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5G通信
icon
搜索文档
以新质生产力激发两岸企业动能
人民日报· 2025-09-22 21:04
"大陆市场前景广阔、优势显著,是台商投资发展的理想舞台。两岸产业优势互补,应聚焦新质生产 力,加强科技与产业创新合作,携手应对挑战、拓展新赛道,共同开创两岸融合发展的美好未来。"在 近日举办的第28届京台科技论坛上,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理事长郭金龙说。 本届论坛以"共育新质生产力携手融合新发展"为主题,聚焦两岸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台湾工商、科技 界人士和岛内公协会负责人以及台商代表等600余人与会。 抢抓发展机遇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潘贤掌表示,大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活力持续激发, 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开创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 保障、以产业升级为落脚点的创新发展路径。"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有底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并为 台胞台企在大陆发展提供更理想、更有为的发展空间,为两岸经济合作和融合发展开辟更广阔、更多元 的新天地(301277)。"潘贤掌说。 本届论坛采取"1+4+N"举办模式,即举办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4场主题涵盖数智绿色协同发展、医疗大 健康、科技金融、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平行论坛,以及N场包括生物科技、未来健康、知识产 权等 ...
新华鲜报丨实力强劲!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
新华网· 2025-09-22 09:33
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深圳—香港—广州跃居全球创新集群榜首!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给中国打出一个亮眼的"分数"。 "跻身全球前十,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创新引领者的突出地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马尔科·阿莱曼给出高度评价。 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在全球竞逐的人工智能前沿,中国同样跑在前列。近日,讲述DeepSeek—R1训练流程的论文登上《自然》封面,接受了全球同行的严格评 审,为行业树立了开放与规范的新标杆。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科技成果正不断走进千家万户: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脑机接口 帮助截瘫患者开始站立行走,国产脑起搏器帮助3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改善运动功能…… 中国创新正跑出"加速度"。 不久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上,国之重器展现"科技范"。近年来,"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采 样返回,"人造太阳"EAST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标注出中国科技的新高度。 数据显示,我国PCT ...
“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中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2 00:19
"'十四五'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高质量完 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表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共 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 2.68%;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过70%,在量 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 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同时,聚焦国家需求,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部署了纳米前沿、催化科学、物态调控等重点研发任 务,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问题。例如,基于信息超材料的新架构无线通信系统,为6G技术提供了前瞻性 的基础支撑;建立稀土资源的绿色高效采集、精选和冶炼理论,为稀土材料引领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纳 米限域催化理论用于煤炭、天然气的高效清洁转化,对中国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价值。 在人才队伍方面,中国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由2021年的47.2万人年增长 ...
中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人民日报· 2025-09-21 21:12
"'十四五'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 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表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共同努力 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 "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5G通信实现 大规模应用,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飞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 位,CR450动车组巩固扩大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特高压输变电世 界领先,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5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亮眼成绩,重大科技成果加速 涌现。 阴和俊介绍,在高端装备领域,"京华号"16.07米超大直径盾构机不仅突破单月掘进542米的新纪录,更 实现了对地面建筑的无扰动,目前已在工程中成功应用;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 式入列,钻采系统国际领先,最大钻深可达1.1万米。在先进制造领域,我国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 占比超40%;成功研制出国际领先的大型露天矿机器人运输装卸系统,实现单个矿山百台级、 ...
创新中国增势强劲 全球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前十名
经济日报· 2025-09-21 03:07
全球创新排名突破 -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提升至第十位 较2013年第三十五位累计上升25位 首次跻身全球前十 [1] - 该突破标志着创新能力整体跃升 为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树立标杆 [1] 研发投入与产出 -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15年1.42万亿元增至2024年3.61万亿元 占GDP比重超过多数发达国家 [2]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全球首位 形成高投入高产出高效循环 [2] - 重大科技成果覆盖航天 深海 量子计算 人工智能 高端装备等领域 [2] 高科技产业竞争力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高科技产品出口国 在5G通信 新能源汽车 数字经济领域全球领先 [3]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品牌在国内国际市场均取得优势 [3] - 完整产业链与技术能力支撑出口扩张 改变全球技术贸易与产业分工格局 [3] 创新体系与生态 - 构建覆盖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2] - 形成国家实验室 新型研发机构 科技领军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的协同创新网络 [3] - 后期风险投资和企业研发融资规模均排名全球第二 私营部门作用凸显 [4] 创新集群发展 - 拥有24个全球百强创新集群 数量居世界首位 [4]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全球第一 北京第四 上海—苏州第六 [4] - 创新集群成为全球专利申请 科技创新及创业投资密集区域 [4] 创新主体特征 - 政府通过战略规划 产业政策 国家专项提供制度保障与方向引导 [4] - 华为 腾讯 比亚迪等民营科技企业崛起 形成国家队与企业队并进格局 [4] - 企业在国际标准制定和技术竞争中扮演重要角色 [4]
中经评论:创新中国增势强劲
经济日报· 2025-09-21 00:40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 - 中国排名提升至全球第十位 相较2013年第三十五位累计上升25位 首次跻身前十名 在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地位 [1] 研发投入与产出 -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15年1.42万亿元增至2024年3.61万亿元 占GDP比重达到并超过不少发达国家水平 [2]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位 构建覆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2] - 重大科技成果集中涌现 包括嫦娥探月、蛟龙深潜、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国产盾构机和国产大飞机 [2] 高科技产业竞争力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高科技产品出口国 在5G通信、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3]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居全球第一位 中国汽车品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均取得成功 [3] - 完整产业链优势与技术创新能力共同支撑高科技产品出口扩张 改变全球技术贸易与产业分工格局 [3] 创新体系与生态 - 政府通过长期战略规划、产业政策引导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提供制度保障 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4] - 后期风险投资和企业融资研发均排名全球第二 私营部门在创新中的作用越发凸显 [4] - 拥有24个全球百强创新集群 数量全球最多 其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全球首位 北京第4位 上海—苏州第6位 [4] 未来发展方向 - 需加强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 减少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 [4] - 需完善创新生态环境 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创新人才培养 [4] - 需深化国际科技合作 为全球重大挑战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4]
创新中国增势强劲
经济日报· 2025-09-20 22:13
全球创新排名突破 -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提升至第十位 较2013年第三十五位累计上升25位 首次跻身全球前十 在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地位 [1] 研发投入与产出 -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15年1.42万亿元增至2024年3.61万亿元 占GDP比重超过不少发达国家水平 [2]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位 形成高投入高产出高效循环 [2] - 覆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支撑重大科技成果涌现 包括嫦娥探月、蛟龙深潜、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国产盾构机和国产大飞机等领域 [2] 高科技产业竞争力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高科技产品出口国 在5G通信、新能源汽车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3]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居全球第一位 中国汽车品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均取得优势 [3] - 完整产业链优势与技术创新能力共同支撑高科技产品出口扩张 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并改变全球技术贸易与产业分工格局 [3] 创新模式与生态 - 政府通过长期战略规划、产业政策引导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提供制度保障 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崛起形成国家队与企业队并进特征 [4] - 在后期风险投资和企业融资研发中均排名全球第二 私营部门在创新中的作用凸显 [4] - 拥有24个全球百强创新集群 数量全球最多 其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全球首位 北京集群第4位 上海—苏州集群第6位 [4] 未来发展方向 - 需加强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 减少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 [4] - 需完善创新生态环境 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创新人才培养 [4] - 需深化国际科技合作 为全球重大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4]
原始创新与技术突破不断涌现
证券日报· 2025-09-19 16:11
9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科 技创新发展成就。科技部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科技创新能力稳 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副会长韩举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持续高强度投入的推动下, 原始创新与技术突破不断涌现,并在各行各业实现加速商用,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国产供应链体系,也加 快了我国在关键元器件等领域的自主可控进程,显著增强了我国产品与技术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投入持续增加,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 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在科技投入稳步增长的同时,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2024年我国规上高 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8%。 在这一背景下,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 回,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 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我国国际影响力,更带 ...
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人民日报· 2025-09-19 07:44
人民日报记者 赵永新 9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 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 "'十四五'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 史性变革。"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说。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科技投入持续增加,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 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基础研究水平进一 步提升,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 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科研机 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十四位提升至2024年的 第十位。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 42%;"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8%。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 家,较2020年增加83%。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天宫 ...
中国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综合创新能力升至世界第十位
新华社· 2025-09-19 01:13
研发投入与强度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48% [1] - 研发投入强度达2.68% 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1]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77% [1] 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第10位 [1] -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1] - 基础研究水平提升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壮大 [1] 高技术产业发展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 [1] -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 [1] - 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 较2020年增加83% [1] 重大科技成果 - 量子科技 生命科学 物质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 [1] - 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 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 [1] - 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