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贵州荔波:喀斯特山水间,体旅融合玩出“天花板”
新京报· 2025-09-28 06:32
秋日的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高云淡,层林尽染,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气,成为众多徒 步爱好者的"天堂"。 "气温几乎都在15到25度之间,凉爽宜人,非常适合户外活动。森林更是一年中色彩最丰富的季节,枫 叶、银杏、山乌桕等树木开始变色。徒步其中,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眼都是享受,不仅锻炼了身体, 也能为心灵减压。"四川游客胡先生已经连续三年选择来荔波过秋天,对茂兰这个"天然氧吧"赞不绝 口。 茂兰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也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区内峰峦叠嶂,溪流纵 横,原始森林极为茂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山、水、林、洞、瀑、石融为一体,呈现出喀斯特森林生态 系统的和谐统一,是地球同纬度地区和世界喀斯特地区绝无仅有的生态奇观。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 志评选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之一。 去年9月,"贵州世界自然遗产地风光生态旅游线路"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评为全国 14条特色生态旅游线路之一。今年,荔波县林业局、荔波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围绕该生态旅游线路,推 出青龙潭至五眼桥水文景观徒步线、大土苗寨月亮山脉徒步穿越线、茂兰喀斯特漏斗森林徒步探险线等 6条精品路线,颇受游客青睐。 ...
搭建青年人才与乡村发展的桥梁!佛冈这项创新创业大赛落幕
南方都市报· 2025-09-27 14:46
9月27日,以"青春逐梦・活力兴乡"为主题的首届"水头羊晚杯"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广州城建职业学 院(清远校区)圆满结束,来自不同领域的15支团队同台竞技。此次大赛在佛冈县水头镇搭建起青年人 才与乡村发展的桥梁,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紧扣"乡村振兴"面向全国征集优质项目 此次大赛是佛冈县水头镇首次举办的高规格创新创业赛事,赛事紧扣"乡村振兴"核心需求,面向全国征 集贴合农业升级、文旅融合、数字乡村等领域的优质项目。 据统计,大赛共吸引76个项目报名参赛,经过初赛、复赛的严格筛选,15个兼具创新性与落地性的项目 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据介绍,这些项目覆盖现代农业、生态旅游、智慧农业、非遗活化等多个关键 领域,既有已具备实践基础的成熟项目,也有潜力十足的创新构想。 在创业实践组中,"青春飞扬・水头镇莲瑶村创客中心商业综合体项目"斩获一等奖。该项目选址水头镇 莲瑶村,计划总投资600-1000万元,分两期开发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涵盖网红餐饮、咖 啡茶饮、休闲娱乐等业态,预计2026年年中开业,投资回收周期3-5年。项目不仅将填补区域商业空 白,更能通过创造就业岗位、提升消费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
中国生态旅游:清盘呈请的聆讯延期至12月1日
智通财经· 2025-09-26 09:34
公司清盘呈请进展 - 高等法院批准将清盘呈请聆讯延期至2025年12月1日上午9时30分审理 [1] - 延期决定经由双方通过同意传票提出联合申请后颁令 [1] - 案件将由公司法官负责审理 [1]
江城迎来“大河对话” 武汉交出“绿色答卷”
人民日报· 2025-09-25 22:03
江城武汉,伴水而生,因江而兴。近年来,不少市民漫步长江畔,惊喜地捕捉到"长江江豚与黄鹤楼同 框"的美妙画面。"微笑天使"长江江豚的归来,是武汉以生态修复推动城市发展的生动缩影。 9月25日至27日,武汉市举办2025"大河对话"活动,邀请全球政界、学界、智库、企业及国际组织代 表,围绕大河流域文明的传承发展、水资源安全、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播等议题,深入开展对话、推动务 实合作。 含"绿"量带来含"金"量 武汉,一座被水滋润的城市,境内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65条,列入保护目录的湖泊166个,自古便 是诗人笔下的山水之城。 近年来,在这幅碧色画卷中,出现了一个虽久违但依然熟悉的身影——长江江豚。它们成群游弋,时而 跃出江面,时而潜入江中。长江江豚性情活泼,亲近人类,嘴部弧线天然上扬呈微笑状,被誉为"微笑 天使"。如今,武汉的金口、天兴洲、双柳等水域,已成为它们稳定栖息的家园。 得益于长江十年禁渔的坚定实施,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实现历史性回升,也让中国长江江豚保护工作被誉 为"全球小型鲸类保护的典范"。今年6月,来自柬埔寨、缅甸、泰国等5个东南亚国家的专家专程造访武 汉交流学习,希望为濒危的伊洛瓦底江豚寻得一剂"保护 ...
北京创新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 凝聚绿色发展合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8:31
9月25日,北京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市延庆区举行。记者吕少威摄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晓涛在发布会上介绍,北京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 文件,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的颁布实施,明确了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 和保障措施,并首次以法规形式提出开展"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法律依据。 北京制定了《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构建生态产品总值核算体系,并 积极探索核算结果的实践应用。 中新网北京9月25日电(记者吕少威)记者25日从北京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获 悉,近年来,北京创新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积极探索核算结果的实践应用,凝聚绿色发展合 力,推动延庆等7个生态涵养区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在机制方面,北京建立了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涵养区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给予资金支持。比 如,设立了生态涵养区综合性生态补偿资金,用于支持生态涵养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绿 色产业发展等。建立了跨区 ...
“一村一企”,解锁乡村全面振兴密码
人民日报· 2025-09-24 23:30
近年来,蒲江县创新实施"一村一企"发展策略,通过村集体主导成立企业化载体,盘活乡村闲置资源, 实现集体经济自主造血和村民多渠道增收。镇域依托村企联动打造特色产业与消费场景,推进农旅文体 商深度融合发展,激发经济活力。 标准生产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烈日当空,蒲江县鹤山街道狮子树村的千亩柑橘基地里,村企"成都新蒲鹤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 王治宏弯腰拨开茂密的枝叶,轻轻捏了捏一颗果实,转头对身旁的技术员说:"种植标准一定要盯紧, 有机肥和绿色防控半点马虎不得。" 一片普通果园,何以成为热门打卡地? 在四川省蒲江县寿安街道插旗山村,一处古朴的庭院掩映于柑橘林中。游客们悠然漫步在水景栈道上, 星空帐篷里飘来柴火鸡的诱人香气……这里是村企"蒲江县橘园酒店有限公司"打造的橘园农商文旅综合 体。 橘园中90%的员工是本村村民,通过盘活200余种柑橘资源和清代川西故居,配套美食区、乡村公园以 及农产品小铺等,月营业额超40万元,还带动周边10余家农家乐协同发展。 王治宏掏出手机,翻出销售数据:"截至目前,我们企业的销售额达2554万元,是全县重点培育的19家 镇村企业中的首家上规村企。我们建成'零农残'示范基地,带动全村果农 ...
商业价值能否与生态和谐共生?|关注青藏高原烟花秀事件
中国环境报· 2025-09-24 01:46
另一方面,资源约束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也牵引着商业活动的走向,对商业活动起到制约与促进的双 重作用。资源瓶颈与政策调控对商业活动的刚性约束,正迫使企业为自身外部成本买单,倒逼其转向绿 色发展。一些商业活动举办者在寻找市场机遇的过程中逐渐从环境问题制造者转变为解决方案提供者, 成为环保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资源环境的内在价值也为商业活动提供了差异化优势与赛道。比如依托 自然景观与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生态旅游、绿色农业,创造出了更高的价值回报。公众生态环境意识的觉 醒也催生了环保咨询、碳资产管理等绿色服务产业的繁荣。 一方面,商业活动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推动社会进步、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 深远影响,是资源耗竭与环境污染的主要压力源。 喜马拉雅山脉烟花秀,初衷是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追求商业利益。然而过度侧重艺术效果与商业 价值却对青藏高原特殊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认识不足,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这引发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 题:商业价值能否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 可以看出,实现商业价值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不是矛盾的,但两者一定要寻求平衡。生态保护并非商业发 展的阻碍,商业活动也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经济利 ...
截至二季度末,青海省绿色贷款余额超两千一百亿元 生态项目贷款有了绿色通道
人民日报· 2025-09-21 22:02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仅清洁能源产业中的装备制造、设施建设和运营、抽水蓄能电站建设3个板块,信 贷余额同比分别增长40.5%、22.1%和34.7%,'滴灌效应'进一步放大。"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行长翟向祎 介绍。 作为"中华水塔",青海省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偏远,很多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青海是 国家的生态战略要地,在荒漠治理、水土保持、林草固碳等领域投入较多但回报慢。"山成英说。 "园区里的企业基本都有自己的'碳账户'。"在青海省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丽豪半导体碳排放管理师李 晓静已从业超过3年,她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分析企业各生产流程碳排放及企业落实碳减排情况。"此前只 能根据用电量粗略估计,现在有了绿电溯源系统,用了多少火电、多少清洁能源一清二楚,没有'糊涂 账'。" "碳账户"是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为企业量身定做的绿色账户。"'碳账户'包含碳排放和绿电使用两个维度 共计6项核心指标,我们对应建立了实施方案、业务指引、碳效评价等工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将'碳账 户'数据纳入授信决策,为碳减排成效明显的企业在贷款利率、期限、额度方面提供优惠。"人民银行青 海省分行工作人员山成英说。 "传统企业在技术改造过 ...
武汉“人与江河共生共赢”故事引发多家外媒关注
长江日报· 2025-09-19 01:31
国际媒体关注武汉生态修复 - 美国《华尔街日报》和法国《费加罗报》聚焦武汉长江生态保护成果 指出武汉以可持续方式实现人与江河共生共赢 [1] - 长江江豚在武汉金口 天兴洲等水域建立稳定栖息地 其回归标志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带来生态逆转 [5] - 长江干流武汉段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鳤鱼重现 候鸟群归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5] 生态改善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 武汉建成超80公里滨水生态廊道 年吸引游客超5000万人次 [10] - 生态+产业包括蔡甸沉湖湿地观鸟节 黄陂生态露营与乡村咖啡 江夏林下经济等 带动36万居民就业 [10] - 汉剧 汉绣 龙舟等非遗项目通过文旅场景焕发新生 生态观测点与知音号剧场表演构建沉浸式长江文化体验 [11] 全球生态治理经验分享 - 武汉故事为全球大河流域如密西西比河提供生态与发展共生新思路 [11] - 武汉市在亚太地区可持续城市发展视频交流会上向柬埔寨 印尼 马来西亚等11国及国际组织分享城市内涝治理智慧方案 [11]
多维联动构建生态旅游多元化投资机制
新华日报· 2025-09-18 21:56
□ 徐真 当前,生态旅游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不仅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重要抓手,而且催生生态体育、生态康养、生态研学等旅游新业态。各地政府顺应这一趋势,加大政策 供给和资金支持,探索生态旅游投融资机制创新,全面推动生态旅游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作为新 兴产业形态,生态旅游在快速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矛盾,导致大量优质生态资源无法转化为 可持续的发展动能。立足新阶段,必须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维联动,构建多元化、 市场化、专业化的投资机制,真正实现生态旅游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争取政策资金,夯实生态旅游发展基础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走深走实,生态旅游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 而长期以来,生态旅游项目普遍面临投资周期长、回报慢、抵押物不足等融资困境,大量优质生态资源 因资金短缺而难以转化为优质旅游产品,已成为制约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因此应强化金融 支持,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构建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市场化的生态旅游金融支持体系,为生态旅 游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一方面,应鼓励金融机构针对生态旅游项目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