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子嫩肤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医保局:已印发33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
中国新闻网· 2025-09-27 01:32
"立项指南通过'合并同类项',将服务产出相似、价格水平相近的旧项目统一规范为新项目。"蒋炳 镇指出,这解决了各地价格项目不统一、价格水平不可比等问题。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立项逻辑从按 操作细节立项转向按服务产出立项,新项目更多从患者获益角度衡量医疗技术价值,体现"价值决定价 格"的基本原理。 中新网北京9月26日电(记者 赵方园)9月25日,国家医保局举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第四 场"美好生活专场"解读直播,覆盖妇科、产科、麻醉、康复、体被系统以及美容整形等六类立项指南。 中新健康记者注意到,新项目的设立从过去依据技术细节立项,转向以服务产出和价值为导向。 价值医疗为导向,从按技术细节立项转向按服务产出立项 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医药价格处处长蒋炳镇透露,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已印发33批立项指南, 整合设立主项目1640个、加收项599个、扩展项156个。 蒋炳镇表示,在编制和落实立项指南过程中,重点关注四大关系:旧项目与新项目、规范与进步、 增福祉与稳运行、保基础与促发展。 对于抓规范和推进步的关系,蒋炳镇介绍,在统一规范价格项目基础上,国家医保局持续关注临床 技术进步,通过适当放大价格项目的颗粒度、设置 ...
中新健康丨国家医保局:已印发33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6:19
中新网北京9月26日电(记者赵方园)9月25日,国家医保局举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第四场"美好 生活专场"解读直播,覆盖妇科、产科、麻醉、康复、体被系统以及美容整形等六类立项指南。 中新健康记者注意到,新项目的设立从过去依据技术细节立项,转向以服务产出和价值为导向。 价值医疗为导向,从按技术细节立项转向按服务产出立项 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医药价格处处长蒋炳镇透露,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已印发33批立项指南,整合 设立主项目1640个、加收项599个、扩展项156个。 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唐菲表示,在编制妇科、产科、麻醉三类立项指南过程中,相 关部门坚持以服务产出为导向,体现技术劳务这一原则,突出人力价值、强化政策支持。 首先是坚持产出导向,适度整合,确保全国一盘棋。主要包括对部位的定义进行统一;对服务内容进行 统一;统一立项原则,尊重临床实际,体现技术难度。 如,将各地计价单位五花八门的"胎心监测"项目统一为"胎/次",从顶层设计上引导地方成本测算时更 精准地体现产科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其次是对技术创新的支持。通过"合并同类项",将271项现行项目整合为124个主项目,更大颗粒度的设 计对 ...
国家医保局解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美好生活专场”聚焦多领域医疗服务
证券日报网· 2025-09-26 06:25
本报讯 (记者张敏)9月25日,国家医保局举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第四场"美好生活专场"解读直播,覆盖妇科、 产科、麻醉、康复、体被系统以及美容整形等六类立项指南。 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医药价格处处长蒋炳镇介绍,国家医保局已印发33批立项指南,整合设立主项目1640个、加收项 599个、扩展项156个。 谈及增福祉和稳运行的关系,蒋炳镇表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和稳定医疗机构运行,两者相辅相成,是医疗服务价格立项 和定价的核心关切。立项指南将部分改善患者体验的诊疗服务单独立项或者设立加收项,既是为了引导医疗机构优化医疗服务 质量,也是为了支持医疗机构实现增量发展。 针对保基础和促发展的关系,蒋炳镇提到,国内医美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市场前景比较广阔,有必要规范美容整形价 格项目。美容整形立项指南统一设立了101个主项目,覆盖"光子嫩肤""超声炮""热玛吉"等轻医美项目,以及填充、植发、隆 鼻、双眼皮等常见医美项目,后续各地还可以结合实际新增价格项目。 国家医保局统一规范美容整形价格项目的主要考虑是,适应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更高颜值的追求,通过规范价格项 目,推动国内美容整形优质服务的供给,引导公立医疗机构 ...
医美“免费打卡”“私下服务”藏风险 法官提醒:爱美者谨防“美丽陷阱”
中国青年报· 2025-09-23 07:28
开学季来临,一些医美机构打出"凭学生证做双眼皮享八折""大学生隆鼻按高考成绩1分抵1元"等广告, 招揽青少年。值得警惕的是,当下医美行业存在不少乱象,消费陷阱与违规操作频现,"免费承诺""私 下服务"等套路屡见不鲜。 2023年4月,在北京工作的陆露(化名)被一家美容机构的促销活动吸引:如果能成为其品牌形象代言 人,完成36次美容打卡,13780元"诚意金"则全额退还。抱着对"免费美容"的期待,陆露与该机构签订 协议并付了款,没想到,为了这个"优惠"活动竟打了一场耗时近一年的官司。 "刚开始预约很顺利,前3个月完成了12次服务。但从2023年8月开始,机构突然变了脸。"陆露说,她先 后近20次通过微信预约服务,却屡被工作人员以"美容师请假""仪器检修""预约已满"等理由拒绝。有时 好不容易预约成功,到店后又被临时告知"无法提供服务",只能改期。 直到2024年4月协议到期,陆露的打卡次数停留在35次,差1次未能完成约定。当陆露要求退还"诚意 金"时,美容机构以"未达标"为由拒绝退款。 庭审中,李医生辩称自己使用的是"正规二类医疗器械",不存在过错;美容诊所则表示,此次服务发生 在李医生家中,药品非诊所提供,与 ...
南京医美主力人群为20岁以上女性,美团携手医生创业机构助力转型
扬子晚报网· 2025-09-19 13:21
新兴市场医美增长趋势 - 二线及以下城市医美消费者注册比例持续上升 新兴市场医美普及度与渗透率提升[1] - 2025年上半年南京医美日均流量同比增长近30%[2] - 南京医美客单价达800元以上 同比增长超过50%[2] 美团医美领航计划 - 美团2025年启动领航计划 为新兴市场优质医美机构提供助力[1] - 计划通过平台服务能力和保障体系为当地用户提供比肩一线城市的医美体验[2] - 已在南京 南通召开峰会 当地知名医美机构参与共话本地发展[1] 医美消费人群特征 - 女性为医美主力人群占比达87%[1] - 30岁以上人群占比超过54% 轻熟女成为主导消费群体[1] - 用户购买场景中复购和抗衰老各占25% 熟人效果吸引占13.4% 项目延伸占12.1%[2] 医美消费项目偏好 - 光子嫩肤 水光针 冰点脱毛等项目备受用户关注[1] - 美团拥有多年数据积累和行业洞察 可助力机构数字化转型[1] - 数据洞察为当地医美机构运营指明方向[2]
日均流量增长近30% 美团发布南京医美消费数据
新华日报· 2025-09-19 03:46
新兴市场医美行业增长 - 二线及以下城市医美消费者注册比例持续上升 新兴市场医美普及度与渗透率提升[1] - 美团启动"领航计划"为新兴市场优质医美机构提供助力 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放心服务[1] 美团平台赋能案例 - 南京嘉术致颜医美通过美团平台实现从0到1全方位扶持 包括运营人才对接 成功案例讲解 运营节奏梳理及品牌物料布置[4] - 该机构借助美团平台月均引入新客超200人 美团成为其最重要线上获客渠道[6] - 平台助力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 凭借数据积累和行业洞察推动新兴医美机构发展[6][7] 区域市场数据洞察 - 南京医美市场女性用户占比达87% 30岁以上人群占比超54% 轻熟女成为消费主导群体[7] - 2025年上半年南京医美日均流量同比增长近30% 客单价达800元以上 同比增长超50%[8] - 消费场景中同类项目复购和年龄焦虑抗衰各占25% 熟人效果吸引占13.4% 其他项目延伸占12.1%[10] 行业发展趋势 - 光子嫩肤 水光针 冰点脱毛等轻医美项目备受用户关注[7] - 美团计划将"领航计划"峰会扩展至更多新兴城市 联动优质机构提供比肩一线城市的医美消费体验[10]
千元面霜不如光子嫩肤?高化与医美打响客群争夺战
FBeauty未来迹· 2025-09-13 11:50
医美与高端美妆市场竞争格局 - 医美市场与高端美妆市场正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消费者开始对两者进行"质价比"对标[3][4] - 医美行业从"小众消费"向"大众健康消费"渗透 高端美妆市场近4-5年失去200多亿元体量[14] 医美行业发展趋势 - 价格战持续升级 医美机构通过低价策略引流 例如原价18800元的艾维岚童颜针降价至5999元 仅为官方指导价的三分之一[8] - 医美消费人群年轻化 95后、0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 同时客单价同比下降10%[12] - 企业竞争加剧 围绕并购和代理权展开争夺 例如爱美客收购韩国REGEN Biotech公司85%股权[13] - 医美市场规模自2020年起以17.4%年增长率扩张 预计2025年达到近3700亿元规模[13] 消费人群迁移分析 - 高端美妆正在失去"入门级"消费者(年护肤支出3000元以下)和小部分中端消费者(年支出3000-8500元) 2022年这两类人群支出分别变动了-9%和-1%[16] - 流失的消费者一方面转向高质价比功效护肤品牌 另一方面流向医美机构 医美机构2024年人均客单价为6500元 同比下降10%[16][18] - 消费者形成"医美+平价功效护肤品"组合消费模式 高端美妆最易流失"功效敏感型消费者"[19][20] 医美项目吸引力分析 - 热门医美项目以平价轻医美为主 光子嫩肤等光电项目针对毛孔、痘痘问题 热玛吉等抗衰项目对应抗衰护肤需求[22] - 消费决策逻辑转变 医美的"即时效果+科学背书"理性消费观冲击高端美妆的"成分故事+情感溢价"体系[23] 高端美妆应对策略 - 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推出"院线级"护肤品 例如雅诗兰黛微雕眼霜模拟三大医美项目 赫莲娜黑绷带面霜含50%玻色因浓度[24][26] - 加快医美渠道布局 海蓝之谜推出医美渠道专属产品 爱茉莉太平洋与静和医疗合作 修丽可已形成完善医美术后产品矩阵[30][31] - 走差异化路径塑造品牌价值 例如伊菲丹通过高端SPA服务实现50%会员二次回购率 10%会员三年购买超6次 单个客户平均价值达5000元[33][35] 市场风险平衡 - 医美存在安全风险 我国平均每年"黑医美"致残致死约10万人 存在并发症多、保质期短等局限性[37] - 护肤品的"零风险"优势凸显 部分消费者因安全问题回归高端护肤品[37]
医美终端景气度跟踪会议
2025-09-07 16:19
医美行业关键要点总结 行业与公司 * 医美行业整体营收增长放缓 8月份增长4% 受非手术项目占比增加和价格透明化影响[1] * 行业内龙头机构如朗姿、益心、利格等营收增长普遍不理想 益心七八月份基本持平 部分月份零售额甚至下降[1][6] * 新氧从互联网平台模式转向线下机构模式 获客成本较低约1000元 通过快速开店、收购和加盟扩大门店布局[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客单价下降明显 7月客单价同比下降5%至3300元左右 为近年来最低 8月虽回升至3600元左右 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1][3][4][5] * 客单价下降主要归因于信息透明化、轻医美项目占比提升导致的价格下滑 以及新氧等平台低价项目引发的价格战 如5999元童颜针和299元光子嫩肤等[1][7] * 各大医美机构积极拓展轻医美子品牌 专注于皮肤光电、注射和微创非手术项目 店面面积较小500-1000平方米 扩张速度相对较慢每年新增3-5家[1][9] * 传统大型医美机构与轻医美小店在投入、面积、选址、营收和回报周期上存在显著差异 轻医美小店初期投资较低500-600万元 回报周期短6个月盈亏平衡 8-10个月盈利[1][2][10] * 玻尿酸市场高端进口产品如乔雅登和瑞蓝销量下降 机构倾向于使用OEM代工产品替代 以降低采购成本[4][16] * 国产玻尿酸中 新型注射类如格格针和波波针表现良好 弥补了传统品牌降价带来的影响[4][16][18] * 再生胶原蛋白市场 舒颜萃成为新的增长点 用量已超过艾素菲 每月达到1500多次 总体增速约10%[19][20] 其他重要内容 * 医美行业一般在9月到10月迎来高峰期 2023年9月增长25% 2024年9月增长14% 2025年预计9月增长15%[15] * 上游厂商出厂价有所下降 一般同比下降幅度在20%~30%左右 微医美4mg现在采购价已降至1000元左右 基础水光玻尿酸甚至可低至二三十元采购[26] * 新开门店营收增长不明显 尤其是后期开设的新门店 如上海淮海路和陆家嘴中心等地 营收和增速均不明显[14] * 轻医美小店材料成本占比26%至28% 高出大型机构4至5个百分点 人工成本比例略高于大型机构 大型约为35% 而小型则为37%[11] * 非手术类的轻医美净利润基本持平 在正负5%左右 而成熟的大型医疗美容机构净利润率可达5%至10%[11] * 胶原蛋白类产品线表现突出 7月份注射类胶原蛋白产品整体增速约为17% 薇旖美系列产品增长45% 使用量接近3800次[21] * 四季度将重点推广Scopus同源针 并引进乐普、北京四环或艾维提等品牌的新产品 采购成本约1000元 终端价格5000元左右[25]
轻医美上瘾后,一个中产女孩的生活面临失控
虎嗅· 2025-09-02 10:30
医美行业市场趋势 - 轻医美市值在2022年超过重医美成为中国医美市场主流 无需开刀且恢复期短 事故风险相对较低 [9][10] - 光子嫩肤价格从2016年5000多元降至当前最低百元级别 反映行业信息差缩小和消费者理性化趋势 [26] - 除皱针产品存在巨大利润空间 成本约900元的100U产品中20U可售价1万至2万元 [25] 医美消费行为特征 - 消费者从初期依赖机构推荐转向自主研究 通过小红书等平台指定具体项目、产品和医生 [26] - 典型轻医美项目包含注射类(玻尿酸/少女针)和光电类(超声炮/热玛吉) 单次费用从百元至数万元不等 [4][5][6][17][22] - 行业盈利模式从利用信息差转向制造焦虑闭环和项目依赖 通过面诊指出微小缺陷引导消费升级 [27][28] 产品与价格体系 - 玻尿酸注射价格区间显著 韩国玻尿酸单次8000元 宝尼达材料单次超4万元 少女针属更高价位产品 [4][5] - 水光针存在明显价格分层 丽珠兰约1300元/次 瑞蓝唯提超2000元/次 需定期维护形成持续消费 [6][29] - 修复类项目成本高昂 溶解酶加热玛吉加乔雅登填充的修复流程市价约2万元 注射量多时费用成倍增加 [22] 行业生态与运营模式 - 医美行业本质更接近服务业而非医疗 存在设备假冒伪劣和超限使用等成本压缩手段 [24] - 部分产品毛利率高达70% 通过不可见不可知的信息差维持利润空间 [24] - 机构通过充值优惠和效果展示引导消费升级 从光子嫩肤等入门项目转向水光针等高价注射项目 [28]
新氧20250820
2025-08-20 14:49
公司及行业 * 新氧(医美行业)[1] 核心运营数据 * 二季度核销人次达6.7万 同比增长380%以上[2][5] * 二季度核销治疗项目数15.5万[2][3] * 过去12个月活跃用户数超10万[2][3] * 连锁业务复购率达60%[2][3] * 核心英雄单品占核销服务点比例30%以上[5] 财务表现 * 二季度净利润亏损环比扩大 经营利润比一季度多亏损约300万元 比预算多亏损1500万元[5] * 平台业务经营利润比预算少800万元[5] * 上游业务经营利润比预算少1500万元 利润变为负值[5] * 连锁业务收入环比增长46%[2][5] * 连锁业务经营亏损绝对值与Q1接近[5] 业务战略与优势 * 核心目标人群为中产中年女性 提供轻医美抗衰服务[2][8] * 采用高低搭配策略保障自有供应链产品用户认可度 例如光子嫩肤有BBL和CC光 射频有热玛吉五代和韩版热玛吉[9][10] * 拥有强大推品能力 例如将佛特纳斯蒂重新定位为热玛吉平替[10] * 试点营养点滴项目 利用现有用户群渗透降低营销成本[2][8] * 医美行业三季度通常为淡季 但新氧连锁业务实现环比增长[11] * 收入增长主要来自老店 老店经营效率持续提升[2][11] 供应链与成本优化 * 通过与新上游厂商签约降低产品拿货价 例如童颜水光拿货价大幅下降[2][7] * 自研产品如三类证水光及童颜针有望降低成本[2][7] * 四季度更换童颜水光供应商后进货成本降低 毛利水准将明显改善[28] 扩张与门店策略 * 在头部城市持续加密 选择核心商场稀缺点位[4][13] * 一线城市单城可做到30家门店 例如北京目前7家店年底预计10家[15] * 二线城市采取饱和攻击策略 今年覆盖城市扩展到十几个[16] * 400平米标准店在一线城市成熟期店效大多数达每月7000元/平米 好店达10000-11000元/平米[24] * 二线城市店效约为每月5000元/平米 杭州表现较好达8000-10000元/平米[24] * 新开门店前六个月需要爬坡 六个月以上门店才能达到预期店效水平[25][26] * 未来店效提升空间主要来自新增加品类和新品上市[27] 其他业务调整 * 精简POP业务机构和SKU 走少而精路线[4][20] * 优化成本 整合业务团队降低人员和市场成本[4][20] * 库存数量减少但金额增加 因高关税实施前囤积进口BBL设备[21] * 国产设备销售正常 库存数量与金额均在减少[21] * 现金储备充足 暂无再融资计划[4][23] 毛利率计算与趋势 * 毛利率计算包含耗材成本 医生和护士人员成本 房租分摊 折旧摊销及设备租赁[28] * 三季度因童颜水光单品毛利较低会导致毛利波动[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