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Mac
icon
搜索文档
张一鸣和奥特曼都得学小扎
36氪· 2025-09-29 10:23
以下文章来源于字母榜 ,作者李炤锋 字母榜 . 让未来不止于大 AI可能是"最酷的技术", 但不一定能做出"最酷的硬件" 文 | 李炤锋 编辑 | 王靖 来源| 字母榜(ID:wujicaijing) 封面来源 | IC photo "当下的计算机形态,与我们想象中科幻感的'AI伴侣'并不契合。真正适合的形态还有待探索,但最终重要的,将是那些能够在环境中持续感知、与人保持 自然互动的硬件形态。"上个月,OpenAI CEO萨姆·奥特曼在一则播客节目中这样说道。 奥特曼的观点已经在OpenAI的业务布局中显现,这家头部模型企业正将"做硬件"提上日程。 先是在今年5月,苹果传奇设计师Jony Ive创办的io Products团队并入OpenAI;而在上周,《The Information》报道披露,OpenAI已经与立讯精密签订了合 同,并且与另一家苹果产品的组装商歌尔股份接洽,希望后者为其未来的AI产品系列提供扬声器模块等组件。据了解,这款神秘AI设备"类似于一款没有显 示屏的智能音箱",OpenAI还考虑打造眼镜、数字录音机和可穿戴胸针,首批产品计划于2026年底或2027年初发布。 而在大洋的另一边,张一 ...
“下意识”里有商机
经济日报· 2025-09-28 01:10
消费决策心理机制 - 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首要因素是熟悉感而非独特设计或创意 这种熟悉感如同无形的购买指令支配消费决策 [1] - 人类大脑对熟悉事物产生天然亲近感 源于进化过程中熟悉意味着安全的心理机制 认知偏差表现为单纯曝光效应 [1] - 麦当劳金色拱门标志为典型案例 在全球陌生环境中能激发强烈亲切感并转化为消费意愿 [1] 品牌营销策略 - 建立熟悉感是营销成败的关键要素 影响消费决策的核心因素之一 [2] - 运用认知流畅性技巧可增强品牌好感度 人脑偏爱不需费力思考的决策 朗朗上口广告语比复杂信息更有效 [4] - 宝洁公司采用简单直接表达方式 如海飞丝"去屑实力派"广告语短小精悍直击卖点 [4] 品牌辨识度构建 - 信息过载时代需建立高品牌辨识度 苹果通过持续一致性设计语言使产品具有可识别性 从iMac到AirPods保持一脉相承 [5] - 多感官体验增强熟悉感 视觉/声音/气味/质感等多通道传递一致品牌信息时效果更强烈持久 [5] - 可口可乐运用流线型瓶身和红色包装视觉识别 并刻意设计开瓶声"砰"通过气体溶解度与压力实验实现 [5] 消费行为本质 - 消费决策不是完全理性过程 需同时考量性价比/规格/质量等理性参数和熟悉感感性因素 [6] - 品牌方需长期维护品牌熟悉度 保持核心元素一致性并通过适当重复曝光加深印象 同时避免过度曝光导致审美疲劳 [7] - 大脑天然抗拒说服但愿意拥抱熟悉暗示 在充满选择的世界中熟悉感对各方都具有积极意义 [7]
乔布斯:从被逐到王者归来,创业投资的不朽启示
搜狐财经· 2025-09-16 12:06
公司发展历程 - 1985年史蒂夫·乔布斯被苹果董事会投票驱逐失去一切权力 [2] - 1997年苹果以4.29亿美元收购NeXT使乔布斯回归 [3] - 1998年苹果实现盈利3.09亿美元 [4] - 2011年苹果市值达到2.9万亿美元成为史上最具价值公司 [5] 产品与创新 - 1984年麦金塔电脑售价2495美元(相当于现今近7000美元)因价格过高导致销量暴跌 [2] - 1998年彩色iMac上市前5个月售出80万台 [4] - 2001年iPod重新定义音乐播放器行业 [4] - 2007年iPhone彻底颠覆移动设备行业 [4] - 2010年iPad开创全新产品品类 [4] 战略投资与收购 - 乔布斯以500万美元收购图形工作室创立皮克斯动画 [3] - 另投资700万美元创立电脑公司NeXT [3] - 1995年皮克斯《玩具总动员》获得3.73亿美元全球票房 [3] - 1997年微软向苹果投资1.5亿美元 [4] 企业管理 - 乔布斯回归后运用二八法则砍掉70%产品线 [4] - 通过集中资源打造核心产品实现业务聚焦 [4] - 持续推出创新产品满足并引领消费者需求 [4][5] 行业影响 -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称霸好莱坞动画产业 [5] - 苹果产品重塑电脑/动画/音乐/手机等多个行业 [5] - 全电脑动画技术推动电影产业变革 [3]
Buffett Might Not Buy AI -- But He'd Love This Chipmaker's Margins
The Motley Fool· 2025-08-28 09:50
核心观点 - 英伟达凭借其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和软硬件结合的生态系统 展现出极高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符合巴菲特对优质企业的投资标准 [1][2][3][11]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占据约90%的市场份额 是全球最大的AI芯片制造商 [4] - 通过CUDA软件平台(2007年发布)实现硬件性能定制化 形成软硬件协同的生态壁垒 客户切换成本极高 [4][5][10] - 其芯片在关键性能指标上被广泛认为优于竞争对手 [4]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毛利率显著高于英特尔和AMD等竞争对手 目前约为后者的两倍 [6] - 尽管近期因中国贸易限制和Blackwell芯片生产成本导致毛利率短期波动 管理层预计年底将回升至70%以上 [6] - 当前市盈率达58倍 估值水平较高但反映其业务质量 [11] 商业模式与战略类比 - 采用类似苹果的软硬件结合模式 通过生态系统绑定客户 避免硬件被 commoditized(商品化)的风险 [8][9][10] - 软件集成(CUDA平台)不仅提升硬件性能 更创造长期客户粘性 [5][10] 增长驱动因素 - 人工智能革命推动芯片需求激增 公司直接受益于AI模型的训练、部署和执行所需的大量芯片 [3] - 早期投入使其在AI芯片领域形成技术积累和先发优势 [4]
苹果史上最牛CEO诞生:在位14年,市值增11倍,营收增7倍
搜狐财经· 2025-08-28 06:06
核心观点 - 库克被部分观点认为是苹果史上最牛的CEO 因其在财务表现和产品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1][7][9] - 乔布斯作为灵魂人物奠定了苹果的产品基础 但库克在任期内实现了市值和盈利的巨幅增长 [1][7][9] 财务表现 - 苹果市值从2011年的3000亿美元增长至3.4万亿美元 增幅达11倍 [3][5] - 营收从2011年650亿美元增至4000亿美元 增长约6-7倍 [3][5] - 年度利润从140亿美元提升至900多亿美元 增幅达6-7倍 [5] 产品与创新 - 库克在乔布斯基础上推出了Apple Watch、Airpods、HomePod、Vision Pro等新产品线 [7] - iPhone产品线持续创新 推动利润屡创新高 [7] 管理层任期 - 库克担任苹果CEO已达14年 超过乔布斯成为苹果任职时间最长的CEO [1] - 董事会持续支持库克领导 认为其是苹果最合适的CEO [9]
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是心力
36氪· 2025-08-21 01:15
心流生产力与认知能量管理 - 心流状态可实现十倍效能提升 核心特征包括时间扭曲 忘我投入 清晰反馈 掌控感和内在驱动 神经效率显著增强[2][3][18][19][20][21][22] - 认知能量如同大脑蓄电池 每日决策和抵抗诱惑会持续消耗电量 导致决策疲劳和信息过载[5][6][7] - 减少无谓消耗和集中能量是管理核心 乔布斯通过固定着装和极简办公环境减少决策干扰 马斯克在产能危机中聚焦生产线细节实现突破[8][9][10][11][12] 正念训练与科学应用 - 正念是训练大脑专注当下 减少思维漫游的脑力锻炼 可提升注意力掌控力[13][14] - 谷歌2007年推出《探索内在自己》课程 结合正念冥想 情商和神经科学 员工反馈专注力 情绪管理效率显著提升[14] - 神经科学研究证实正念练习改变大脑结构 增强前额叶皮层活动 削弱杏仁核过度反应 类似认知系统健身[14][15] 至暗时刻应对心法 - 极简呼吸锚定法通过专注呼吸对抗焦虑 将意识拉回当下 降低生理唤醒水平 乔布斯静坐和马斯克快速切换理性模式均应用此技巧[31][32][33] - 问题拆解止观法将模糊任务分解为可操作步骤 马斯克在产能地狱中拆解具体环节并优化 转化恐惧为待解决问题[35][36][37][38][39][40][41] - 愿力正念强化通过回顾深层动机抵御挫折 乔布斯改变世界信念和马斯克多行星物种愿景提供持久能量源[42][43][44][45] 愿力驱动与愿景构建 - 愿力驱动超越目标驱动 具备内在永续性 方向指引性和潜能激发性 乔布斯和马斯克均以此为核心引擎[50][51][52][53] - 愿景需深度自问 链接价值 具体描绘和每日充电 连接内心核心价值如创造美或推动进步[71][72][73] - 乔布斯以改变世界为愿力 驱动产品极致打磨和现实扭曲力场 马斯克以人类文明延续为愿力 应用第一性原理突破常规[56][57][58][59][64][65][66][67][68]
苹果史上任期最长CEO:蒂姆・库克执掌 5091 天,正式超越乔布斯
搜狐财经· 2025-08-01 14:58
公司管理层任期 - 蒂姆·库克担任苹果CEO天数达5091天 正式超过史蒂夫·乔布斯的5090天 成为公司历史上任期最长的CEO [1] - 乔布斯两段CEO任期分别为841天(1997-2000年临时CEO)和4249天(2000-2011年正式CEO) 合计5090天 [1] - 库克自2011年8月24日接任CEO至今已连续任职5091天 [1] 产品发展历程 硬件产品 - 乔布斯时代推出iMac iPod MacBook Air MacBook Pro Apple TV iPhone iPad等标志性产品 [3] - 库克时代主导发布Apple Watch AirPods HomePod Apple Silicon芯片 AirTag Vision Pro等新品 [3] 软件与服务 - 乔布斯时期推出iTunes Mac OS X Safari iOS App Store FaceTime iCloud等核心软件平台 [3] - 库克时期发展Swift语言 Apple Pay Apple Intelligence 并推出Apple Music Apple TV+ Apple Arcade Apple News+ Apple Fitness+等订阅服务 [3] 企业战略与市值 - 乔布斯实现公司复兴 使其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科技公司 [4] - 库克带领公司在2022年突破3万亿美元市值(约21.61万亿元人民币) 成为全球最有价值上市公司 [4] - 库克任内完成Beats Shazam等重要收购案 [4] 管理层动态 - 目前无迹象显示库克将短期退休 公司内部尚未明确接班人 [4] - 有传言称库克未来可能同时兼任董事长与CEO职位 [4]
苹果官网首次支持国补,至高省2000元
观察者网· 2025-06-24 07:22
苹果国补政策更新 - 苹果官网更新国补注释 国补仅限Apple Store在线商店(北京收货地址)及零售店(上海) 在线商店还可享24个月免息分期 指定产品至高省2000元 [1] - 限定产品型号包括iPhone 16系列、iPhone 15系列、iPad全系、Apple Watch Series 10/SE、MacBook Air/Pro、iMac(特定颜色)、Mac mini/Mac Studio [3] 国补渠道对比 - 苹果官方首次接入国补 消费者可在官方渠道享受"国补+官方服务"双重保障 打破此前仅第三方平台支持补贴的局限 [4] - 电商平台(如京东)在国补基础上可叠加优惠券 部分机型优惠超2000元 价格优势高于苹果官方渠道 [4] - 京东自营旗舰店国补覆盖地区包括吉林、安徽、山东、浙江等28个省级行政区 具体城市如辽宁覆盖14个地级市 [4] - 天猫Apple Store官方旗舰店同样支持不同地区国补领取 [8] 国家政策背景 - 国家安排3000亿元国债资金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 2024年1月和4月已下达两批共计1620亿元中央资金 支持一二季度以旧换新工作 [8] - 剩余1380亿元中央资金将在三四季度分批下达 国补资金结构包括中央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同比翻番)、地方按9:1比例配套资金、部分地区额外安排地方资金 [8][9] - 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将在7月、10月分别下达第三、第四季度中央资金 地方持续配套并优化补贴发放方式 [9]
OpenAI硬件陷“抄袭门”,商标/设计极其相似,官方火速删帖
量子位· 2025-06-24 02:40
核心观点 - OpenAI斥资64亿美元收购的AI硬件公司IO陷入商标和产品设计侵权诉讼,原告为Google X孵化的IYO公司 [2][3] - IYO指控OpenAI和Jony Ive团队在接触后拒绝合作,直接推出功能几乎相同的IO产品,并存在工程师伪装身份获取产品信息的行为 [5][6][35] - 诉讼要求OpenAI停止使用IO商标并进行经济赔偿,金额为3倍(IO利润+IYO损失+市场纠正费用) [37] - OpenAI已删除IO相关内容但项目未终止,马斯克关注此事进展 [10][11] 涉事公司背景 - **IYO公司**: - 2021年从Google X实验室孵化成立,团队规模约15人 [3][14] - 主营无屏幕语音计算设备,核心产品IYO ONE是耳戴式语音电脑,预售价格999-1199美元 [15][16][23] - 已累计投入超6500万美元,计划2025年9-10月量产首批20000台 [17][24] - 产品采用16个波束成形麦克风及骨传导技术,支持音频混合现实功能 [25] - **IO公司**: - OpenAI去年通过协议持有其23%股份,近期以64亿美元全资收购 [27] - 产品形态未正式公布,但原型机已由Jony Ive向Sam Altman展示 [36] - 与IYO产品概念高度相似,均定位为突破传统屏幕限制的AI交互设备 [26][36] 侵权争议细节 - 接触过程: - 2022年3-4月:Sam Altman基金Apollo Projects多次访问IYO总部观看演示 [32] - 2022年4月:Jony Ive的LoveFrom团队与IYO接洽了解技术 [33] - 2025年3-5月:OpenAI讨论合作期间安排7位代表试戴IYO设备 [34] - 侵权指控: - 品牌名高度相似(IYO vs IO) [29] - IO工程师涉嫌伪装身份购买IYO产品并索取设计文件 [35] - 产品功能重叠:均采用无屏幕语音交互、支持混合现实等 [16][25][36] 行业影响 - 产品创新性受质疑: - 与现有AI耳机/眼镜功能相似,被指缺乏革命性突破 [41][42] - 字节跳动已量产类似产品,行业竞争激烈 [42] - 商业信誉影响: - Jony Ive作为苹果前首席设计师参与项目引发行业质疑 [45][46] - 65亿美元收购涉嫌抄袭项目引发市场负面评价 [44] 当前进展 - OpenAI已删除IO相关宣传物料 [10][18] - 诉讼仍在进行,要求禁止IO商标使用及高额赔偿 [37] - 项目继续推进,原型机已存在 [36][47]
AI硬件,会是下一个万亿市场吗?
虎嗅· 2025-06-08 11:44
行业趋势 - AI硬件竞争开启,Google和OpenAI相继布局XR设备和AI硬件收购 [1] - 到2030年AI硬件市场规模预计达474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38.73% [9] - 2024-2025年AI硬件消费品爆发,国内创业公司利用供应链优势取得成绩 [16][17] OpenAI收购IO的战略意义 - OpenAI以65亿美元全股权收购成立仅1年的AI硬件公司IO,为史上最大收购 [1][2] - IO创始人Jony Ive曾设计iPhone等苹果经典产品,为OpenAI注入苹果级硬件基因 [2][3] - 收购旨在开发全新AI设备,改变人机交互方式,首款产品非iPhone替代品 [4][12] 新产品规划 - 首款设备预计2027年量产,挂脖佩戴,外形类似iPod Shuffle,无显示屏 [5] - 以电影《Her》为灵感,主打AI伴侣概念,强调体验和陪伴 [13][14] - 具备摄像头和麦克风,语音对话为主要交互方式 [5][14] 分发渠道竞争 - OpenAI需突破第三方平台限制,扩大AI分发渠道 [7][11] - 谷歌、Meta、苹果等巨头均布局AI硬件,争夺用户入口 [8] - 行业护城河从模型能力转向分发能力和用户交互体验 [7][8] 创业公司机会 - 国内企业如PLAUD NOTE、雷鸟V3等在细分领域取得突破 [16] - 情绪价值等个性化赛道可避开大厂竞争,如AI宠物Ropet [17] - AI Native硬件尚未出现,赛道仍处早期阶段,机会与挑战并存 [19] 技术合作背景 - OpenAI CEO奥特曼曾个人投资Humane AI Pin,并领投Opal摄像头公司 [5] - Jony Ive与OpenAI秘密合作已持续两年 [5] - 设计团队将归属OpenAI,Ive以顾问形式参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