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烫牛肉米线:批量开店,批量倒闭
36氪·2025-06-04 02:18

行业趋势 - 生烫牛肉米线品类从快速爆发进入衰退阶段 首批门店出现倒闭潮 转让信息激增 行业进入下半场 [1][3] - 品类曾凭借极致性价比和现制表演模式迅速扩张 最高单店翻台率达24轮 日营收可达6000元 加盟品牌宣传日入上万元 [3] - 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快速衰退 上海某美食街500米内同时开设两家同类门店 出现"三月兴起四月铺开五月火热六月消退"的典型网红品类生命周期 [11][15] 产品特性 - 口味清淡符合健康趋势但存在局限性 与当前最受欢迎的辣味(占比40%) 鲜味和酸味存在差异 [5][7] - 采用生烫工艺强调现制新鲜感 牛肉需高温快速烫熟 对食材品质要求较高 [5][8] - 提供免费小料台(糊辣椒 柠檬叶等) 但核心产品口味单一 被部分消费者认为寡淡 [7] 成本结构 - 主打低价高质策略 7元吊龙为引流产品 人均消费约20元 完整餐食可控制在35元以内 [8] - 牛肉成本大幅上涨压缩利润空间 2025年5月活牛价格同比暴涨16.3%至26.93元/公斤 牛肉价格同比上涨5.9%至63.80元/公斤 [10] - 供应链成本控制能力成为关键 早期通过极限压榨供应链实现盈利 成本上涨后中小餐厅被迫涨价或关店 [10] 运营模式 - 采用"选菜快 出餐快 翻台快"的高效运营模式 午餐高峰期2小时可售出200余碗 [11][17] - 依赖中央厨房和预制组件(工厂配送米线 冷链牛肉 标准汤料) 结合门店最终制作环节实现标准化 [17] - 通过"现制表演"建立消费信任 长嘴铜壶浇汤等可视化操作满足消费者反预制菜心理需求 [11][15] 竞争格局 - 过度扩张导致价格战 统一网红装修和ABB式命名风格加剧同质化竞争 [15] - 餐饮培训推波助澜 以4800元技术教学包供应链模式吸引小白创业者入局 [3] - 存在"伪现制"风险 如袁记云饺因使用工厂配送饺皮肉馅陷入信任危机 尽管包制过程在门店完成 [18] 供应链影响 - 牛肉品质直接影响消费体验 网上存在对牛肉太薄 太柴 量少的负面评价 [8] - 中央厨房和供应链发展重塑行业格局 前端供应链与门店现做结合成为发展趋势 [19] - 需要平衡工业化效率与现制表演 通过透明化供应链实现真材实料展示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