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

搜索文档
浙江衢州常山县:油茶科技助丰收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24 03:31
浙江常山依托中国林科院的科技力量,构建起涵盖种苗智能化培育、高效轻简机械化管理、绿色加工等全链条的油茶科研服务体系,助力油茶产业做大 做强 9月22日,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东案乡朝阳村油茶林,金黄的、鲜红色的不同品种油茶果实颗粒饱满,挂满枝头。 "感谢'油博士'的指导,今年挂果数量比去年多,质量也好。"茶农郑华龙笑着告诉记者,"这80亩油茶即将迎来丰收,依照市场行情每亩能有5000元以上 的收入!" 科技添助力,油茶产业兴。常山素有"中国油茶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常山锚定"富民增收"的目标,以科技赋能、机械强林为重要抓手,依托中国林业 科学研究院的科创力量,构建起涵盖油茶种苗智能化培育、油茶高效轻简机械化管理、茶油绿色加工等全链条的科研服务体系,不断释放产业潜能。2024 年,常山县油茶种植面积达29万亩,综合产值突破17亿元,规模与效益均居浙江省第一。 田间地头,油博士展身手 郑华龙所说的"油博士"工作站,是常山县林业水利局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以下简称"亚林所")等科研机构于2019年联合成立的科技服务综 合平台,现有博士7名,着力解决当前油茶产业发展种苗培育、栽培管理、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中出现的各 ...
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市:山林之宝惠民生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24 03:30
"村子里本来就有种植木耳的条件和历史,林场能做,我们应该也可以。"李光梅介绍,就在当年,西五旗村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建成了第一批3个种 植大棚,试种黑木耳2万段。 大兴安岭全面禁止商业采伐后,牙克石林场开始探索经营林下经济产品,如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产业初具规模 木耳喜获丰收。张海燕摄 村庄坐落在大兴安岭的怀抱中,这里属于内蒙古东部的高纬度地区,空气清冽澄静。村庄是宁静的,不过,每到木耳采摘的季节,村集体新建的3座大 棚就会为村庄带来一阵欢腾和喜悦。 2023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市乌尔其汉镇西五旗村党支部书记李光梅在考察牙克石林场时,"盯"上了林场大棚里一段段鲜嫩饱满的黑木耳。 和很多村庄一样,西五旗村也面临着空心化的问题,村里空巢老人和留守妇女众多,黑木耳种植工序对体力的要求不算高,这使得村里的黑木耳种植产 业为他们提供了工作机会。 "今年我参与了地摆、挂段、打孔工作。"西五旗村村民鄂云娜就是项目受益者之一,"我家里有读书的孩子和需要赡养的老人,村里黑木耳项目提供了 临时的工作岗位,让我们家在村里也有了一笔额外的收入。" 西五旗村是一个缩影,在市林草局所属的牙克石林场,记者看到了一张更加蔚为壮观 ...
玉米丰收“金”满仓 智能农机“唱主角” 希望的田野上 “丰”景如画
央视网· 2025-09-23 02:48
央视网消息:金秋九月,遍地丰收。各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着力提升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推动秋粮收获有序推进。 黑龙江:多地水稻开镰 订单农业让收储提速 眼下,黑龙江省的秋收工作陆续展开,各地水稻相继开镰收获。在北大荒集团红旗岭农场,收割机穿梭于稻田之间,水稻收割、装车 一气呵成。由于提前与粮食企业签订了种植订单,水稻刚从田间收回,便被直接运往收储企业,这样不仅省去了粮食囤积的中间环 节,更让水稻收获进度显著提速。 宁夏平罗:新技术新农机促进增产增收 这几天,宁夏各地的水稻陆续开始成熟,正式进入收割季。在平罗县的黄河两岸,12万亩稻田金黄璀璨。收割机在稻田间往复穿梭, 割稻、脱粒、装车一气呵成。今年,该片区的水稻在种植过程中,主推水稻精量穴播技术、科学施肥增效、水稻智能化栽培等技术, 亩产达到1000斤左右。 新疆阜康:玉米丰收秸秆打包 农作物资源循环利用 眼下,新疆阜康市的11万亩玉米陆续迎来了采收季。农机轰鸣、农户忙碌,田间地头满是丰收的景象。玉米收割机可一次性高效地完 成茎秆切割、摘穗、脱粒、秸秆粉碎等多项作业,不仅大幅缩短了采收周期,还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粉 ...
金秋栗子香!淄博原山林场“林下经济”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齐鲁晚报网· 2025-09-22 07:5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张晓光通讯员高志哲 金秋九月,淄博市原山林场樵岭前营林区漫山遍野的栗子树挂满了饱满的栗子球,板栗丰收季已然到来。 "大家注意安全,小心别被栗子球的刺扎到。"樵岭前营林区主任丁刚一边用长竿敲打树上的栗子,一边叮嘱身边的年轻职工。 连日来,原山林场集中开展板栗摘收作业,职工们有的敲打着树枝上的栗子,有的将草地上的栗子收集装袋,丰收的喜悦伴随着栗子的香甜,传递给每一 个人。 "今年的栗子收成特别好。我们采用生态种植模式,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结出的栗子个头大、口感甜,深受消费者喜爱。"丁刚介绍,樵岭前营林区种植栗 子树已有40多年历史,目前林区内共有栗子树1000余棵,种植面积约50亩。 樵岭前营林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为栗子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除了人工栽植,这里的野生板栗资源也非常丰富,树龄在300年以上的有30 多棵,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有12棵,最老的一棵已千年之久。 多年来,林区工作人员始终坚持科学管护,从枝叶修剪、病虫害防治到森林防火,每个环节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们每日穿梭林间,密切关注着这片森林 的生长动态,精准掌握其健康状态。 "每棵树都是我们的孩子,得精心照料才能结出好果子。 ...
甘肃成县:“红色引擎”驱动林下经济点“绿”成金
中国发展网· 2025-09-19 16:01
发展模式 - 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 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1] - 统一开展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 鼓励能人大户先种多种 [1] - 带动30多户群众种植猕猴桃140多亩 [1] 种植结构 - 种植徐香 翠香等四个猕猴桃品种 [1] - 猕猴桃林下套种中药材和魔芋等经济作物 [2] - 发展魔芋 天麻 桔梗 猪茯苓 柴胡等多种林下经济作物 [2] 产量与收益 - 猕猴桃亩产量约2000斤 [2] - 亩产收益达1万元以上 [2] - 单户种植4亩猕猴桃预计采收鲜果6000多斤 [2] 产业融合 - 发展林下经济与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融合模式 [2] - 采用村域联合发展模式打造生态种植+旅游观光产业链 [2] - 通过抖音团购和直播进行线上宣传 已接30多订单预定800余斤 [3] 销售渠道 - 发动干部职工 驻村帮扶队 电商达人通过微信 抖音 视频号推广 [3] - 联系县内各单位工会 商超 客商打通线下销售渠道 [3] - 让猕猴桃销售链多样化 [3]
破除海拔高、耕地少、交通差等农业发展制约要素 甘孜兴农事 高原绘“丰”景
四川日报· 2025-09-18 06:42
近日,甘孜县的青稞进入收割期,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穿梭。甘孜观察 洛绒尼玛 摄 正值苹果成熟期,丹巴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高级农艺师刘新丽忙着为丹巴"美人脆"苹果测产:"今年'美人 脆'丰收,预计产量有280多万斤。"在甘孜县,青稞收割也在紧张进行。今年,该县青稞总产量预计达27800余 吨,较去年增长4.9%。 地处高原的甘孜州,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土地资源稀缺,全州耕地面积仅131.33万亩;平均海拔超3500 米,高寒气候限制作物生长周期;交通条件差,运输成本高,本地农产品难以走出大山。 破除农业发展制约要素,近年来,甘孜州积极探索农业特色发展路径,在高原上绘出越来越多丰收图景。 A 高效轮作 让冬闲田变四季田 近日,道孚县八美镇一块试验田交出测产"成绩单":冬播小麦品种"川麦93"亩产626.91公斤,冬播青稞品 种"康冬糯22583"亩产396公斤,均创全州小麦和青稞亩产的历史新高。这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甘孜 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历时五年攻关所取得的成效。 "因为高原冬季气候极端寒冷,甘孜州海拔2800米以上的田地在冬季普遍闲置。"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术 人员雷高告诉记者,"冬闲田"产出效益低,单 ...
全链赋能出品牌!驻翁源县龙仙镇工作队用林下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南方农村报· 2025-09-17 02:30
全链赋能出品 牌!驻翁源县龙 仙镇工作队用林 下菌菇撑起乡村 振兴"致富伞"_ 南方+_南方plus 立秋后,正是食 用菌快速生长的 时节。在韶关市 翁源县龙仙镇的 林下经济示范基 地里,竹荪等食 用菌正破土而 出,承载着当地 村民的增收希 望。 这片生机盎然的 基地,是由省林 业局、省农科 院、翁源县机关 事务管理局、农 业银行翁源县支 行组成的驻龙仙 镇帮镇扶村工作 队(下称"工作 队")以科技为 笔、产业为纸写 下的乡村振兴答 卷。 入驻一年多来, 工作队从破解林 地效益低的困 境,到推动食用 菌全产业链升 级,为龙仙镇食 用菌产业全 程"牵线、搭 台、赋能",让 该镇的林下经济 从"零散种植"走 向"规模发展" , 从"初级卖鲜"迈 向"品牌增值" 。 9月19日—23 日,2025广东省 乡村振兴驻镇帮 镇扶村多元主体 协同发展推介会 暨"千镇万品"进 湾区活动(下 称"活动")将在 广州市北京路步 行街举行,届 时,驻韶关翁源 龙仙镇工作队将 亮相推介。"这 次我们参展的内 容以龙仙镇林下 作物为主,希望 能得到湾区市民 们的青睐。"工 作队队员、省农 科院派驻龙仙镇 中心村第一书记 丁晓敏说。 ...
宁夏彭阳:林下经济点绿成金 走出农文旅融合新路径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07:37
宁夏彭阳:林下经济点绿成金 走出农文旅融合新路径 打开林下经济新空间,彭阳县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国有林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 式,已陆续扶持培育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多领域致富带头人,通过流转经营、联合 经营等形式促进林下种养业全面发展,逐步形成林下中药材与林上山桃、山杏、柠条等林产品采集,林 下生态鸡、中华蜂养殖的立体复合生态产业体系,实现林地资源多点开花、多项收益。(完) 中新网固原9月16日电 (李佩珊 鲁治平)9月16日,记者走进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旱作梯田上的"七鸡战 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漫山遍野的跑地鸡与分布整齐的"鸡别墅"格外引人注目,这里独特的环形生态 产业链——在红梅杏树下养鸡,鸡粪成为林下经济产业的有机肥,让这片林地成为"绿色银行"。 这里是一个以生态鸡养殖为核心的产业基地,基地负责人曹龙是彭阳县团委兼职副书记、彭阳县振兴农 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自2015年大学毕业后,他便返乡踏上了创业之路,将外地先进农业发展模式带 回家乡,着力打造生态养殖基地,发展林下经济,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 谈及养殖生态鸡的初衷,曹龙的眼神中满是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与对农业发展的 ...
绿色琼中捧起“金钵钵”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6 01:41
林下经济发展规模 - 林下经济总面积达24.24万亩 总产值3.74亿元 [2] - 林下种植面积16.64万亩 林下养殖面积4.17万亩 森林景观利用面积3.43万亩 [4] - 计划到2030年林下经济面积扩大至54.27万亩 年产值目标13.31亿元 [6] 核心产业模式 - 构建"林+药""林+菌""林+果""林+旅游"等"1+N"复合型产业体系 [4] - 林药种植面积14.82万亩(占林下种植89%) 产值约1.7亿元 [5] - 重点发展林药(益智/草豆蔻)林草(粽叶)林果(人参果/凤梨)林菌(菌菇)林畜(五角猪)林禽(鸡)林蜂(中华蜜蜂)六大方向 [6] 具体项目案例 - 红毛镇天然林下益智种植8000亩 每亩增收约1000元 [5] - 黎母山镇粽叶合作社采用林草复合模式种植5365亩 年产值1040万元 [5] - 握岱村创新林下覆膜技术种植虎奶菇 3个月收获周期 [8] 产业支撑体系 - 2016-2021年发放益智种植补助656.9万元 惠及1588户农户 [3] - 2024年发布南药黎药产业发展规划及保护条例强化政策支持 [5] - 湾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引进40个优质项目 发展益智酒/虎奶菇干菇等精深加工产品 [9] 品牌与创新建设 - 注册"黎汉子"粽叶商标提升产品附加值 [5] - 打造"琼中好味"区域公用品牌 提升五脚猪/蜂蜜等产品知名度 [9] - 科技机构研发食用菌栽种技术 开展覆膜种植培训提升成活率 [8]
连南涡水山苍子、灵芝将亮相湾区!看驻镇帮扶工作队如何靠林下经济“实力圈粉”
南方农村报· 2025-09-14 14:02
核心观点 - 驻连南县涡水镇帮扶工作队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山苍子、灵芝等)推动乡村振兴 实现产业规模化、村民增收和乡村治理创新 [6][7][8][9] 山苍子产业发展 - 涡水镇林地覆盖率超90% 依托林业资源重点发展山苍子产业 [15][16] - 打造80亩山苍子苗圃基地和240亩高标准人工种植示范基地 运用轻基质穴盘培育技术 [20][21] - 2024年山苍子苗圃项目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近90万元 [35] - 全镇山苍子种植面积达723亩 预计2025年完成1000亩种植任务 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布局 [36][37] 灵芝产业发展 - 试点种植1亩灵芝获得成功 亩产收益达5000元 [44][49] - 投入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20万元 将灵芝种植规模扩大至100亩 [50][51] - 100亩灵芝预计产量5000斤 为两个村集体带来约75万元收入(平均每村35万元) 较往年十几万元收入显著提升 [57][58] - 村民通过林地流转获80元/亩/年收益 务工人员人均每月增收超2000元 [61][63] - 2025年灵芝规模将扩种至400亩 土地流转已完成 [64][65] 产业融合与延伸 - 构建"山苍子—灵芝—茶叶—香料—中草药"多业态融合的"1+N"林下经济产业格局 [40][41] - 建设200平方米深加工厂房 引进烘干切片设备 开发灵芝茶、灵芝酒等衍生产品 [67][68] - 规划"瑶医瑶药文化体验游"线路和灵芝采摘节 打造观光体验景点 [69] 联农带农模式 - 采用"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模式 由连南瑶族自治县双湾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标准化运营 [32][33] - 免费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 解决种植难题 [28][29] - "以工代赈"模式为村民提供8个月劳动岗位 覆盖种植管护全环节 [62] 教育与文化支持 - 开展"瑶英计划"奖学奖教活动 2024年奖教奖学总金额5.94万元/年 [76][77] - 促成广州回民小学与涡水镇中心学校结对共建 推动加入中国科学院"科学+"教育联盟 [78][79] - 支持举办"村晚""盘王节"等民俗活动 传承瑶族文化 [81][82] 乡村治理创新 - 创新"积分分红"模式 将乡村治理积分制与股东分红绑定 [83][84] - 投入59万元研发"涡水镇乡村治理积分制"小程序及数字管理平台 建立量化实施细则 [86][87] - 积分制带动260户群众参与乡村治理 参与率超70% [91][92] 未来规划 - 计划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及冷链物流设施 推动产业向品牌化、标准化延伸 [95][96] - 借助"南方优品"等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96][97] - 联动科研院所开展数字乡村治理、智慧农业建设和本土人才培养合作 [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