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源综合利用
icon
搜索文档
八部门发方案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央视新闻· 2025-09-28 09:12
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铜、铝、锂、镍、钴、锡等资源调查与勘探,形成一批找矿新成 果。完善矿业权竞争性出让方式,科学有序投放矿业权。支持低品位、共伴生、难选冶资源绿色高效采 选冶技术及装备攻关,提高资源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再生资源回 收基地,强化废铜、废铝等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以及废旧动力电池、废旧光伏组件等新兴固废综合利 用。建成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基础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为矿产资源利用等提供精准高效服务。 延伸阅读: 原标题: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八部门印发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提到,加强资 源勘查与利用。 工信部印发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参考指引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详解上半年工业经济 中国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新规 ...
博苑股份:公司在经营资质、实操经验及专业团队等方面已形成协同基础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2 10:12
业务拓展背景 - 公司拓展六甲基二硅氮烷业务基于医药客户共同需求及资源综合利用资质与工艺技术优势 [1] - 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已形成经营资质、焚烧设施、共用设备、生产场地、实操经验及专业团队的协同基础 [1] 业务延伸路径 - 公司从有机溶剂回收逐步延伸至硅醚回收利用领域 [1] - 此类拓展所需新增投入较少且在原料获取方面具备成本优势 [1] 产品协同特性 - 碘化物和六甲基二硅氮烷均属医药化工功能性助剂 具有相近应用场景与功能特性 [1] - 两类产品使用后均可产生高价值可回收废料 [1] 战略布局依据 - 公司依托废料回收优势结合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及现有客户资源布局新产品 [1] - 在已有碘化物产品基础上拓展六甲基二硅氮烷产品线 [1]
盐湖股份20250901
2025-09-02 00:42
**盐湖股份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总结** **一 公司财务与经营业绩** * 盐湖股份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约67亿元 归母净利润25亿元[3] * 钾肥业务上半年产量198万吨 销量177万吨 略低于去年同期 但价格同比上涨约500元/吨[3] * 钾肥完全成本控制在1150元/吨左右 同比下降50元/吨[2][3] * 锂板块上半年生产接近2万吨 销售206万吨 基本实现产销平衡[3] * 碳酸锂制造成本控制在3万元/吨左右[2][3] * 氯化钾深加工业务上半年生产183万吨 收入76亿元 全年预计产量35-40万吨[3][10] **二 产能扩张与项目进展** * 新建4万吨锂盐装置计划2025年9月底联动试车 安排3000-4000吨生产任务 预计2026年满产[3][26] * 公司计划将总产能提升至每年8万吨[5] * 刚果布项目已发放探矿证 资源品质较好 正进行探矿 转采和试产量工作 并与第三方合作[2][9] * 4万吨锂岩项目计划9月底联动试车[2][3] **三 成本控制与降本措施** * 钾肥成本下降通过统一采购 优化水电气能耗管理(如节约50%以上用水量)实现[2][6][20] * 碳酸锂成本下降来自沉没成本摊薄 提高回收率(斯文多里岩回收率接近80%)[6] * 前端直接提锂再提钾方法预计可带来10%左右的成本下降[7] * 通过绿电项目与国家电网合作降低电力成本[20] * 上半年碳酸锂完全成本下降50元/吨[19] **四 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 * 察尔汗地区钠 镁等元素开发取得进展 有望降低生产成本[2][4] * 柴达木盐湖镁资源丰富 公司正积极推进相关项目[27] * 2024年补缴约6亿多元资源税 支付18亿元采矿权合规开采费用[5][14] * 公司持续投入生态环境保护 形成绿色闭环生态系统[2][5] **五 政策与合规影响** * 政策变动对锂行业合规开采有利 公司采矿证合规性得到保障[5] * 资源税按碳酸锂售价动态调整 2025年上半年每吨约两块钱乘以15%税率[23] * 2024年补缴2021-2023年资源税 导致成本增加 2025年第一季度所得税费用为负数[14] **六 产品结构与市场策略** * 碳酸锂产品中电池级比例提升至70%以上 未来将继续增加[24] * 氯化钾深加工产品包括氢氧化钾 碳酸钾等 毛利率较低(成本约3700元/吨 售价近5000元/吨)但丰富产品种类[10][12] * 深加工业务旨在应对钾肥市场波动 提高抗风险能力[3][10][12] **七 风险与挑战** * 上半年天气因素(降雨量增加)导致产量减少 影响钾产品回收率[8] * 澳洲高铁资源项目因风险和可行性问题暂时中止[2][4] * 所得税增加因当期所得税增加(上半年约17亿元 同比增加8000万元)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影响[11] **八 战略规划与发展前景** * 中国盐湖集团提出"123"战略目标(2030年1000万吨钾肥 20万吨锂盐 3万吨镁基新材料)[18] * 公司承担钾肥和锂盐重任 避免同业竞争[18] * 通过优化资源端管理和提升产品品质实现突破 未来有望显著增量发展[29][30]
龙佰集团(002601):2025年半年报点评:25Q2行业景气底部业绩承压,守得云开见月明
东北证券· 2025-08-29 09:2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PE为17倍(2025年)、14倍(2026年)、11倍(2027年) [3] 核心观点 - 25Q2行业处于景气底部 业绩承压但未来展望积极 [1][2] - 钛白粉销量逆势增长 2025H1总销量达61.2万吨(同比增长2.08%) 其中硫酸法42.84万吨(增2.10%)、氯化法18.46万吨(增1.99%) [2] - 海绵钛业务表现亮眼 受益军工等高端需求激增 Q2均价5.13万元/吨(环比上升7.55%) [2] - 公司发布钛白粉涨价函(8月18日) 提价500元/吨或70美元/吨 反内卷背景下下行风险降低 [2] - 积极推进两矿联合开发和徐家沟铁矿项目 未来钛精矿产能将达248万吨/年 铁精矿760万吨/年 [3]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133.42亿元(同比下降3.35%) 归母净利润13.85亿元(同比下降19.53%) [1] - 2025Q2单季营业收入62.82亿元(同比下降3.50%) 归母净利润6.99亿元(同比下降9.24%) [1] - 调整后盈利预测: 2025-2027年营收296/321/330亿元 归母净利润25.37/31.54/41.53亿元 [3] - 预计2025年净利润增长率17.0% 2026年24.3% 2027年31.7% [4] - 毛利率预计从2025年24.1%提升至2027年29.7% 净利润率从8.6%提升至12.6% [12] 产能布局 - 当前拥有全球最大钛白粉产能151万吨/年 海绵钛产能8万吨/年 [3] - 新能源材料产能: 磷酸铁锂5万吨/年 磷酸铁10万吨/年 石墨负极2.5万吨/年 石墨化5万吨/年 [3] - 持续开展境内外产业并购及资源整合 完善钛产业战略布局 [3] 价格走势 - 2025Q2钛白粉市场均价14592元/吨(环比升0.87% 同比降9.74%) [2] - 钛精矿(攀枝花TiO2≥46%)Q2均价1831元/吨(环比下滑11.10% 同比下滑17.06%) [2]
磷氟产业紧握“技术创新”生命线
中国化工报· 2025-08-28 08:51
行业地位与现状 - 磷化工产业确立全球主导地位 磷矿年开采量占全球40%~50% [1] - 构建从矿产到高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在新能源材料和电子化学品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1] - 磷矿资源具有多共伴生组分元素特点 伴生氟资源较丰富 自然界90%以上氟资源伴生在磷矿石中 磷矿氟含量约为3% [1] 面临挑战 - 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 环保压力大 能耗安全风险突出 [1] - 磷矿共伴生资源回收利用主要集中在氟资源 [1] 转型方向与技术路径 -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加快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转型 [1] - 强化绿色发展 推进磷石膏资源化利用 [1] - 推动AI赋能 优化生产工艺和加速数字化转型 [1] - 加强伴生资源综合利用 回收磷矿伴生氟资源制取无水氟化氢 [1] - 加大产业氟回收技术开发力度 提高氟收率 [2] - 强化湿法稀磷酸源头氟回收 提高稀磷酸浓缩过程氟收率 [2] - 开发磷化工生产过程副产低值含氟资源中氟回收技术 [2] - 加强产业链协同 推动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 - 重塑产业形态 推动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建设 [2] - 构建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废弃物资源化—新材料的完整循环经济产业链 [2] - 实现全生命周期污染防控与资源高效利用 [2] - 推行全过程全元素资源化理念 从主元素精深利用等四个维度实现技术突破 [2] - 资源端实现低品位矿全量开发 构建可持续资源保障体系 [3] - 技术端突破高端磷化工材料技术壁垒 引领国产替代 [3] - 产业端打造全球领先的磷—新型肥料—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3] - 生态端建成绿色低碳示范标杆 实现全链条高效循环与低碳转型 [3] 论坛背景与成果 - 论坛聚焦磷氟资源加工领域从原料工艺产品和应用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4] - 设置三场主题报告和四个平行单元专题活动 近60位行业专家作报告 600余人代表出席 [4] - 推动领域科技创新 加强磷氟资源协同 实现产业高质高效 促进产业向生态化转型升级 [4]
天原股份:子公司拟投资建设氯化法钛白粉尾渣资源化利用项目
格隆汇· 2025-08-26 12:52
项目投资 - 全资子公司海丰和泰拟投资18,481.58万元实施氯化法钛白粉尾渣资源化利用项目 [1] 产能建设 - 海丰和泰已建成年产10万吨磷酸铁项目 [1] 项目效益 - 项目建成后可对氯化法钛白粉产生的二次渣进行有效处理并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1] - 能够解决废渣处理面临的环保难题 [1] - 可从尾渣中提取氯化亚铁用于磷酸铁生产以降低生产成本 [1] - 有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1]
天原股份(002386.SZ):子公司拟投资建设氯化法钛白粉尾渣资源化利用项目
格隆汇APP· 2025-08-26 12:29
项目投资 - 全资子公司海丰和泰拟投资18,481.58万元实施氯化法钛白粉尾渣资源化利用项目 [1] 产能建设 - 海丰和泰已建成年产10万吨磷酸铁项目 [1] 资源利用 - 项目对生产氯化法钛白粉产生的二次渣进行有效处理 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1] - 从废渣中提取氯化亚铁用于磷酸铁生产 降低生产成本 [1] 环保效益 - 项目妥善解决废渣处理面临的严峻环保难题 [1] 竞争力提升 - 通过资源综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1]
钒钛股份:公司仍将继续做强做大钒钛主业
证券日报网· 2025-08-25 12:45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内的核心企业 [1] - 坚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探索多金属共生的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道路 [1] - 未来将继续做强做大钒钛主业 [1] 信息披露规范 - 若筹划重大事项会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
昌德新材55岁董秘徐冬萍身兼三职,和董事长蒋卫和是湖南大学校友
搜狐财经· 2025-08-08 01:51
公司基本情况 - 昌德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11日 注册资本1.34亿元人民币 注册地址位于岳阳市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1]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资源综合利用和新材料 行业分类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C42) [1][2] - 公司于2025年7月7日在新三板挂牌 证券简称"昌德科技" 证券代码"874859" [1] 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蒋卫和直接持股30.23% 间接持股9.86% 合计控制公司43.66%股份 [1][3] - 法定代表人蒋卫和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1][4] 管理团队背景 - 董事长蒋卫和1969年出生 湖南大学工程硕士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拥有30年以上化工行业从业经验 [4][5] - 董事会秘书徐冬萍1969年出生 湖南大学管理学硕士 兼任董事 副总经理 财务总监三职 与蒋卫和存在校友及同事关系 [4][5] - 核心管理层均曾就职于中国石化巴陵石油化工公司及其关联企业 具备深厚的行业背景 [4][5]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8月营业收入分别为9.69亿元 10.64亿元和9.47亿元 [6] - 同期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83亿元 7976.53万元和5053.65万元 呈现下降趋势 [6] - 综合毛利率从2022年35.21%降至2023年19.91% 2024年前8月进一步降至13.07% [6]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18.84%上升至2024年8月48.39% 流动比率从2.68倍降至1.87倍 [6] 资本运作历程 - 公司2022年6月曾申报主板IPO 2023年2月平移至深交所 2024年7月主动撤回申请 [1][2] - 2024年8月6日重新在湖南证监局完成北交所IPO辅导备案 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1]
昌德新材转战北交所IPO,55岁董事长蒋卫和控股44%
搜狐财经· 2025-08-08 01:2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昌德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7年9月11日 注册资本1.3398亿元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蒋卫和 [1] - 注册地址位于岳阳市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岳阳大道东279号中国化学四化大厦6楼 [1] - 控股股东蒋卫和直接持股30.23% 间接持股9.86% 合计控制公司43.66%股份 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1][4] 资本运作历程 - 公司于2025年7月7日在新三板挂牌 证券简称"昌德科技" 证券代码"874859" [1] - 2022年6月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主板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 2023年2月因全面注册制平移至深交所 2024年7月撤回申请终止上市进程 [1][3] - 2024年8月6日在湖南证监局完成北交所IPO辅导备案 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1] 业务与行业 - 主营业务包括资源综合利用和新材料 [2] - 行业分类属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行业代码C26)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行业代码C42) [1] 管理层背景 - 实际控制人蒋卫和1969年出生 55岁 具有石化行业资深从业经历 [4] - 1991-1995年任职于中国石化巴陵石油化工公司及其关联企业 担任车间班长 [4] - 1995-2020年任职于岳阳昌德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历任开发部经理、实业一部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 [4] - 2017年9月起任职于昌德有限 担任执行董事、总经理 2021年10月至今任昌德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 [4] 财务表现 - 2022年营业收入9.69亿元 2023年增长至10.64亿元 2024年前8个月达9.47亿元 [4] - 2022年归母净利润1.83亿元 2023年大幅下降至7976.53万元 2024年前8个月为5053.65万元 [4] - 综合毛利率持续下滑 2022年35.21% 2023年19.91% 2024年前8个月降至13.07% [4] - 净利润下滑主要受主要产品聚醚胺等价格下降影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