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3D打印轻质燃料电池问世 首次达到航空航天应用所需的比功率指标
科技日报· 2025-09-22 23:39
丹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在燃料电池领域取得突破:他们首次利用3D打印技术和特殊几何结构设计,研 制出一种全新的轻质燃料电池,首次达到航空航天应用所需的比功率指标,或将为航空航天绿色能源应 用开辟新路径。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自然·能源》杂志。 燃料电池由金属部件密封和连接,金属部件占系统总重量的75%以上,极大限制了其机动性,也制约了 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如果将一架普通喷气客机的70吨燃料替换成相同容量的锂电池,其重量将 高达3500吨,结果就是飞机根本无法起飞。 此次,研究团队设计出了一种完全由陶瓷制成、通过3D打印制造的新型燃料电池。他们重新设计了固 体氧化物电池的结构,采用了"三重周期极小曲面"结构,即自然界蝴蝶翅膀等轻质高强度结构中常见的 陀螺体几何,并通过3D打印将其制成全陶瓷燃料电池。 这一"单体陀螺体固体氧化物电池"结构坚固、轻巧,并且表面积极大,每克的输出功率超过1瓦,首次 达到航空航天应用所需的比功率指标。 除重量优势外,新设计在运行性能上同样表现突出。其多孔结构不仅有助于气体高效流通和热量均匀分 布,还显著增强了机械稳定性。在电解模式下,该电池的产氢速率是传统设计的近10倍。团队还在极端 ...
加速量子材料发现 AI助力合成具奇异磁性行为的化合物
科技日报· 2025-09-22 23:37
研究背景与瓶颈 - 科技巨头开发的生成式AI已帮助设计数千万种新材料但面对奇异量子特性材料时往往力不从心 [1] - 量子自旋液体等材料探索进展缓慢十年研究仅识别出十余种候选材料严重制约技术突破 [1] 技术突破 - 联合研究团队开发SCIGEN计算框架可集成到生成式AI模型中确保每一步生成遵守用户设定的几何规则 [1] - 将SCIGEN应用于材料生成模型设定目标为生成具有阿基米德晶格结构的材料该结构能引发多种量子现象 [1] - 某些阿基米德晶格可模拟稀土元素电子行为无需依赖稀缺资源具备重要应用前景 [1] 研究成果 - 模型生成超过一千万个具有阿基米德晶格特征的候选材料经过初步稳定性筛选保留约一百万种材料 [2] - 对26000种材料进行高精度模拟分析原子层面磁性行为41%结构表现出磁性特征具备实验探索价值 [2] - 成功合成两种此前未被发现的化合物TiPdBi和TiPbSb实验确认实际性能与AI预测高度吻合 [2] 行业影响 - 该方法为实验科学家提供成百上千新候选者显著加快研究进程打开通往大量前沿材料的大门 [2]
自带导航 主动敲门 CRISPR有了新型“快递车”
科技日报· 2025-09-22 23:36
基因编辑技术突破 - 开发新型LNP-SNA递送系统 通过DNA外壳结构提升细胞靶向性和内化效率 实现主动式细胞摄取[3] - 新系统递送效率达传统脂质纳米颗粒的3倍以上 细胞毒性显著降低 基因编辑精准度提升60%以上[3] - 模块化平台可适配多种细胞靶向需求 已成功在皮肤细胞 免疫细胞 肾脏细胞及骨髓干细胞完成验证[4] 传统递送技术局限 - 病毒载体存在免疫原性风险且载荷有限 人工合成LNP存在内体逃逸效率低下的技术瓶颈[2] - 体外编辑方案因操作复杂性和高成本难以规模化应用 行业亟需新型体内递送方案[2] 产业化进展 - 基于球形核酸技术的7款药物已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部分适应症涉及癌症治疗领域[4] - 生物技术公司正推动新技术临床转化 目标加速基因疗法临床应用落地[4] 技术价值定位 - 突破核心在于递送系统创新而非编辑工具本身 解决体内精准给药的关键瓶颈[1][4] - 技术突破为遗传病 癌症及罕见病等难治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范式[1]
针对秋季养生流行说法 专家表示:“秋冻”并非人人适合 “贴秋膘”也需因人而异
科技日报· 2025-09-22 23:32
"贴秋膘"被认为是为了应对冬季寒冷环境,增加肉类食物摄入来补充能量。但在现代社会物质丰富的情 况下,该说法已经不再适用。 "如果盲目大量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会增加肥胖、高脂血症等风险,加速动脉硬化。"马文君建 议,赋予"贴秋膘"一种新的内涵:"'贴秋膘'不应该是去补肥膘,而是补营养、强体质、控体脂,建议多 补膳食纤维,少补高热量的食物,多补优质蛋白,少补动物脂肪,同时通过适度抗阻锻炼增加肌肉 量。" 此前,某餐饮品牌创始人时值壮年因心梗去世的消息引发公众对心梗预兆的关切。对此,马文君表示, 心梗有一些不典型症状很容易被忽视,比如出现一些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却被误认为是胃病,出现极 度的疲劳、心慌、头晕却无特别原因,出现左肩、后背、牙或喉咙等部位疼痛却被当作心血管以外的疾 病。 "当一天之内的温度差超过10摄氏度时,人体的血管会随之收缩和舒张,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能力提出 更高要求,而且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引起血压的波动。"马文君表示,对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血 压波动会显著增加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发生的风险,这时的防护策略应做到保暖莫受凉、血压勤测 量、用药不能忘、运动适为佳。 因此,对一些特殊人群来说, ...
四部门联合发文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科技日报· 2025-09-22 23:31
在推进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方面,《指导意见》明确,重点突破自主可控工业控制系统、设备智 能感知和智能运维、网络设施、作业机器人等数智产品,通过构建"感知—规划—决策—执行"闭环体 系,推动覆盖开采、转换、存储、输送全过程的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上述相关负责同志谈道,为推动重点任务的落实,《指导意见》从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产业平台建 设、加强全面质量管理、鼓励首台(套)应用、建立完善高层次标准体系、深化国际开放合作、加大政 策支持力度等7个方面,提出了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环境的措施。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我国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 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有效保障高效智能能源勘探开 发、低碳高效能量转换、低成本高可靠能源存储、高效稳定能源输送等战略任务,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 系建设。 "能源装备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载体。"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推进能源装备高质 量发展,是全面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加快推进制造 ...
AIDC加速落地 为AI时代筑牢算力底座
科技日报· 2025-09-22 14:21
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算力需求激增,机房基础设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构建新一代AIDC (算力基础设施),为人工智能产业提出更强大的基础支撑,已成为产业共同面对的核心命题。 聚焦AIDC机房基础设施建设进程,近日,由全球计算联盟(GCC)主办,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和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协办的首届"AIDC产业发展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以"释放澎湃算力,开启 AIDC新纪元"为主题,会上预发布《AIDC基础设施规范》,为未来几年AIDC建设提供参考,推动产业 高质量发展。 液冷数据中心正成为AIDC必然选择 "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各行各业,算力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也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提出全新的挑战。"全球 计算联盟(GCC)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金海开门见山地指出,"随着算力密度与机房功率密度同 步跃升,我们正在面临'热、电、空间'等多重考验。" 如其所言,AI算力设施加速向高密度、液冷化、集群化方向演进,带来更高的功率负载和更复杂的散 热要求,也对传统数据中心的供配电系统、建筑结构和网络设计提出新的要求。 "AIDC是智算时代关键基础设施,随着AI算力规模与芯片功率的快速提升,液冷数据 ...
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公示
科技日报· 2025-09-22 09:49
自通过初评项目公示之日起15日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示项目持有异议的,应当按照《国家科 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国家科学技术奖异议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以书面方式提出,并提供必 要的证据材料。个人提出的,须写明姓名、联系电话等,并亲笔签名;单位名义提出的,须写明联系 人、联系电话等,由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我办按有关规定对异议提出者相关信息予以保 护。 9月22日,科技部官网发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告第103号》。 公告称,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工作已经结束。现将通过初评的6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 5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13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 务平台(https://service.most.gov.cn/jl)公示。通过初评的2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专用项目和37项国家科学 技术进步奖专用项目在委托管理单位、提名单位及项目完成单位等进行内部公示。 ...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发布
科技日报· 2025-09-22 09:49
在9月22日举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上,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发布了《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 2025》。报告显示,2024年,4059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6种方 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为2269.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约10%;总合同项数为66.1万项,转化金额 和项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活跃。 报告表明,2024年,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始终保持高昂的创新创业热情,不断攻坚克 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再创新高。2024年,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过亿元的单位415家,同比增长 4.1%。 截至2024年底,高校院所共计拥有18248名专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多的高校院 所自建了技术转移机构,或与市场化转移机构合作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技术转移机构与人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底,1084家高校院所成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 技术转移机构,占高校院所填报总数的26.7%;2209家高校院所组建了专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队 伍,占高校院所填报总数的54.5%。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趋向专业化。 值得关注的是,高校院所与企 ...
甘肃金昌:“强科技”行动澎湃创新动能
科技日报· 2025-09-22 09:35
近日,甘肃省金昌市"镍都科创周"启动仪式举行,现场含"科"量十足。金川集团镍合金有限公 司"手撕镍"等创新成果亮相,双创大赛、科技招商、人才夜市等活动同步开展,政企学研各界共谋创 新。 近年来,金昌市围绕"强科技"行动,激发创新活力、培育产业动能、优化创新生态,推动科技与经 济深度融合。2025年上半年,在甘肃省营商环境考核中,金昌市2项科技创新指标均为满分,排名并列 全省第一。 培育创新主体 在金川集团镍合金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伴随着机器轰鸣声,0.05毫米厚的"手撕镍"如丝绸般从生产 线滑落。这种超薄材料,正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池的"心脏"部位。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金昌市还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牵头承担的省级、市 级重大科技项目比例超过95%;开展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培育壮大三年行动,建立优质企 业培育库,获批认定"三高"企业14家;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87家,省 级科技创新型企业达到61家。 此外,金昌市还积极举办科技成果对接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新能源电池、化工循环、高品质 菜草畜等领域科技成果对接会上,现场签订多份科技成果 ...
浦江之畔共话创新生态——变革时代,创新文化是怎么炼成的
科技日报· 2025-09-22 09:26
创新文化的定义与特征 - 创新文化被定义为一系列有利于新知识特别是新科学技术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信念、价值观和思维习惯,鼓励人们包容、支持和参与创新 [1][4] - 新时代创新文化包含五个方面:崇尚追求真理的科学文化、鼓励敢为人先的探索文化、倡导开放协同的共生文化、传承甘为人梯的育人文化、坚持扎根中国的人文文化 [3] - 创新文化具有青年主体活力释放、城市空间生态赋能、跨界破壁融合机制等新特征,以包容为土壤、以融合为路径、以城市为舞台、以青年为主体 [1][6] 青年与城市在创新中的角色 - 年轻人正成为创新文化的定义者而非追随者,2024年中国经营主体接近2亿户,其中青年创客和青年创业者占绝大多数 [1][6] - 传统硅谷模式将科创隔离在郊区园区,而当下的硅巷模式正推动科创回归城市肌理,例如上海环高校创新创业生态圈和杭州良渚文化村的场景融合 [6] - 上海作为中西文化交汇之地,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孕育了务实高效的商业文化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4] 人工智能对创新文化的影响 - 中国已成为全球AI专利最大拥有国,AI核心产业规模近6000亿元,2024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达41.06泽字节,占全球数据总量的26.67%,用于AI开发的数据量同比增长40.95% [7] - AI时代需要三类关键人才:AI原生思维者、人机协作设计师、跨界整合者,核心逻辑是创造AI时代的新范式而非仅学会使用工具 [7] - 创新过程从实验室里的线性过程转变为在全民讨论和跨界碰撞中涌现,AIGC技术将创造权杖交给每个人,使公众从消费者变成共创者 [1][7] 区域创新文化与全球合作 - 创新文化是区域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培育需明确方向和重点、增强文化自觉、在开放中促进演变、增强部门及主体协同 [4] - 开放在区域创新文化培育中非常重要,具体是构建与创新领先地区的人脉网络,在互动互鉴中实现创新性转化 [5] - 科研是一项全球事业,但每个国家面临特定生态系统的独特挑战,必须因地制宜提供科研服务以形成独特包容的创新文化 [1][8] 创新文化的培育与实践 - 创新文化的培育需要持之以恒,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一种积淀,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实践,媒体应成为创新文化的倡导者和培育者 [3] - 发展科学技术需在中国的土地上用好奇传统培育创新文化,把惊讶意识与忧患意识结合起来,让好奇传统与中国文化相得益彰 [10] - 打造创新文化的关键在于找到天生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支持他们创新,优秀组织都重视经验分享、保持沟通畅通、允许从错误中学习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