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声炮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医保局:已印发33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
中国新闻网· 2025-09-27 01:32
"立项指南通过'合并同类项',将服务产出相似、价格水平相近的旧项目统一规范为新项目。"蒋炳 镇指出,这解决了各地价格项目不统一、价格水平不可比等问题。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立项逻辑从按 操作细节立项转向按服务产出立项,新项目更多从患者获益角度衡量医疗技术价值,体现"价值决定价 格"的基本原理。 中新网北京9月26日电(记者 赵方园)9月25日,国家医保局举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第四 场"美好生活专场"解读直播,覆盖妇科、产科、麻醉、康复、体被系统以及美容整形等六类立项指南。 中新健康记者注意到,新项目的设立从过去依据技术细节立项,转向以服务产出和价值为导向。 价值医疗为导向,从按技术细节立项转向按服务产出立项 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医药价格处处长蒋炳镇透露,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已印发33批立项指南, 整合设立主项目1640个、加收项599个、扩展项156个。 蒋炳镇表示,在编制和落实立项指南过程中,重点关注四大关系:旧项目与新项目、规范与进步、 增福祉与稳运行、保基础与促发展。 对于抓规范和推进步的关系,蒋炳镇介绍,在统一规范价格项目基础上,国家医保局持续关注临床 技术进步,通过适当放大价格项目的颗粒度、设置 ...
中新健康丨国家医保局:已印发33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6:19
中新网北京9月26日电(记者赵方园)9月25日,国家医保局举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第四场"美好 生活专场"解读直播,覆盖妇科、产科、麻醉、康复、体被系统以及美容整形等六类立项指南。 中新健康记者注意到,新项目的设立从过去依据技术细节立项,转向以服务产出和价值为导向。 价值医疗为导向,从按技术细节立项转向按服务产出立项 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医药价格处处长蒋炳镇透露,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已印发33批立项指南,整合 设立主项目1640个、加收项599个、扩展项156个。 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唐菲表示,在编制妇科、产科、麻醉三类立项指南过程中,相 关部门坚持以服务产出为导向,体现技术劳务这一原则,突出人力价值、强化政策支持。 首先是坚持产出导向,适度整合,确保全国一盘棋。主要包括对部位的定义进行统一;对服务内容进行 统一;统一立项原则,尊重临床实际,体现技术难度。 如,将各地计价单位五花八门的"胎心监测"项目统一为"胎/次",从顶层设计上引导地方成本测算时更 精准地体现产科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其次是对技术创新的支持。通过"合并同类项",将271项现行项目整合为124个主项目,更大颗粒度的设 计对 ...
国家医保局解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美好生活专场”聚焦多领域医疗服务
证券日报网· 2025-09-26 06:25
本报讯 (记者张敏)9月25日,国家医保局举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第四场"美好生活专场"解读直播,覆盖妇科、 产科、麻醉、康复、体被系统以及美容整形等六类立项指南。 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医药价格处处长蒋炳镇介绍,国家医保局已印发33批立项指南,整合设立主项目1640个、加收项 599个、扩展项156个。 谈及增福祉和稳运行的关系,蒋炳镇表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和稳定医疗机构运行,两者相辅相成,是医疗服务价格立项 和定价的核心关切。立项指南将部分改善患者体验的诊疗服务单独立项或者设立加收项,既是为了引导医疗机构优化医疗服务 质量,也是为了支持医疗机构实现增量发展。 针对保基础和促发展的关系,蒋炳镇提到,国内医美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市场前景比较广阔,有必要规范美容整形价 格项目。美容整形立项指南统一设立了101个主项目,覆盖"光子嫩肤""超声炮""热玛吉"等轻医美项目,以及填充、植发、隆 鼻、双眼皮等常见医美项目,后续各地还可以结合实际新增价格项目。 国家医保局统一规范美容整形价格项目的主要考虑是,适应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更高颜值的追求,通过规范价格项 目,推动国内美容整形优质服务的供给,引导公立医疗机构 ...
轻医美上瘾后,一个中产女孩的生活面临失控
虎嗅· 2025-09-02 10:30
医美行业市场趋势 - 轻医美市值在2022年超过重医美成为中国医美市场主流 无需开刀且恢复期短 事故风险相对较低 [9][10] - 光子嫩肤价格从2016年5000多元降至当前最低百元级别 反映行业信息差缩小和消费者理性化趋势 [26] - 除皱针产品存在巨大利润空间 成本约900元的100U产品中20U可售价1万至2万元 [25] 医美消费行为特征 - 消费者从初期依赖机构推荐转向自主研究 通过小红书等平台指定具体项目、产品和医生 [26] - 典型轻医美项目包含注射类(玻尿酸/少女针)和光电类(超声炮/热玛吉) 单次费用从百元至数万元不等 [4][5][6][17][22] - 行业盈利模式从利用信息差转向制造焦虑闭环和项目依赖 通过面诊指出微小缺陷引导消费升级 [27][28] 产品与价格体系 - 玻尿酸注射价格区间显著 韩国玻尿酸单次8000元 宝尼达材料单次超4万元 少女针属更高价位产品 [4][5] - 水光针存在明显价格分层 丽珠兰约1300元/次 瑞蓝唯提超2000元/次 需定期维护形成持续消费 [6][29] - 修复类项目成本高昂 溶解酶加热玛吉加乔雅登填充的修复流程市价约2万元 注射量多时费用成倍增加 [22] 行业生态与运营模式 - 医美行业本质更接近服务业而非医疗 存在设备假冒伪劣和超限使用等成本压缩手段 [24] - 部分产品毛利率高达70% 通过不可见不可知的信息差维持利润空间 [24] - 机构通过充值优惠和效果展示引导消费升级 从光子嫩肤等入门项目转向水光针等高价注射项目 [28]
乐普医疗(300003) - 2025年半年度报告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5 12:56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5上半年经营性净现金流同比增长300.52% [2] - 心血管植介入业务收入12.39亿元,同比增长7.57% [2] - 体外诊断和外科麻醉业务收入略有下降 [2] - 分析师对公司2025年净利润一致预期约10亿元 [2] - 基础业务目标2026年收入增长10%-15% [2] - TAVR产品上半年收入4013万元 [11] - 心泰医疗2025年收入目标6-7亿元,利润目标4亿元 [13] 医美业务布局 - 童颜针(PLLA)终端定价8800元,童颜水光(PLLA+HA)终端定价5800元 [7][15] - 2026年医美业务销售目标5-6亿元(含交联/非交联透明质酸钠各1亿元) [3][15] - 未来三年医美业务收入目标20-30亿元,净利率目标45%-50% [3] - 销售费用率目标控制在20%以下 [8] - 热玛吉已提交注册,超声炮在型检中,肉毒毒素启动一期临床 [3] - PDRN"三文鱼针"和热玛吉预计一年内获批 [3] 创新药研发进展 - MWN109注射液国内进入Ⅱ期临床,澳洲Ⅰ期接近尾声 [6] - 口服MWN109片剂完成Ⅰ期SAD组试验,15mg剂量预计有效 [6] - MWN105(MASH/减重适应症)进入Ⅱ期临床 [6] - MWN203(血脂异常)处于Ⅰ期临床 [6] - MWX401(高血压)拟2025下半年申报IND [6] - 创新药板块由上海民为生物主导,专注代谢类疾病 [4] 医疗器械与集采影响 - 药物球囊集采前终端价约6000元,渗透率18.5% [9] - 切割球囊集采前终端价约6000元,主要厂商为乐普和波科 [9] - 乳突球囊和棘突球囊预计受益集采实现销量增长 [9] - 可降解封堵器若集采降价将显著提升渗透率 [10][13] - 集采平均降幅预计30%-50% [12] 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 - 无创脑机接口已获7张NMPA二类注册证,主要用于康复医疗 [14] - 有创脑机接口分两步推进:开环刺激产品→闭环智能产品 [14] - DBS处于注册报批阶段,CCM和VNS处于临床阶段 [5] - 全国6-7省市已发布脑机接口康复医保收费指南 [14] 出海与BD策略 - 出海主要采用海外经销模式,规避地缘政治风险 [19][20] - 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将开展海外临床 [13][20] - 创新药海外合作优先考虑BD,避免早期低价出售资产 [17][18] - 药品与医疗器械BD核心差异在于专利明确性 [18] 新产品与临床方向 - 生物可降解主动脉封堵器及主动脉栓塞封堵器进入临床阶段 [13] - 减重与医美业务潜在协同(目标客群重叠) [20] - GLP-1赛道竞争激烈,公司强调三靶点口服药全球领先地位 [20]
新华鲜报丨助力“美”!我国美容整形价格项目有了统一规范
新华网· 2025-08-12 05:50
行业规模与市场环境 - 2024年中国美容整形市场规模已近3000亿元 展现出市场活力与潜力 [1] - 行业在扩容的同时 建立更加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成为共识 [1] 政策规范与定价机制 - 国家医保局发布《美容整形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 首次对美容整形类价格项目进行统一 [3] - 指南引导医疗机构自主合理定价 不改变市场调节价的管理方式 [3] - 规范化的价格立项有助于形成更好的价格体系 让消费者享受性价比合理的服务 [5] - 公立医疗机构的引领作用有望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服务和收费行为 [5] 收费项目标准化 - 统一规范收费项目名称 如将"光子嫩肤"映射为皮肤美容治疗光/激光 "超声炮"映射为超声 "热玛吉"映射为射频 [5] - 项目名称简单易懂 有助于消费者理解技术原理和横向比价 [5] - 消费者最直观的变化是医疗账单更清晰 收费项目一目了然 [5] 新技术与材料兼容性 - 立项指南考虑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兼容性 支持纳入更多新技术 [5] - 价格项目兼容性较好 有助于医院引进新技术新材料 [6] - 在"填充注射"价格项目中 不仅包括玻尿酸注射 还包含聚乳酸、聚己内酯、羟基磷灰石等新材料填充注射 [6] -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自行设立加收项和扩展项 适应技术设备快速更新迭代 [7] 技术价值与服务质量 - 立项指南更多考虑技术价值和劳务付出 有助于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 [10] - 统一新增"减张美容缝合"和"切口美容改型"两个价格项目 可单独收费 [10] -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根据患者需求提供这些服务 从源头减少瘢痕形成 [10] 行业发展预期 - 通过价格项目规范 为美容整形行业健康发展营造更有活力更加规范的市场环境 [10] - 规范将为医疗机构和相关企业带来增量发展 [10]
从“实用主义”到“改善型消费”:医美消费者的理性觉醒
搜狐财经· 2025-08-05 12:34
趋势表现 - 医美消费动机从功能性需求转向品质提升 非手术类项目占比超60% 成都等城市84%需求集中在维养与抗衰类项目[3] - 审美标准回归自然美学 推崇"妈生感"和"高级脸"效果 与社交媒体真实案例传播密切相关[4] - 消费者决策周期延长20% 更注重专业资质和正品验证 2023年美团平台"扫码验真"服务超4.9万次[5] 驱动因素 - 消费主权意识崛起 消费者要求定制化方案 参与美学设计过程 与"第五消费时代"特征高度契合[7] - 政策监管推动行业规范化 2024年医保局统一规范美容整形价格项目 正规机构高端用户占比13%贡献51%消费额[8] - 技术创新支撑消费升级 聚乳酸材料2025-2027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31.2% 光电设备智能化增强消费信心[9] 行业影响 - 头部机构转向"技术+服务"模式 新氧推出"高定业务" 美丽田园打造医疗级皮肤管理体系 成都4家机构入选美团北极星榜[11] - 上游企业布局细分市场 胶原蛋白类项目规模预计从2021年37亿元增至2027年137亿元 修复型医美需求快速增长[12] - 服务流程实现全周期管理 机构引入医美保险机制 平台建立"药械同追"追溯系统 形成治疗+维养+修复闭环[13] 未来展望 - 消费预算两极化加剧 高端市场客单价达普通项目2-3倍 大众市场以千元级轻医美为主形成规模效应[14] - 技术驱动体验升级 AR试妆和虚拟面诊工具开始试点 远程术后监测系统降低并发症风险[15] - 行业需平衡伦理与审美 警惕过度医疗风险 强化医疗本质教育 推动从制造焦虑转向赋能自我认同[16]
新氧: 轻医美在定价维度上求变
北京商报· 2025-08-05 09:28
新氧战略转型与轻医美业务布局 - 公司从医美电商平台转型至自营轻医美连锁品牌 推出新氧青春诊所 定位"高质低价"模式 目标为大众消费市场[1][2][3] - 轻医美项目涵盖非手术类服务 包括注射美容(玻尿酸、童颜针)、激光美容(黄金微针、超声炮)等 单价区间为几百至几千元[2][11] - 转型动机包括打破行业困局(医美机构普遍面临业绩下滑)及寻求新增长曲线 2025年一季度轻医美连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1.4%至9880万元 营收占比达33.3%[3][4] 行业现状与市场数据 - 中国轻医美市场规模2023年达1461亿元 占医美消费总额80.8% 较2022年增长5.8% 较2017年增长117% 预计2030年规模将达4157亿元[7][11] - 医美机构面临盈利压力 瑞丽医美2024年亏损5921万元(连续四年亏损) 华韩股份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62% 奥园美谷2024年亏损3.49亿元[3] - 行业结构以中小型机构为主 全国约21000家医美机构中 约75%未在主流平台注册 存在监管盲区[8] 定价权争议与产业链整合 - 公司与上游厂商圣博玛发生定价冲突 新氧青春诊所将艾维岚童颜针定价5999元/支 低于品牌方指导价1.88万元/支 引发"正品风险"质疑[5][6] - 公司通过收购与代理布局上游产业链 2021年以7.91亿元收购武汉奇致84.49%股份切入医疗器械领域 2022年独家代理玻尿酸品牌爱拉丝提[7] - 成本控制策略包括将营销成本压降至10%以下 通过不推销不办卡模式提高留客率 降低获客成本[8] 运营模式与安全合规 - 新氧青春诊所已开设32家门店 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轻医美连锁机构 医生通过高频操作保障安全性(平均每月330项目/医生 年超4000项目)[8][10][13] - 公司强调产品验真(国家UDI系统)与医生资质合规 并推动行业向两类机构分化:医生开设的精品诊所与大型连锁机构[6][10][13] - 监管政策持续收紧 2021年八部委联合发布打击非法医美专项整治方案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10] 市场趋势与消费者需求 - 医美消费主体从高净值人群转向工薪阶层 轻医美因安全性高(对比手术类)、见效快(对比家用美容)需求激增[7][11] - 行业定价体系需变革 未来趋向产品价格与医生操作费分离 强调价格透明化与技术价值匹配[12] - 上游市场竞争加剧 参与者从爱美客、华熙生物扩展至四环医药、华东医药、乐普医疗等企业[7]
创新消费力| 新氧: 轻医美在定价维度上求变
北京商报· 2025-08-05 09:23
公司战略转型 - 新氧从医美电商平台转型为轻医美连锁品牌运营商 推出自营品牌"新氧青春诊所" 定位"高质低价"模式[1][4] - 转型动机包括打破行业困局 为大众消费群体提供可负担服务 并寻求新增长曲线[1][5] - 通过全链路整合优化实现成本控制 营销成本控制在10%以下 取消推销办卡模式[9] 业务表现与规划 - 2025年一季度轻医美连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1.4%至9880万元 占总营收33.3%[5] - 预计二季度医美治疗服务收入达1.2-1.4亿元 同比增长337%-410%[5] - 已开设32家门店 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轻医美连锁机构 计划继续扩张[9] 行业竞争格局 - 轻医美市场规模2023年达1461亿元 占医美消费总额80.8% 较2017年增长117%[8] - 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4157亿元 为手术类医美近两倍[8] - 上游厂商竞争加剧 从爱美客 华熙生物扩展到四环医药 华东医药 乐普医疗等企业[9] 定价权争议 - 与上游厂商圣博玛发生定价冲突 将指导价1.88万元/支的艾维岚童颜针定价为5999元/支[7] - 公司主张价格应由市场供需和产品力决定 反对上游厂商控价惯例[7] - 通过收购武汉奇致84.49%股份(7.91亿元)和独家代理爱拉丝提玻尿酸进入上游领域[9] 行业规范化发展 - 中国医美机构90%为中小型机构 约21000家中仅5000余家可在主流平台查询[10] - 医生操作标准化程度高 平均每月操作330个项目 年操作量超4000个[11][15] - 监管持续加强 2021年八部委联合发布专项整治方案和市场监督总局执法指南[11] 轻医美特性与趋势 - 定义为非手术类项目 包括注射美容 激光美容 微针美容等[4][13] - 具备安全性高 见效快 恢复期短等特点 客单价区间为几百至几千元[4][13] - 未来行业将形成专业医生诊所和大型连锁机构两类主流模式[12][15]
大厂抢跑入医美“围城”
新浪财经· 2025-07-24 10:38
大厂布局医美赛道 - 京东首个线下医美自营诊所于7月14日在北京亦庄开业,第二家计划9月30日在北京老国贸开业,通过京东APP医美频道提供热玛吉、超声炮等24个项目,价格区间为1000元至17000元 [2] - 京东医美战略围绕供应链展开,未来将覆盖美容、医美、医院等业态的供应链 [2] - 京东与新氧合作始于2021年6月,通过新氧旗舰店积累用户,2021年8月共建"京东健康医美"频道后引入超2000家认证机构 [5] - 京东2023年起与华熙生物、艾尔建等头部厂商达成直供合作,形成"厂商-京东-用户"短链模式,玻尿酸产品流通成本高(2018年昊海生科玻尿酸成本19.22元/支,售价285.35元/支) [7] 大厂差异化路径 - **京东模式**:自营诊所+供应链整合,首家门店嵌入京东健康门诊部 [12] - **美团模式**:平台中介+顾问角色,2017年涉足医美,2025年成立上游品牌顾问委员会,通过"正品联盟""北极星榜"等构建评估体系,2024年医美GMV突破380亿元 [8] - **阿里模式**:中间商+裁判,天猫国际引入国际医美设备品牌(2024年进口器械成交额同比+210%),口碑联合伊美尔等打造"安心美"联盟覆盖136城,支付宝推出"医美分期+效果保险" [9] - **字节模式**:2021年上线"小荷医美",2022年控股美中宜和(全国14家连锁机构),布局轻医美+线下医疗网络 [10][11] 行业竞争逻辑 - 医美行业高毛利吸引大厂:爱美客净利率超茅台,中游机构毛利率40%-55%,下游渠道毛利率60%-80% [14] - 消费升级推动用户从美妆转向医美,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30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6382亿元(CAGR 12 4%) [14] - 大厂面临核心业务增速放缓:淘天市场份额从2019年66%降至2023年45%,美团2024年Q1营收增速25%(核心本地商业27 4%),京东带电品类收入同比+17 1%但外卖业务亏损率扩大至23 1% [13] 行业挑战与壁垒 - 上游价格战加剧:薇旖美出厂价2024年同比跌7 5%,锦波生物谴责新氧、美团"低价倾销" [19] - 中游机构生存压力大,直播售价低于进货价,价格战持续 [19] - 大厂需构建信任壁垒:美团通过北极星榜建立透明体系,新氧以案例库+直播强化粘性,京东缺乏类似机制 [21] - 医美服务非标属性强,大厂"低价引流+升单"模式易引发信任危机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