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报

搜索文档
两家韩化企将整合丽水裂解装置
中国化工报· 2025-09-08 07:45
近日,LG化学与GS加德士公司宣布,双方正就整合位于韩国丽水的蒸汽裂解装置展开磋商。此举是韩 国政府与主要石化生产商近期达成的石化产业重组计划的一部分。LG化学内部人士称,若双方能就估 值达成一致,LG化学拟将其丽水裂解装置出售给GS加德士,并通过新合资公司共同运营。GS加德士是 由GS能源与雪佛龙各持股50%的炼化合资企业。 相较于乐天化学与HD现代集团正在探讨的大山基地整合方案,LG化学与GS加德士在丽水毗邻而建的 乙烯装置在地理布局上更具整合可行性与运营效率提升潜力。 根据8月20日韩国政府与企业达成的协议,韩国将削减270至370万吨/年的乙烯产能,相当于关闭3至4套 裂解装置。当前韩国总乙烯产能约1300万吨/年,主要分布在丽水、大山和蔚山三大基地,韩国政府目 标是将全国乙烯产量整体缩减25%。 标普数据显示,LG化学合计拥有338万吨/年乙烯产能,其位于丽水的2号石脑油裂解装置可能在此次整 合中关停。而GS加德士在丽水运营的90万吨/年混合进料裂解装置因可灵活加工石脑油、尾气、抽余油 或LPG,被认为更具竞争优势。 ...
海外清洁氢能项目面临大规模取消
中国化工报· 2025-09-08 07:31
缺乏强劲需求也导致大量氢能项目流失,占取消项目数量的13%。尽管市场预测需求强劲,但实际需求 增长远低于预期,这通常源于支付意愿低下和监管不确定性。由于无法在缺乏适当约束性承购协议的情 况下推进氢能项目,许多开发商已暂停或取消计划,将资源转向更高回报的领域。这种情况对澳大利亚 和中东等地区的出口导向型氢能项目影响尤为明显。虽然清洁氢能的高成本间接导致了需求不足和回报 率不佳,但在承购协议已签署的情况下,成本压力也可能直接导致项目取消。 近期,因缺乏需求、成本高企以及企业战略调整,全球开发商大量放弃已公布的低碳氢项目,清洁氢能 项目面临大规模取消与延期。 根据睿咨得能源氢能与衍生品研究的最新估算,多数地区的氢能项目成本短期内难以下降。随着氢能产 业成熟,此类调整是必然的。尤其是在这个新兴领域,成本估算参考点和通胀影响仍处于探索阶段。来 自政府的持续支持将发挥弥合成本缺口、助力先行者的关键作用。氢能行业高度依赖补贴和公共拨款, 因此当资金未能到位或竞标失败时,项目往往会被剔除。目前全球已为清洁氢项目设立了多种资金机 制,但尚不足以在短期内支撑所有已公布项目。除具体财政激励外,政策支持也同样重要。事实上,随 着欧盟 ...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脱“灰”奔“绿” 转型有道
中国化工报· 2025-09-08 04:50
绿色转型正成为化工园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以现代煤化工产业为支柱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下称宁东基地)在脱"灰"奔"绿"的转型实践中交上了一份充实答卷——通过全产业链减碳增绿、绿电 园区协同发展、本质环保体系构建等"实干"路径,为我国传统煤化工基地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 广的经验。 产业链减碳增绿 宁东基地煤炭年产能超过1亿吨,是全国14个亿吨级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之一。面对煤化工生产过程中大 量碳排放和耗煤量,宁东基地持续推进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低碳化发展。 通过实施节能减煤加氢5年行动计划,强化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宁东基地推动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 元化、低碳化和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转型,构建现代煤化工与煤炭开采、电力、石化化工、精细化工、 新材料、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建设高性能纤维生产基地和"中国氨纶谷"。 2024年,宁东基地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精细化工、清洁能源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 51.8%,较2020年提高12.5个百分点。 绿电园区协同发展 宁东基地可再生能源富集,太阳能发电可利用小时数超1500小时,地处西电东送枢纽节点,毗邻产业负 荷中心,但曾面临能源 ...
超高强尼龙丝制备技术获突破
中国化工报· 2025-09-08 02:54
技术突破 - 公司成功研发11克旦超高强尼龙66工业丝生产技术 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可满足从轻型飞机到超大型客机所有型号需求[1] - 研发团队于2024年10月突破10.8克旦高强丝制备技术 实现特种领域重要机型航空轮胎应用[1] - 11克旦超高强尼龙66工业丝项目于7月中旬通过工信部中期验收[1] 产业意义 - 突破航空轮胎材料技术瓶颈 打破国外企业对超高强尼龙66工业丝及帘子布生产技术的长期垄断[1] - 公司具备航空轮胎用尼龙66工业丝100%国产化供应能力 拥有从关键原料到成品全产业链自主知识产权[2] - 技术可应用于国内特种领域重要机型的航空轮胎 产品性能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1] 研发进展 - 2024年3月联合北京化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等10家国内顶尖机构启动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1] - 研发目标已瞄准更高强度的尼龙66工业丝 推动轮胎制造和航空装备产业链技术迭代升级[2] - 航空轮胎需要承受飞机起降时的超高载重 超强冲击力和极端速度变化[1]
550千伏全氟异丁腈环保气体GIL投运
中国化工报· 2025-09-08 02:54
技术突破 - 平高电气联合中国电科院和国网安徽电力成功研制世界首台550千伏全氟异丁腈环保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管道(GIL)并投运[1] - 项目采用海斯福公司全氟异丁腈与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作为绝缘介质 攻克了绝缘和升温等核心技术[1] - 设备实现与常规550千伏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输电线路"同尺寸 同参数 同性能" 兼容六氟化硫及混合气体[1] 环保效益 - 项目温室效应较六氟化硫下降97% 显著降低环境影响[1] - 为存量电站换气改造及新建电站建设提供环保解决方案[1] - 推动电网输变电设备环保化升级迈向更高水平[1] 政策支持 - 生态环境部于2024年11月批准海斯福公司全氟异丁腈的新化学物质常规登记证[1] 合作单位 - 项目由平高电气主导 联合中国电科院 国网安徽电力和海斯福公司协同攻关完成[1]
中石油塔石化尿素装置造粒塔封顶
中国化工报· 2025-09-08 02:52
项目进展 -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的中石油塔石化绿色低碳项目尿素装置造粒塔封顶 项目建设进入全面安装高峰期与土建收尾阶段 [1] - 尿素造粒塔设计高度122.5米 塔体内径24米 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 浇筑混凝土总量超7000立方米 钢筋使用量达1600多吨 [1] 技术突破 - 项目采用基于乙烯富氢尾气为原料的氨合成工艺技术 由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和中国五环公司共同开发 [1] - 项目团队攻克国内首次在造粒塔施工中使用C45高强度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配合比试验难题 [1] 环保效益 - 项目以实现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为目标 为新疆地区化肥产业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1]
陕西氢能标委会标准建设成果丰
中国化工报· 2025-09-08 02:52
陕西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进展 - 标委会围绕氢能产业需求在标准体系建设 关键技术攻关 服务企业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 - 标委会自2023年9月成立后组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团体标准 地方标准共18项 覆盖制氢 储运 应用全链条 [1] - 重点围绕氢源保障 先进氢储运 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和氢能重卡短倒运输四大方向开展工作 [1] 陕西省氢能标准体系建设 - 陕西氢能研究院编制《陕西省氢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系统梳理标准链 产业链 创新链发展现状 [1] - 急需通过制定地方标准解决可再生能源制氢与终端应用衔接难题 [1] - 标委会为陕西省氢能标准化提供科学指导和顶层设计 [1] 水电解制氢加氢一体站设计规范 - 陕西省地方标准《水电解制氢加氢一体站设计规范》计划2025年1月启动编制 [2] - 编制单位包括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机构 [2] - 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内新建 改扩建制造加氢一体站的设计 计划11月底完成报批 [2] - 标准规定水电解制氢加氢一体站设计的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等内容 [2]
圣奥发布高端防老剂关键原料
中国化工报· 2025-09-08 02:52
产品发布 - 公司于9月1日发布高端橡胶防老剂关键原材料甲基异戊基酮(MIAK) [1] - MIAK产品采用自主研发的领先工艺 有助于橡胶添加剂业务延链补链并填补国内行业相关产品空白 [1] - MIAK具有良好溶剂属性以及低密度 低挥发速度 易生物降解等特性 可用于生产高端橡胶防老剂 环保油漆涂料 数字印刷油墨等 [1] 技术研发 - 公司2020年3月成立项目组确立合成MIAK工艺路线 突破新型催化剂研制 反应工艺流程优化 过程技术强化和复杂组分分离提纯四大技术难题 [1] - 2023年实现MIAK连续稳定生产 2024年推进工业化扩产 2025年首期3000吨/年MIAK产能落地 [1] - 针对该技术工艺已提交发明专利申请3项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项 制定发布企业标准并牵头起草团体标准 [2] 生产工艺 - 公司将绿色理念融入MIAK生产全链条 实现原料绿色化和三废近零排放 [2] - 通过全方位升级技术体系打造反应温和 本质安全 低耗少排的绿色生产工艺 [2] 产品规划 - 公司宣布MIAK的共线产品甲基正戊基酮(MAK)计划将于2026年投产 [2] - MAK是一种无色具香味的稳定液体 具有高溶剂活性 低蒸发速率 低表面张力和高沸点等特征 可用于涂料 油墨 清洁剂 制药工业等领域 [2]
清洁氢能项目面临大规模取消
中国化工报· 2025-09-08 02:52
项目取消与延期现状 - 全球开发商大量放弃已公布的低碳氢项目 受需求不足 成本高企及企业战略调整影响 [1] - 战略调整是最主要原因 占被取消产能的48% 约600万吨/年氢产能 [1] - 缺乏强劲需求导致13%项目流失 实际需求增长远低于市场预测 [1] 战略调整动因 - 开发商重新审视行业早期乐观承诺 战略性回归核心业务 [1] - 英国石油公司(BP)和澳大利亚Origin能源公司暂停或取消多个氢能项目 理由为削减成本和优先发展核心业务 [1] - 企业缩减高风险氢能投资以寻求更可靠回报 [1] 需求端挑战 - 支付意愿低下和监管不确定性导致承购协议缺乏 [1] - 澳大利亚和中东等地区的出口导向型氢能项目受影响尤为明显 [1] - 清洁氢能高成本间接导致需求不足和回报率不佳 [1] 成本与资金问题 - 多数地区氢能项目成本短期内难以下降 成本估算参考点和通胀影响仍处探索阶段 [2] - 行业高度依赖补贴和公共拨款 资金未到位或竞标失败导致项目被剔除 [2] - 全球已设立多种资金机制 但不足以短期支撑所有已公布项目 [2] 政策与监管环境 - 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Ⅲ》等法规实施明确处罚条款 帮助构建稳健商业模型 [2] - 炼厂用绿氢项目的投资印证政策支持重要性 [2] - 政策雄心与商业可行性间存在鸿沟 需更强政府支持和明确投资指引 [3] 开发执行障碍 - 近20个氢能项目因许可审批问题被取消 涉及环境影响 土地使用及供水等 [2] - 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复杂性显著增加 [2] - 电解制氢面临电网可再生清洁电力获取挑战 大型电解槽构成电网负担 [2] 行业转型趋势 - 初期热情让位于审慎态度 项目取消和延期是新兴领域必然阵痛 [3] - 转型期对行业积累经验和聚焦商业可行项目至关重要 [3] - 印度和中国等地区仍有新项目不断公布 [3]
天然气产需增长并非逆潮流
中国化工报· 2025-09-08 02:50
核心观点 - 天然气需求和产量增长顺应减碳需求和能源需求 并非逆能源转型潮流 [1] 行业需求趋势 - 石油 天然气和煤炭需求持续增长 天然气需求增长尤为显著 [1] - 国际能源署预计天然气需求将持续增长 特别是LNG需求 [3] - 人工智能推动全球电力需求飙升 风电和太阳能无法满足新增需求 [2] - 欧洲可再生能源增长未显著降低天然气需求 [3] 企业战略布局 - 壳牌计划到2030年新增1200万吨/年LNG产能 [2] - 道达尔能源计划2030年将控制的LNG量提升50% [2] - 英国石油公司在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启动新LNG项目 计划打造大型LNG枢纽 [2] - 埃克森美孚计划2030年将LNG资产增加50% [2] - 雪佛龙打算进一步扩大全球LNG业务 [2] 能源结构地位 - 天然气发电被认为是最稳定和清洁的能源供应方式 [2] - LNG已成为能源巨头的关注焦点 [2] - 未来对天然气的需求预计更加稳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