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浸没式液冷
icon
搜索文档
国海证券:数据中心带动液冷需求增长 关注上游核心冷媒材料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06:26
AI数据中心装机容量增长 - 2024年全球AI智算中心装机容量为7GW 预计至2028年有望进一步增长 [1][2] 数据中心液冷推动因素 - 高散热:芯片功率密度提升导致风冷无法满足散热需求 增加功率成为重要选择 [2] - 高耗电:冷却系统约占数据中心总能耗的40% 制冷耗电是影响PUE值的关键 [2] 冷板式液冷技术方案 - 分为单相和相变两类:单相冷板式冷却介质主要为去离子水 相变冷板式主要以氟化物为主 [1][3] - 传统单相冷板式仅覆盖CPU/GPU等高功耗芯片 相变式液冷技术传热速率更快 [3] - 重点推荐企业:昊华科技 巨化股份 三美股份 [3] 浸没式液冷技术方案 - 冷却液分为合成油和氟化液两大类 [1][4] - 合成油包括碳氢合成油和有机硅油:碳氢合成油中α烯烃(PAO)具良好低温性能 硅油耐高温且绝缘性良好 [4] - 氟化液因化学稳定性高/介电常数低/流动性好成为理想冷媒 包括全氟烃/全氟烯烃/全氟胺/全氟聚醚等 [4] 合成油领域重点企业 - 碳氢合成油重点推荐:卫星化学 [4] - 有机硅油重点推荐:皇马科技(有机硅油改性聚醚生产商) 建议关注:润禾材料 [4] 氟化液领域重点企业 - 重点推荐:新宙邦 巨化股份 华谊集团 永和股份 [4] - 建议关注:八亿时空 及未上市公司浙江诺亚/天津长芦 [4] 散热组件领域 - 重点推荐:德邦科技 [5]
液冷行业深度报告:千亿液冷元年已至,汽零协同加速布局
2025-09-09 14:53
**行业与公司** 液冷行业 数据中心温控解决方案[1] 涉及公司包括英伟达 中国曙光 高澜股份 申菱环境 银轮股份 英维克 飞荣达 同飞股份 中光电 飞龙股份 拓普集团 川环科技 速联 凌云 鹏鼎控股 显盈科技等[1][3][6][8][9][10][1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驱动因素** 国家政策提升数据中心PUE标准至1.2甚至1.1 传统风冷系统无法满足要求[1][2] 芯片算力提升导致功耗增加 工作温度控制至关重要 芯片温度每升高10度寿命衰减50% 每升高1度影响效率释放约10%[2] * **市场规模与渗透率** 全球液冷市场2025年空间约150亿人民币 2026年预计增长至1,500亿人民币以上 实现10倍以上增长[1][4] 国内市场渗透率2025年仅几个百分点 预计2027-2029年达30%-40%[1][4] * **技术路径** 液冷技术主要分为喷淋式 冷板式和浸没式三种 目前以冷板式为主导 未来可能向浸没式演进[1][5] 英伟达MBR72机柜单机柜价值量约80万人民币 其中液冷热板约25万 CDU约30万 manifold大几万 软管约2万 快接头约15万[1][5] * **CDU领域竞争格局** 国内厂商如英伟达 中国曙光 高澜 申菱和银轮等占据主导 海外厂商包括维谛 Gucci和施耐德等[1][6] CDU距离芯片较远 商务拓展相对容易 国内自主品牌有望最快进入海外市场[6][7] * **冷板领域竞争格局** 冷板直接贴在芯片背侧 漏液是关键指标 核心参与者包括台企KLMS和AVC 以及国内企业英维克 飞荣达 同飞 中国光电等 商务关系门槛高[1][8] * **快接头领域竞争格局** 服务器快接头要求精密度高 连续五次插拔漏液量不超过0.25滴 主要供应商来自欧美和台湾地区(如CBC和Pico) 国内供应商包括英维克 川环 速联 凌云和鹏鼎等[3][9] * **Manifold领域竞争格局** Manifold零部件相对简单 内资企业布局较多 包括中光电 申菱 英维克和银轮等[10] * **汽车热管理公司协同** 汽车热管理公司如飞龙股份具有先发优势 在国内市场独供华为并全面覆盖英伟达链条 银轮和拓普具备集成化能力并通过台厂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显盈科技通过深度捆绑富士康进入英伟达供应链[3][11] **其他重要内容** 液冷技术从2023年开始受到关注 经历了多轮市场交易热度[11] 相关标的公司均具有完善利益弹性测算表并进行深度跟踪分析[11]
国金证券:液冷时代来临 有哪些受益环节值得关注?
智通财经网· 2025-08-31 00:33
液冷技术发展背景与市场前景 - 英伟达即将发布专为AI推理设计的AI服务器NVIDIA DGX GB300 NVL72 采用完全液冷式机架设计 引领AI服务器液冷新潮流 [1] - 传统风冷方案难以满足机柜功率密度20 kW以上的人工智能集群散热需求 [2] - IDC预计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24-29年年复合增长率达46.8% 29年市场规模将达162亿美元 [1] 液冷技术分类与特性 - 冷板式液冷技术成熟且应用广泛 但冷却效果上限较低 [2] - 浸没式液冷冷却效果优异 但经济成本较高且对材料要求高 [2] - 喷淋式液冷冷却效果优异 但经济成本较高且对材料要求高 [2] 冷板式液冷产业链环节 - 冷板式液冷系统由冷量分配单元CDU 冷板 循环管路 快接头UQD和分水器Manifold等组成 [3] - CDU是系统核心 性能取决于循环泵(流速 扬程参数 功率效率比)和热交换器 [3] - 冷板直接捕获热量 性能核心指标是压降和热阻 可通过相变技术优化 [3] - 冷源采用自然冷源与机械冷源切换模式 自然冷源受气候影响较大 [4] 浸没式液冷产业链特点 - 浸没式液冷二次侧结构简化 仅需密封浸没槽 循环泵与热交换单元 [5] - 冷却液需高沸点油类(单相)或低沸点氟化液(两相) 氟化液可能受环保限制 [6] - 与IT设备兼容性要求高 HDD无法直接置入冷却液 SDD兼容性更佳 [6] 喷淋式液冷产业链特点 - 喷淋式液冷采用无相变模式 冷却液需具备高沸点 绝缘导热 抗氧化特性 [8] - 通过分液管实现点对点精准喷淋 可按发热量需求控制流量 [8] 上游材料投资机会 - 电子氟化液是浸没式/喷淋式核心材料 具备高绝缘性 不易燃 低毒无腐蚀性特性 [9] - 液态金属TIM材料(铟 镓)导热系数最高 完美兼容GPU/CPU导热需求 适用于冷板式及浸没式 [9] - 未来液冷可能采用混合方案:高功耗CPU用浸没式 其他元件用两相冷板 [9] 产业链投资标的 - 液冷全链条方案提供商包括英维克(002837) 申菱环境(301018) 同飞股份(300990) 高澜股份(300499) [10] - 高价值量/低国产化率零部件供应商包括科创新源(300731) 川环科技(300547) 飞龙股份(002536) 飞荣达(300602) [10] - 上游材料供应商包括巨化股份(600160) 新宙邦(300037) 东阳光(600673) 永和股份(605020) 德邦科技(688035) [10]
算力奔腾 谁将成下一个千亿AI细分赛道?
中国基金报· 2025-08-26 15:50
液冷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 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2024年达184亿元 预计2029年达1300亿元 5年增长超7倍[2][10][11] - AI算力需求爆发导致芯片功耗大幅提升 英伟达GB200系统功耗达2700W 突破风冷散热极限[12] - 国家政策要求数据中心PUE指标降至1.25以下 液冷技术显著降低冷却能耗[12] 技术发展现状 - 冷板式液冷成为市场主流方案 预计2030年国内液冷渗透率达30%-40% 其中冷板式占比90%[2][14][16] - 服务器芯片功耗快速提升 CPU功耗过去5年翻3倍达450-500W GPU功耗从450W升至2200W[12] - 单机柜部署密度显著提高 CPU机柜达20kW GPU智算服务器机柜超100kW 最高达900kW[13] 算力基础设施发展 - 2024年中国智算规模达725.3 EFlops 同比增长74.1% 增幅为通算的3倍多[9] - 预计2025年中国智算规模达1037.3 EFlops 增长43% 通算增长20%[9] - 2023-2028年中国智算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46.2% 通算为18.8%[9] 市场竞争格局 - 北美液冷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谷歌微软率先规模化应用 但整体普及度有限[15] - 全球液冷龙头维谛技术加大开拓中国市场 与英伟达达成重要合作[18][19] - 曙光数创2024年成立新加坡子公司 已在东南亚交付两个液冷项目[20] 行业挑战与解决方案 - 液冷方案面临建设周期长 服务器研发周期长等问题 企业优先选择部署更快的风冷方案[16] - 冷板式液冷存在设计方案不合理 建设质量无保证 运维不当等故障风险[16] - 液冷产业标准规范化快速发展 冷板式技术标准制定逐步常态化 将推动大规模商用[17]
算力奔腾,谁将成下一个千亿AI细分赛道?
搜狐财经· 2025-08-26 15:38
液冷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达184亿元 较2023年增长66.1% [1][8] - 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约1300亿元 5年增长超7倍 [1][7][8] - 液冷渗透率目前约10% 预计2030年将达30%-40% [1][14] 算力发展背景 - 截至2024年底全球智算规模达5693 EFLOPS(FP16) 超算规模20 EFLOPS(FP64) [5] - 截至2025年6月中国智算规模达788 EFLOPS(FP16) 机架总规模1085万标准机架 [5] - 2024年中国智算规模725.3 EFlops 同比增长74.1% 增幅为通算的3倍多 [5] - 预计2023-2028年中国智算年复合增长率达46.2% 通算为18.8% [5] 技术驱动因素 - AI算力需求爆发导致芯片功耗大幅提升 突破风冷散热极限 [1][9] - 英伟达GB200系统功耗达2700W 远超风冷1W/mm²物理承载能力 [9] - 过去5年CPU功耗翻3倍 英特尔单颗CPU达450-500W [9] - GPU功耗从450W上升至2200W 涨幅超5倍 [9] - 智算服务器单机柜部署密度突破100kW 超智融合服务器单机柜超900kW [10] 液冷技术路线 - 冷板式液冷将成为市场主流 预计占比达90% [11][12][14] - 浸没式液冷主要应用于高密度部署细分领域 [12][14] - 冷板式液冷技术相对成熟 对服务器生态改变较少 [12] 行业发展动态 - 国家超算互联网接入七城算力中心 骨干节点突破30家 联合体成员超200家 [6] - 液冷产业标准规范化快速发展 冷板式液冷技术标准制定逐步规范 [14] - 全球液冷龙头加大开拓中国市场 中国液冷企业开始拓展海外市场 [15] - 曙光数创2024年成立新加坡子公司 已在东南亚交付两个液冷项目 [15]
算力奔腾,谁将成下一个千亿AI细分赛道?
中国基金报· 2025-08-26 15:34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达184亿元 较2023年增长66.1% [8] - 预计2029年中国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将达1300亿元 5年增长超7倍 [2][8][9] - 2030年国内液冷渗透率预计至少达30%-40% 其中冷板式液冷占比约90% [12] 技术发展驱动因素 - AI算力需求爆发导致芯片功耗大幅提升 英伟达GB200系统功耗达2700W 突破风冷散热极限 [10] - 服务器芯片功耗过去5年翻3-5倍 CPU从150W升至450-500W GPU从450W升至2200W [10] - 单机柜功耗从传统3000-8000W提升至20kW 智算服务器机柜功耗突破100kW甚至900kW [11] 算力基础设施发展 - 截至2025年6月中国智算规模达788 EFLOPS 机架总规模1085万标准机架 [5] - 2024年中国智算规模725.3 EFlops 同比增长74.1% 增幅为通算的3倍多 [6] - 预计2025年中国智算规模达1037.3 EFlops 增长43% 2023-2028年智算年复合增长率达46.2% [6] 技术路线与竞争格局 - 冷板式液冷成为市场主流技术 对现有服务器生态改变较少且更成熟 [11][12] - 全球液冷龙头维谛技术加大开拓中国市场 与英伟达在液冷领域合作 [16] - 国内龙头曙光数创拓展海外市场 2024年在新加坡成立子公司并交付东南亚项目 [16] 行业发展挑战 - 液冷方案建设周期和服务器研发周期较长 企业优先选择部署更快的风冷方案 [13] - 液冷生态不够成熟 设计方案不合理或运维不当可能带来更高故障风险 [13] - 液冷产业标准正在规范化 冷板式技术标准制定逐步常态化将推动大规模商用 [13]
申万宏源:液冷渗透趋势显著 关注上游冷却介质投资机遇
智通财经网· 2025-08-19 06:40
液冷技术发展背景 - AI和5G等高密度业务推动数据中心功率密度提升 AI服务器功率达2000-3000W 远高于普通服务器的300-1000W [2] - 数据中心面临高热密度和巨额能耗挑战 散热问题成为重大瓶颈 [2] - 英伟达自BlackWell架构开始采用液冷技术 GB200使用单相冷板+风冷方案 DGXGB300系统引入机架级液冷设计 全面转向全液冷方案 [2] 冷板式液冷技术 - 冷板式液冷通过金属冷板紧贴高功耗芯片 冷却液在流道循环吸热 是较早发展的液冷技术 [3] - 单相冷板式液冷不发生相变 适用于中低功率服务器 冷却介质以水和乙二醇为主 占液冷市场70%份额 [3] - 双相冷板式液冷采用低沸点液体如R134a或氟化液 利用相变潜热高效散热 英伟达Rubin芯片或将采用该技术 [3] 浸没式液冷技术 - 浸没式液冷将服务器整机或部件浸入不导电冷却液 通过液体对流和相变散热 适用于超高功率密度场景 [1][4] - 单相浸没式成本更低且无冷却液溢出风险 目前以阿里、字节、腾讯为主采用 [4] - 双相浸没式散热能力更强 但成本和技术成熟度较低 主要应用于浪潮信息和中科曙光超算中心 [4] 冷却介质选择 - 浸没式液冷介质包括矿物油、硅油和氟化液 矿物油和硅油成本低但存在可燃风险和信号传输影响 [5] - 氟化液具有不可燃性、高稳定性和低介电常数优势 但成本较高 [5] - 主流氟化液包含氢氟醚、全氟聚醚、六氟丙烯低聚体和全氟胺 全氟聚醚性能佳但价格贵 六氟丙烯低聚体成本低但存在酸性和挥发性问题 [5] 市场空间预测 - 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总装机量预计达114.3GW 2024-2030年平均年新增装机量16.6GW(乐观24GW 悲观9GW) [1][6] - 按液冷渗透率60%和浸没式渗透率40%计算 将新增4万吨氟化液需求 [1][6] - 以25万元/吨价格测算 氟化液市场空间约100亿元 [1][6] 行业标的 - 氟化液领域建议关注东阳光、巨化股份、永和股份、新宙邦、八亿时空、三美股份、昊华科技、东岳集团 [7][8] - 硅油领域建议关注润禾材料、新安股份、兴发集团 [8]
液冷行业科普报告
长江证券· 2025-08-18 13:44
行业投资评级 - 评级:看好 首次 [6] 液冷技术概述 - 数据中心散热方式分为风冷和液冷,液冷技术具备更高散热效率、低能耗、低TCO、低噪声和低占地面积等优势 [13] - 液冷升级主要在机房侧,服务器与机房内散热方式强绑定,室外侧变动不大 [13] - 液冷方案分为冷板式、喷淋式和浸没式三种,浸没式可进一步分为单相和双相 [13] 液冷技术驱动力 - AI推动芯片功耗快速提升,GPU功耗显著高于CPU,风冷散热上限为TDP<1000W [14][17] - 高功耗服务器带动单机柜功率密度提升,传统风冷技术一般在单机柜20kw达到上限 [19] - 政策严控PUE,传统风冷PUE极限在1.3左右,冷板式液冷最低1.1,浸没式接近1.0 [20] - 2025年底政策要求平均PUE降至1.5以下,国家枢纽节点PUE不得高于1.2 [25] - 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冷板式液冷TCO具备绝对优势,单相浸没式与风冷基本持平 [26][29] 液冷技术方案 - 冷板式为当前及短期内主流方案,喷淋式路线小众 [30] - 浸没式短期内难以渗透原因:改变用户习惯、价格高昂、环保争议 [30] - 冷板式液冷方案中仍有20%-30%热量需通过风冷带走 [39] - 冷板式液冷全链条产品环节数显著多于风冷,液冷板+CDU占比约60% [40] 市场规模预测 - 预计国内液冷市场规模2025年40-50亿元,2026年70-80亿元 [43] - NV液冷空间测算:2025年30-38亿美元(216-270亿元),2026年93-114亿美元(670-823亿元) [51] - ASIC液冷空间测算:2026年中性对应26亿美元市场(184亿元) [52][53] 产业链投资机会 - 液冷板:价值量占比约30%,国产替代逻辑,昇腾系验证窗口期 [55][61] - CDU、Manifold等机房侧产品:价值量占比约50%,国内厂商为主 [57][66] - 快速接头:海外以欧美厂商为主,国内多用中航产品 [71] - 浸没式冷却液:国产替代或更换为有机硅油类是价格下降关键 [57] 重点公司分析 - 英维克:稀缺的液冷全链条布局厂商,2024年液冷相关营收约3亿元 [79][84] - 液冷板相关标的:英维克、飞荣达、中航光电等 [78] - CDU相关标的: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等 [78] - 快速接头相关标的:英维克、中航光电、鸿腾精密等 [78]
中兴通讯涨超9% A股早盘涨停 公司近年来大力拓展智算、AI终端等业务
智通财经· 2025-08-18 06:59
股价表现 - 中兴通讯H股涨超9%至29.32港元 成交额达15.08亿港元 A股涨停 [1] AI数据中心需求激增 - 全球AI建设升温推动AIDC配套需求激增 算力芯片功耗提升显著提高电源系统及液冷技术要求 [1] - 国内电源、液冷及储能企业有望深度受益 订单增长预期强劲 [1] 公司技术布局 - 打造智算场景下数据中心全栈解决方案及端到端交付能力 [1] - 推出浸没式液冷、冷板式液冷、EDU、盲插机柜等全链条液冷自研产品 [1] - 开发模块化AHU及一体化电力模块等创新产品 [1] 第二曲线业务发展 - 智算及AI终端等第二曲线业务营收占比超35% 政企业务营收同比倍增占比超20% [1] - 服务器及存储营收快速增长 智算服务器订货占比超60% [1] 市场拓展成果 - 算力领域持续开拓互联网、运营商和行业公司客户 [1] - 2024年实现通算、智算、信创服务器在互联网头部客户及大型银行保险公司的规模经营收入翻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