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化工报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石化SRJET技术首次许可国际项目
中国化工报· 2025-08-26 06:30
核心技术突破 - 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SRJET生物航煤生产技术首次实现国际许可 授权对象为道达尔能源与中国石化的合资项目 [1] - 该技术采用"两段三区"分子重构反应体系 通过碳碳双键加氢饱和 加氢脱氧和碳链异构的分区调控实现高效转化 [1] - 配套创制高稳定选择性脱氧催化剂和高选择性链烷烃异构催化剂 形成突破性技术体系 [1] 环保效益数据 - 生物航煤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较传统航煤减少50%以上 [1] - 若全面替代国内3000万吨年航煤消费量 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5500万吨 相当于植树5亿棵或停驶3000万辆轿车 [1] 原料与产品特性 - 技术可利用餐饮废油(地沟油)及棕榈油 蓖麻油 棉籽油等多种动植物油脂为原料 [2] - 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指标完全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技术水平 [2] 商业化进程 - 2011年9月首次产出合格产品"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 2014年2月获中国首张生物航煤适航许可证 [2] - 2015年3月实现首次商业载客飞行 2017年12月完成首次跨洋商业载客飞行 [2] - 2022年12月实现首次货运国际飞行 2024年6月完成国产大飞机C919加注试飞 [2] 战略规划 - 公司将持续加大创新投入 开展生物航煤技术升级迭代 [2] - 技术将为全球民航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
合成橡胶产业航向:智能 绿色 高端
中国化工报· 2025-08-26 06:26
行业发展趋势 - 合成橡胶行业正迈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 [1] - 产业规模持续跃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端特种产品逐步打破国际垄断 [2] - 绿色制造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转型是行业必然选择 [4] 智能化转型 - 人工智能技术引发新材料研发范式变革,成为产业升级核心引擎 [2] - 建议建设开放共享的橡胶材料数据平台,建立标准化数据采集处理共享机制 [2] - 打造"模型+机制"双驱动体系,提高AI模型泛化性与可靠性 [2] - 建立"理论-模型-实验"闭环反馈机制实现设计迭代 [2] - 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开展AI创新研究 [2] - 基于AI+机理的智能调控系统通过热力学、动力学和反应器模型精准调控生产装置 [3] - 智能调控系统降低生产装置波动性,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大幅减少操作频次 [3] 绿色化发展 - 应用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混合的生物基橡胶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 [4] - 突破材料性能天花板,创新绿色低碳合成橡胶材料 [4] - 植物油应用于轮胎生产可调节软硬度并契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4] - 研发生物基油填充型乳聚丁苯橡胶可提升生物基含量降低碳排放 [4] - 构建碳排放统计统一核算体系,实施产品碳足迹管理 [5] - 加快制定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推动团体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 [5] 高端化突破 - 产品高端化和产业高端化是行业发展重要目标 [6] - 研发聚异丁烯、丁基橡胶和顺丁橡胶等高端产品 [6] - 顺丁橡胶具有低滚动阻力、高耐磨性、高耐曲扰性和高抗疲劳性优异性能 [6] - 智能抗冲击弹性体应用于华为折叠手机柔性内屏缓冲层,获全球首个SGS五星抗冲击认证 [7] - 弹性体材料拓展应用于运动牙套、船舰消声瓦和整星隔离器,有效减少振动冲击 [7] - 双环戊二烯加氢树脂提高树脂热稳定性及相容性,适用于特种黏合剂制造 [7] - 重点攻关反应注射成型技术和环烯烃共聚物聚合技术,快速实现聚双环戊二烯产品产业化 [7]
第十届储能西部论坛: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呼唤“双轮驱动”
中国化工报· 2025-08-26 06:24
行业政策与市场发展 - 西部地区拥有80%以上风光资源和广阔土地优势 为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提供得天独厚场景[1] - "十四五"期间新型储能迎来快速发展 "十五五"将重点强化顶层设计并编制实施方案[2] - 需完善新型储能参与市场机制 加快推动储能全面参与各类市场交易以提升利用水平[2] - 内蒙古在全国首创十年长效补偿机制 开启独立储能容量补偿先例保障项目收益稳定[3] 技术发展与创新方向 - 需加强技术攻关与场景创新并重 推动沙戈荒基地及零碳园区场景示范应用[1] - 锂离子电池仍为未来电池储能主流 需在大容量和长寿命趋势下突破安全性瓶颈[3] - 通过智能电池植入芯片加AI监控和固态电池实现技术突破 目标将储能度电成本降至0.1元/瓦时[3] - 绿氢储能需通过风光制氢实现长周期储能 结合热回收将综合能效提升至80%[3] 系统建设与规划目标 -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有刚性需求 需做到面向科技前沿、系统需求和市场机制[2] - 储能技术需融合化工电工热工等多学科创新 推动新能源系统多能耦合发展[3] - 内蒙古电力集团2024年率先启动建设60万千瓦新型储能 2025年将持续发力新开工一批项目[3] - 需加快现货市场建设 拓展辅助服务品种以强化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1]
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大趋势发布
中国化工报· 2025-08-26 06:24
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 - 能源转型与低碳实践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与绿色发展 [1] - 能源体系加快转型 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 [1] 气候变化与生态危机 - 人类面临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双重危机 [1] - 极端气候和各类灾害频发 [1] 循环经济与资源再生 - 循环经济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1] - 再生资源行业快速发展 [1] 数字技术赋能可持续发展 - 数字技术赋能可持续发展 [1] - 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1] 供应链与运营管理 - 打造韧性供应链 协同提升绿色化和安全发展 [1] ESG信息披露与监管 - ESG信息披露日趋规范 监管更趋务实 [1] 城市发展机遇 - 城市更新与高质量发展是企业新要求和新机遇 [1] 农业与粮食安全 -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1] -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1] - 粮食安全危机愈演愈烈 [1] 银发经济与劳动力市场 - 银发经济释放增量空间 [1] - 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有待化解 [1] 消费趋势与市场机遇 - 可持续生活逐渐成为主流行动 [1] - 及时提供符合可持续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获得新增长的关键 [1]
光伏产业“反内卷”深入供给侧
中国化工报· 2025-08-26 06:02
会议背景与参与方 -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央社会工作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务院国资委 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能源局 [1] - 相关光伏制造企业 发电企业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参会 [1] 会议核心要求 - 加强产业调控 强化光伏产业项目投资管理 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1] - 遏制低价无序竞争 健全价格监测和产品定价机制 打击低于成本价销售 虚假营销等违法违规行为 [1] - 规范产品质量 打击降低质量管控 虚标产品功率 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 [1] - 支持行业自律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倡导公平竞争有序发展 强化技术创新引领 严守质量安全底线 [1] 会议规格升级与政策导向 - 相比7月3日工信部单独召开的座谈会 此次新增多个事关行业治理成效的部门参加 [2] - 有关部门对光伏行业"内卷"治理的重视不断加强 强调以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实施内外兼修供需同治 [2] 行业现状与市场影响 - 光伏产业"反内卷"已初见成效 自2025年7月初以来硅料 硅片价格已大幅上涨 电池片 组件价格亦有所恢复 [2] - 硅料作为供给侧改革核心抓手 能耗管控与产能收储或同步推进 对落后供给实现有力约束 [2] - 新技术导入提速 有助于推动落后产能出清 [2]
TDI:停车减量助推价格宽幅上扬
中国化工报· 2025-08-26 02:34
价格走势 - 7月华东TDI市场均价从月初1.17万元/吨升至月末1.64万元/吨,月涨幅达39.8% [1] - 8月TDI价格走势平稳略有回落,截至8月18日基准价为1.61万元/吨 [1] - 预计8月国产货源运行区间1.55-1.9万元/吨,上海货源1.6-1.95万元/吨,均价或达1.75万元/吨 [4] - 9月均价预计回落至1.7万元/吨,10月进一步降至1.65万元/吨 [4] 供应端变化 - 全球多套装置停产导致供应紧张:福建万华36万吨/年装置停车检修45天[2]、科思创德国30万吨/年工厂因火灾停产(占欧洲产能55%)[2]、新疆巨力20万吨/年装置检修[2]、万华匈牙利25万吨/年装置检修[2] - 亚洲供应同步缩减:日本三井化学5万吨/年装置因氯气泄漏停车[3]、韩国丽水16万吨/年装置限量供应[3]、甘肃银光15万吨/年装置停车检修[3] - 合计停产产能达147万吨/年,造成国内38.4%和全球41%的供应缺口[3] 企业动态与产能布局 - 万华化学建成投产福建工业园TDI二期36万吨/年装置,总产能提升至147万吨/年,占全球产能近40%[7] - 主要供应商7月大幅调价:沧州大化打款价上调至2万元/吨[3]、万华化学分销渠道执行一口价1.8万元/吨[3]、上海巴斯夫打款价上调至2万元/吨[3]、上海科思创8月开盘价上调至1.85万元/吨[3] - 2025年全球TDI产能预计达358万吨,其中国内产能185万吨[6] 需求与贸易情况 - 上半年TDI出口量26.73万吨,同比增长82.95%,其中5月出口5.16万吨创单月历史新高(同比增98.45%)[6] - 欧洲装置全部停车且不可抗力可能持续3个月,刺激出口订单激增[4] - 高价导致下游抵制情绪明显,实单乏力,仅刚需支撑[4][5] 行业供需展望 - 2025年全球TDI需求量预计217万吨,其中国内需求91万吨,全球产能富余量将达141万吨,国内富余94万吨[7] - 全球TDI装置开工率预计下降至61%,接近15年来最低水平[7] - 8月中下旬检修装置陆续重启,供应紧张状况预计缓解[4]
化工与石油指数全线飘红(8月18日—22日)
中国化工报· 2025-08-26 02:34
化工与石油指数表现 - 化工原料指数累计上涨3.29% [1] - 化工机械指数累计上涨0.78% [1] - 化学制药指数累计上涨0.04% [1] - 农药化肥指数累计上涨1.90% [1] - 石油加工指数累计上涨4.14% [1] - 石油开采指数累计上涨0.70% [1] - 石油贸易指数累计上涨2.97% [1] 原油期货价格变动 - 纽约WTI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63.66美元/桶 较8月15日上涨1.37% [1] - 布伦特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67.73美元/桶 较8月15日上涨2.85% [1] 化工现货市场表现 - 涨幅前五产品:维生素B1上涨12.82% 维生素D3上涨7.14% 百草枯上涨6.56% 工业级碳酸锂上涨4.90% 丙烷上涨4.84% [1] - 跌幅前五产品:液氯下跌48.51% 盐酸下跌8.29% 丁基橡胶下跌7.79% 丙烯酸甲酯下跌7.33% 丙烯酸丁酯下跌6.13% [1] 化工企业股价表现 - 涨幅前五企业:震安科技上涨53.11% 飞鹿股份上涨33.16% 奇德新材上涨30.05% 宏和科技上涨23.25% 金煤B股上涨21.35% [2] - 跌幅前五企业:上纬新材下跌13.12% 唯科科技下跌10.89% 新亚强下跌10.59% 中欣氟材下跌10.38% 九鼎新材下跌9.15% [2]
安永:并购狂潮重塑美国油气格局
中国化工报· 2025-08-26 02:28
行业并购趋势 - 2024年美国油气上游并购总额同比暴增331%至2066亿美元 [1] - 头部上市油气勘探和生产企业数量从50家锐减至40家 [1] - 40家头部企业贡献全美约41%的油气产量 [1] 交易结构特征 - 2024年并购资金中42%投向未探明储量资产 较2023年18%大幅跃升 [1] - 全年共完成5笔超百亿美元交易 [1] - 埃克森美孚600亿美元收购先锋资源 Diamondback能源260亿美元并购Endeavor能源 康菲石油225亿美元收购马拉松石油 三笔交易占全年总额52% [1] 并购驱动因素 - 企业通过并购形成更具资本实力与运营效率的新巨头 [1] - 行业通过并购整合实现储量增长 储量替换率超100% [2] - 勘探和开发成本同比下降7% [2] 行业格局演变 - 头部企业成为美国能源格局塑造者 [1] - 行业呈现强者恒强趋势 [1] - 2025年二季度并购显著放缓 因优质标的稀缺 [2] 战略转向 - 企业重点转向应对宏观环境不确定性 [2] - 运营效率和资本纪律成为决胜关键 [2] - 买家被迫转向非核心区域分散布局 [2]
艺康收购Ovivo超纯水业务
中国化工报· 2025-08-26 02:28
收购交易概况 - 艺康公司同意以18亿美元收购Ovivo公司电子业务部 [1] - 被收购业务预计2025年实现5亿美元销售额 [1] - 被收购业务员工规模为900人 [1] 业务整合规划 - 收购业务将与现有高科技业务整合 [1] - 整合后将为微电子客户提供循环水管理解决方案 [1] - 解决方案旨在显著减少制造过程中的淡水使用量 [1] - 解决方案同时使芯片产量最大化 [1] 业务规模影响 - 收购使公司全球高科技水处理业务规模扩大一倍以上 [1] - 包含收购在内高科技业务年营收将达约8亿美元 [1] - 高科技业务保持强劲的两位数增长率 [1] - 公司目前向半导体晶圆厂供应的水处理产品年销售额约为3亿美元 [1] - 交易将提升高科技业务利润率 [1]
全球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困难重重
中国化工报· 2025-08-26 02:28
截至2025年年初,联合国197个成员国均已认可2015年达成的《气候协定》,并且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 具体目标,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采取其他行动限制全球变暖。然而,实践证明,制定目标与实现目 标完全是两码事。 近期,全球著名的能源智库"灰烬"发布了一份报告,评估全球各国的气候行动进展。报告开篇指出,尽 管133个国家在2023年COP28气候峰会上同意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提高3倍,但其中许多国家的政 策行动与承诺并不匹配。 根据报告,两年前的COP28峰会上,133个国家同意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提升至1.1万吉 瓦。然而截至今年7月,仅有7个非欧盟国家更新了本国2030年目标,其中5个上调目标,2个下调目标。 欧盟部分国家则按欧盟期限完成了《国家能源与气候计划》(NECP)的最终确定:法国和西班牙分别将 目标提高5吉瓦和19吉瓦,德国和意大利则未作调整。预计从现在到2029年下一个NECP期限,欧盟国 家不会再更新本国目标。 "灰烬"的报告显示,全球各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目标总和仅比2023年COP28时高出2%,为7.4太瓦。 这与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所需的2030年11太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