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唱会门票
icon
搜索文档
十一国庆还没到,4个反常现象出现,消费风向彻底变了
搜狐财经· 2025-09-23 02:47
前几天跟我妈去商场买外套,三楼的服装区那叫一个冷清——货架上的衣服挂得整整齐齐,连个翻衣服的人都没有,几个导购姐姐凑在收银台旁边唠嗑, 看见我们过来,赶紧站起来,结果我们就摸了两件外套,没合适的,她们又蔫蔫地坐回去了。 01 反倒是负一楼的游戏厅和电影院,挤得人都挪不开脚。游戏厅里的投篮机、跳舞机全被占着,小孩尖叫着拍按钮,大人也跟着凑热闹;电影院门口更夸 张,买票的队绕了柱子两圈,有人手里还攥着奶茶,生怕排到自己没场次了。 我当时就跟我妈嘀咕:"这咋回事啊?以前买衣服都得抢,现在咋没人买了?倒是玩的地方这么多人" 后来想想自己也这样,去年双十一,我蹲直播间蹲 到半夜,主播喊得嗓子都哑了,我啥也没买;结果刷到爱豆演唱会开票,手速快得跟抢红包似的,秒付了两百多块,生怕晚一步就没了。 02 再看新闻里说的,前八个月大家买衣服、家电这些东西,增长慢得很;但看演出、去旅游的人特别多,去年一年演出市场就赚了快800亿,今年夏天俩月 就赚了150多亿,观众比去年多了好多。 我表妹更夸张,刚上班没俩月,花两千多买了张杰演唱会的票,还特意飞成都去看,我问她咋不买个新包,她翻个白眼说:"包背半年就腻了,演唱会我 能记一辈子!现 ...
十一假期还没到,4个反常现象出现,消费风向彻底变了
搜狐财经· 2025-09-22 13:42
消费趋势转变 - 传统零售区域客流量显著下滑 北京朝阳大悦城家电区域客流量同比下滑近40%[3] - 体验式消费场景人气旺盛 同一商场内沉浸式剧本杀项目单日接待超300名玩家[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疲软 前八个月增长率仅3.4% 文化娱乐市场呈现高热度[3] 体验经济崛起 - 消费动机从物质转向精神层面 消费者追求圈子融入、社会认可及自我实现[5] - 年轻消费群体月均支出近1000元购买情绪价值 夜间10点后出现冲动消费高峰[7] - 体验式消费包含烘焙课程、瑜伽班、剧本杀等 成为心理调节方式[9] 商业形态转型 - 零售业态向生活方式销售转型 家居品牌门店增设咖啡、书籍及手工活动区域[12] - 科技提升消费体验 AR试衣技术使某品牌销量提升30%[14] - 移动支付普及促进即时消费 实现体验与消费场景无缝衔接[14] 区域经济影响 - 海南陵水通过生态旅游开发实现年旅游收入近10亿元 当地居民人均收入增长超200%[16] - 体验经济创造就业机会 旅游文化娱乐行业用工数量同比增长21%[16] - 新兴职业涌现 包括沉浸式剧情编剧、体验设计师等场景设计岗位[18] 政策与争议 - 政府通过带薪休假制度及文化消费券政策推动服务消费增长[18] - 体验经济被部分观点视为"消费降级"的变体 符合经济学"口红效应"理论[20]
FTC起诉美国娱乐公司Live Nation
格隆汇APP· 2025-09-18 15:47
格隆汇9月18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周四表示正起诉Live Nation及其票务部门Ticketmaster, 因为默许票务经纪人违反政策,囤积数百万张演唱会门票,然后以高价卖给粉丝。FTC称, Ticketmaster控制着主要演唱会场馆80%的一级票务销售,它无视经纪人违反艺人设定的购票限制的行 为,以便从经纪人向粉丝的转售中获利。FTC表示这些行为违反了美国消费者保护法。Live Nation盘中 股价下跌超2%。 ...
一张票根,激发更多消费可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7 22:22
胡江涛摄(人民视觉) "一张票玩转一座城"。看似不起眼的票根,正成为城市流量的新入口。 与过去使用一次随即失效不同,城市的东道主们正赋予小小票根越来越大的价值:在上海,一张展览票 串联起南京路商圈的百亿元消费;在江苏,一场苏超比赛门票延展出一次次跨城微度假;在河南洛阳, 一张火车票即可打开古城游览的数种优惠方式……在更多城市,票根还随着一场场演唱会、马拉松、艺 术展"漫游"商圈景区,激起消费的圈圈涟漪。 一张票根,可以"乘"出多少消费可能? "看完演出的票根先别丢" ——串联起"吃、住、行、游、购、娱",成为探索城市的"邀请券" "等等,看完演出的票根先别丢。" 随着演出游、赛事游走热,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发现手中这张票根的"含金量"。享餐饮折扣、门票优 惠、活动礼遇……过去一次性体验的凭证,正成为多元城市体验的"通关卡"。 今年夏季,江西省赣州市推动消费场景创新,借助系列赛 事活动打造"票根经济",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带 动消费市场持续火热。图为赣州市章贡区江南宋城历史文 化街区。 不久前,在江苏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南通"苏超"球迷专 属夜公园免费畅玩吸引了众多"苏超"球迷。凡持有江苏城 市足球联赛任意 ...
多地票根经济火热 小票根“链”结大经济
央广网· 2025-09-16 01:22
票根经济模式 - 多地通过票根联动模式串联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万亿级消费市场[1] - 西安演唱会票根带动酒店直接收入超200万元[1] - 南昌机场凭登机牌可获出行6折、酒店8折、景区门票6折等优惠[1] 行业联动效应 - 西安酒店联合周边10家文旅单位提供住宿、餐饮、出行、快递、玩乐等全链条折扣服务[1] - 莆田足球联赛票根可享受合作酒店3.9折餐饮优惠[1] - 票根经济实现"离场不离消费"模式,撬动城市整体消费活力[2] 发展前景 - 票根经济未来将朝多元融合方向蓬勃发展[2] - 模式有助于实现城市多元化布局并吸引不同年龄段消费者[2]
年轻人最新硬通货:一张逃离KPI的演唱会门票?
36氪· 2025-09-04 11:10
演唱会行业市场表现 - 2025年7月演唱会总场次达278场 其中大型演唱会(≥5000座)演出214场 较去年同期增长15.7% [6] - 过去一年观众总人数达2900万人次 其中90后-05后群体占比近80% [6] - 大型演唱会票房超30亿元 市场热度与观众参与度持续走高 [31] 消费群体特征 - 16-24岁青年失业率达17.8% 年轻人通过演唱会寻求压力逃离 [5] - 25岁及以下受众演唱会预算集中在1001-3000元 占比达65.0% [15] - 跨城观演平均停留72小时 形成3小时演出带动72小时旅游的经济效应 [27] 消费结构分析 - 门票价格分三档:内场票1380-1680元 中段票480-680元 边缘票380元以上 [17][19][21] - 抢票附加成本100-300元 含代抢服务及加速包费用 [17] - 应援物料消费10-200元 含亚克力板/手工制品等粉丝文化资产 [25] - 衍生消费包含主题妆容穿搭/跨城交通/酒店住宿等综合支出 [26][27] 行业发展趋势 - 演唱会从文娱活动升级为高仪式感情感消费 满足年轻人情绪价值需求 [13] - 形成完整跨地域文化消费链条 体现青年文化消费深度与广度 [27] - 行业保持高景气度 下游龙头持续扩张 [31]
小小票根撬动亿元级消费
广州日报· 2025-09-02 21:40
核心观点 - 票根经济通过演唱会、音乐节、体育赛事等票务活动 有效串联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多类消费场景 形成全域化消费拉动效应 [1][2][3] - 多地通过"票根+"模式拓展消费时空 如凭票根兑换周边商户优惠、打造文体商旅融合场景 显著提升跨区域消费规模 [3][5][10] - 数据验证票根经济具高杠杆效应:广州体育馆演艺活动拉动相关行业消费超18亿元 南沙音乐节带动文商旅消费破7亿元 [3][6] 票根经济消费拉动表现 - 广州许冠杰演唱会期间 周边2公里餐饮营业额增长65% 白云区酒店入住率达92% 地铁2号线客流量激增40% [3] - 南沙草莓音乐节和风暴电音节吸引超11万人次观演 联动文旅资源吸引游客近百万人次 带动酒店入住率超90% 文商旅消费突破7亿元 [3] - 北京电影生活节带动30余个商圈客流7666万人次 消费额251.7亿元 朝阳商圈销售额环比增17% [8] - "苏超"球赛单轮观赛人数超18万 江苏省景区预订量同比增305% 65.9%观众行程支出超预期 [5][9] 模式创新与拓展 - 珠江文体推出"票趣多"平台 联动广州体育馆周边30余家餐饮零售企业 建立"文体票根+商业综合体"合作机制 [3] - 南京、常州等地推行凭演出票根享受景区半价、餐饮折扣及购物优惠 [5] - 江苏432个商业场所设立"苏超第二现场" 提供免费观赛并配套地方美食、文旅体验及消费满减活动 [10] - 建议结合岭南文化IP(醒狮、龙舟等)与互动科技 开发"演艺+餐饮+旅游"融合模式 深化衍生品开发 [11] 人群与区域特征 - 音乐节观众中跨省占比显著:云思妙想音乐节省外观众超49% 30岁以下观众占比85% [8] - 跨城观演成趋势:外地粉丝带动交通、住宿、餐饮消费 家庭行程花费普遍在1000-2000元区间 [2][9] - 国庆期间演唱会举办城市机票酒店预订火热 观演用户消费热情旺盛 [4] 行业协同效应 - 演出行业协会测算票房收入拉动效应比例为1:4.8 [6] - 广州体育馆举办48场演艺活动 场均客流1万人 门票均价800元 [6] - 音乐节显著提升周边住宿热度:南沙万豪酒店称粉丝连续多日预订住宿 [2]
年轻人看演唱会最讨厌的行为,求婚榜上有名|2025年轻人演唱会报告
后浪研究所· 2025-09-01 09:54
演唱会消费趋势分析 - 中国大型演唱会票房达260亿元,同比增长78.1%,观众人数超29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0% [5] - 年轻人年均观看3.5场演唱会,近80%受访者有过观演经历,大学阶段为首次观演高峰 [11][12] - 95后为观演主力人群(占比42.5%),女性观众占比72.5%,E型人格观演参与度高于I型人格 [7][8] 消费动机与支付意愿 - 75.4%观众以"亲眼见偶像"为核心动机,65.3%为释放压力,57.8%为情怀消费 [57][58] - 票价接受度呈现性别差异:女性对1001-1500元票价接受度达51.0%,男性仅40.2% [19] - 84.9%的00后接受独自观演,该比例随年龄增长持续下降,85前群体降至45.0% [42] 消费结构特征 - 单场演唱会人均最高花费2698元,3.5%观众消费超万元,极端案例达75000元 [50][51] - 交通(81.9%)和住宿(71.5%)为门票外主要开销,应援物(22.1%)及拍摄设备(16.8%)占比较低 [47] - 90前群体在拍摄设备投入达30.8%,显著高于年轻群体 [49] 购票行为分析 - 正规票务平台为主流购票渠道(占比87.9%),仅12.1%受访者通过黄牛购票 [18] - 50.0%观众拒绝任何溢价,42.4%可接受40%以内溢价,200%以上高溢价接受度仅2.4% [22] - 价格敏感群体集中分布于未观演人群,50%要求票价低于500元 [20] 观演体验偏好 - 大合唱(73.9%)、明星互动和开场秀为最期待环节,75.5%观众会全程跟唱 [66][69] - 视线遮挡(79.4%)、音效差(53.9%)和临时取消(55.4%)为最无法忍受的现场问题 [75][77] - 假唱事件中仅27.2%观众会选择维权,44.0%女性仅作私下吐槽 [71][72] 社交行为特征 - 62.1%观众选择独自观演,58.9%与朋友同行,仅33.6%与伴侣共同观看 [36][38] - 67.9%观众会发布朋友圈分享,20.9%根据情况决定,11.2%从不分享 [63][64] - 跨城观演衍生"特种兵行程",37.2%女性曾采用当天往返模式 [61]
“票根经济”崛起!一张票根带火一座城 文体商旅成促消费、扩内需“黄金组合”
华夏时报· 2025-08-27 18:38
行业趋势 - "票根经济"成为扩内需促消费背景下的现象级新引擎 通过一张门票串联食住行游购娱完整消费链条 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感和互动性消费场景的需求 [1] - 交通便捷性和互联网普及支撑"票根经济"爆发 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实现跨地域出行 互联网平台提供便捷票务购买和信息查询渠道 [1] - 文体商旅成为带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黄金组合 上半年7地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 [5] 体育赛事经济 - 苏超前八轮现场观赛人数突破110万人 前七轮带动多场景消费超380亿元 95.9%现场观众因观赛带动门票外消费 [2] - 第九轮苏超现场观众突破20万人 53.9%外地观众自驾前往 35.9%选择火车或大巴 31-45岁群体占比51.5% [3] - 苏超外地观众留宿率超50% 38.4%在主场城市停留24小时以上 79.5%观众为2人及以上同行 [3] - 91.8%观众知晓景点免费和消费折扣优惠 95.9%产生门票外消费 65.9%行程支出超预期 外地家庭花费普遍1000-2000元 [4] - 94.1%观众在外用餐 79.0%购买文创产品 62.5%存在娱乐消费 66.1%进行景点游览 [4] - 湖南村BA8天赛程吸引游客19.25万人次 产生旅游综合经济收益超3亿元 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1500万元 [4] - 贵州村超总决赛在线观看2735万人次 吸引游客14.96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 [4] 演艺经济 - 演唱会对当地消费拉动比达1:4.8 即1元门票拉动4.8元周边消费 [8]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吸引近30万人次观演 徐家汇商圈客流量近200万人次 总营收超1.45亿元 周边酒店全部订满且营收环比增75% [8] - 飞猪报告显示暑期"跟着演唱会去旅行"趋势强劲 热门演唱会期间场馆周边酒店及景点搜索热度攀升 [8] - 95后成为演唱会消费主力 注重情感共鸣和个性化体验 愿意为周边产品和独特观演位置支付溢价 [9] 影视文旅联动 - 2025年暑期档总观影人次突破3亿 累计票房达112.44亿元 总场次3644.6万场 [9] - 《浪浪山小妖怪》带动山西古建搜索量暴涨380% 暑假期间大同景区门票量同比增43% 旅游订单同比增超40% [9] - 《长安的荔枝》上映后十天 西安广州目的地出游人次分别增长12%和10% [11] - 襄阳推出持电影票根享景区优惠活动 28家文旅企业提供特惠礼包 [10] - 《南京照相馆》上映后十日内南京目的地出游人次增长近16% [10] 政策支持 -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和消费是扩大内需重要内容 [5] - 体育总局将研制赛事经济政策文件 丰富赛事供给提升品牌影响力 强化赛事与产业协调联动 [6]
“票根经济”崛起!一张票根带火一座城,文体商旅成促消费、扩内需“黄金组合”
华夏时报· 2025-08-27 14:34
票根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 以门票为起点串联食住行游购娱完整消费链条 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现象级新引擎[2] - 交通便捷性与互联网普及提供支撑 高铁飞机实现跨地域出行 互联网平台提供票务购买和信息查询渠道[2] - 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感和互动性消费场景的需求 门票成为开启独特体验的钥匙[2] 体育赛事经济数据表现 - 苏超前八轮现场观赛人数突破110万人 前七轮带动多场景消费超380亿元[3] - 第九轮苏超单场观众突破20万人 53.9%外地观众自驾前往 35.9%选择火车或大巴[4] - 95.9%现场观众因观赛带动门票外消费 65.9%表示支出超预期 外地家庭行程花费普遍1000-2000元[5] - 村BA八天赛程吸引游客19.25万人次 产生旅游综合经济收益超3亿元 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1500万元[5] - 村超总决赛吸引游客14.96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 在线观看达2735万人次[5] - 上半年7地监测511场重点赛事 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6] 演艺经济乘数效应 - 演唱会对当地消费拉动比达1:4.8 即门票花费1元带动周边消费4.8元[9]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吸引30万人次观演 徐家汇商圈客流量近200万人次 总营收超1.45亿元[9] - 环体育场周边酒店全部订满且总营收环比增长75%[9] - 95后成为演唱会消费主力 注重情感共鸣和个性化体验[9] 电影文旅联动效应 - 2025年暑期档总观影人次突破3亿 累计票房达112.44亿元 总场次3644.6万场[9] - 《浪浪山小妖怪》带动山西古建搜索量暴涨380% 大同景区门票量同比增长43%[10] - 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40% 使大同成为暑期增速TOP3城市[10] - 《南京照相馆》上映后十日南京出游人次较前十日增长近16%[10] - 《长安的荔枝》上映后十日西安和广州出游人次分别增长12%和10%[10] 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 多地推出演唱会门票+优惠政策 门票可作旅游一卡通和优惠金钥匙[8] - 株洲案例显示持演唱会门票可免费游览30余家旅游景区[8] - 飞猪报告显示热门文体活动期间场馆周边酒店及景点搜索热度攀升[8] - 襄阳推出持电影票根享景区专属优惠 涉及28家文旅企业特惠礼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