新能源、半导体、航空航天领域用全氟磺酸树脂等 高端含氟材料的技术难题。 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福建科润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全氟磺酸树脂生产基地,为我国液流电池、电解 水制氢、燃料电池等行业用质子交换膜提供可靠的基础原料。 中化新网讯 近日,福建科润世纪氢能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00吨高端含氟聚合物项目在邵武市金塘工业 园开工。 ...
抚顺石化烷基苯磺酸出海
中国化工报· 2025-08-27 06:58
公司业务发展 - 北天石化生产的烷基苯磺酸在大连港完成装船并发往智利,打通了产品出口流程 [1] - 公司对销售业务实施集中专业化管理,组建销售中心以更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1] - 公司积极探索磺酸出口相关政策、渠道和办法,实现了磺酸产品出口零的突破 [1] 产品与市场认可 - 此次出口的磺酸产品通过了国内海关行业检测,满足南美国家严格的环保法规与技术规范 [1] - 产品凭借纯度高、杂质低、稳定性强等核心优势,赢得了海外客户的高度认可 [1] - 公司在磺酸产销领域深耕多年,在国内洗涤行业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 [1]
CBCSD第二十一届可持续发展新趋势报告会: AI浪潮推动能化行业可持续转型
中国化工报· 2025-08-27 06:42
人工智能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 人工智能已成为各行业实现环境目标、提升资源管理效率和减少碳排放的重要工具 [1] - AI技术浪潮将推动工商行业转型升级并助力行业迈向智能化新阶段 [1] - 通过AI技术解决能源和公用工程管理问题对企业节能减碳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某石化公司引入相关工具后每年可节约物料价值3000万美元 [1] 零碳工业园区建设重点 - 需重点建设数字化碳资产管理系统和多元协同资源利用机制 [1] - 需整合政府、企业及金融力量推进能源系统示范和商业模式创新 [1] - 应围绕国际化零碳贸易园区建设和绿色供应链体系构建推进零碳目标实现 [1] 能源系统数智化转型实践 - 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可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 - 需协同构建多能融合数字基座并联合攻关能源转型核心技术 [2] - 通过提升电气化水平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做出贡献 [2] 碳核算体系创新与国际衔接 - 正探索应用AI和实时数据结合新型碳核算框架减少范围3排放 [2] - 通过释放ESG投资价值构建共同脱碳方法加速全球气候行动 [2] - 需建立全球统一碳核算体系并将中国实践与国际标准衔接以释放创新价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