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油品

搜索文档
10月27-29日九江邀约,共赴第六届炼化企业创新发展大会暨新技术成果展!
搜狐财经· 2025-09-24 09:53
为深入开展炼油化工、生产装备、安全环保和智能化应用等技术交流,展示炼油化工技术创新发展最新成果,加快关键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助力构 建"油化并举、高端精细、数智融合"新格局,推动石油化工行业技术升级、智能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促进石油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各省(市、区)石 油学会联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石油炼制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智能制造工作委员会等决定共同举办"第六届炼化企业创新发展 大会暨新技术成果展"。 本次大会,拟邀请国家部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中化等所属炼化企业的专家学者与会。会议主要内容包括开 幕式暨主会场特邀报告、各分会场专题报告、中国炼化技术创新最新成果展及配套活动。 一、会议主题 科技引领 数智赋能 助力炼化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二、会议时间与地点 时间:2025年10月27-29日(27日全天报到) 地点:江西九江(详见报到通知) 三、组织机构 (一)组织单位 _ dlaw with the subser and the state will be the state with and the state with and ...
高桥石化坚持创造价值引领 推动城市型工厂深度转型
搜狐财经· 2025-08-29 02:17
行业转型与战略方向 - 能源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窗口期正在收窄 高端化发展需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1] - 公司处于二次创业关键时期 聚焦润滑油石蜡特色产业链优势 加快化工产业链延伸升级 [1] -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 建设上海化工区新材料一体化基地 [2] 市场与产品策略 - 完善产销研用一体化机制 深化以产品工程师为前哨的营销体制改革 [2] - 坚持以我为主销售思路和一品一策销售策略 满足客户定制化个性化需求 [2] - 开发生产食品级白油等高附加值专精特新系列产品 走高端化差异化低成本之路 [2] - 加强区域协同 与中石化驻沪销售企业联动 推动上下游产业链产销一体化与整体效益最大化 [2] 生产运营与技术创新 - 推动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 打造安全绿色领先城市型标杆工厂 [1] - 加快ABS升级改造项目如期建成投产 优化产品结构并培育特种油品等新增长点 [2] - 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安全生产 将智能化改造嵌入定制化差异化产品开发与物流效率提升 [2] 安全管理与环保合规 - 坚持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理念 以严于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标准抓实安全环保 [1] - 压实全员HSE责任 通过体系管理强化专业管理到位以保障安全风险受控 [1] - 深化安全生产两清单运用 推动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件件能落实 [1] 组织管理与人才培养 - 推动领导干部常态化参加交接班会指导副班学习 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 [1] - 建立党建责任与专业责任一体履行的组织运行体系 促进基层党建与专业工作融合 [3] - 创新人才培养选用评价机制 锻造专注严谨力行的工作作风以提升队伍战斗力 [3]
这里,要打造千亿级石化新材料产业
中国化工报· 2025-08-05 09:13
海南省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 - 到2027年全省石化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600亿元 [1] - 提质升级石化新材料产业 释放原油进口"三定"政策红利 形成"油头-化身-新材料尾"完整产业链 [1] - 壮大烯烃产业链 谋划外购石脑油、丙烷等原料 差异化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 [1] - 稳步发展芳烃产业链 向下游延伸特种聚酯和可降解材料 [1] - 适度发展特种油品 推动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综合利用 [1] 海洋产业发展规划 - 加快海洋油气矿产增储上产 开展"多气合采、多能利用"潜力评价 研发深海油气田开发关键技术 [1] - 推进海上风电制氢制醇及加注一体化示范工程 [1] - 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健全深海油气装备测试能力 推动钻井仪、水下采油树等本地生产 [1] - 打造"智慧海洋"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测试中试生产性服务平台 [1] 主导产业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0%左右 [2] -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30% [2]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7% [2] - 全省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8% [2]
中国石化(600028):25Q2业绩承压 看好公司转型升级驱动长期竞争力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8-01 04:26
业绩表现 - 2025H1预计归母净利润201-216亿元,同比下降39 5%-43 7% [1] - 2025Q2预计归母净利润68-83亿元,同比下降52 1%-60 7%,环比下降37 2%-48 5% [1] 业绩承压原因 - Q2布油均价66 71美元/桶,同比-21 5%,环比-11 0%,原油价格大幅下跌 [2] - 境内成品油消费低迷,柴油需求下降,化工产品新增产能集中投放导致毛利低迷 [2] - 石油石化市场竞争激烈,化工市场毛利持续低位 [2] 上游业务 - 2025H1油气当量产量同比增长2 0%,其中国内原油产量126 73百万桶(+0 2%),海外原油产量13 31百万桶(-5 2%),天然气产量209亿方(+5 1%) [2] - 2025年上游资本开支计划767亿元,油气当量产量计划增长1 3% [4] 炼油业务 - 2025H1加工原油11197万吨(-5 3%),生产汽油3079万吨(-4 8%),柴油2427万吨(-17 2%),煤油1633万吨(+4 3%),化工轻油2206万吨(+11 5%) [3] - 推进低成本"油转化"、高价值"油转特",持续压降柴汽比 [3] 化工业务 - 2025H1乙烯产量756万吨(+16 4%),合成树脂1104万吨(+12 8%),合成纤维60万吨(-5 1%),合成橡胶80万吨(+18 6%) [3] - 规划建设南港、洛阳等大型乙烯项目,推动炼油向化工转型 [4] 销售业务 - 2025H1境内成品油经销量8705万吨(-3 4%),其中零售量5453万吨(-4 3%),直销及分销量3252万吨(-2 0%) [3] - 加速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截至2024年底拥有充换电站10285座,加氢站142座 [4] 长期战略 - 深化上游勘探开发,攻克深层超深层油气核心技术 [4] - 炼油板块差异化增值利用,打造高端碳材料、润滑油脂、特种油品产业链 [4] - 化工板块优化原料结构,加强新材料产能建设 [4]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53亿元(-15 4%)、555亿元(-3 1%)、662亿元(-7 6%) [5] - 对应EPS分别为0 37、0 46、0 55元/股 [5]
炼化创新考卷如何答?
中国化工报· 2025-07-14 02:02
行业转型方向 - 炼化行业正向减油增化 减油增特 减油增材三个方向转型以解决低端偏多高端偏少的结构性矛盾 [1] - 减油增化需从催化裂解等技术入手增加化工品生产比例 减油增特需增加特种油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 减油增材需增加针状焦等高附加值材料比重 [1] - 大宗基础化学品和通用材料不能再增 应在产品差异化高端化上下功夫 重点发展高性能材料高端膜材料和专用化学品 [2] - 企业需适应成品油消费下降趋势 增强高端润滑油及其基础油低硫船燃特种油品等短缺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2] 绿色低碳发展 - 绿色低碳发展对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通过先进性标准加快装置升级改造和落后产能退出 为先进企业腾出市场空间 [3] - 通过循环经济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废催化剂有效回收 废弃塑料物理循环与化学循环 [3] - 需从源头加快能源转型构建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现代能源体系 从过程利用新技术促进节能减排 从尾端发展低成本低能耗安全可靠的CCUS技术体系 [3] - 能源系统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转型 资源利用从油气拓展到二氧化碳生物质及废弃物 年非粮生物质资源超35亿吨 秸秆利用率提升至50%可制千万吨级生物基化学品 [4] - 过程降碳需增加电能应用提升电气化率减少其他能耗 [4] 科技创新应用 - 低碳智慧炼化成为必然趋势 计算流体动力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开发工业装置模型提升计算速度 [5] - 采用分子炼油策略从分子水平解析石油加工过程 准确预测产品性质优化工艺提升每个分子价值 实现宜烯则烯宜芳则芳宜油则油的生产理念 [5] - 开发分子级反应网络生成技术 在催化重整阶段通过300多个反应路径建模 利用AI快速预测产品分布优化工艺参数 该模型在湖南石化上线使企业效益显著提升 [5][6] - 通过灵活炼油增强产业链柔性实现低成本炼油 采用轻烃转化制乙烷丙烷等技术灵活生产低碳烯烃芳烃等化工原料 [6] - 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灵活度 关注技术路线中间产品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高值化开发 [6] 行业现状数据 - 中国石化和化工行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位 炼油乙烯聚乙烯产能居世界第一位 [1] - 2024年炼油开工率不足80% 化工产品将进入供大于求状态 [1]
求解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新”未来
中国化工报· 2025-06-20 02:20
高端化发展路径 - 现代煤化工产业需摆脱"低端大宗商品"标签,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1] - 重点发展α-烯烃、特种油品、功能材料等石油化工难以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 [1] - 电子级磷酸生产、过程强化等关键技术已取得阶段性突破 [1] - 大型化、高压化气化技术和电解槽耦合技术成为煤炭清洁利用方向 [1] 细分领域实践案例 - 天然碱法制纯碱被确认为纯碱行业低碳转型的有效路径 [2] - 宁东基地精细化工产业产值占比达13.9%,已形成电子化学品、聚氨酯等产业链集群 [2] 绿色转型技术突破 - 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技术具备产业化基础,绿色甲醇成为清洁燃料焦点 [3] - 全国合成氨和甲醇生产年排碳量各约2.2亿吨,占化工行业总排碳量50% [3] - 低阶煤分质利用技术实现低碳排放,能耗降低,正探索与新能源融合 [4] - 煤气化工艺需提升能效利用水平,研发高效低碳新工艺 [4] 数字化转型应用 - 人工智能在煤化工领域实现全厂自动投用率超99%,系统能效提升1.7% [5] - AI技术可优化高附加值化学品工艺路径设计,催化剂研发效率提升显著 [5] - 生产端AI应用覆盖工艺控制、设备诊断、能耗管理等全流程优化 [5]
高端化工技术孵化基地中试项目开工
中国化工报· 2025-06-11 02:52
项目概述 - 榆林国重煤化工示范基地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高端化工技术孵化基地(第一阶段)中试项目在陕西榆林开工建设 [2] - 该项目以现有的10万吨/年高温费托合成工业示范装置为基础 [2] - 计划于2026年年底完成全部建设工作和第一阶段中试研究 [4] 技术研发 - 开展高温费托Ⅱ代技术迭代升级和费托合成下游产品技术的中试验证工作 [2] - 利用煤液化气化及高效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发的新技术 [2] - 构建"基础研究—中试放大—工程示范"全链条技术研发体系 [2] - 第一阶段建设内容包括高温费托Ⅱ代技术试验验证、产物预处理及醛酮分离、聚α-烯烃(PAO)等中试课题 [3] 产品规划 - 建成后将形成涵盖1-己烯、1-辛烯、PAO、溶剂油、特种油品、醛酮类化合物等10余个系列、5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体系 [3] - 第二阶段将部署高碳数α-烯烃等优势原料的高端化、高值化加工利用系列技术的中试研究 [3] - 同步开展合成气一步法转化利用和费托合成清洁油品、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新型绿色低碳技术的中试研究 [3] 产业影响 - 推动煤炭从传统燃料向高端化工新材料的转型 [3] - 打通"高低温费托—高端a-烯烃—特种化学品和高端化学品"产业链条 [3] - 为后续4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3] - 以化工产业链延伸提升煤炭附加值 [3] - 推动"黑色煤炭"向"绿色材料"转化 [3] 战略意义 - 助力我国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2] -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2] - 对提升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对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
中国石化发布2024年经营业绩:每股盈利0.404元,利润分派率达75%
澎湃新闻· 2025-03-24 06:30
核心财务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07万亿元,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489.4亿元,每股盈利人民币0.404元 [1] - 预计全年派发现金股利每股人民币0.286元(含税),与回购金额合并计算后年度利润分派比例达到75% [2]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回购股份金额累计人民币86.35亿元 [2] 油气勘探与生产 - 全年油气当量产量515.35百万桶,同比增长2.2%,其中境内原油产量254.00百万桶,同比增长0.9% [2] - 天然气产量14004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4.7%,全产业链盈利创历史新高,境内油气储量替代率达144% [2] - 四川盆地超深层页岩气、渤海湾盆地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新增1.8亿吨页岩油探明地质储量 [2] 炼油业务 - 全年加工原油2.52亿吨,生产成品油1.53亿吨,汽油产量同比增长2.6%,煤油产量同比增长8.6% [3] - 推进低成本"油转化"和高价值"油转特",增产高端碳材料及特种油品等适销产品 [3] 化工业务 - 乙烯产量1347万吨,化工产品经营总量8345万吨,其中出口量同比增长13.1% [3] - PX产量创历史新高,持续推进原料多元化和高附加值产品比例提升 [3] 绿色低碳发展 - 累计建成加气站超千座、充换电站超万座,推进氢能交通发展,船加油经营量居世界第二 [4] - 二氧化碳捕集量同比增长20.1%,甲烷回收量同比增长9.4%,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9% [4] - 建成11个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成功探索"京沪氢能交通走廊" [4] 科技创新与战略方向 - 深层页岩气勘探技术、特种油品应用及智能乙烯工厂取得突破 [4] - 公司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