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aturn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正式对欧洲零售巨头CECONOMY发出收购要约
国际金融报· 2025-09-02 09:13
收购交易核心条款 - 通过全资间接附属公司JINGDONG Holding Germany GmbH以每股4.60欧元现金对价收购CECONOMY所有已发行及流通不记名股份 [1] - 交易估值达22亿欧元(约180亿元人民币)创中国电商企业欧洲并购新纪录 [1] - 收购资金通过并购贷款及京东集团资产负债表已有现金相结合方式安排 [1] 收购时间安排与条件 - 收购要约接受期自2025年9月1日开始至2025年11月10日结束 特定情况下可延长 [1] - 须满足经营者集中审批 外商投资审批及欧盟外国补贴审批等先决条件 截止日期为2026年11月10日 [1] - 不适用于CECONOMY相关美国存托凭证 持有人需先兑换为股份方可接受要约 [2] 目标公司业务概况 - CECONOMY为欧洲消费电子零售龙头企业 运营MediaMarkt和Saturn两大品牌 覆盖11个欧洲国家 拥有超过1000家线下实体门店 [4] - 2022-2024财年销售额从217.68亿欧元小幅增长至224.42亿欧元 复合年增长率仅0.8% [4] - 2025财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4%至128.16亿欧元 但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下降1.6%至52.46亿欧元 息税前利润大幅缩水68.8%至1400万欧元 [4] - 线上销售额占比低于30% 仍以线下渠道为主导 [4] 战略协同效应 - 交易完成后CECONOMY将保持独立运营 但获得京东数字化技术 全渠道零售经验及物流仓储体系全方位支持 [4] - 合作将加速CECONOMY向欧洲领先全渠道消费电子平台转型 [4] 京东国际化战略布局 - 欧洲是京东国际化重要市场 2022年推出全渠道零售品牌Ochama 2024年重启在线零售品牌Joybuy在伦敦试运营 [5] - 2024年7月启动"百亿千品新增长计划" 未来三年通过跨境模式引入1000个海外新品牌并达成累计100亿元销售增长 [5] - 2024年8月完成对香港佳宝食品超级市场收购 成立创新零售-佳宝业务部 [5]
京东推进欧洲零售商CECONOMY收购进程
北京商报· 2025-09-02 04:28
收购要约细节 - 京东集团通过全资间接附属公司JINGDONG Holding Germany GmbH发布自愿公开收购要约 以每股4.60欧元现金对价收购CECONOMY所有已发行及流通不记名股份 [1] - 收购要约接受期自2025年9月1日开始至2025年11月10日纽约时间下午六时截止 特定情况下可延长 [1] - 收购资金通过并购贷款及公司资产负债表现有现金相结合方式安排 [1] 交易估值与股权结构 - 交易对CECONOMY估值约22亿欧元 折合人民币超180亿元 [1] - 收购完成后CECONOMY创始家族股东Convergenta将保留25.35%股份 [1] 目标公司业务概况 - CECONOMY是欧洲消费电子产品零售业领导者 旗下主要品牌MediaMarkt及Saturn经营全渠道零售业务 [2] - 业务覆盖11个国家 拥有超1000个零售门店 结合电商与实体零售网络 [2] 收购后运营安排 - CECONOMY将在欧洲保持独立运营 拥有当地独立技术架构 [2] - 无计划对人员 员工协议及办公地点进行调整 [2]
Snap(SNAP)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05 22: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9%至13 4亿美元 主要受中小客户增长和漏斗下层目标驱动 [6] - 调整后EBITDA为4100万美元 自由现金流为2400万美元 现金及等价物达29亿美元 [7] - 广告收入同比增长4%至11 74亿美元 其他收入同比增长64%至1 71亿美元 [26][28] - 净亏损2 63亿美元 同比扩大1400万美元 主要受EBITDA下降和利息支出增加影响 [3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Snapchat Plus订阅用户接近1600万 同比增长42% 年化收入接近7亿美元 [6] - 新推出的Lens Plus订阅层级提供独家AR滤镜 推动其他收入增长 [6] - 广告业务中直接响应广告收入同比增长5% 品牌广告收入持平 [48] - 游戏月活跃用户达1 75亿 同比增长40% [1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北美DAU为9800万 欧洲1亿 其他地区2 71亿 [25] - 北美MAU持平于1 59亿 但消息发送用户增长2% [25] - 美国高中使用率超过80%的社交日历应用Saturn被收购 [1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AR战略投入超30亿美元 计划2026年推出轻量级Spectacles AR眼镜 [7][16] - 工程团队重组 直接支持业务功能 提升创新效率 [8] - 推出Sponsored Snaps广告形式 在聊天收件箱展示原生广告 [19] - 持续投资AI/ML 提升广告平台性能 包括智能竞价等自动化工具 [21][2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预计Q3 DAU达4 76亿 收入指引14 75-15 05亿美元 [32] - 广告收入增长已恢复至3-4% 预计随着Sponsored Snaps需求增长将改善 [42] - AR眼镜将重新定义人机交互 公司具备完整技术栈和开发者生态优势 [51] - 订阅业务年化收入达7亿美元 成为重要收入来源 [59] 其他重要信息 - 视频聊天时长同比增长30% 显示用户深度参与 [9] - Spotlight内容观看时长占比达48% 同比增长23% [10] - 每日AR互动用户超3 5亿 AI滤镜被浏览超10亿次 [12][13] - 开发者已创建400万AR滤镜 通过Lens Studio工具持续降低创作门槛 [14]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关于Sponsored Snaps广告形式 - 该广告形式带来2倍转化率和5倍点击转化率提升 但初期因库存增加导致eCPM下降 [38] - 预计随着需求增长将逐步提升收入贡献 [39] 关于AR眼镜战略 - 公司拥有完整AR技术栈 区别于Meta和Google 计划通过合作伙伴推动商业化 [51][53] - 过去12个月产生4亿美元自由现金流 可支持AR投资 [52] 关于用户参与度 - 北美消息发送用户增长2% 视频通话时长增长30% [57] - 内容分享正成为新的对话启动方式 将推出新产品促进互动 [70] 关于订阅业务 - Snapchat Plus年化收入达7亿美元 Lens Plus早期表现良好 [59][88] - 未来将尝试定价实验 但当前重点仍是提升用户价值 [89] 关于广告平台问题 - Q2广告收入增长受技术问题 斋月时间变化和小额免税政策影响 [40] - 问题修复后增长恢复至3-4% 预计Q3将延续这一趋势 [42] 关于SMB客户 - SMB是广告收入增长最大贡献者 智能竞价等工具提升效果 [82] - 自动化工具特别帮助资源有限的中小广告主 [83]
摸索十一载后再亮剑,出海能“再造一个京东”么?|出海参考
钛媒体APP· 2025-08-05 03:37
收购事件概述 - 京东拟以22亿欧元(约185亿人民币)全资收购欧洲消费电子龙头Ceconomy 旗下电器零售品牌MediaMarkt和Saturn 创下中国电商出海欧洲最高投资金额纪录 [1] - 收购达成后 京东海外将获得遍布欧洲多个国家约1000家实体门店网络 具备建立"线下门店+供应链"差异化优势 [1] 国际业务战略布局 - 2025年京东国际业务加速推进:4月英国重启Joybuy 6月京东物流JoyExpress沙特起网 7月初全球售推出半托管业务覆盖9个海外国家华人市场 [2] - 战略方向转向"重资产投入做本地化" 放弃传统跨境电商模式 印证刘强东"再造一个京东"构想 [2] - 国际业务历史上面临战略摇摆:业务方向在2B与2C之间切换 重点市场从俄罗斯、东南亚转向欧美 过去11年更换多任负责人且无任期超2年 [3][4][9][11] 历史业务发展历程 - 出海始于2014年 首站俄罗斯采用B2B分销模式与Ulmart合作 因卢布崩盘及速卖通占35%市场份额而受阻 [3][4] - 2016年转向B2C模式 重点布局东南亚:印尼站JD ID 合资泰国JD Central 投资越南Tiki和印尼Tokopedia [4][5] - 2017年推出"京东售全球"B2C业务 但物流时效长达7-15天 用户体验不佳 [5] - 2020年业务重心转向欧洲 整合跨境、物流和本地站体系 推进物流"全球织网计划" [9] - 2021年转型B2B模式 上线"京东全球贸" 与Shopify合作 截至2022年底京东物流拥有近90个海外仓 管理面积90万平方米 [10] - 2023年因竞争压力停止印尼、泰国业务 换帅后聚焦并购与成本控制 [11] 行业竞争格局对比 - 阿里巴巴2020年国际商业收入339 17亿元人民币(47 9亿美元) 年度活跃消费者超1 8亿 通过速卖通、菜鸟、蚂蚁联动实现5-7天物流时效 [6][7] - SHEIN 2020年净销售收入近100亿美元(2016年仅6亿美元) 凭借"小单快返"供应链和跨境空运极速时效崛起 [6][7] - TEMU 2022年9月上线美国后成为第二大电商平台 累计下载量突破3 4亿次 独立访客达4 67亿 [11] - TikTok Shop 2023年东南亚GMV达163亿美元 凭借社交电商抢占市场 [11] 物流能力建设 - 京东物流截至2025年3月拥有超120个海外仓 总管理面积超100万平方米 正构建海外仓配"2-3日达"时效 [14] - 收购Ceconomy的1000家门店可转化为"小型前置仓" 有望实现欧洲当地"次日达" [14] - 欧洲尾程配送依赖本地合作(如英国Evri) 2025年6月在沙特推出自营品牌JoyExpress探索自建可能性 [15] 品牌与流量挑战 - 海外品牌影响力薄弱:Joybuy英国重启后Google Play下载量超100次 Ochama下载量仅50万次 [15] - 英国电商市场格局:亚马逊、eBay、TEMU、Argos、Esty位居前五 速卖通总流量排名第五 [16] - 2023年TEMU通过超级碗广告(2个30秒位花费1400万美元)引爆品牌声量 [16] 产品差异化策略 - 计划与1000个中国品牌签约 通过5年时间协助合规认证进入海外市场 形成与亚马逊、TEMU的差异化竞争 [17] - 全球售"半托管"业务覆盖9国 京东负责营销 商家负责履约售后 要求商家持有海外公司主体及海外仓库存 [18] - 但半托管模式已被TEMU、SHEIN、TikTok Shop、速卖通等平台广泛采用 招商竞争激烈 [18] 战略实施挑战 - 需同时攻克物流时效、品牌知名度、产品差异性三场战争 且国内正与美团、阿里进行即时零售竞争 [18] - 跨国并购存在不确定性:2023年与Ceconomy谈判未果 收购英国Currys折戟 [19] - 重资产模式对资金实力要求极高 短期难转化收入 [10][18]
刘强东,出手了
中国经营报· 2025-08-04 04:38
京东国际化战略 - 京东国际业务定位为未来最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刘强东重返一线后推动大规模收购[1] - 近期收购动作包括40亿港元收购香港佳宝公司、22亿欧元要约收购德国Ceconomy[1] - 推出两个"百亿千品"计划:推动1000个中国品牌出海+引入1000个海外品牌达成100亿元销售增长[1] 欧洲收购战略 - 此前两次欧洲收购(Ceconomy和Currys)失败主因:战略收缩期资源不足+报价被低估[2] - 本次收购Ceconomy报价具吸引力,已获57.1%股份支持,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成[1][3] - 收购资金结构:22亿欧元通过并购贷款+资产负债表现金组合支付[3] Ceconomy业务分析 - 欧洲12国运营超1000家门店,拥有MediaMarkt和Saturn两大品牌,线上覆盖11国[3] - 2020-2024财年销售额208-224亿欧元,五年仅增7.7%,2024财年净利润7600万欧元[5] - 德国等成熟市场线下疲软,比利时等新市场线上增长显著[5] 协同效应 - Ceconomy线下网络可补足京东欧洲线下短板,避免自建高成本[6] - 京东可整合物流技术提升Ceconomy线上业务,实现"线上订单+本地门店履约"[6] - 收购后Ceconomy保持独立运营,加速向全渠道平台转型[4] 欧洲市场挑战 - 欧洲人力成本高昂:Ceconomy五年裁员12%(5.77万→5.09万)[6] - 劳动法规严格限制国内工作模式复制,需适应平等合作文化[7] - 监管合规与本土化团队管理是长期挑战[8] 京东欧洲现有布局 - Ochama"超级仓店"已扩展至24国,荷兰试点"一小时达"[6] - Joybuy英国重启,伦敦实现"6小时达"和"次日达"[6] - 战略转向高客单价欧洲市场,契合3C品类优势[7]
180亿,刘强东买走了
创业家· 2025-08-02 10:03
京东收购CECONOMY - 京东宣布以22亿欧元(约180亿元人民币)收购德国最大消费电子集团CECONOMY [5][7] - CECONOMY旗下拥有MediaMarkt和Saturn两大品牌 在欧洲12国运营超1000家门店 德国市场份额超30% [9] - 2025年一季度CECONOMY销售额下降1 6%至52亿欧元 但线上销售额增长7 4%达13亿欧元 [9] - 京东计划保留CECONOMY原有管理团队 推动其向全渠道平台转型 [10] 京东国际化战略 - 京东欧洲基础设施将于2026年投入运营 国际业务团队超2000人 采用本地化运营模式 [16] - 通过收购CECONOMY 京东获得成熟线下渠道网络 可整合为电商前置仓 解决跨境物流痛点 [17] - 京东国际化采取"自建+收购+合作"路线 与阿里、拼多多、SHEIN等展开差异化竞争 [17][19] 消费行业并购趋势 - 2025年消费并购活跃 典型案例包括PE围猎星巴克中国 KKR收购大窑饮品等 [22][23] - 红杉中国11亿欧元收购Marshall 德弘资本130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 [24] - 跨国品牌中国业务成并购热点 如哈根达斯、迪卡侬等拟出售股权 [24] - 消费行业抗周期属性凸显 资本倾向通过并购抄底优质资产 [25][26]
180亿,刘强东买走了
36氪· 2025-08-01 10:15
京东收购CECONOMY - 京东通过全资间接附属公司收购德国消费电子集团CECONOMY,估值约2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超180亿元)[5] - 该交易若完成将创下中国电商出海欧洲的新纪录[6] - CECONOMY在欧洲12国运营超1000家门店,旗下MediaMarkt与Saturn在德国市场份额超30%[10] - 2025年一季度CECONOMY销售额下降1.6%至52亿欧元,但线上销售额增长7.4%达13亿欧元[11] - 京东计划保留CECONOMY原有管理团队,推动其向全渠道平台转型[11] CECONOMY背景 - 核心品牌MediaMarkt创立于1979年,以开放式陈列和低价策略颠覆传统电器店模式[9] - 1984年被麦德龙收购,1990年并入Saturn形成双品牌战略[10] - 2017年从麦德龙分拆独立上市,目前拥有售后服务品牌Deutsche Technikberatung[10] - 面临亚马逊等电商冲击,数字化尝试未达预期市场份额[11] 京东国际化战略 - 欧洲基础设施将于2026年投入运营,国际业务被定位为未来发展重点[15] - 采用"本地电商、本地团队、本地采购、本地发货"模式,在荷波等国提供"一小时达"服务[15] - 通过收购获取成熟线下渠道网络,1000家门店成为天然流量入口[16] - 整合CECONOMY实体零售网络构建线上线下协同体系,强化本地供应链[16] - 国际化路径遵循"自建+收购+合作"策略[17] 电商出海竞争格局 - Temu以低价策略面临增长瓶颈,传闻拟收购欧洲物流公司[18] - SHEIN转型电商平台,上市传闻不断[18] - 阿里国际以Lazada、AliExpress、Trendyol三大平台采取轻资产扩张[19] - 京东选择差异化重资产路径,通过"体验+服务"建立壁垒[20] 消费行业并购趋势 - PE机构围猎星巴克中国业务,超20家机构参与评估[23] - KKR收购大窑饮品,腾讯曾组建专门项目组参与竞争[24] - 红杉中国11亿欧元收购Marshall多数股权[25] - 德弘资本130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博裕资本收购SKP[26] - 跨国公司在华业务成为消费并购主要方向,如哈根达斯、迪卡侬等[26]
刘强东出手
搜狐财经· 2025-07-31 16:08
收购要约与交易结构 - 京东通过全资间接附属公司JINGDONG Holding Germany GmbH以每股4.60欧元现金对价向CECONOMY AG所有股东发出自愿公开收购要约 [1] - 交易对CECONOMY的估值达22亿欧元(约180亿元人民币) [2] - Convergenta Invest GmbH通过不可撤销承诺就持有的3.81%股份接受要约 其持股比例将从29.16%降至25.35% [2] - 京东已与合计持有31.7%股份的股东签订不可撤销承诺协议(包括Convergenta的3.81%) [2] 战略合作与运营安排 - 双方签订投资协议建立战略投资伙伴关系 旨在加速增长轨迹并抓住新兴市场机遇 [2] - CECONOMY将保持独立运营 加速向欧洲领先全渠道消费电子产品平台转型 [2] - 合作将使CECONOMY获得全球领先技术、零售专业知识和供应链资源 [8] 市场反应与交易预期 - 收购消息公布当日CECONOMY股价一度飙升16% [3] - 交易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 [8] 标的公司业务概况 - CECONOMY在欧洲12个国家运营超1000家门店 旗下核心品牌MediaMarkt与Saturn在德国市场份额超30% [6] - 公司通过售后服务品牌Deutsche Technikberatung构建零售生态体系 [6] - 2025年第一季度在线销售额逆势增长7.4%至13亿欧元 占总销售额比例达25% [8] 财务表现与协同效应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下降1.6%至52亿欧元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仅为1000万欧元 [8] - 收购将为京东提供现成的欧洲线下网络和供应链资源 解决海外业务货源不足和运力短缺问题 [8] - 交易标志着京东国际化战略的重大提速和模式转变 [8]
开价超180亿元!刘强东出手!
中国经济网· 2025-07-31 09:34
收购要约核心信息 - 京东集团通过全资德国子公司JINGDONG Holding Germany GmbH以每股4.60欧元现金对价向CECONOMY AG所有股东发出自愿公开收购要约 [1] - 交易对CECONOMY估值约为2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81亿元) 超过该公司当前市值 [1] - 若交易完成将创下中国电商企业出海欧洲规模新纪录 [1] 交易结构与股东承诺 - 出价方与CECONOMY签订投资协议 并就未来合作与最大股东Convergenta签订股东协议(生效以收购要约完成为前提) [4] - Convergenta通过不可撤销承诺就持有的3.81%股份接受要约 其持股比例将从29.16%降至25.35% [4] - 多位股东已作出不可撤销承诺 合计31.7%股份(含Convergenta的3.81%)接受此次收购要约 [4] 目标公司业务概况 - CECONOMY为欧洲领先消费电子产品零售商 旗下MediaMarkt及Saturn在德国市场占有率超30% [5] - 公司在欧洲12个国家运营超1000家门店 并通过Deutsche Technikberatung搭建零售生态体系 [5]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52亿欧元(同比下滑1.6%)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1000万欧元 [5] - 线上业务销售额增长7.4%至近13亿欧元 占总销售额四分之一 [5] 战略合作与运营安排 - 交易完成后CECONOMY将保持独立运营 加快向欧洲领先全渠道消费电子平台转型 [5] - 公司保留当地独立技术架构 无计划调整人员、员工协议及办公地点 [5] - 监事会与管理委员会全力支持此次公开收购要约 [5] 京东海外扩张背景 - 此次并非首次收购意向 2023年双方曾进行并购谈判但未达成协议 [4] - 2022年在荷兰推出全渠道零售品牌ochama 2024年4月在英国开启自营电商平台Joybuy测试运营 [4]
180亿,刘强东买走了
36氪· 2025-07-31 09:13
京东收购CECONOMY交易 - 京东通过全资间接附属公司收购德国消费电子产品集团CECONOMY 估值约2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超180亿元)[1] - 交易若完成将创下中国电商出海欧洲的新纪录[1] - 京东曾于2023年尝试收购CECONOMY但未成功 本次为最终达成[4][5] CECONOMY业务背景 - CECONOMY为德国最大消费电子产品集团 旗下核心品牌MediaMarkt和Saturn在德国市场份额超30%[2][3] - 公司在欧洲12个国家运营超1000家门店 拥有售后服务品牌Deutsche Technikberatung[3]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下降1.6%至52亿欧元 在线销售额增长7.4%达13亿欧元[3] - 公司前身为1979年创立的MediaMarkt 1984年被麦德龙收购 2017年独立分拆上市[2] 京东国际化战略 - 京东国际业务团队超2000人 采用本地化运营模式(本地电商、团队、采购、发货)[6] - 在欧洲通过"超级仓店"模式在荷兰、波兰提供"一小时达"服务[6] - 刘强东强调国际业务是集团未来重点 欧洲基础设施将于2026年正式运营[6] - 国际化路线为"自建+收购+合作" 通过并购快速铺开市场[7] 收购战略价值 - CECONOMY的1000多家门店为京东提供线下流量入口和成熟渠道网络[7] - 门店和仓库可作为京东电商"前置仓" 与国际供应链形成互补[7] - 京东将保留CECONOMY原有管理团队 推动其向全渠道平台转型[3] - 京东可通过技术帮助CECONOMY提升线上销售占比并降低人工成本[7] 电商出海竞争格局 - 拼多多Temu以低价策略全球扩张 近期传闻拟收购欧洲物流公司[8] - SHEIN已成为全球最大快时尚品牌 2025年战略升级为电商平台[8] -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以Lazada、AliExpress、Trendyol三大平台进行轻资产扩张[9] - 京东选择差异化重资产路径 通过"体验+服务"模式避免价格战[9] 消费行业并购趋势 - 2025年消费并购活跃 典型案例包括PE机构围猎星巴克中国业务(超7700家门店)[11] - KKR收购大窑饮品 红杉中国以11亿欧元估值收购Marshall多数股权[12][13] - 德弘资本以130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 博裕资本收购SKP百货[14] - 跨国公司在华业务成为并购焦点 如哈根达斯中国门店和迪卡侬中国30%股权出售[14] - 消费行业因抗周期属性受资本青睐 资产价格便宜促使买方抄底[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