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操作系统

搜索文档
220亿,上海明星独角兽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9-02 06:33
公司背景与股权结构 - 由阿里巴巴和上汽于2015年通过10亿元互联网汽车基金联合投资成立 总部位于上海 [8] - 阿里巴巴为第一大股东 持股44.72% 上汽持股34.34% 按220亿元估值计算 双方持股价值分别超98亿元和75亿元 [20] - 获得国投创新 云锋基金 恒旭资本等近50亿元融资 估值达220亿元 [6][18][20] 技术产品与市场地位 - 自研汽车操作系统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覆盖60个主机厂的超800万辆车 遍布14个国家 [5][14] - 2024年解决方案搭载量在中国市场位居首位 [14] - 系统集成高德地图导航 支付宝支付 阿里千问语音交互及饿了么车载点餐应用 [14] 财务表现与战略转型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8.05亿元 8.72亿元 8.24亿元 2025年前三个月收入1.36亿元 [15]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8.78亿元 8.76亿元 8.47亿元 2025年前三个月因战略调整计提18.41亿元减值损失 净亏损达15.82亿元 [15] - 现金储备3.16亿元 计划通过上市融资支持AI驱动业务和全球扩张 [16][20] 合作伙伴与生态建设 - 与40家主机厂合作 包括上汽旗下智己 荣威 名爵等品牌 累计搭载超150万辆上汽汽车 [14] - 接入喜马拉雅 优酷等18家内容服务商 支持超过180类车载应用 [14] - 通过智己L7等车型拓展泰国 澳洲 欧洲等海外市场 [20]
阿里养出个 200 亿超级独角兽:做汽车操作系统 年入 8 亿全国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8-25 14:13
公司概况 - 斑马网络是一家汽车操作系统超级独角兽 2024年估值突破210亿元[3][8] - 公司累计完成5轮融资 起步融资16亿元 最高单轮融资30亿元[4] - 大股东为阿里巴巴 2015年与上汽集团共同设立10亿元互联网汽车基金[9][10] - 核心产品为汽车操作系统 2022-2024年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86.7%/86.2%/83.4%[11] - 2022-2024年总收入依次为8.05亿/8.72亿/8.24亿元 呈现先升后降趋势[13] - 最大客户为上汽集团 2022-2025年3月订单占比介于38.8%-54.7%[11][12] 行业前景 - 2024年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1290亿元 预计2030年增长至3274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16.8%[13] - 基于软件的座舱解决方案市场将从2024年401亿元增至2030年1149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19.2%[13] - AI+智能座舱占比将从2024年15-20%跃升至2030年35-40%[4][20] - 车载平台服务市场规模2024年约7亿元 预计2027年突破5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60%[22] 技术演进 - 行业正从部分认知座舱(CL2)向高级认知座舱(CL3)和全面认知座舱(CL4)演进[14][15] - CL3核心特征为多模态传感器实时监测驾乘人员状态 实现无唤醒词响应和预判需求[16] - CL4核心特征为大模型驱动的自主执行 包括共情对话和智能决策[17] - 具备主动感知能力的智能座舱渗透率将从2024年10%提升至2026年35%[21] 竞争格局 - 2024年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前五名厂商合计市场份额26.9%[18] - 斑马网络以7.8%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18]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华为、科大讯飞、德赛西威等[19] - 公司为国内仅有两家完全自研汽车操作系统的第三方供应商之一[20] - 唯一整合系统级操作系统、AI全栈端到端解决方案和汽车平台服务的企业[20] 产品创新 - 开发斑马智行系统 支持车载娱乐功能和OTA升级[11] - 与饿了么合作推出行业首款车载AI点餐应用 实现语音下单功能[22] - 车载平台覆盖180多个品类原生应用[22] - 实现需求主动感知功能 如基于日程自动推送停车场信息[6][20] - 支持跨场景任务执行 如低电量时主动导航至充电站并完成预约支付[17]
阿里拟分拆这家子公司!
券商中国· 2025-08-23 08:00
分拆上市计划 - 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斑马正在寻求港交所主板独立上市 分拆计划已获香港联交所确认 [1] - 分拆完成后阿里巴巴将继续持有斑马超过30%股份 仍作为权益法被投资方进行会计处理 [3] - 截至公告日阿里巴巴持有斑马44.72%股份 自2024年12月27日起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 分拆战略价值 - 分拆可更好反映斑马自身价值并提升运营财务透明度 使投资者能分别评估斑马与阿里未分拆集团的业绩潜力 [5] - 斑马独特的汽车系统解决方案业务模式将吸引专注该领域的投资者群体 [5] - 上市将提升斑马在客户及合作伙伴中的独立形象 有利于业务洽谈并共享增长收益 [5] 财务与运营数据 - 斑马智行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8.05亿元、8.72亿元和8.24亿元 同期亏损分别为8.78亿元、8.76亿元和8.47亿元 [8] - 毛利率呈现下降趋势 从2022年53.9%降至2024年38.9% 2025年一季度保持38.9% [8] - 2025年一季度收入1.36亿元 亏损及综合开支达15.82亿元 [8] 市场地位与合作 - 截至2025年一季度累计合作超40个汽车品牌包括大众、宝马、上汽、一汽等 落地智能汽车超1000万辆 [9] - 2024年国内市场份额超过15% 智能座舱成为车企竞争关键变量 [8][9] - 2024年3月与智己汽车联合发布"IM AIOS生态座舱" 首搭车型智己L6定价21.99-27.99万元 [9] 上市进展与资金用途 - 已于8月20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德意志银行、中金公司及国泰君安国际 [7] - 募资金额将用于加强研发投入、扩大市场份额、拓展全球市场、支持收购扩张及补充营运资金 [8] - 股权结构显示上汽集团持有34.34%股份 与阿里巴巴共同为创始股东 [8]
阿里养出200亿超级独角兽:做汽车操作系统,年入8亿全国第一
36氪· 2025-08-21 12:04
公司概况 - 斑马网络是一家专注于汽车操作系统的超级独角兽,2024年估值突破210亿元[1][9] - 过去7年累计完成5轮融资,起步融资16亿元,最高单轮融资30亿元[2][10] - 大股东为阿里巴巴,采用"企二代"发展路线[11] - 2015年由上汽集团与阿里共同创立,初始设立10亿元互联网汽车基金[12] 业务表现 - 核心产品为汽车操作系统,2022-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86.7%、86.2%、83.4%[13]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8.05亿、8.72亿、8.24亿元,呈现先升后降趋势[15] - 主要客户为上汽集团,2022-2024年订单占比分别为54.7%、47.4%、38.8%[13][14] 行业前景 - 2024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1290亿元,预计2030年达3274亿元,CAGR16.8%[17] - 软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2024年401亿元,2030年将达1149亿元,CAGR19.2%[18] - AI+智能座舱占比2024年15-20%,预计2030年提升至35-40%[3][25] 技术演进 - 行业正从功能座舱(CL0)向全面认知座舱(CL4)发展[19][21] - CL3阶段核心是需求预判,如自动调节空调温度、播放提神音乐[22] - CL4阶段将实现自主执行,如通过大模型实现共情对话[23] 竞争格局 - 2024年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市场CR5为26.9%,斑马网络以7.8%份额居首[24]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华为、科大讯飞、德赛西威等[24][25] - 公司是国内仅有两家完全自研汽车操作系统的第三方供应商之一[25] 创新实践 - 推出"需求主动感知"功能,预计渗透率从2024年10%提升至2026年35%[25][26] - 实现车生活闭环,如与饿了么合作推出车载AI点餐应用[7][27] - 车载平台已覆盖180多个品类原生应用,2024年市场规模7亿元,预计2027年突破50亿元[27]
阿里“动物园”,即将跑出一个港股IPO
36氪· 2025-08-21 09:10
上市申请与股东结构 - 斑马智行于8月20日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主板上市申请 由德意志银行、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阿里巴巴集团计划分拆斑马智行并以全球发售方式推动其独立上市 香港联交所已确认该分拆计划 [1] - 分拆完成后阿里巴巴持有斑马智行约41.67%股份(投票权37.09%) 上汽合计持股32.90%(投票权35.48%) 云锋基金和尚颀资本各持股3.87% [7] 融资历史与投资方 - 斑马智行累计完成多轮融资 总额约49.19亿元人民币 投资方包括国投创新、国寿投资、上海国和投资等 [5] - 2023年9月获得一汽旗下南京市一汽创新基金投资管理中心入股 这是公司最后一轮融资 [5] - 具体融资细节包括:2018年先进制造基金投资3.05亿元人民币(每股成本3.14元) 2021年先进制造基金二期投资3.00亿元人民币 2023年上海国和斑际投资4.50亿元人民币 国寿科投投资1.50亿元人民币 南京一汽投资2.50亿元人民币 [6] 业务模式与客户关系 - 斑马智行是中国最大的以软件为核心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 2024年按收入和解决方案搭载量计算均排名第一 [11] - 上汽是报告期内(2022-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最大客户 收入贡献占比分别为54.7%、47.4%、38.8%、47.8% 对应金额为4.41亿、4.13亿、3.19亿、6490万元人民币 [7] - 阿里巴巴是报告期内最大供应商 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53.5%、58.4%、50.5%、54.7% 对应金额为1.79亿、2.81亿、2.60亿、5430万元人民币 [8]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收入分别为8.05亿、8.72亿、8.24亿、1.36亿元人民币 毛利分别为4.34亿、4.04亿、3.21亿、5284.4万元人民币 毛利率分别为53.9%、46.4%、38.9%、38.9% [12] - 净亏损分别为8.78亿、8.76亿、8.47亿、15.82亿元人民币 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别为7.26亿、7.92亿、7.57亿、2.01亿元人民币 [12] - 研发费用常年维持高位 报告期内分别为11.11亿、11.23亿、9.80亿、1.96亿元人民币 2022-2024年基本高于同期收入约3亿元人民币 [12] 技术实力与市场地位 - 斑马智行是中国仅有的两家完全自研汽车操作系统的第三方供应商之一 整合系统级操作系统、AI全栈端到端解决方案和汽车平台服务三大核心支柱 [11] - 截至2024年6月底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在60个主机厂的逾800万辆车上搭载 覆盖超过14个国家 [11] - 年搭载量从2022年的83.5万台增长至2024年的233.4万台 复合年增长率达67.2% AI全栈端到端解决方案收入从2022年的1590万元增至2024年的5460万元 复合年增长率为85.3% [11] 资产与知识产权 - 截至2025年3月底 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3.22亿元人民币 [16] - 已提交总计2153项专利申请 其中1817项(84%)为发明专利 已获得1167项专利 其中833项(71%)为发明专利 另持有443项商标、50个注册域名和75项软件著作权 [14] - 2025年第一季度确认其他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约18.41亿元人民币 主要与系统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相关的无形资产有关 [15]
斑马智行递表港交所 德意志银行、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00:05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斑马智行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德意志银行、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国际 [1]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以软件为核心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 在解决方案搭载量方面排名第一 [1] - 公司拥有自研汽车操作系统和全栈AI架构 是中国仅有的两家完全自研汽车操作系统的第三方供应商之一 [1] 技术能力与行业前景 - 斑马智行的AI大语言模型能力在中国顶级汽车AI公司中排名第一 [1] - 预计到2030年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3274亿元人民币 [1] - 基于软件的座舱解决方案市场增长更为迅速 [1]
斑马智行递表港交所 为中国最大的以软件为核心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
智通财经· 2025-08-20 13:49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斑马智行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德意志银行 中金公司 国泰君安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以软件为核心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 按2024年收入计算排名第一 按解决方案搭载量计算亦排名第一 [3] - 公司是中国仅有的两家完全自研汽车操作系统的第三方供应商之一 唯一一家无缝整合系统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 AI全栈端到端解决方案和汽车平台服务三大核心支柱的厂商 [3] 技术能力与行业认可 - 斑马智行的大语言模型能力在九家中国顶级汽车AI公司中排名第一 在车辆控制 驾驶 娱乐 出行 商务 生活方式和社交互动等多个真实场景的表现均领先同行 [3] - 公司凭借自研的汽车操作系统与全栈元神AI架构 协助主机厂打造智能汽车 实现自然语音控制和个性化车舱体验 [3] 行业增长前景 - 全球智能汽车销量预计从2024年5800万辆增长至2030年8650万辆 复合年增长率6.9% [4] - 中国智能汽车中大语言模型渗透率预计从10%提升至40% [4] - 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29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30年3274亿元人民币 复合年增长率16.8% [5] - 基于软件的座舱解决方案市场预计从2024年401亿元人民币增至2030年1149亿元人民币 复合年增长率达19.2% [5]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8.05亿元人民币 2023年8.72亿元人民币 2024年8.24亿元人民币 [5] - 2024年截至3月31日止三个月收入1.68亿元人民币 2025年同期1.36亿元人民币 [5] - 2022年年度亏损8.78亿元人民币 2023年8.76亿元人民币 2024年8.47亿元人民币 [5] - 2024年截至3月31日止三个月亏损2.04亿元人民币 2025年同期亏损15.82亿元人民币 [5] - 2025年截至3月31日止三个月出现其他无形资产减值损失184.099亿元人民币 [6]
第三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即将开幕 武汉软件产业规模加速迈向8000亿
长江商报· 2025-06-09 23:38
大会概况 - 第三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将于6月13日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召开 主题为"慧聚江城 数智领航" 聚焦"十五五"产业发展新趋势及地方实践 [1] - 首次推出工业软件"喻家山论坛" 中部六省将签署工业软件中试验证合作协议 [1] - 武汉软件产业规模目标2030年突破8000亿元 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1][4] 产业布局 - 武汉加速布局开源技术生态 重点发展基于开源鸿蒙 RISC-V的操作系统与芯片技术底座 [2] - 重点发展工业软件 基础软件等优势领域 推动机器人操作系统 汽车操作系统 物联网操作系统等技术突破 [2] - 东湖高新区已聚集超40万软件研发人员 形成"1+N"发展体系 包括华为武研所等万人级研发中心和多个千人级研发中心 [3] 区域协同 - 中部六省将升级协作模式 签署工业软件中试验证合作协议 整合"政产学研用金"资源 [4] - 各省市将围绕航天 船舶 汽车等高端特色场景探索区域发展新模式 [4] - 武汉将培育三大特色产业领域:网络安全产业核心腹地 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基地 智能汽车软件创新高地 [4] 产学研转化 - "喻家山论坛"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研发优势 旨在打造产学研转化新枢纽 [2] - 推动国产工业软件在航天 船舶 汽车等高端场景应用突破 [2] - 武汉将推出面向医疗 教育 水务 汽车等领域的行业专用开源操作系统 [2]
到2030年 武汉软件产业整体规模力争突破8000亿元
长江日报· 2025-06-06 00:35
武汉软件产业发展规划 - 武汉软件产业在"十五五"期间将从规模突破转向质量提升 关键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城市第一梯队 [1] - 发展原则为"应用牵引 创新驱动 生态培育" 重点深化开源创新体系 发展基于开源鸿蒙 RISC-V的开源操作系统+开源芯片技术底座 [1] - 面向医疗 教育 水务 汽车等领域推出行业专用版开源操作系统产品 [1] 重点技术领域布局 - 重点发展工业软件 基础软件等优势领域 推动机器人操作系统 汽车操作系统 物联网操作系统 高性能数据库 三维CAD EDA等标志性技术突破 [1] - 加快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服务平台 推动成果快速转化与应用 [1] 特色产业培育方向 - 发挥国家网安基地优势 打造国内网络安全产业核心腹地 [2] - 依托武汉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等技术优势 打造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重要基地 [2] - 强化"车谷""光谷"融合 把握"软件定义汽车"趋势 打造智能汽车软件创新高地 [2] 前沿产业布局 - 以武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为抓手 争创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先导区 [2] - 推动人工智能 区块链 元宇宙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发展新技术 孵化新产品 拓展新空间 [2] - 把握万物互联时代机遇 构筑软件产业新生态 [2]
第三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将在武汉举行 中部六省省会探索区域协同新模式
证券时报网· 2025-06-05 15:07
大会概况 - 第三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拟定于6月13日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召开 主题为"慧聚江城数智领航" 设置1场主论坛、6场分论坛和1场软件互动市集 [1] - 大会作为我国软件领域重要论坛活动之一 历年参会规模达800人左右 本届首次设立工业软件喻家山论坛 集中展示华中科技大学工业软件创新实力 [1] -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将签署工业软件中试验证合作协议 围绕航天、船舶、汽车等高端场景 汇聚多方资源共商发展新模式 [1] 产业发展目标 - 武汉计划到2030年实现软件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发展水平跃居全国第一梯队 [1] - 东湖高新区软件业务收入规模目标3000亿元 聚集超40万软件研发人员 形成以华为武研所为代表的"1+N"研发中心体系 [3] 重点技术领域 - 武汉将深化开源创新体系 发展基于开源鸿蒙、RISC-V的操作系统+芯片技术底座 推出医疗、教育等行业专用版开源系统 [2] - 重点突破工业软件、基础软件领域 包括机器人操作系统、汽车操作系统、EDA等标志性技术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2] 特色产业布局 - 培育网络安全产业核心腹地 依托国家网安基地人才优势 [2] - 打造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重要基地 发挥武汉大学等技术优势 [2] - 推动"车谷""光谷"融合 把握"软件定义汽车"趋势 建设智能汽车软件创新高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