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产品

搜索文档
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行业观点更新
2025-09-24 09:35
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行业观点更新 20250923 关键要点总结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行业** * 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行业 [1] * 细分领域包括高值耗材、医疗设备、IVD(体外诊断)、消费类医疗服务、严肃类医疗服务 [2][9][10][16] **公司** * 高值耗材公司:惠泰医疗、迈普医疗、春立医疗、心脉医疗、乐普医疗、微创医疗 [1][9][12][14] * 医疗设备及上游公司:美好医疗、英科医疗、海泰新光、联影医疗、万东医疗、迈瑞医疗、开立医疗 [1][3][4][11] * IVD公司:新产业 [10][12] * 消费医疗服务公司:爱尔眼科、通策医疗 [16] * 综合医院:国际医学、海吉亚医疗、美中嘉和 [19][21] * 创新及18A公司:硅尚通强、微创医疗、昆博医疗、百心安、健世医疗、先瑞达医疗、心玮医疗、沛嘉医疗、微创机器人 [12][14][15] * 其他细分龙头:翔宇医疗、安杰思、澳华内镜、艾博医疗、鱼跃医疗 [11][21][22]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整体趋势与业绩表现** * 医疗器械板块在经历四年下跌后于2025年出现明显拐点 二季度环比一季度 器械板块尤其是耗材和设备有显著增速改善 [2] * 预计三季度和下半年业绩改善较为明显 将有一批高增长或利润端增长快速的公司 [2] * 上半年整个板块业绩承压 但高值耗材和设备表现相对较好 下半年多数公司预计呈现前低后高趋势 [2] * 港股医疗器械板块创新产品催化显著 18A公司商业化表现良好 [2] * 消费类医疗服务二季度表现优于严肃类 爱尔眼科增速最高 [2][16] * 医疗服务板块整体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较低分位 当前市盈率大约处在过去五年估值水平的20%分位 过去十年仅为10%分位 [18] **细分领域表现与展望** * 高耗材板块二季度比一季度有所改善 预计三季度会进一步提升 受益于集采影响减弱及新品放量 [1][9] * 医疗设备板块在2024年四季度开始看到招标拐点 2025年上半年整体业绩承压 但二季度部分公司表现不错 预计三季度包括联影、迈瑞、开立等公司的业绩拐点逐步出现 [4] * IVD板块在第二季度因政策因素承压 第三季度仍面临压力 化学发光行业需要等待量价企稳的拐点 预计四季度或明年整个行业趋势会更为明朗 [10] * 综合医院收入普遍下滑超过10% 因人工、房租、装修摊销等成本刚性部分占比较高 收入下降导致利润下滑幅度更大 [19] **出海战略与国际化** * 出海是中国医疗器械公司打开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战略 国内政策压力及国产化竞争促使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1][5] * 中国制造业优势使得创新器械具备改进产品能力 工程师红利及产业链优势 并购活动也相对活跃 [2][5] * 高值耗材及IVD等领域已经具备一定海外市场比例 [5] * 中国龙头企业通过推出差异化竞争优势产品或全球首款产品 实现海外业务高增长 未来国际业务占比将超过国内 [13] * 鱼跃医疗海外业务增长迅速 2025年上半年出海业务占比达到10%-15% 预计未来几年海外收入占比将逐渐提高 [21][22] **投资机会与重点关注公司** * 长期投资机会主要来自出海及中国制造业优势 [1] * 建议关注三季度业绩环比和同比改善较多 以及2026年相比2025年加速增长的公司 [2] * 医疗设备上游公司如美好医疗、英科医疗、海泰新光等在三季度迎来拐点 同比和环比均呈现高增长趋势 [1][3][4] * 前沿技术领域如脑机接口、AI医疗、手术机器人和外骨骼机器人潜力巨大 例如翔宇医疗的脑机接口产品和安杰思及澳华内镜在手术机器人方面的布局 [11] * 明年有望加速增长且低估值的公司包括:美好医疗(选单管理及新业务驱动)、微创医疗和乐普医疗(医美和减肥药领域)、新产业(国内四季度行业可能迎来拐点)、亿纬科技(多个成长性业务驱动)、英科医疗(东南亚手套产能释放)、迈瑞医疗(三季度迎来业绩拐点)、鱼跃医疗(消费复苏及海外高增长) [12] * 港股18A公司通过供应链优化和降本增效 从2025年至2027年陆续实现扭亏 并进入利润快速释放阶段 低估值状态体现更大的投资弹性空间 [15] **其他重要信息** * 硅尚通强预计全年利润从1.5亿人民币上调至1.7亿人民币 [14] * 微创医疗2025年亏损从2024年2.7亿美金缩窄至不超过5500万美金 [14] * 爱尔眼科通过推出新的屈光手术术式 2025年上半年屈光手术客单价同比提升 通策医疗种植牙客单价也有所回升 [16] * 爱尔眼科2025年PE为29倍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16][17] * 医保支付改革处于深化阶段 对医院端影响明显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影响行业整体表现 [20] * 鱼跃医疗现金流非常好 资产负债率低且无负累 是家用医疗器械国产品牌中的领军企业 [22]
翔宇医疗何永正:以脑机接口为钥 开启主动康复蓝海市场
上海证券报· 2025-09-18 18:59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以无创理念为核心 专注于非手术和非药物疗法 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3] - 公司坚持专业化加生态化双轮驱动战略 致力于成为康复医疗整体解决方案的引领者和标准制定者 [7] - 公司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培育新业务增长点 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目标成为世界一流康复医疗企业 [8]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公司构建覆盖康复理疗 康复训练 康复护理等10大门类 55大系列 上千种产品的全产业链布局 [4] - 公司采用搭建专班策略 设立国医扁鹊 呵兰医疗 嘉宇医疗等子公司 分别专注中医康复 女性康复和儿童康复领域 [4] - 公司自2015年布局脑机接口技术 聚焦非侵入式路线 实现意图反馈神经闭环 在中风康复训练中取得显著成效 [5][6] - 公司掌握脑机接口核心技术 包括芯片 电极和算法 并拥有近千种康复设备研发制造技术 能形成多病种主动康复解决方案 [7] 研发投入与盈利状况 - 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20%以上 曾因研发投入导致利润下滑 但通过高毛利新产品有望改善盈利状况 [4] 行业发展机遇 - 康复医疗市场贯穿疾病预防 治疗和恢复全过程 是容量巨大的蓝海市场 规模有望达到万亿级 [4][7] - 脑机接口产品价格已大幅下降 达到多数医院可接受范围 利于市场化推广 [6] - 人口老龄化和全民健康需求升级 正加速释放康复医疗市场潜力 [7] 政策支持 - 2025年7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 从科研 产业化和应用场景提供支持 将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6] 竞争优势 - 公司是国内少数能提供康复医疗器械产品 一体化临床康复解决方案及专业技术支持服务的综合型企业 [4] - 公司深耕行业20余年 对临床需求有深刻理解 拥有全产业链产品布局和技术积累 [7] - 中国市场足够庞大 可容纳多家优秀企业共同发展 公司以最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发展先机 [7]
窄幅震荡,耐心等待靴子落地
搜狐财经· 2025-09-16 05:27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主要指数多数收跌 上证指数微跌0.1%报3856点 深证成指跌0.26% 创业板指跌0.32% [2] - 科创50指数逆势领涨1.52%报1360点 科技成长板块展现韧性 [1][2] - 港股延续震荡上行 恒生指数微涨0.07%报26465点 恒生科技指数涨0.39%连续三日收涨 [2] - 全市场上涨2138家下跌3156家 半日成交额1.5万亿元较前日缩量12% [2] - 南向资金半日净买入29.4亿港元 连续七日净流入 [2] 领涨板块及驱动因素 - 科技板块强势领跑 AI芯片、算力基础设施等硬科技板块成为主要推手 [1][2] - 商贸零售板块领涨1.36% 受抖音概念股及统一大市场政策利好刺激 [3] - 汽车板块情绪回暖 受《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振 智能驾驶、车规级芯片概念活跃 [3] - 港股脑机接口概念掀起涨停潮 公司产品获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认证且纳入港股通 [3] - 生物技术板块强势反弹 核心产品临床进展推动估值修复 [3] 领跌板块及驱动因素 - 有色金属板块跌2.28% 稀土概念领跌 工业金属价格短线回调 [4] - 锂电池产业链连续两日走弱 行业竞争加剧与原材料成本上升压制盈利预期 [4] - 农林牧渔板块跌2.19% 生猪价格持续探底与禽类养殖利润下滑引发避险 [4] - 港股原材料业指数跌2.96% 工业金属价格回调冲击周期股估值 [4] - 必需性消费板块承压 日常消费零售指数跌3.79% 市场对消费旺季预期偏谨慎 [4] 资金动向与市场特征 - 资金聚焦政策敏感领域与产业变革主线 科技板块内部呈现明显轮动特征 [1][2] - 市场呈现"科技领跑、消费回暖"结构性特征 政策敏感型板块与产业变革主线形成合力 [3] - 港股科技成长与医疗创新双轮驱动 激光雷达赛道获资金热捧且相关标的首日上市获超额认购 [3] 投资主线与配置方向 - 科技自主主线关注AI算力基础设施、半导体设备材料国产替代及机器人产业链技术突破 [5] - 消费复苏主线布局节假日催化的商贸零售及政策支持的汽车领域 [5][6] - 港股科技成长聚焦AI应用与硬科技 医疗创新关注纳入港股通的生物医药标的 [6] - 优质资产需具备政策确定性强、技术迭代快、全球竞争力突出特征 [6]
果然财经|具身机器人能 “感知世界” 了吗?下一站在哪?
齐鲁晚报· 2025-09-13 10:23
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 - 汽车制造领域是终极目标 当前汽车总装生产线仍依赖大量人工 人形机器人企业正与整车厂合作推动生产线落地[3] - 家庭服务是另一重要方向 包括照顾老人和做家务 但当前技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如基础动作难以完成[3] 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优势 - 环境适应性远超传统机械臂 传统机械臂为第二代纯位置控制设备 动作需提前设定 螺丝孔偏差0.5毫米即无法操作 而具身智能机器人可主动矫正偏差适应环境[3] 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挑战 - 精准切入需求痛点面临困难 当前商用机器人多停留在商演展览等表面应用 如跳舞招手等预设动作 难以解决生产效率提升和家庭劳动强度降低问题 租赁业务多处于回本阶段 行业面临洗牌[5] - 实验室成果转化存在难题 需大量数据支撑 开发模式与传统工业机器人不同 无需编程预设 可直接通过人类动作或运动视频数据训练 自我学习模式使技术进步速度显著加快 今年智能化水平较去年已有大幅提升[5] 具身智能机器人未来展望 - 未来5年将逐步普及 支持在线升级 企业新功能可直接推送至已售出机器人 推动整体智能化水平提升[5] - 人形机器人企业将开放更多接口 允许用户进行硬件平台二次开发 实现基础功能加个性化应用的生态模式[5] - 人形机器人将成为主流发展方向 因社会以人为本构建 所有场景更适配人形机器人形态 且作为通用型设备可完成多种任务[9] 脑机接口技术应用 - 已实现控制无人机编队 在无线局域网内通过脑电波指挥3-5架无人机完成上升下降转向反转等动作[7] - 已实现意念打字功能 残疾人可通过注视屏幕字符将想法转化为文字 屏幕包含26个英文字母10个数字及空格等共40多个字符命令[7] - 产品已销往4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及医院 作为科研设备使用 医疗注册许可证预计今年年底获得 将正式进入医疗领域用于康复患者[9] 脑机接口研发方向 - 完全植入式脑机接口是重点探索领域 但面临安全隐患和技术瓶颈 人体植入金属异物后3个月左右会被角质层包裹导致脑电信号无法采集[9] - 探索脑机接口大模型 未来有望实现纯想象控制 无需视觉注视直接通过解读脑电波辨识人类想法[9] 技术融合与成本控制 - 脑机接口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结合应用潜力巨大 理论上脑机接口可完全控制具身智能机器人 目前处于探索阶段[9] - 脑机接口产品成本已控制在合理范围 随着技术规模化应用性价比将进一步提升[9] 技术发展与规范 - 技术发展需与伦理立法同步 人形机器人涉及数据采集与隐私安全 需通过立法规范企业行为[9] - 养老场景中机器人服务老人安全性需更高技术标准与伦理约束 如避免老人跌倒受伤[9]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9月12日
新华财经· 2025-09-12 00:42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 - 国务院批准北京城市副中心 苏南重点城市 杭甬温 合肥都市圈 福厦泉 郑州市 长株潭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 重庆市 成都市等10个地区开展为期2年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协同试点地区加快形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 [1] A股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向 - 9月11日A股全线上涨 上证指数涨逾1% 深证成指涨逾3% 创业板指涨逾5%并站上3050点 [2] - 截至9月10日A股两融余额达23255.93亿元 融资余额23092.69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9月以来融资余额增加超630亿元 [2] - 9月11日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00亿元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持续提升 [2] 新能源车险行业盈利转折 - 头部险企新能源车险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率先实现承保盈利 [3] - 行业扭亏驱动因素包括定价合理化 保费规模扩大摊薄成本 车企合作降低赔付成本以及精细化管理 [3] - 新能源车险行业有望在未来三年迎来扭亏拐点 [3] 公募基金投资策略 - 华安基金 富国基金 国泰基金 华宝基金等多家公募在秋季策略会中看多权益市场配置价值 [4] - 市场正形成产业趋势共振向上 多点开花格局 结构性机会持续涌现 [4] 半导体行业并购整合 - 芯原股份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芯来科技97.007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5] - 芯来科技是中国本土最早RISC-V CPU IP供应商之一 收购将完善芯原股份CPU IP布局并强化AI ASIC设计能力 [5] 脑机接口产业发展 - 翔宇医疗 麦澜德 博拓生物 熵基科技等10余家A股公司披露脑机接口业务动态 部分企业预计年内实现营收贡献 [6] - 地方政策通过增设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推动产业进入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双轮驱动新阶段 [6][7] 中长期资金入市态势 - 5家险企股票配置规模增长逾28% 国内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 外资持有A股总市值持续增加 [8] - 保险资金 社保基金 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日益明确 推动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生态形成 [8] 保险行业资本运作 - 中国平安8月底买入中国太保H股和中国人寿H股 对两家险企H股持股比例突破8% [9] - 险企高管表示A股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 将稳步增加权益资产配置并优化投资策略 [9] 光模块产业升级 - 新易盛 中际旭创 光迅科技等头部厂商在光博会展示1.6T光模块产品 现场采取保密措施 [10] - 2025年为1.6T光模块商业化元年 头部厂商已向海外出货 国内市场以400G/800G为主力 产业链积极扩产并布局硅光技术 [10] 指数体系丰富化 - 中证指数公司发布中证A500相对成长指数 相对价值指数 纯成长指数 纯价值指数等6条新指数 [11] - 新指数从中证A500样本中选取100只证券 提供更精细化投资工具 [11]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固态电池概念股持续走强 被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终极形态 [12] - 固态电池解决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瓶颈 安全隐患及低温性能缺陷等问题 [12] 数据中心行业并购 - 东阳光集团牵头银团以280亿元现金收购秦淮数据中国区业务 创行业最大规模并购交易 [13] - 行业并购逻辑转向区位价值 客户黏性 能效水平综合评估 预示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13][14]
多家A股公司透露脑机接口技术进展和产品动态
上海证券报· 2025-09-11 19:04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2025年国内脑机接口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多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业务动态 部分企业预计年内实现营收贡献 [1] - 行业呈现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双轮驱动趋势 地方政策通过增设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扫清商业化障碍 [1][6] 企业技术研发与产品进展 - 麦澜德聚焦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在上肢与手部运动机器人、无创神经调控、多模态生理信号采集领域形成技术积累 牵头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2] - 翔宇医疗推出10余款脑机接口及外骨骼机器人新品 取得2款脑电采集装置注册证 成立脑机接口康复技术创新联合体构建全链条协同体系 [3][6] - 熵基科技计划2026年3月推出脑机接口原型机 聚焦教育、医疗、养老三大场景 产品覆盖分析诊断与康复治疗领域 [6][7] 跨界融合与产业链布局 - 麒盛科技联合西湖大学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及睡眠问题 设立2亿元数字睡眠产业基金 推动2款产品获Ⅱ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3] - 中科信息开发基于光遗传调控的闭环脑机接口系统 适配智能麻醉与智慧康复场景 [3][7] - 爱朋医疗布局围术期脑状态监测及失眠治疗系统 参股神经调控企业瑞神安医疗 [3][7] - 谱尼测试针对脑机接口特性布局安规检测业务 具备生物相容性评价国家标准资质 [4] 投资与商业化推进 - 道氏技术子公司以3000万美元认购强脑科技Pre-B轮优先股 强脑科技持有460余项专利且核心产品通过FDA认证 [5] - 博拓生物投资浙江大学侵入式脑机接口团队青石永隽5%股权 其首款产品针对难治性抑郁症群体 已进入科研性临床试验 预计2029年获注册证 [6] - 上海医保局增设3项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解决医院端收费瓶颈 为商业化提供清晰路径 [6] 产品落地时间表 - 翔宇医疗脑控外骨骼机器人样机即将推出 20余款设备2025年底前获证 2026年底前预计获证近百项 [6] - 青石永隽首款产品若进展顺利 预计2030年上市销售 [6]
以更优标准助力产业提质
期货日报· 2025-09-04 16:08
先进制造标准体系建设进展 - 十四五以来累计发布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国家标准4000余项 [1] - 智能制造领域发布国家标准491项支撑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1] - 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布95项国家标准增强产业链协同并降低生产成本 [1] 细分领域标准应用成效 - 太阳能光伏领域221项国家标准防范非理性竞争并促进高质量发展 [1] - 团体标准总数近20%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1] - 智能工厂建设导则等标准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实施路径 [2] 智能工厂建设成果 - 建成基础级智能工厂超3万家、先进级1200余家、卓越级230余家 [2] - 卓越级智能工厂实现研发周期缩短28.4%和生产效率提升22.3% [2] - 卓越级工厂不良品率下降50.2%且碳排放减少20.4% [2] 国际标准引领作用 - 牵头制定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和脑机接口系列国际标准 [2] - 在光伏、新能源汽车等大宗贸易领域牵头制定国际标准 [2] - 国际标准助推产业提升竞争力和便利国际贸易 [2]
就在今天|2025上海先导产业大会暨第14届医药CEO论坛+第5届人工智能大会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9-03 22:29
会议概况 - 2025年上海先导产业暨第14届医药CEO论坛及第5届人工智能大会将于2025年9月4日至5日在上海浦东文华东方酒店举行[1] - 会议形式包括圆桌讨论和专题演讲 近百名上市公司董事长 CEO 核心高管及业内大咖出席[4] 医药主会场议程 - 开场致辞由国泰海通证券副总裁陈忠义主持[4] - 圆桌讨论聚焦中国药企出海时代 嘉宾包括百利天恒 泰格医药 恒瑞医药 泽璟制药 君实生物等企业高管[4] - 另一圆桌讨论关注百亿美元重磅炸弹药物 嘉宾来自靖因药业 博腾股份 三生国健等企业[4] - 歌礼制药董事长吴劲梓将更新研发进展[5] - 分析师对话环节涵盖众生睿创和民为生物的高管[5] - 下午议程讨论医药资产出海期待领域 嘉宾来自智翔金泰 默沙东 阿斯利康 红杉资本等机构[5] - 全球竞争下中国创新药研发到商业化突围之路的讨论嘉宾包括中国生物制药 维立志博 至信生物 广生中霖 Orbimed等企业代表[5] - 药物开发平台技术更迭圆桌邀请艾博生物科技 鼎泰药研 大睿生物等企业高管[5][6] - 脑机接口新世界对话环节嘉宾来自翔宇医疗 应和脑科学 华科精准 清华大学 阶梯医疗等机构[6] - 工程师红利下创新药DEEPSEE时代讨论嘉宾包括百普赛斯 药捷安康 百奥赛图 益诺思等企业高管[6] - 专题演讲由舶望制药CEO舒东旭主持[6] TMT分论坛议程 - 二次元动漫产业展望由梦乡&世界线漫展创始人孙仕斌分享[6] - AI颠覆游戏产业结构议题由恺英大模型负责人谭总主持[6] - AI玩具車塑交互生态由恺顽科技CEO陈倩倩介绍[6] - AI沉浸式视频创新由国脉文化公司总编辑陆玮仑探讨[6] - AI应用产业机会由一级产业基金投资总监分析[7] - AI手机智能体革新移动互联网生态由万咖壹联执行董事孟谨聪讲解[7] - 脑机接口产品现场演示及介绍由翔宇医疗董事长何永正展示[7] TMT主论坛议程 - 云侧和端侧AI ASIC机遇与挑战由某上市公司董事长探讨[7] - 智能芯生与推理未来由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分享[7] - AI重塑医疗未来由卫宁健康总裁王涛分析[7] - 硬软核心技术护城河由日联科技董事长刘骏讲解[7] - 企业级AI应用由汉得信息COO黄耿介绍[7] - 大尺寸AI芯片先进封装COWOS-L技术由芯碁微装半导体销售总潘昌隆探讨[7] - 手机直连卫星技术现状由某通信卫星设计专家展望[7] - 数据中心液冷技术趋势由某上市公司领导分析[8] - AI基建交换机/芯片发展由上海电子协会副秘书长刘军讲解[8] - 面向AI的高性能网络创新由新华三朱仕银分享[8] - AI智算中心互联网络从铜到光由烽火通信李铿探讨[8] - 人工智能算力网络高速互联技术演进由华工科技罗传能介绍[8] 医药分论坛议程 - 胞外裂解ADC技术探索由宜联生物联合创始人蔡家强分享[8] - 益生菌载体口服多肽递送系统由美诺华国际化业务负责人邱烽秦介绍[8] - 双抗和XDC未来发展圆桌嘉宾来自先通医药 乐普生物 和铂医药 康宁杰瑞等企业[8] - 医药险产业融合与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由镁信健康CEO张小栋探讨[8] - 医疗器械智造升级与创新出海圆桌嘉宾来自心泰医疗 心玮医疗 睿瀚医疗 归创通桥等企业[8]
上交所举办脑机接口产业沙龙,上市公司积极布局抢滩千亿市场
选股宝· 2025-09-03 15:04
行业概况 - 脑机接口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信息通道的新型交叉技术 已形成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大技术路线[1] - 应用领域涵盖医疗健康 教育 消费 智能驾驶等 潜在市场空间超过1000亿美元[1] - 在医疗健康领域已率先起势 依托产学研一体化和链群式发展模式[1] 市场活动 - 上海证券交易所举办第六期未来产业沙龙 主题为"脑机接口:探索数字化智慧时代"[1] - 活动共有6家上市公司 12家脑机接口产业链企业出席[1] - 12家商业银行 证券公司 创投等金融机构到场[1] 公司布局 - 翔宇医疗专门成立脑科学实验室 与多所高校 医院展开科研合作 取得两款脑电采集装置注册证[2] - 优刻得为脑虎科技提供智算支持 共同推动脑机接口产品在失语患者治疗方面的应用[2]
心玮医疗-B:成功实现扭亏为盈,神经介入全管线布局显成效
搜狐财经· 2025-09-02 01:45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1.86亿元,同比增长44.4% [1] - 毛利率回升至68.2%,较去年提升4个百分点 [1] - 净利润达5093.8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销售及管理费用率从44.8%降至37% [1] - 经营性现金流达5360万元 [1] 产品线业绩表现 - 出血性脑卒中业务板块实现563%爆发式增长 [4] - 辅助支架上半年新增近200家合作医院 [4] - 缺血性脑卒中器械植入量同比提升60% [4] - 抽吸导管终端植入金额全年有望突破6.5亿元 [4] - 脉合封堵止血器上半年植入量近10万根,同比增长28% [5] - 血管闭合领域市场份额超20% [5] 技术研发与产品优势 - 国内唯一拥有弹簧圈、辅助支架及密网支架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 [4] - 带涂层密网支架通过增补机制快速进入集采省份市场 [4] - 抽吸导管采用大口径抽吸(SLIC)和级联技术(CATCH)创新 [4] - 自膨式药物支架已完成临床试验,预计年底前提交注册申请 [7] - 颈动脉支架正开展临床研究 [7] - 脑机接口产品基于支架电极进行信号采集,具有微创性和长期稳定性 [15] 全球化战略进展 - 取栓支架等产品已取得CE或FDA认证 [6] - 在8个国家或地区获得31项注册证书 [6] - 在21个国家推进约100项产品注册 [6] - 通过LINNC-SNF 2025等国际会议建立海外学术链接 [6] - 海外市场目标从30个国家扩展至明年50个国家 [10] 未来业绩展望 - 收入端预计维持35%以上年化增长 [9] - 2025年全年利润预计7000万到8000万元 [9] - 2027年目标利润端实现50%以上增长 [9] - 海外销售额未来几年有望保持50%至100%增速 [10] - 长期毛利率目标维持在65%-70%区间 [14] - 税前利润率目标20%-25% [14] 市场拓展计划 - 辅助支架产品目标实现400-500家医院准入 [12] - 与矩正医疗达成BD战略合作推广Collseal封堵止血器 [5] - 下半年重点推进省级医院入院工作 [12] - 颅内药物支架预计2026年年底上市 [13] - 脑机接口产品计划2027年启动临床入组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