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烫牛肉米线
icon
搜索文档
“3个月赔了10万”,爆火的生烫牛肉米线,开始降温关店
虎嗅· 2025-08-24 13:13
行业扩张与市场表现 - 生烫牛肉米线行业凭借30秒出餐和高性价比模式快速扩张 头部品牌门店数量达500多家且签约门店数达700家 [1] - 该品类在全国范围内开出上千家门店 成为餐饮行业现象级品类 [5] - 行业在短期内经历从爆发到衰退的周期 火爆不到一年即迎来批量闭店潮 [2][6] 闭店潮现状与表现 - 闭店现象在全国多地密集出现 包括上海 广州 南京 成都等主要城市 [8][9] - 典型案例包括上海闵行区门店开业不足三个月关闭 南京门店开业一个月歇业 广州天河北门店从爆满到暂停营业 [7][9] - 连锁品牌未能幸免 上海柳州路和虹口门店均出现停业情况 [9] - 现存门店上座率显著下降 即便位于商场 医院等人流密集区域也乏人问津 [10] 加盟模式问题与财务风险 - 加盟商面临严重亏损 有案例显示日均营业额仅200元且毛利率低至20% [12] - 单店投资亏损额达10万元级别 有加盟商经营三个月后关闭并承担全部损失 [12] - 低门槛高回报的话术吸引大量创业者入局 但实际结果多为速亏结局 [14] - 常州出现投资10万元的70平门店仅经营十几天就紧急转让的情况 [13] 市场竞争与经营困境 - 同质化竞争极端严重 广州某商圈500米范围内出现5家同类门店扎堆 [26] - 价格战激烈 头部品牌从8元吊龙直接降价至7元进行贴身肉搏 [23][24] - 产品缺乏差异化 所有门店均采用类似装修风格和促销口号 [27] - 密集布局导致客流严重稀释 最终引发闭店潮 [28] 产品本质与消费行为 - 品类依赖视觉冲击和营销噱头 如7元吊龙海报和现场烫肉表演 [30] - 消费者复购率低 普遍反馈产品与普通牛肉米线无差异且价格实际达20-30元 [31] - 新鲜感消退后缺乏产品力支撑 难以形成持续消费 [32] - 行业从追求形式转向产品本质认知升级 反映餐饮行业共性困局 [33][34] 行业启示与发展方向 - 跟风式扩张不可持续 需避免营销噱头盖过产品本质 [34] - 供应链深耕和品控坚守才是长期发展核心 [35] - 餐饮行业长青密码在于产品本质而非营销泡沫 [36] - 现象级品类的骤变警示需尊重市场规律和差异化竞争 [34][35]
2025餐饮增长榜解析:慢周期里的机会点与生存法则(附有哥餐链完整榜单)
搜狐财经· 2025-08-02 16:13
行业整体趋势 - 2025年2-6月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3%,但近三年增速持续放缓,行业进入"慢增长"周期 [2] - 市场饱和与竞争加剧倒逼行业告别粗放式增长,部分品牌通过高速扩张实现逆势增长 [2] - 经济下行周期中,高性价比小吃小喝成为消费主旋律 [11] 高速增长品牌数据 - 蜜雪冰城一年新增门店10160家,累计达40468家,6月单月新增1061家 [4][6][14] - 咖啡茶饮赛道表现突出,增长TOP100中占26家(咖啡9家、奶茶17家) [4] - 量贩零食品牌集体突破万店规模:好想来14964家、赵一鸣8922家、零食很忙8111家 [6][16] - 生烫牛肉米线品类增长迅猛,赵阗阗和乔杉杉增长率均超90% [4][11] 热门品类增长特征 咖啡茶饮 - 头部品牌通过供应链支撑性价比:蜜雪冰城单杯成本为行业均值的60% [14][21] - 差异化破局案例:爷爷不泡茶门店从450家暴增至2004家,主打地域特色 [14] - 库迪咖啡以"9.9元策略"加速下沉市场布局 [14] 量贩零食 - 供应链直采模式降低15%采购成本,补货周期压缩至48小时内 [16] - 区域密度饱和隐忧显现,长沙部分区域单店日均销售额下降15% [17] 小吃快餐 - 特色小吃门店数从2024年8月的68.38万家增至2025年6月的96.29万家 [19] - 塔斯汀中式汉堡年增超2000家,达9794家门店,接近肯德基规模 [19] - 传统卤味受困场景单一,未能渗透早餐/夜宵等高频场景 [19] 成功品牌共性规律 - 供应链效率:蜜雪冰城区域集仓、赵一鸣直采模式 [21] - 产品标准化:曹氏鸭脖中央厨房预制酱料包实现轻运营 [21] - 场景创新:鸡柳大人采用<3㎡微型档口提升坪效 [22] 行业转型方向 - 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聚焦供应链效率与用户价值交叉点 [23] - 差异化用户价值案例:塔斯汀中式汉堡、爷爷不泡茶地域特色 [23] - 传统品牌需构建壁垒而非模仿模式,如卤味三巨头错失直播电商机遇 [23]
生烫牛肉米线:批量开店,批量倒闭
36氪· 2025-06-04 02:18
行业趋势 - 生烫牛肉米线品类从快速爆发进入衰退阶段 首批门店出现倒闭潮 转让信息激增 行业进入下半场 [1][3] - 品类曾凭借极致性价比和现制表演模式迅速扩张 最高单店翻台率达24轮 日营收可达6000元 加盟品牌宣传日入上万元 [3] - 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快速衰退 上海某美食街500米内同时开设两家同类门店 出现"三月兴起四月铺开五月火热六月消退"的典型网红品类生命周期 [11][15] 产品特性 - 口味清淡符合健康趋势但存在局限性 与当前最受欢迎的辣味(占比40%) 鲜味和酸味存在差异 [5][7] - 采用生烫工艺强调现制新鲜感 牛肉需高温快速烫熟 对食材品质要求较高 [5][8] - 提供免费小料台(糊辣椒 柠檬叶等) 但核心产品口味单一 被部分消费者认为寡淡 [7] 成本结构 - 主打低价高质策略 7元吊龙为引流产品 人均消费约20元 完整餐食可控制在35元以内 [8] - 牛肉成本大幅上涨压缩利润空间 2025年5月活牛价格同比暴涨16.3%至26.93元/公斤 牛肉价格同比上涨5.9%至63.80元/公斤 [10] - 供应链成本控制能力成为关键 早期通过极限压榨供应链实现盈利 成本上涨后中小餐厅被迫涨价或关店 [10] 运营模式 - 采用"选菜快 出餐快 翻台快"的高效运营模式 午餐高峰期2小时可售出200余碗 [11][17] - 依赖中央厨房和预制组件(工厂配送米线 冷链牛肉 标准汤料) 结合门店最终制作环节实现标准化 [17] - 通过"现制表演"建立消费信任 长嘴铜壶浇汤等可视化操作满足消费者反预制菜心理需求 [11][15] 竞争格局 - 过度扩张导致价格战 统一网红装修和ABB式命名风格加剧同质化竞争 [15] - 餐饮培训推波助澜 以4800元技术教学包供应链模式吸引小白创业者入局 [3] - 存在"伪现制"风险 如袁记云饺因使用工厂配送饺皮肉馅陷入信任危机 尽管包制过程在门店完成 [18] 供应链影响 - 牛肉品质直接影响消费体验 网上存在对牛肉太薄 太柴 量少的负面评价 [8] - 中央厨房和供应链发展重塑行业格局 前端供应链与门店现做结合成为发展趋势 [19] - 需要平衡工业化效率与现制表演 通过透明化供应链实现真材实料展示 [19]
日入上万的生烫米线店,凭什么硬控打工人?
虎嗅· 2025-05-28 14:36
行业趋势 - 生烫牛肉米线凭借极致性价比和现做新鲜感成为餐饮新风口,800亿市场规模吸引大量品牌入局[24] - 行业精准适配年轻消费者"既要省钱又要吃好"的需求,20元客单价覆盖主食+小料+饮料组合[17][23] - 产品高度依赖"现切现烫"的视觉营销,通过明档操作和短视频传播强化新鲜认知[3][6][9] 商业模式 - 采用"低价引流+高毛利配菜"策略,基础款牛肉米线毛利率50%,搭配饮料后整体毛利率可达65%[27][28] - 通过"三快法则"提升翻台率,90秒出餐速度实现高客流转化[25] - 加盟扩张迅猛,头部品牌打出"百日百店""单店日均营业额破万"的招商口号[24] 产品特点 - 主打云南山野风味,菜单包含傣家春卷、石屏豆腐等地域特色配菜强化差异化[11] - 7元鲜切吊龙作为核心卖点,但实际加肉量仅30-50克,完整套餐人均消费接近30元[16][30] - 装修采用"废墟风"设计,手写标语营造市井氛围吸引年轻客群打卡[21] 市场挑战 - 同质化严重,小料搭配和装修风格高度雷同,缺乏产品护城河[31][32] - 牛肉成本持续上涨,批发价8周累计涨幅达9.7%,压缩利润空间[33] - 部分门店日均收入仅2000-3000元,新店存活周期短,出现开业月余即转让现象[34][35] 消费者反馈 - 白领群体认可其治愈属性,认为现做过程能缓解工作压力[7][9] - 部分消费者吐槽牛肉质地干柴,小料台配置不符合云南本地风味[30][32] - 价格营销存在误导,7元仅为加肉价,实际消费需21元起[29][30]
7元吊龙,30秒出餐,生烫牛肉米线是会演的
36氪· 2025-05-15 08:16
生烫牛肉米线的核心人设 - 生烫牛肉米线的核心人设是「表演现制」,通过精湛的演技击中大众对预制菜和食品工业化的焦虑 [1][4] - 在大众普遍关注科技与狠活的背景下,生烫牛肉米线通过表演现制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和地道食物的需求 [5] 网红餐饮方法论 - 生烫牛肉米线依据现代网红餐饮方法论精心打磨,表面是传统美食,实则是现代产品 [3] - 通过使用手工时代的符号和田园意象,塑造工业化食品的形象,如云贵特色的菜单和装修风格 [6][7][8][9] - 店铺命名采用「ABB」模式,如赵阗阗、秦笙笙,强化品牌记忆点 [10] 生烫的表演意味 - 生烫技法来源于广东和福建沿海,但在生烫牛肉米线中多了一层表演意味 [11] - 师傅现场烫制牛肉的过程被设计成流畅的表演,吸引消费者 [12] - 短视频平台上流行的「浇五圈」玩法进一步强化了现制表演的视觉效果 [13] 现制表演的行业趋势 - 现制表演是餐饮行业的重要趋势,满足消费者对新鲜食材的需求 [14] - 明档可视化成为行业标配,消费者通过亲眼所见获得信任感 [14] - 袁记云饺和费大厨等品牌通过现场制作和猛火快炒强化现制表演 [17] 快餐行业的变革 - 传统快餐追求量大管饱便宜,现代快餐则强调现制表演和价值感 [19][20] - 生烫牛肉米线通过极短的烹饪时间和高翻台率提升单店坪效 [21] - 牛肉作为高端食材的选择和供应链优化增强了商家的利润空间 [22] 文化符号与品牌建设 - 品牌通过文化符号和叙事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如星巴克的精品感和手工感 [20] - 生烫牛肉米线借助云贵特色和田园风情打造文化意义 [6][7][8] - 现制表演平衡了商家利润和消费者获得感,提升了双方尊严 [22]
地方餐饮品类爆红,但似乎越来越“短命”…
创业邦· 2025-05-07 00:00
地方特色餐饮品类走红现象 - 2024年以来地方特色餐饮品类相继走红,各地方小炒品类百花齐放[5][6] - 广西爆炒生料突破地域限制,抖音话题播放量超6076.3万次,厦门出现3-5家门店,福州湘菜品牌结合该品类开出约12家店[6] - 广东顺德干蒸菜通过高温蒸汽保留食材原味,全国出现干蒸菜门店,深圳啫火啫啫堡新增该品类获顾客好评[8] - 生烫牛肉米线成为米线赛道细分品类,乔杉杉品牌一年拓店300家,以"鲜切吊龙7元"策略引爆复购[10] - 云贵川bistro融合地方菜与酒馆风格,走精致化路线,产品高颜值引发网络传播[12] 地方菜破圈核心共性 - 门店装修质朴粗粝但菜品视觉冲击力强,激发顾客拍照分享欲望[15] - 强调现制现炒工艺,与预制菜形成鲜明对比,如生烫牛肉米线保留原汁原味[16] - 人均不超过50元的定价策略,满足理性消费需求并降低尝新门槛[17] - 地域基因提供差异化优势,2024年地方特色餐饮市场规模预计达26195亿元,年增3.8%[19] 地方菜发展挑战 - 从区域走向全国难度大,热度区域性明显且周期缩短,如淄博烧烤等案例影响力下降[21] - 商业模式存在天然局限,依赖特定口味和场景,产品延展性有限[22] - 跨区域扩张面临供应链标准化、品牌建设等挑战,外地复制易遇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