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

搜索文档
新华鲜报丨实力强劲!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
新华网· 2025-09-22 09:33
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深圳—香港—广州跃居全球创新集群榜首!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给中国打出一个亮眼的"分数"。 "跻身全球前十,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创新引领者的突出地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马尔科·阿莱曼给出高度评价。 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在全球竞逐的人工智能前沿,中国同样跑在前列。近日,讲述DeepSeek—R1训练流程的论文登上《自然》封面,接受了全球同行的严格评 审,为行业树立了开放与规范的新标杆。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科技成果正不断走进千家万户: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脑机接口 帮助截瘫患者开始站立行走,国产脑起搏器帮助3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改善运动功能…… 中国创新正跑出"加速度"。 不久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上,国之重器展现"科技范"。近年来,"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采 样返回,"人造太阳"EAST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标注出中国科技的新高度。 数据显示,我国PCT ...
中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人民日报· 2025-09-21 21:12
"'十四五'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 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表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共同努力 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 "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5G通信实现 大规模应用,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飞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 位,CR450动车组巩固扩大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特高压输变电世 界领先,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5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亮眼成绩,重大科技成果加速 涌现。 阴和俊介绍,在高端装备领域,"京华号"16.07米超大直径盾构机不仅突破单月掘进542米的新纪录,更 实现了对地面建筑的无扰动,目前已在工程中成功应用;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 式入列,钻采系统国际领先,最大钻深可达1.1万米。在先进制造领域,我国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 占比超40%;成功研制出国际领先的大型露天矿机器人运输装卸系统,实现单个矿山百台级、 ...
人民财评: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联动
人民网· 2025-09-20 00:57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 -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4年达到6.8万亿元[1] 企业创新能力 - 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2]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 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 占上榜企业比重26.2% 较2020年增加4.8个百分点[2] -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家 较2020年增加83%[2] 产业结构优化 -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 创新驱动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态势明显[2] - 航天产业链协同发展带动上下游材料 电子 机械等领域技术突破[3] - C919大飞机商业飞行推动航空工业体系完善 带动航空材料 航空发动机等关键领域创新升级[3]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3] - 基础研究与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显著进步 科技成果惠及农业 健康 环保等领域[3] - 科技体制改革深化 "揭榜挂帅"等模式与人才 金融政策释放创新活力[3] 重大科技成果 - "天宫"空间站常态化运营推动航天产业链协同发展[3] - "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促进深空探测技术产业化 催生航天器研制 深空探测装备制造等新产业增长点[3] - 实现关键技术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 构建科技创新突破—产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良性循环[3]
原始创新与技术突破不断涌现
证券日报· 2025-09-19 16:11
9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科 技创新发展成就。科技部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科技创新能力稳 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副会长韩举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持续高强度投入的推动下, 原始创新与技术突破不断涌现,并在各行各业实现加速商用,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国产供应链体系,也加 快了我国在关键元器件等领域的自主可控进程,显著增强了我国产品与技术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投入持续增加,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 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在科技投入稳步增长的同时,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2024年我国规上高 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8%。 在这一背景下,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 回,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 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我国国际影响力,更带 ...
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人民日报· 2025-09-19 07:44
人民日报记者 赵永新 9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 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 "'十四五'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 史性变革。"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说。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科技投入持续增加,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 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基础研究水平进一 步提升,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 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科研机 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十四位提升至2024年的 第十位。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 42%;"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8%。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 家,较2020年增加83%。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天宫 ...
中国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综合创新能力升至世界第十位
新华社· 2025-09-19 01:13
研发投入与强度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48% [1] - 研发投入强度达2.68% 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1]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77% [1] 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第10位 [1] -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1] - 基础研究水平提升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壮大 [1] 高技术产业发展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 [1] -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 [1] - 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 较2020年增加83% [1] 重大科技成果 - 量子科技 生命科学 物质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 [1] - 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 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 [1] - 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 [1]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9-18 22:03
科技投入与创新能力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48% 研发投入强度达2.68% 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2] - 基础研究水平提升 量子科技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 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2]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第十四位提升至2024年第十位 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2] 产业创新与经济贡献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 [3]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50万家 较2020年增加83% [3] - 重大科技成果包括"天宫"空间站常态化运营 "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 5G通信大规模应用 [3] 区域创新布局 - 重点打造北京 上海 粤港澳大湾区3个国际科创中心 布局成渝 武汉 西安等区域科创中心 [4] - 国际科创中心开展科技金融试点 设立长周期科创投资基金 在科学数据出境和外资研发机构保税研发等方面政策先行先试 [4] - 京津冀设立基础研究合作专项 联合培育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推进跨区域协同创新 [4] 基础研究发展 - 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从2021年47.2万人年增长至2023年57.5万人年 [6] - 2024年高被引科学家达1405人次 较2021年增长50% 占全球总数1/5 [6] - 高被引论文数约占世界总数1/3 连续4年稳居世界第二 学科交叉融合更加深入 [6] 科技成果转化 - 202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8万亿元 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7] -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期间40家单位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累计120.9亿元 较试点前三年增长126.5% [7] - 技术转移体系包括3家国家级交易机构 12个示范区 1084家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机构 1.9万个产学研平台和1.6万家孵化载体 [7] 创新平台建设 -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立89个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 形成覆盖成果转化全链条的服务网络 [8] - 重组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基地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基地统筹 [6]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跃居前十 3.6万亿元科创投入筑牢强国根基
证券时报· 2025-09-18 18:00
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科技与财税、金融、产业、教育、人才等政策更加协 同高效。科技金融体制进一步健全,推出科技金融政策"组合拳",各部门各地方积极行动、加快落实, 2021年以来,科创板首发上市376家企业,首发募资超6000亿元,2025年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达 到8000亿元。 9月18日,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 绍,"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创新 创造活力充分释放。 我国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涌现一批原创成果,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国家综合创 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第14位升至2024年第10位……"这五年,全面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 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方面统筹,央地协同、部门联动进一步加强,形成全国科技工 作'一盘棋'的基本格局。"阴和俊表示。 总结"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发展成就,阴和俊指出,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 科技投入持续加大,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 ...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跃居前十,3.6万亿元科创投入筑牢强国根基
证券时报· 2025-09-18 17:46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第14位升至2024年第10位 [1] - 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1] - 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第一 [1] 科技投入与基础研究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48% [1] - 研发投入强度达2.68% 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1] - 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 较2020年增长超70% [1] 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 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1] - 北京 上海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1]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跃居全球百强榜首 [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 [2] -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 [2] - 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 较2020年增长83% [2] 重大科技成果突破 - 天宫空间站常态化运营 [2] - 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 [2] - C919大飞机商业运营 [2]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 [2] -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2] 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 科创板首发上市376家企业 首发募资超6000亿元 [2] - 2025年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达到8000亿元 [2] 未来发展规划 - 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3] - 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 [3]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3] - 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新华社· 2025-09-18 12:19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记者温竞华、胡喆)科技部部长阴和俊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 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 基不断夯实。 "'十四五'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阴和俊说,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与此同时,我国基础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区域科技创新呈现良好态 势,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五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 42%;"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77%;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较 2020年增加83%。 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创新"揭榜挂帅""赛马制""链主制"等模式,探索完善经费"包 干制";推进分类评价试点,支持青年科研人员挑大梁、当主角;推出科技金融政策"组合拳",2021年 以来科创板首发上市376家企业……"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 放。 "现在距离实现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