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FSD芯片

搜索文档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45%!这一新赛道将成为汽车智能化的关键?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3 02:19
在智能化浪潮与电动化趋势的双重驱动下,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AI芯片作为赋能自动驾 驶、智能座舱、预测性维护等关键应用的核心底座,正快速演化为智能汽车的大脑与中枢。 在汽车智能化之路上,对芯片的依赖度正越来越高。 汽车AI芯片全球市场规模有望从2024年的138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34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45%,显示 出旺盛的技术驱动型成长性……近日,英国市场调查机构Technavio发布《全球汽车AI芯片市场2025-2029》研究报 告,揭开了汽车AI芯片现实和未来发展的神秘面纱,为产业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 AI芯片助力竞争 行业内都知道,在智能汽车的演进中,边缘计算与云端协同已经成为汽车AI芯片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AI芯片部 署边缘推理单元,能够在200ms内实现实时决策,快速处理车辆传感器收集的海量数据。同时,车端与云端训练平台 形成"数据采集-模型优化-OTA升级"的闭环,实现了数据的高效流转和模型的持续优化。像特斯拉通过车端的FSD芯片 收集驾驶数据,上传至云端进行分析和模型训练,再通过OTA升级将优化后的算法推送给车辆,不断提升自动驾驶的 性能。这种协同模式使得L ...
尚界H5搭载HUAWEIADS4辅助驾驶系统,地平线HSD首搭奇瑞星途E05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8-28 03:09
核心观点 - 英伟达驾驶芯片在乘用车驾驶域控中占比53.5% 同比显著提升25.4个百分点 [1][3] - 乘用车L2级以上功能渗透率达29.7% 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 [4] - 激光雷达渗透率10% 华为以47%市占率领先市场 [3][4] 行业动态 - Waymo获美国纽约市首个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许可 [2] - 文远知行发布端到端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预计2025年内量产上车 [2] - 禾赛获得丰田汽车激光雷达定点 2026年开启量产 [2] - 小马智行正式启动上海浦东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2] 传感器渗透率 - 前视摄像头渗透率67.6% 其中800万像素占比39.7%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 [3][4] - 前向毫米波雷达渗透率57.4% 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 [4] - 激光雷达渗透率9.7% 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 [4] 域控制器发展 - 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30.9% 同比提升13.1个百分点 [4] - 驾驶域控渗透率31% 英伟达占比53.5%居首 地平线/特斯拉FSD/华为分别占10.4%/9.4%/11.6% [1][3] 智能座舱配置 - 10寸以上中控屏渗透率85.2% 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 [4] - HUD渗透率19.4% 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4] -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渗透率40.8% 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 [4] 智能网联功能 - OTA渗透率76.8% 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 [4] - T-BOX渗透率69.0% 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 [4] 供应商格局 - 激光雷达市场华为占47% 禾赛科技29% 速腾聚创20% 图达通4.7% [3] - 新一代智己LS6搭载速腾聚创520线超级激光雷达 [2] - 地平线HSD迎升级 首搭奇瑞星途E05车型 [2]
为什么Thor芯片要保留GPU,又有NPU?
理想TOP2· 2025-08-02 14:46
纯GPU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与局限性 - 纯GPU可实现低级别自动驾驶,但存在延迟、功耗和效率等明显短板,难以满足L3及以上级别需求 [4][6] - 早期测试案例显示,基于英伟达GTX1080GPU的方案在60公里/小时车速下,80毫秒延迟导致车辆前进1.33米,存在安全隐患 [5] - 特斯拉早期采用NVIDIA PX2 GPU,后转向自研NPU(FSD芯片)以优化能效 [6] GPU、NPU、TPU的架构与原理对比 - GPU设计初衷为图形渲染,以英伟达GTX1080为例,含2560个流处理器,但执行神经网络计算时30%-40%硬件资源闲置 [8][9] - NPU专为神经网络设计,如华为昇腾310B含2048个MAC单元,数据流转路径比GPU减少60%以上 [10][14] - TPU采用脉动阵列架构(如TPU v2的512x512阵列),数据复用率比GPU高3倍以上,专为TensorFlow优化 [12][28] 自动驾驶芯片的混合架构设计 - 英伟达Thor芯片同时集成GPU和NPU,NPU处理YOLOv8模型单帧图像耗时5毫秒,GPU处理100万点云数据耗时3毫秒,协同效率提升40% [32][33] - 混合架构降低硬件成本25%,减少50%电路板空间占用,并保留GPU以兼容传统算法(如SLAM),节省18个月适配时间 [33][34] 能效与成本数据对比 - NPU能效显著优于GPU:华为昇腾310B能效比2.75TOPS/W,是英伟达Jetson AGX Xavier(1.07TOPS/W)的2.5倍 [36] - 特斯拉FSD芯片NPU部分能效比5.76TOPS/W,相同算力下功耗仅为纯GPU方案的1/4.8 [36] - 量产10万台时,NPU单位研发成本30美元/台,GPU为80美元/台;144TOPS算力下,NPU方案硬件成本仅为纯GPU方案的12.5% [37] 技术发展趋势 - 纯GPU方案在L4级自动驾驶中面临瓶颈:处理5-10GB/秒数据需多颗GPU协同,功耗达320W,使电动车续航减少30% [6] - 未来主流方案为NPU+GPU混合架构,兼顾神经网络处理效率与通用计算兼容性,综合优化延迟、能耗及成本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