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技术

搜索文档
iTherM 2025十大亮点,全景呈现热管理产业新格局
DT新材料· 2025-09-28 16:03
行业定位与发展趋势 - 热管理正成为新能源、半导体、数据中心、汽车与低碳经济等领域协同创新的隐形核心 [2] - 传统会议模式难以满足产业链对政策解读、科学前沿、材料突破与应用落地的多维度需求 [2] - iTherM平台定位为热管理产业链一站式高效率价值服务平台 [2] - 2025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以跨界协同产业共赢为宗旨 依托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智慧网联等优势产业集群 [3] 大会规模与历史数据 - 预计展览面积达20,000㎡ 汇聚350+家国内外热管理产业链核心企业 [4] - 预计吸引2,000+位专业参会代表与数万人次观众 [4] - 上届大会吸引10,000+专业观众和1,500+名参会嘉宾 覆盖动力电池储能数据中心功率半导体消费电子等重点行业 [4] 参展企业阵容 - 国际代表包括Honeywell、Henkel、3M、Dow、德莎胶带、瓦克化学、信越化学、积水化学、铟泰科技、维谛技术、BOYD、英伟达、英特尔、施耐德等 [7] - 国内代表包括瑞声科技、领益智造、立讯精密、鸿富诚、飞荣达、阿莱德、中石伟业、思泉新材、天脉科技、深圳德邦、博恩实业、威铂驰等领先企业 [7] - 打造热管理产业一站式交流平台 助力企业发现合作机遇把握行业最新趋势 [7] 买家资源与对接机制 - 预计吸引数千名专业买家来自比亚迪、华为、小米、一汽、上汽、北汽、OPPO、VIVO、荣耀、中兴、大疆、海康威视、美的、格力、LG、海尔、美团、字节、浪潮、宁畅、阿里云、华为数字能源、腾讯等终端企业 [9] - 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系统数据中心功率器件消费电子等热门应用供应链 [9] - 提供VIP买家专享通道 通过定向邀约商务配对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9] 学术交流与专家阵容 - 邀请100+热管理领域专家包括李保文、罗小兵、曹炳阳、封伟、虞锦洪、林正得、陈林、曾小亮、蔡金明、张国庆、张正国、淮秀兰等 [11] - 聚焦热科学芯片及封装热管理动力电池散热液冷系统功率器件热管理储能与数据中心应用等核心议题 [11] - 联动顶尖学术机构和行业研究组织 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与工程应用案例 [11] 专题论坛设置 - 举办20+多维度专题同期论坛 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技术专家企业高管投资机构及政府园区代表 [13] - 分享前沿科研成果创新技术应用及产业化案例 [13] - 覆盖动力电池散热液冷技术功率陶瓷储能系统数据中心与消费电子应用等领域 [13] 展览区域规划 - 全面升级展览结构 设置六大展区覆盖热管理材料-部件-系统-验证-装备全路径协同 [14] - 首设四大应用端展示专区 聚焦当前最具热度与挑战的典型应用场景 [14] 预热活动安排 - 在3月4月及7月分别举办第二届相变材料创新与应用论坛第二届先进热管理陶瓷论坛液冷技术创新与应用论坛 [17] - 吸引高校科研团队行业专家及企业技术负责人参与 围绕前沿技术工程方案与产业化应用展开深度讨论 [17] 产品展示维度 - 打造全链条多维度产品与解决方案展示平台 覆盖导热材料界面材料散热模组液冷装备到整机系统应用的完整生态 [19] - 设置应用场景模拟与工程案例展区 展示动力电池储能系统数据中心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等领域的落地应用 [19] 产业实践与资本对接 - 组织参会代表走进热管理领域标杆企业与产业园区 实地考察生产线实验室和应用场景 [21] - 开设创新成果展示区 重点展示高校科研院所的最新科研突破与工程化进展 [23] - 关注投融资与创业项目对接 邀请产业资本投资机构与创业团队面对面交流 [25] - 聚焦创新材料液冷装备功率陶瓷电池热管理数据中心系统集成等方向 [25]
AI之光—新架构
2025-09-28 14:57
AI 之光—新架构.新技术.新时代:国产算力链 20250928 摘要 监管和政策层面短期内对科技创新持支持态度,摩尔县城的快速过会是 例证。三季报预告窗口期临近,海外算力相关龙头公司如光模块、PCB 和工业富联等业绩预计表现突出。 重点关注 BAT、字节跳动以及海外科技巨头如谷歌、亚马逊、Meta 和 微软的资本开支情况及未来季度指引,特别是云收入和 AI 相关收入是否 加速增长,以验证 AI 带来的算力到收入利润闭环。 华为作为中国领先的 AI 芯片、GPU、高速互联交换芯片及交换机系统供 应商,四季度有多项催化因素,包括折叠屏手机、自主化芯片发布以及 全连接大会,其国产化渗透率较低,但未来空间巨大。 华为光模块需求巨大,基于 910C 和 920D 系列卡,预计到 2027 年市 场规模至少达到 130~150 亿元人民币。液冷技术在国内发展迅速,华 为贡献最大,预计其液冷市场规模至少有 150 亿元人民币。 阿里巴巴 2025 年第二季度资本开支同比增长接近 60%,累计 AI 产品 研发投入超过 1,000 亿,并计划实现 3,800 亿目标。字节跳动预计全年 资本开支 1,600 亿以上,其中 7 ...
iTherM 2025十大亮点,全景呈现热管理产业新格局
DT新材料· 2025-09-27 16:05
随着新能源、半导体、数据中心、汽车与低碳经济的加速发展, 热管理 正逐渐成为跨行业协同创新的"隐形核心"。然而,传统会议的单一展示模式,已难以 满足产业链上下游对于政策解读、科学前沿、材料突破与应用落地的多维度需求。 iTherM(insight Thermal Management)洞见热管理, 定位于热管理产业 链一站式、高效率价值服务平台。 2025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iTherM 2025),以"跨界协同、产业共赢"立足深圳,紧密依托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智慧网联等优势产业集 群,全面升级为 集展览展示、产业论坛、成果发布、资源对接于一体 的全链条产业枢纽,为热管理产业绘制融合发展的新蓝图。 iTherM 2025 iTherM2025大会预计展览面积达 20,000㎡ ,汇聚 350+ 家国内外热管理产业链核心企业,覆盖热科学、热界面材料、液冷技术、散热模组、热设计仿真、系 统应用等前沿领域,预计吸引超过 2,000+ 位专业参会代表与 数万人次观众 。 上届大会以"成果丰硕、亮点频现"的表现赢得产业高度关注,吸引了 10000+专 业观众、1500+名参会嘉宾 ,覆盖动力电池、储能、 ...
液冷行业深度报告:数据中心带动液冷需求增长,关注上游核心冷媒材料
2025-09-26 02:28
液冷技术的发展背景主要与芯片性能的提升需求密切相关。芯片的发展经历了 三个阶段:2000 年至 2010 年,通过增加芯片功率来提升性能;2010 年至 2018 年,采用多核结构来提升性能;2018 年至今,多核性能逐步减弱,增加 功率成为提升性能的重要选择。芯片的功耗决定了其冷却方案的选择,液冷技 术因此得到了广泛关注。 液冷行业深度报告:数据中心带动液冷需求增长,关注上 游核心冷媒材料 20250925 摘要 数据中心液冷系统关注功率密度和热流密度指标,高功率芯片需相变式 或静默式液冷。英伟达新一代芯片对散热提出更高要求,推动相变式液 冷等高效方案应用。 数据中心能效管理精细化,从芯片级到机柜集成,板式液冷成趋势。冷 板式液冷分单相和相变,静默式分油类和氟化液,各有优缺点,需根据 实际应用选择。 AI 数据中心装机量快速增长,预计 2028 年达较高水平,液冷需求随之 增加。合成烃和合成脂杂质少、抗氧化性好,但闪点较低;有机硅油稳 定安全,但流动性差。 氟化液冷却效果好,温度均一,但成本高昂,主要由 3M 生产,面临退 出。国内企业正突破技术壁垒,未来产能提升有望降低价格。 PFAS 物质环境危害大,需 ...
新宙邦&阿科力
2025-09-24 09:35
行业与公司 * 新宙邦为综合性化工新材料公司 业务涵盖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新材料 主要产品包括电池化学品 有机氟化学品 电容化学品 半导体化学品四大系列[3] * 阿科力为民营企业 原有业务为聚醚胺生产 用于风机叶片固化剂 是风电重要材料 目前正进行业务转型 研发环烯烃共聚物(COC)新材料[14] 核心观点与论据 新能源材料市场 * 当前新能源材料价格处于历史底部 六氟磷酸锂从2021年最高60万元/吨跌至五六万元/吨 电解液价格从最高13-14万元/吨跌至2万元/吨左右[6] * 2024年国内六氟磷酸锂表观消费量达13万吨 同比增长30%以上 预计2025年受益新能源汽车储能发展 同比增速有望达20%-30%[2][6] * 宁德时代预测到2026年国内储能需求接近翻倍 带动上游材料高速增长[6] * 供给层面因过去扩产较多导致产能过剩 预计2026年扩产减速带来小幅供给改善 行业景气度回升[6] * 新能源行业市场容量较小且装机速度放缓 导致行业出现过剩 2024-2025年行业净利润呈小幅亏损状态 每年亏损约千万元[15] 有机氟化学品 * 有机氟化学品为黄金产业 下游用于医药 农药 染料 半导体 新能源等行业 含氟聚合物如氟橡胶和树脂在汽车 电力 食品 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7] * 新宙邦通过打造完整生产链条和设立福建生产基地 实现较高水平一体化生产能力[2][7] * 美国3M计划关停相关工厂 在PFAS领域每年销售额约13亿美元 其退出将腾出市场空间 新宙邦有望扩大市场份额[2][7][11][12] 液冷技术与电子氟化液 * 液冷技术为未来数据中心理想冷却解决方案 浸没式液冷散热效率优异 适用于高功率单机柜数据中心 随着AI行业发展对散热需求增加 液冷有望成为主流[2][9][10] * 全球电子氟化液市场由外资企业主导 包括美国3M 苏威 旭硝子和科慕等 3M退出后国内企业如金路邦和君华股份有望抢占市场份额[11] 公司业务与竞争力 * 新宙邦拥有全面产业布局与全球市场覆盖 截至2024年底在全球拥有10个生产基地(国内9个 欧洲1个) 国内配套宁德时代 亿纬锂能 比亚迪等优质客户 海外与三星等建立合作[2][5] * 受益新能源储能 汽车及AI行业发展 锂电池材料有望量价齐升 预计2026年公司业绩复合增长可能超20%甚至达30%以上[2][5][12] * 阿科力研发的COC材料为国内实现化工材料进口替代的最后一个百亿市场容量的材料 主要应用于光学镜头(占全球需求60%以上)和医药包装(占30%多)领域[4][16] * 全球仅日本四家公司能生产COC 欧美未能生产 阿科力自2014年研发 2024年5月建成3000吨小型工业化装置 11月投产 已解决颜色偏黄问题并通过下游测试[17] * 阿科力计划2026年底建成1万吨规模生产装置 2027年再扩建2万吨产能 已获得小批量药品包装订单(价值200多万元) 光学领域产品价格高且成本低 公司毛利空间较大[4][18][19] * 国内仅一家未上市公司探索类似产品 其他企业尚未具备工业化装置 阿科力已突破技术瓶颈 具有显著竞争优势[20] 孵化业务与产品应用 * 新宙邦孵化业务推出多种氟化物产品 包括氢氟饱和化合物 氢氟不饱和化合物 含氟饱和化合物和不包含氟产品 应用场景广泛 电子氟化液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 传热性 材料相融性和电绝缘性 可用于电子测试 清洗 制冷和干燥等 终端应用包括半导体 精密设备 航空航天和医疗等[8] 其他重要内容 * 研究新宙邦需关注周期性产品价格波动和有机氟材料销量预估 需跟踪行业趋势如电影业供需关系及下游数据中心发展动态[13] * 阿科力原有聚醚胺业务因国内技术扩散和新产能增加面临挑战[14]
服务器通过“泡澡”来降温?“东数西算”节能黑科技太酷了
央视新闻· 2025-09-20 01:38
带动社会投资超万亿元 "东数西算"已覆盖东中西部14个省份 "东数西算"工程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启动,目前已形成8个枢纽节点和10个数据中心集群,覆盖东中西 部14个省份,带动社会投资超过万亿元;为全国提供了约八成的智算算力,促进人工智能、智能制造、 远程医疗等行业加快发展。 在8个枢纽节点中,5个位于西部,实现了东部业务向西部风光水电丰富的区域迁移,带动甘肃庆阳、内 蒙古乌兰察布等算力新城不断崛起。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网络研究部总工程师赵晓芳:在"东数西算"工程实施之前,我们国家的算力 80%分布在东部,而对应比例的能源分布在西部。我们说算力消耗的是能源,"东数西算"是把能源基础 设施的布局和算力基础设施的布局结合起来,支撑算力持续供给、良性发展,同时为西部发展带来全新 的产业和机遇。 创新技术 记者今天(20日)从国家数据局了解到,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实施以来,规模化效应不断显现,"东数 西算"工程带动社会投资已超过万亿元。 在全国首个绿色算电协同发展试点省份青海,一片百亩光伏产生的绿色电力,点对点供给就近的数据中 心,直接转化为绿色算力。 中国联通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运营维护负责人李洪麒:和过去相 ...
上市公司竞逐液冷赛道
证券日报· 2025-09-19 15:49
行业技术趋势 - 液冷技术正从数据中心领域的可选项转变为必选项 市场关注度明显升温[1] - 液冷技术通过液体介质实现电子设备散热 核心优势包括高效散热 节能降噪和支持高密度算力场景[1] - 技术可实现芯片结温显著下降 解决高功率密度散热难题 保障设备稳定运行[1] - 技术可降低数据中心PUE值 提升空间利用率 实现算力规模扩展与初期投资的高效平衡[1] 市场前景预测 - 全球数据中心液冷采用率预计从2024年14%提升至2025年26%[1] - 中国液冷市场规模预计到2027年突破千亿元大关[1]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AI应用规模化落地和液冷生态日趋成熟[1] 产业链布局 - 液冷数据中心产业链涵盖上游零部件 中游服务器及基础设施 下游数据中心等环节[2] - 相关上市公司大力投入和推广液冷技术 推出全链条解决方案[2] - 科华数据推出液冷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服务 具备冷板式及浸没式液冷系列产品 算力液冷集装箱已出口海外[2] - 高澜节能提供多种数据中心液冷解决方案 具备从散热架构设计到系统调试运维的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2]
小崧股份(002723) - 2025年9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9 10:10
业务发展现状与挑战 - 上半年产品订单减少,需争取更多优质订单以提升产能利用率 [3] - 公司通过聚焦高毛利智能健康家电、收缩低效工程业务推动业绩增长 [3] 战略方向与研发投入 - 围绕"智能化、健康化、高效化"战略方向,加大家电研发投入 [3] - 推动产品向高客单价、高附加值方向升级 [3] 新兴业务布局 - 崧果数字文化有限公司(短视频业务)处于早期投资阶段,收入占整体营收比重低 [2] - 投资江西崧果数字文化51%股权旨在探索数字内容领域及强化数字化营销协同效应 [2][3] - 液冷技术相关业务暂未开展,子公司专利布局未对业绩产生影响 [4] 行业环境与风险提示 - 家电行业受以旧换新政策及消费升级驱动,同时面临竞争加剧挑战 [3] - 崧果数字文化业务尚需整合,业绩以公告为准,提示投资风险 [2][3]
液冷行业专家电话会:液冷技术路线&MLCP技术展望
2025-09-18 14:41
液冷行业技术发展与市场格局分析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液冷技术行业 聚焦于AI数据中心(AIDC)、超算、矿机及通讯网络设备等高功率密度场景的散热解决方案[2][8][13] * 涉及的核心公司包括英伟达(NVIDIA)主导架构定义 华为 寒武纪 字节跳动 京东 美团等国内互联网公司进行技术开发 Vertiv 航源光热等供应商参与试点[1][7][20] * 化工企业积极开发两相工质 如巨化 东阳光 诺亚 安美等 海外基于1233ZB 国内基于134A调配[5][16][18][22] 核心技术路线与发展趋势 * 当前主流技术为单向冷板液冷和静默液冷 单向冷板液冷是高性能GPU散热最强方案 但面临功率密度提升瓶颈[1][2] * 未来方向是两相冷却 包括两相冷板液冷和两相静默液冷 两相冷板液冷适用于Blackwell及未来Verrobbin等高发热芯片 需采用氟化物工质实现气液分离及自然液化[1][3][4] * 两相工质需具备易挥发性 在33~35摄氏度常温区段自然液化 低毒环保 臭氧破坏系数为0 温室效应系数小于600 化工厂家正开发类氟里昂物质(卤代烃)以满足要求[5][6][16] * 复合式液冷技术成为趋势 结合静默式和两相冷板液冷应对不同散热需求 例如N1576方案中GPU部分用两相冷板 非GPU部分用静默式封装[14] 产品应用与时间节点 * 英伟达GB200和GB300系列预计2026年主要采用单向冷板液冷 整机柜设计直接出厂为该模式 GB300的Blackwell Ultra芯片TGP为1400瓦 整机柜功率不超过200千瓦[4][28] * Ruby系列预计2026年发布 Q3至Q4具备量产能力 TDP高达2300瓦 热流密度超过200万每平方厘米 大概率采用两相冷却 工质从水基变为氟化物[4][25] * NL144单个Rack峰值功率达370千瓦 可考虑全用两相静默实验室 更高功率需求如576千瓦需结合多种散热方式 如GB300的Ultra方案[2][10] 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 * 目前市场上无商用化的两相冷板液冷解决方案 英伟达与Vertiv等联合开发 国内航源光热进行小规模X86设备试点 华为 字节跳动等保密项目仅限于机架级别demo验证[1][7] * 英伟达采用整机柜ODM方式直接定义冷却系统 通过话语权拉动产业链迭代 互联网大厂在冷却系统上创新性不足 更多关注L1和L2层迭代[21] * MLCP液冷板进展 英伟达提出需求后 仅健策精密送样通过 采用冲压一次成型 AVC用3D打印送样 Arrow无明确消息 国内宁波精达 无锡威研等积极响应研发[27] * 国内华为910C与电信运营商合作试点 采用类似GB200或GB300架构的单向冷板液冷方案 寒武纪在内蒙古建实验室测试 一期采用单向冷板液冷[20] 技术细节与工质选择 * 液冷技术适用于功率大 电流低的场景 基于传热学原理 通过增加接触面积和对流强度实现高效散热[2][11] * 冷板液冷专注于微观散热 适用于高热流密度设备如GPU 静默式液冷适用于宏观散热 适用于高功率密度设备如矿机和通讯设备[2][13] * 耦合式复合型液冷系统对单个Rack容积的工质用量约为1/3至1/2 通过节点封装实现精细化使用[15] * 混合式液冷方案中氟化液或硅油使用量约为整个机柜体积的1/3 充注量比静默式少但比冷板液多[23] * 矿机静默式液冷使用成本低的矿物油(约20多元每升) 数据中心使用甲基硅油或合成油 合成油不存在易燃问题 参数可调配[30][31] * 甲基硅油稳定性好 主要用于运营商5G基站BBU设备 非运营商项目多选择成本较低且性能稳定的合成油[32] * 油类方案存在粘性大阻力大问题 壳牌 埃克森美孚等研发低黏度油类冷却液 若成功将对氟化液形成打击 氟化液性能均衡惰性强但易挥发[19] * MLPC技术更适用于氟利昂等两项工质 而非水基液体 微米级通道易堵塞 需无杂质环境 适合相变工质如氟利昂[24] 挑战与瓶颈 * 单向冷板液冷面临芯片功率密度提升的瓶颈 对于Ruby系列TDP达2300瓦 热流密度超200万每平方厘米 需采用两相冷却[1][4] * 两相冷却系统需避免引入机械压缩制冷 以保持低能耗低PUE优势 这对工质沸点控制提出高要求[4][17] * 液冷技术成本较高 需功率密度和热流密度足够高才有必要使用 如NV的NVR576方案需要足够功率密度支撑[26] * 英伟达对方案定义权强 解耦性差 一旦定义后其他厂商难以独立采购和整合[26]
【股东要知道】东阳光依托液冷技术核心优势,延伸产业链至算力市场
环球网· 2025-09-18 00:59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拟通过参股方式收购秦淮数据中国区业务向下延伸产业链至算力市场 [1] - 交易完成后将与秦淮数据在技术、产品、需求及区域布局等维度形成深度协同 [2] - 公司是国内较早布局液冷技术的企业 在冷板式与浸没式液冷均已形成战略覆盖 是市场上少数能够全面提供核心部件铝冷板、关键材料氟化冷却液以及冷板式和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 [3] 技术协同与产品开发 - 技术上 公司的液冷材料与部件能力与秦淮数据业务深度融合 双方将构建覆盖液冷材料—液冷设备—智算中心的全栈式解决方案 [2] - 产品上 公司电子元器件与秦淮数据高功率、高密度AI服务器优势互补 共同研发高密度电源管理方案 提升AI服务器市场渗透 [2] - 需求上 秦淮数据可为公司具身智能机器人提供定制化数据中心服务 满足高密度算力需求 加速算法落地 同时机器人技术反哺数据中心运维自动化 [2] 区域协同与能源优势 - 区域上 依托公司在韶关、乌兰察布、宜昌等基地的清洁能源布局 为秦淮数据提供低成本绿电供应 [2] - 双方共建南北双核算力枢纽 实现跨区域算力调度与低成本低时延服务 [2] 产业链整合进展 - 公司积极推动产业链整合 逐步构建涵盖系统级—机柜级—服务器级的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 [4] - 通过与中际旭创合资成立深度智冷 聚焦液冷解决方案推广和大客户拓展 [4] - 通过投资芯寒科技 切入浸没式液冷赛道 实现冷板液冷与浸没液冷的互补 [4] - 通过投资纵慧芯光 探索液冷技术与光芯片的协同应用 以期开发更高效、更可靠的散热整体解决方案 [4] 液冷行业发展趋势 - 液冷板块持续走强 液冷服务器指数年内涨幅达55.49% 板块中多股涨幅超过一倍 [2] - 2024年至2029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46.8% 到2029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62亿美元 [3] - 政策要求到2025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电能利用效率降至1.3以下 传统风冷已难以满足高热密度场景需求 [3] - 冷板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为数据中心两大主流液冷方案 其中浸没式液冷更适合高功耗算力场景 [3] - 2024年全球AI智算中心装机容量为7GW 预计至2028年有望进一步增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