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平板

搜索文档
杨元庆:AI驱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9-23 05:26
人工智能驱动制造业转型 -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1] - 端侧人工智能蓬勃发展激发新需求[1] - 多模型算法释放数据价值优化企业流程并提升管理效率[1] 联想AI产品创新成果 - 公司在中国率先发布AI PC人工智能电脑并推出AI手机及AI平板产品[1] - AI PC目前占联想个人电脑总出货量30%以上[1] - Windows AI PC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一位[1] 智能化转型核心要素 - 智能化转型需基于企业自身数据和知识[1] - 依赖混合基础设施算力支持实现数据价值释放[1] - 通过优化内部流程支持运营决策并提高生产力[1] 行业协同发展倡议 - 呼吁各方携手开创智能高效绿色的工业新未来[1] - 以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贡献世界制造业转型升级[1]
杨元庆:宏观环境挑战多重,联想合肥制造基地逆势增长
观察者网· 2025-09-21 10:16
行业背景 - 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不断创新突破 高效率低成本特征推动各行业应用显著提速[3] - 制造业作为中国支柱产业成为人工智能+行动核心战场[3] - 安徽工业大省实现从铜墙铁壁到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的跨越式发展 率先出台人工智能+行动方案并构建6178现代化产业体系[3] 公司战略布局 - 联想合肥制造基地2011年投建 现成长为全球制造重镇 去年工业产值达1057亿元人民币[3] - 基地为全球最大智能计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之一 覆盖个人电脑智能终端并拓展服务器主板领域 前瞻布局具身智能新兴领域[3] - 连续五年保持工业产值营收双双过千亿 带动70余家合作伙伴形成4小时产业圈 年均贡献工业产值140亿元 累计带动就业近10万人[3] 经营表现 - 今年上半年合肥制造基地实现逆势增长 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7% 出口增长38%[4] - AI PC产品线渗透率持续加速 目前占联想个人电脑总出货量30%以上 市场份额稳居全球Windows AI PC首位[6] 技术发展方向 - 端侧人工智能蓬勃发展激发新需求 公司围绕一体多端愿景发展跨设备跨生态系统超级智能体[6] - 智能体基于设备数据实现自我演进 最终成为伴终生的智能双胞胎[6] - 企业智能化转型核心在于利用数据知识 通过混合基础设施算力支持与多模型算法释放数据价值[6] 运营成效 - 智能化转型使供应链订单交付时间缩短28% 准确度提升25% 制造物流成本降低20%[7] - 合肥厂与墨西哥蒙特雷工厂获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灯塔工厂认证[7] 行业展望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7] - 人工智能与制造深度融合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动力 以中国智慧方案贡献世界制造业转型升级[7]
小鹏预计招3000名2026届毕业生,AI方向年薪可达百万;朱啸虎谈百镜大战丨AIGC日报
创业邦· 2025-09-21 01:08
xAI融资动态 - xAI被报道寻求融资100亿美元 估值达2000亿美元 但马斯克否认融资消息[2] AI硬件竞争态势 - AI眼镜赛道竞争激烈 批量发货能力成为核心壁垒 多家公司因无法交付产品而退出市场[2] - 中国AI硬件创业者需优先做减法 聚焦大批量发货能力 而非叠加花哨功能[2] 汽车行业AI人才布局 - 小鹏汽车启动史上最大规模AI校招 计划为2026届招聘超3000名应届生[3] - AI方向岗位年薪可达百万级别 体现行业对高端AI人才的迫切需求[3] AI终端设备渗透率 - 联想AI PC出货量占比已超30% 稳居全球Windows AI PC市场份额第一[4] - 端侧AI激发新需求 联想已推出AI电脑、AI手机、AI平板等多品类产品[4] AI创新生态建设 - 创业邦开启2025早期AI创新先锋50强评选 入选者可直面200+投资机构[3] - 行业提供AI智能体验平台 聚焦AIGC等热门垂直赛道产业日报服务[5][9]
杨元庆:端侧AI激发新需求,联想AI PC出货量占比已超30%
新浪科技· 2025-09-20 06:51
公司AI产品进展 - 端侧人工智能蓬勃发展激发新需求 [1] - 公司自2023年5月在国内率先发布AI PC 并陆续推出AI手机和AI平板产品 [1] - AI PC当前占公司个人电脑总出货量30%以上 [1] 智能化战略规划 - 公司围绕"一体多端"愿景发展 一体指跨设备跨生态系统的超级智能体 多端指多种形态的智能体原生终端设备 [3] - 智能体通过设备数据实现自我演进 目标成为伴用户终生的智能双胞胎 [3] - 企业级AI应用核心在于利用企业数据与知识 通过多模型算法释放数据价值 [3] 智能化转型成效 - 供应链订单交付时间较转型前缩短28% [3] - 订单准确度提升25% [3] - 制造和物流成本降低20% [3] - 智能化转型推动产需进一步趋于平衡 [3]
杨元庆:AI带来的增长机遇持续提升联想业绩
新浪财经· 2025-09-20 05:52
公司业绩表现 - 联想合肥制造基地2023年工业产值达1057亿元 [1] - 该基地2024年上半年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7% 出口增长38% [1] - 业绩提升受AI增长机遇驱动 [1] AI产品发展 - 公司2023年5月在中国率先发布AIPC人工智能电脑 [1] - 陆续推出AI手机及AI平板等产品线 [1] - AIPC当前占个人电脑总出货量比例超过30% [1] 智能化转型成效 - 通过部署机械臂/机器人/自动检测装置实现产线智能化 [1] - 利用混合基础设施算力释放数据价值并优化运营决策 [1] - 制造和物流成本降低20% 推动产区趋近平衡 [1]
中国AI硬件市场今年将首破万亿元,未来五年还会持续高增长
第一财经· 2025-07-16 03:27
中国AI硬件市场规模预测 - 2025年中国AI硬件市场规模预计达11020亿元 较2024年9718亿元增长13_4% [5] - 2024年中国AI硬件市场规模将首次突破万亿元 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18% [1][3][5] - 市场分为消费电子(ToC)4610亿元和公共服务(ToB/G)6410亿元 占比分别为41_8%和58_2% [5][6] 市场细分结构 消费电子(ToC) - 智能可穿戴(手表/眼镜/耳机)1190亿元 黑电(含投影)1180亿元 为最大细分品类 [6][7] - 白电760亿元 生活家电480亿元 厨房家电290亿元 呈现阶梯分布 [6] - 教育类智能硬件340亿元 智能家居(安防/娱乐等)370亿元 [6] 公共服务(ToB/G) - 信创相关智能硬件规模1750亿元 占信创总规模35% [6] - 工业级智能硬件1160亿元 医疗/智慧城市/校园等公共服务投资3500亿元 [6] 行业驱动因素 - 政策拉动(如信创国产化替代)与技术突破(如DeepSeek大模型接入200+企业服务) [3][5] - 应用场景扩展与数据支撑 资本推动2024年AI投融资380亿元 预计2025年达800亿元 [3] AI渗透率现状 消费电子领域 - 传统家电中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智能床垫AI渗透率90% 电视70% 厨房家电30% [7] - 冰箱/洗衣机/空调综合渗透率20% 投影仪智能语音交互占比87% [7] - AI笔记本机型渗透率50% 平板76% 可穿戴设备85% [8] 新兴硬件品类 - AI耳机在售机型从2023年45款增至2024年77款 眼镜在电子设备中销量渗透率65% [8] - AI门锁渗透率25_4% 摄像头26% 呈现加速普及态势 [8] 技术融合特征 - 交互智能化(语音/手势识别)与技术轻量化(低功耗)成为核心方向 [8] - 场景生态化(跨设备联动)与市场分化(高端溢价与普惠并行)同步发展 [8] - AI体验隐形化 需15分钟深度体验感知产品提升 预示技术向纵深演进 [8]
打造新场景 培育新热点(新视窗·感受消费新动能新活力)
人民日报· 2025-07-01 22:08
消费趋势升级 - 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趋势,优质新供给成为扩大消费的关键[1] - 各地紧跟需求新趋势,打造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激发消费市场活力[1] 科技赋能零售 - 京东MALL北京双井店开业,26款机器人提供互动表演、赛博带货等新潮体验[2] - 商区设置D-park数字娱乐公园、电竞体验区等科技功能区,机械臂冲调饮品提升购物趣味性[2] - AI专区首发卷轴屏笔记本、沉浸式智能眼镜等黑科技产品,吸引消费者现场下单[3] - AR试妆、智能货架、3D扫描等技术实现"千人千面"个性化购物体验[4] 沉浸式文旅创新 - 横店影视城打造多维度沉浸式旅游项目,如古装穿越、机甲战士互动等[5] - 清明上河图景区设置300多名NPC,游客可通过互动赚取"片酬"兑换文创产品[6] - 技术创新支撑项目,如VR双人摩托《盗墓奇兵》、胶囊屏幕《电车之旅·生死营救》[7] - 今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65.96万人次,旅拍订单近2500单,餐饮翻台率每餐3次[8] 主题餐饮升级 - 洛阳十三坊"武皇盛宴"融合全息投影、水幕技术,日均接待500人次,外地游客占比90%[10] - 春节假期单日翻台率4次,营收同比增长200%[10] - 全国餐饮收入达5.5万亿元,占社零总额超11%,经营主体超1000万家[12] - 商务部推出"中华美食荟"活动,拓展创意菜、文化主题餐饮等细分赛道[12]
AI加持带火3C数码产品在618走热 京东以52%销售份额占比领跑行业
财富在线· 2025-06-13 06:27
行业趋势 -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重塑3C数码市场,带AI功能的数码产品在618期间成为现象级黑马,实现亮眼增长 [1] - 618期间京东3C数码品类销售同比增长超50%,领跑全行业,市场份额达到整体市场的52% [1] - 天猫和淘宝合计市场份额为17%,拼多多和抖音分别占比17%和9% [1] -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AI功能是新趋势,对此非常感兴趣 [1] 消费者偏好 - 在3000名受访者中,关注或已购买AI手机的人数达到1628人,AI手表/手环和AI平板分别为1404人和914人 [1] - 关注或已购买智能机器人的消费者达到556人,反映机器人行业热度 [1] - 技术尝鲜是购买AI数码产品的原因之一,但功能实用性仍是决定性因素 [2] 产品功能需求 - 电脑产品中最受关注的AI功能:AI图像视频处理、AI办公软件、AI智能助理、AI翻译功能、AI文档写作 [2] - 手机产品中最受关注的AI功能:AI翻译、AI语音智能助手、AI相机、AI健康检测、AI识图 [2] - 学习硬件产品中最受关注的AI功能:多思路解题、AI口语训练、学习路径规划、AI作业批改、护眼与坐姿管理 [2] - 电纸书产品中最受关注的AI功能:手写识别、多语言翻译、AI朗读与有声书制作、摘要与重点智能提取 [5] - 家庭存储设备中消费者首要考虑的AI功能:隐私与安全,其次是智能数据管理、全屋设备协同 [5] - 机器人产品中最受关注的AI功能:家庭服务、自适应运动控制、连续对话与任务关联、自主任务规划 [5] - 智能穿戴产品中智能手表的健康监测和运动分析关注度最高,其次是智能耳机的智能降噪、智能眼镜的第一视角摄影摄像及图像识别 [5] 平台表现 - 京东成为消费者购买AI产品的主要渠道,与淘宝/天猫、拼多多等平台拉开较大差距 [6] - 京东重点运营九大AI数码产品品类:AI机器人、AI眼镜、AI手机、AI电脑、AI平板、AI教育硬件、AI智能音箱、AI家庭存储、AI电纸书 [6] - AI相关商品成为京东618期间的黑马 [6] - 京东凭借市场洞察力、需求捕捉和高效运营,在AI数码产品的市场份额和用户认可度上领先其他电商平台 [9]
“AI终端展+文博会”双展联动双向赋能 开辟文化“出海”新路径
央视网· 2025-05-23 07:48
展会概况 - 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与文博会同期开展,实现双展联动、双向赋能,国际化程度创新高 [1] - 人工智能终端展主题为"智联万物 端启未来",汇聚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企业 [1] - 展会展示人工智能终端技术最新突破与应用场景,构建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落地的完整生态闭环 [1] 展品与技术展示 - 超1000件AI终端产品亮相,涵盖智能终端9大品类及芯片、算力、算法等AI全生态链 [5] - AI眼镜加速从功能演示走向实用场景,得益于语音交互、动态视觉感知等核心技术突破 [3][5] - 华为终端、中兴通讯等8家企业展示AI手机、AIPC、AI平板、大模型一体机等创新产品 [10] 产业动态与联盟成立 - 深圳整合产业链资源,雷鸟创新、博士眼镜等企业共同发起成立深圳市AI眼镜产业联盟 [7] - 荣耀在国内首发阿尔法战略,未来5年将投入100亿美元构建覆盖全场景的AI生态体系 [10] 文博会人工智能展区 - 文博会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60多家头部企业参展,涵盖机器人、无人机、AI翻译等前沿应用 [11][13] - 人形机器人互动体验为观众带来新奇文化体验 [13] 文化与科技融合 - 科技赋能文化盛宴,展会增设文化出海展区、世界与中国青年文创项目孵化展区 [16] - 展会与20多家国际头部展览机构合作,助推文化产品及服务"走出去" [16]
组图丨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暨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今日开幕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11:33
展会概况 - 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暨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GAIE)于5月22日在深圳开幕,主题为"智联万物·端启未来",展期三天 [2][4][6] - 展会汇聚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企业,呈现"技术+产品+场景+生态"的全景盛宴 [2][4][6] - 展会面积达2.5万平方米,覆盖智能终端九大品类及芯片、算力、算法、应用上下游的AI全生态链 [8][10][12] 展品类别 - 重点展示9大品类智能终端:AI手机、AI PC、AI平板、大模型一体机、AI可穿戴设备(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AI影像设备、全屋智能产品、工业级AI终端及其他新型AI终端 [2][4][6] - 构建"核心技术—终端产品—大模型应用"全链条展示矩阵,超1000件AI终端产品及前沿技术亮相 [8][10][12] 参展企业 - 国内领军企业包括华为、TCL、中兴、商汤、荣耀、创维、云天励飞、阿里巴巴等 [14][16][18] - 国际展商来自美国、日本、比利时、马来西亚、阿根廷等多个国家 [14][16][18] 展会特色 - 全国首个人工智能终端展,聚焦终端产品与生态应用 [2][4][6] - 展示内容涵盖智能终端全产业链,从核心技术到终端产品再到应用场景 [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