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参
icon
搜索文档
农林牧渔行业周报第 31 期:猪价跌跌不休,双节有望提振-20250927
华西证券· 2025-09-27 13:20
根据提供的行业研报内容,以下是详细总结的关键要点: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农林牧渔行业的投资评级为“推荐” [3] 核心观点 - 种植产业链方面,国家政策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转基因技术商业化进程有望扩面提速,以提升关键品种自给率 [1][12] - 生猪养殖方面,当前市场供过于求导致猪价持续下跌,但双节消费有望提振价格;政策引导行业“提质增效”,计划调减能繁母猪存栏量约100万头至3950万头,中长期价格中枢有望抬升 [2][13] 细分领域总结 种植产业链 - 农业农村部召开会议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强调技术集成和农机装备推广应用 [1][12] - 转基因技术被认定为提升单产的关键,商业化进程将继续扩面提速 [1][12] - 推荐标的:种植端关注北大荒和苏垦农发;种业端关注大北农、隆平高科、登海种业、荃银高科、丰乐种业、万向德农 [1][12] 生猪养殖 - 本周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12.64元/公斤,周环比下降3.05%,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状态 [2][13] - 双节消费有望提振猪价;政策计划调减能繁母猪存栏量100万头至约3950万头 [2][13] - 行业发展趋势为“提质增效”,落后产能出清,优质产能市占率提升 [2][13] - 推荐标的:养殖板块关注立华股份、德康农牧、京基智农、牧原股份、温氏股份;饲料板块关注海大集团;动保板块关注金河生物、生物股份、普莱柯、中牧股份 [2][5][13] 行情回顾 - 本周农林牧渔板块下跌1.97%,跑输主要指数;子板块中农业综合和林业表现相对较好 [15][17] - 个股涨幅前五为ST景谷(+15.68%)、华英农业(+5.76%)、生物股份(+3.78%)、晨光生物(+3.14%)、ST朗源(+3.02%) [18] 重点农产品数据跟踪 - 玉米现货均价2360.47元/吨,周环比下降0.10%;国际价格周环比上涨1.17% [26][27] - 小麦现货均价2434.39元/吨,周环比上涨0.23%;国际价格周环比上涨2.64% [29][31] - 水稻价格保持稳定,粳稻现货均价2904元/吨 [34][36] - 大豆现货均价4050.42元/吨,周环比上涨0.17%;国际价格周环比上涨0.14% [38][43] - 棉花新疆均价15090元/吨,周环比下降0.89% [46][49] - 生猪均价12.64元/公斤,周环比下降3.05%;仔猪均价301.26元/头,周环比下降5.47% [67][77] - 禽养殖方面,毛鸡均价3.57元/斤,周环比下降0.57%;鸡蛋价格9.23元/公斤,周环比上涨2.56% [78][88] - 水产品价格总体稳定,海参、鲍鱼、扇贝等价格周环比无变化 [90][99] - 柳州白砂糖现货价5892元/吨,周环比下降1.17% [101][102] - 蔬菜价格指数中菌菇类周环比上涨13.84%,叶菜类周环比下降8.93% [103][105] 进口数据 - 2025年8月肉类进口50万吨,环比下降5.66%;粮食进口1409万吨,环比增长0.21% [110][111] - 大豆进口1228万吨,环比增长5.23%;食用植物油进口73万吨,环比增长37.74% [110][111]
东营市水产品监督抽检合格率为100%
齐鲁晚报网· 2025-09-26 10:59
强化执法监管,严打违法违规行为。针对黄河口大闸蟹、海参、对虾等主养品种,大口黑鲈、鲫鱼2个重点治理品种,东营市联合监管、执法、技术支持 等单位,围绕生产养殖用药记录建立、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常规用药休药期落实等重点内容,对养殖主体开展全覆盖巡查检查,对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 施,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闭环管理。今年以来,累计出动执法监管人员500余人次,检查渔业企业、家庭农场、养殖户等各类主体135家次,反馈问题10余 项。 黄学东介绍,"两节"期间正值养殖水产品大量集中上市,消费旺盛、购销量大,是质量安全问题易发的敏感时期。为全面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保障水产品消费安全,东营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坚守水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强化责任落实,严格监管措施,全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强化监测排查,精准防控问题隐患。东营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加大监督抽检频次,先后开展部级产地药残抽检12批次,省级监督抽检30批次,风险监测31 批次,产品覆盖对虾、大闸蟹、海参、淡水鱼等我市主养品种,同时,对重点治理品种实行批批速测、月月抽检,有效提高养殖户的抽检比例。今年以 来,东营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开展各级抽检325批次,东营市水产品 ...
“双节”前北京新发地蔬菜供应充足,价格比同期下降三成左右
新京报· 2025-09-26 06:13
随着节前采购需求的持续增加,新发地市场水果交易量也比平时多出20%,总量稳定在1.3万吨。北方 主产的苹果、梨、葡萄成为主流,南方水果中的橘子、柚子、香蕉、火龙果、石榴、猕猴桃也占有很大 比例,榴莲依然是线上线下(300959)均受欢迎的网红产品,节前消费迎来一波新的高峰。昨天水果的 加权平均价格为7.92元/公斤,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近期,水果礼盒、精品包装类水果的需求明显增 多,很多商户反映,节日效应带动了市场繁荣。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国庆中秋假期即将来临,假期蔬菜供应情况如何?9月26日,新京报记者走访北 京新发地市场了解到,节前新发地市场加大各类农产品进场量,确保节日供应总量充足、品种丰 富。"近期蔬菜供应每天稳定在2万吨左右。昨天蔬菜加权平均价为3.13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34%。"新发地市场宣传部部长童伟介绍。 记者在新发地市场蔬菜交易区看到,前来采购的客商明显增多,一大早不少装载蔬菜的车辆已经售卖大 半。"这几天我们每天的销售量比前期上涨约80%,每天二三十个工人加班加点打包蔬菜。"商户刘俊红 介绍,她售卖的生菜主要来自张家口地区,今年雨水大、蔬菜长势很好,再加上扩种的影响,生菜产 ...
山东加快推进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众日报· 2025-09-19 00:55
海参产业是山东省渔业优势特色产业,在丰富人民群众"菜篮子"、保障优质蛋白供给、促进渔民增 收致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施意见》提出,到2030年,培育高质抗逆海参新品种4-6个,全省 优质海参产量稳定在10万吨以上,培育有影响力的海参企业产品品牌10个以上,"胶东刺参"区域公用品 牌得到广泛认可,山东海参产业在全国占据领先优势,产值突破600亿元。 山东加快推进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全国精品海参生产基地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省委金融办、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了 《关于加快推进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部署实施种业提升、绿色养殖、高值利用、质量管 理、品牌培育、金融赋能等六大工程,着力打造全国优质海参主产区、全产业链发展样板区,引领全国 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海参产业发展布局方面,《实施意见》提出,以山东半岛东、北部海洋牧场、近岸池塘为载体, 以生态放养为主要生产方式,着力打造全国精品海参生产基地。借助黄河三角洲地区大面积盐碱地资 源,因地制宜发展海参池塘生态养殖。以烟台、威海、青岛为重点,建设全国优质海参苗种繁育基地。 实施海参产业扶优培强行动,立足胶东半岛区域海参产 ...
山东发文加快推进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到2030年产值突破600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8 09:50
行业政策规划 - 山东省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1] - 部署实施种业提升、绿色养殖、高值利用、质量管理、品牌培育、金融赋能等六大工程[1] - 目标打造全国优质海参主产区及全产业链发展样板区[1] 产业发展目标 - 目标到2030年全省优质海参产量稳定在10万吨以上[1] - 培育有影响力的海参企业产品品牌10个以上[1] - 山东海参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1]
从“宁德造”到“全球GO” 数字“快车道”助力区域优品出海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02:16
中新网宁德9月18日电 (吴允杰)17日,"宁德造 实力派 全球go"1688实力商家十周年暨优质新商生意共振 活动在福建省宁德市举办。现场汇聚162家企业,涵盖宁德大黄鱼、海参、海带、紫菜、食用菌、白 茶、红茶、按摩器等多个特色品类商家,共同探索数字时代商业新机遇。 据介绍,本次活动由宁德市市场监管局推动举办,聚焦宁德特色产业,借由流量扶持、运营协作、营销 赋能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商家量身打造线上成长方案,助力宁德的"优质好物"觅得"好销路"。 活动中,多场专业分享与实操服务同步开展。宁德市市场监管局聚焦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痛点与难点,围 绕"电商合规发展与风险管控""电商企业应对职业索赔策略"两大主题开展合规指导培训;1688商家发展 中心高管、优质商家代表等"业内大咖"进行前沿分享,深入剖析热点议题,用实战经验为商家开启数字 化经营新思路。 此外,活动还特别设置"1v1专属诊断服务"环节,宁德优品商家与1688平台服务团队面对面交流,共同 规划供应链发展路径。 "宁德造 实力派 全球go"1688实力商家十周年暨优质新商生意共振活动现场。宁德市市场监管局 供 图 据介绍,目前宁德市电子商务类经营主体达964 ...
“一带一路”国际研修班到访天津汉沽盐场
搜狐财经· 2025-09-16 15:55
公司业务展示 - 汉沽盐场接待来自"发展中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研修班"和"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绿色产业发展与循环经济研修班"的50余位官员参观 [1] - 公司按照"文化传承—绿色产业—生态养殖—资源循环"路线展示发展实践 [6] - 参观内容包括海盐文化旅游区、微藻大健康产业、水产养殖基地和卤水综合利用工厂 [6] 文化传承与旅游融合 - 通过"知盐学堂"沉浸式展示千年海盐文化脉络 [6] - 展示传统制盐技艺与现代文旅融合的独特魅力 [6] 绿色生物产业 - 汉盐科瑞生物公司展示微藻大健康产业的技术研发、生产流程与市场应用 [6] - 直观呈现绿色生物产业的发展潜力 [6] 生态养殖业务 - 汉盐现代水产科技公司展示盐田虾、海参等特色海产品的生态养殖环境 [6] - 参观者现场品尝优质海产品并体验生态养殖模式的成果 [6] 资源循环利用 - 在卤水综合利用一厂展示海水提溴生产环节 [6] - 展示海洋资源梯次开发、循环利用的技术路径与产业价值 [6] 国际合作意义 - 为各国探索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发展绿色循环产业提供直观参考 [8] - 进一步搭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产业交流的桥梁 [8]
推进落实京东2000亿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 京喜自营携手福建企业打开内销通路
中金在线· 2025-09-15 07:35
外贸企业转型策略 - 2025年外贸企业面临压力 出口转内销成为重要应对策略 转型带来结构性影响持续深化[1] - 福建省作为外贸大省 外贸出口是经济增长核心引擎 深度关联中小企业生存与就业稳定[2] - 国际经贸环境波动使传统外贸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推动出口转内销成为关键策略和政府深远布局[2] 京东平台扶持措施 - 京东推出2000亿出口转内销计划 与福建展开深度合作 通过厂货百补计划和平台资源赋能帮助企业[1][3] - 平台累计为500多家福建外贸企业近7万款商品提供曝光 超2000万件商品通过京喜自营从福建省发出[2] - 京喜自营采用类自营模式接管企业全链条工作 包括选品 线上运营 营销推广 物流配送和客服售后[3] - 对产业带商家进行百亿补贴 每年投入100亿元用于提升用户体验 物流服务及工厂效率[3] - 提供0入驻费 0推广费 0扣点入驻政策 大幅降低中小企业成本[3] 产业带合作成果 - 京喜自营与福建平和产区合作 618期间百香果销量达10万单 覆盖全国近10万消费者[5] - 福建水产品类预计下半年销售突破50万-60万单 包括宁德大黄鱼 鲍鱼 海参等产品[5] - 南安水暖卫浴产业带已合作数十家工厂 上架商品超1000个 手持花洒单品单日销量突破2万单[5] - 泉州晋江婴童尿裤产业带与12家头部工厂合作 探厂溯源直播单场观看人次超190万[5] - 漳州泉州休闲食品产业带合作近百家商家 覆盖商品约7000个 6月份销售单量近百万单[5]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三年内带动福建产业带销售额超100亿元 并创造5万个就业岗位[7] - 将搭建福建外贸优品专区 组织对接会减少中间环节 降低供应链成本[6] - 持续深化产业带连接 打造1000个百万单民生爆品和10000个十万单民生爆品[3] - 继续落实2000亿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 助力优质闽货高效对接国内大市场[7]
大连逐浪
经济日报· 2025-09-14 22:52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支持 - 大连市被国务院批复为"现代海洋城市" 明确陆海统筹发展目标 [1] - 2024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突破4500亿元 工业立市和产业强市战略成效显著 [2] - 制定《大连市科技兴海行动方案》等政策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17] 海洋渔业与资源禀赋 - 拥有32处国家级海洋牧场 数量和规模居全国首位 [3] - 海水养殖产量全国第一 其中海参年产量8.2万吨占全国28% 虾夷扇贝16.8万吨占全国90% 裙带菜17.8万吨占全国70% [4] - 鑫玉龙海洋牧场采用生态养殖模式 构建6万亩分层养殖区并引入智能监管平台 [11][4] 船舶制造与海工装备产业升级 - 重工装备集团通过两轮重组整合金重公司和大橡塑公司 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27% [6] - 2024年上半年重工装备集团实现营收118.7亿元 同比增长11.1% 利润增长17.2% [6] - 成功研制全球首支24000TEU甲醇双燃料船用曲轴 实现国产化突破 预计2025年销售收入超6亿元 [7] 海洋科技创新与技术突破 - 遨海科技研发VDES系统打破国外垄断 获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2] - 中车柴油机公司研制首台中速大功率氨燃料发动机 获中国船级社认证 [9] - 科迈尔公司实现ICCP+CPMS系统国产化替代 水深应用从100米拓展至300米 [15] 港口建设与航运网络 - 大连港拥有100余条集装箱航线 覆盖全球160个国家300余个港口 [33] - 2024年新开通4条外贸航线 填补东北地区与南美、南亚直航服务空白 [33] - 辽港集团整合后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TEU 创近5年新高 [34] 海洋生态保护与文旅产业 - 开展非法养殖网箱清理专项行动 恢复海域生态功能 [19] - 2024年旅游总收入1765.3亿元同比增长18.2% 接待游客1.73亿人次增长27.2% [24] - 发展旅拍产业新增长点 推动观光游向度假体验游转型 [25] 新兴产业发展布局 - 英歌石科学城正式运营 建设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平台 [36] - 全市拥有612家科技创新平台 1743家雏鹰企业和277家瞪羚企业 [17] - 技术合同成交额600.3亿元 增长18.7% 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43% [17] 企业跨界发展与产业转型 - 恒力集团跨界进军船舶制造 2023年运营海洋工厂 造船订单排至2029年 [28] - 重点发展超大型油船、液化气运输船等高附加值绿色船舶 [28] - 推动船舶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29]
全球海产品集结广州 万吨级深海渔场秀硬科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2:46
行业概况 - 中国2024年水产品总产量达7357.59万吨 同比增长3.39% 行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1] - 广州国际渔业博览会汇聚全球20多国650家参展企业及82国采购商 覆盖水产品、加工设备及养殖设备全产业链 [1][3] - 广东聚焦"百千万工程" 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体系 形成规划政策保障及种业、装备、产业三大创新平台 [1]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德海1号"智能养殖平台采用浮体与桁架混合结构 为首个万吨级深海渔场 经受17级台风考验 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 [2] - 广州市海珠区成立海洋牧场科技促进会 涵盖商贸、金融、数字化、装备研发及科技服务五大领域 现有70余家会员单位 [2] - 促进会推动核心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聚合海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群 引进科技研发型中小企业 [2] 展会与产业协同 - 第11届广州渔博会设立海洋牧场、名特优水产品、国际水产、养殖设备、预制菜加工及冷藏冷链六大展区 实现全产业链资源整合 [3] - 展会同期举办20场论坛及对接活动 汇聚专家献策 赋能渔业高质量发展 [3] - 博览会成为行业风向标 展示前沿技术及综合解决方案 促进全球水产品贸易流通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