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服务

搜索文档
农文旅融合 激活新疆乡村振兴新活力
央视新闻· 2025-09-19 14:06
乡村振兴启新程 一走进定吉格村,记者就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村党总支书记西尔娜依告诉记者,她们正在举行一场 特殊的比赛——"美丽庭院大赛"。 采访中,村民们向记者道出了评分的"关键标准"——"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三区是否做到了清晰分 离。曾经村里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村民家家都有宽敞的庭院,可是因为缺乏规划,院子三区混杂、杂 乱无章。 而现在,在村委会的指导下,村民们不仅开始给庭院"分区",更学会了种菜的手艺,闲置的庭院变成了 美丽的增收院。 记者 孙艳:我现在就是在定吉格村的村口,一条马路之隔,也就100多米的位置,有一个村里的小微产 业园。这个小微产业园占地有30多亩,里面有几十家商户和企业,村民们不用外出打工,走路几分钟就 可以在家门口轻松上岗。 走进产业园里的这家蛋糕房,操作间里,几位少数民族妇女正忙碌着。阿斯木汗就是其中一员,她告诉 记者,刚来的时候,自己对这些一窍不通,工厂里的师傅想方设法手把手地教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一个乡村,每年竟吸引上百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团慕名而 来,这里究竟藏着什么样的乡村振兴"密码"? 和美乡村焕新颜 如今的阿里翁白新村已经打造了8处特色旅游打卡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农文旅融合 激活新疆乡村振兴新活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9 02:47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一个乡村,每年竟吸引上百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团慕名而来,这里究竟藏着什么样的乡村振兴"密码"? 和美乡村焕新颜 乡村振兴启新程 一走进定吉格村,记者就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村党总支书记西尔娜依告诉记者,她们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比赛——"美丽庭院大赛"。 采访中,村民们向记者道出了评分的 "关键标准"—— "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三区是否做到了清晰分离。曾经村里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村民家家都有 宽敞的庭院,可是因为缺乏规划,院子三区混杂、杂乱无章。 而现在,在村委会的指导下,村民们不仅开始给庭院"分区",更学会了种菜的手艺,闲置的庭院变成了美丽的增收院。 总台央视记者孙艳:我现在就是在定吉格村的村口,一条马路之隔,也就100多米的位置,有一个村里的小微产业园。这个小微产业园占地有30多亩,里面 有几十家商户和企业,村民们不用外出打工,走路几分钟就可以在家门口轻松上岗。 走进产业园里的这家蛋糕房,操作间里,几位少数民族妇女正忙碌着。阿斯木汗就是其中一员,她告诉记者,刚来的时候,自己对这些一窍不通,工厂里的 师傅想方设法手把手地教她。 如今的定吉格村,村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共富之路越走越宽 ...
农文旅融合促农品热销
经济日报· 2025-09-14 22:39
农文旅融合政策推动 - 2024年7月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明确推进农文旅融合并深化游购一体和乡村特色文体活动[1] - 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举办3000多场次带动农产品消费超300亿元且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9000亿元[1] - 当前行业存在农产品与文旅消费融合度不高 产品开发单一 品质参差不齐 品牌影响力不足等短板[1] 产品开发与品质提升策略 - 需开发差异化产品如茶叶产地打造采茶制茶品茶全流程体验 葡萄产地开发采摘酿酒美食体验项目[2] - 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并建立可追溯体系 同时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接待服务标准化水平[2] - 成都推出农家乐评级制度通过卫生条件和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提高整体服务水平[2] 品牌建设与推广措施 - 探索打造中国农业品牌公共服务平台 完善省级农业品牌目录并推动品牌目录成为消费目录[3] - 福建武夷山茶旅品牌通过统一规划宣传形成强大市场影响力 可打造江南米乡塞外果都等区域品牌[3] - 需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 利用社交平台通过短视频图文攻略等方式吸引潜在游客和消费者[3] 行业发展前景 - 农文旅融合是提振消费重要途径和乡村振兴重要抓手 随着城乡融合加速将迎来更广阔发展空间[3] - 需构建点线面结合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格局 持续培育消费新增长点[3]
香菇富民、文旅兴村,随州以特色产业铺就共富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02:41
行业与公司发展概况 - 湖北随州通过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随县香菇产业形成总产值超300亿元的全产业链格局 曾都区构建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1] - 随县成为全国四大香菇主产区之一 全国重要的香菇加工出口基地以及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交易中心[3] - 曾都区引进文旅项目22个 落地品牌32个 着力打造银杏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7] 香菇产业发展成效 - 随县香菇产业带动10万菇农就业 全产业链就业人数维持在30万 占全县农业劳动力主要比重[1][3][5] - 通过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500余万元 创业补贴640余万元 助力建成百万棒标准化菇棚 带动220名村民就业 最高月薪达1.2万元[4] - 产业数字化升级使灭菌环节人工由10人减少至2人 时间由4天缩短至12小时 灭菌成活率由95%提升至100%[6] 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 随县把香菇种植工纳入省公共就业创业培训管理系统职业工种 按每人1200元给予培训补贴 目前已发放专项职业能力证书近1000本[4] - 培训学员平均年龄50岁左右 取得证书后可通过技术工人就近就业 返乡创业或成为技术师傅到外地培训三种渠道就业[4] - 随县已有2000余名"土专家"赴云南 贵州等地培训菇农5000人次 人均增收12万元[4] 新兴业态发展 - 智能化大棚普及使每袋香菇增收8元 催生"智能大棚运维岗"等新岗位[6] - 电商直播从业者超过3000人 带货销售额破10亿元[6] - 银杏谷度假区通过40万元精准营销撬动年轻客群占比达40% 带动在地消费业态营收倍增[8] 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 曾都区采用"政府资金领投 社会资本跟投 群众资本共投"的创新投资运营模式 为当地居民创造大量就业机会[9] - 裸心隐乡项目约定公司当年对可分配收益进行分红 当村集体投资收益率低于3%时优先按3%保底分红[9] - 配套服务每年带动农产品销售180万元 村集体增收20万元 本地员工占比达90%[9] 就业与收入带动效应 - 香菇产业显著带动农户收入增长 截至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309元[5] - 曾都区文旅产业累计带动本地劳动力就业超过3000人 其中农村劳动力占比超过80%[10] - 民宿经营带动周边农户销售香菇 板栗 土蜂蜜等农产品 形成"就业在乡村 增收在家门"的良好局面[9]
山西吕梁以文旅融合赋能传统村落
人民日报· 2025-08-23 22:42
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 - 吕梁市将100个传统村落纳入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范围 保护和修缮古建筑及红色遗址[1] - 张家塔村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山西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1] - 孝义老城始建于北魏时期 已有1500多年历史 鹏飞集团参与建设总建筑面积超16万平方米[3]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 吕梁市将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列为全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号工程"[2] - 张家塔村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143.1万元 其中旅游收入23万元[2] - 孝义市2025年初至今累计吸引游客超55万人次 通过"百企带百村"行动激活民营企业运营动力[3] 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 依托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景区和北武当山等自然人文景观深入挖掘文化资源[2] - 张家塔村成为电影热门取景地 建成汉服馆 精品民宿 研学基地和文创店[2] - 推动红色文化与传统历史文化传承保护 讲好黄河文化故事[1][4] 村民就业与收入提升 - 张家塔村村民参与电影拍摄每日收入80元 参与古建维修年收入6万多元[1][2] - 孝义老城项目创造商业 餐饮 住宿等就业岗位超1000个[3] - 吸引周边村民回村开设商铺创业 实现多业态并举发展[3] 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 按照"一村一品 一村一韵"差异化发展定位挖掘特色产业[2] - 孝义市建设智慧农业园项目 集高效农业 采摘体验 景观创意 教育研学为一体[3] - 举办面食争霸赛 广场舞大赛等系列赛事抢抓节假日旅游黄金节点[3]
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 山西吕梁以文旅融合赋能传统村落
人民日报· 2025-08-23 22:20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 吕梁市将打造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列为全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号工程 依托红色旅游景区和自然人文景观深入挖掘文化资源 [2] - 张家塔村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1431万元 其中旅游收入23万元 并建成汉服馆精品民宿研学基地文创店等设施 [2] - 孝义市临水村2025年初至今累计吸引游客超55万人次 通过举办面食争霸赛广场舞大赛等赛事提升知名度 [3] 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 - 吕梁市保护和修缮一批古村落古建筑和红色遗址 将张家塔村碧村等33个传统村落纳入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范围 [1] - 张家塔村始建于清代 是山西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 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1] - 孝义老城始建于北魏时期 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保护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超16万平方米 创造就业岗位超1000个 [3] 文旅融合与业态创新 - 吕梁市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培育观光旅游服务体验休闲娱乐等新业态 讲好黄河文化故事 [4] - 孝义市实施百企带百村行动 激活民营企业运营动力 打造民宿餐饮休闲游乐等文旅新业态 [3] - 当地建设智慧农业园项目 集高效农业采摘体验景观创意教育研学为一体 创新运营方式吸引村民回村创业 [3] 村民参与与收入提升 - 张家塔村村民参与维修古建 年收入达6万多元 环境改善与收入增加同步实现 [1] - 村民参与电影拍摄工作 每日赚80元并享受剧组管餐待遇 带动就业积极性提升 [2] - 通过联农益农机制促进富民增收 完善乡村旅游产业带动村民收入增长 [4]
“点绿成金”的山东实践:青山复绿“金山”来
新华网· 2025-08-15 04:09
生态资源转化实践 - 山东蒙阴县桃墟镇百花峪村通过发放103张"林票"量化5107亩林地产权 撬动超1000万元资金注入乡村发展 [1] - "林票"可作为收益凭证进行交易、继承和抵押贷款 村民刘建军凭借"林票"获得30万元贷款发展猕猴桃种植和中华蜂养殖 [6] - 青州市庙子镇北崔崖村依托喀斯特地貌生态资源开发旅游 2024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综合收入突破500万元 [3] 生态保护创新机制 - 乐陵市朱集镇对1400棵千年枣树和1.4万棵500年枣树挂牌保护 建立金丝小枣种质资源库并划定核心保护区 [2] - 济南佛慧山景区拆除侵占建筑后新栽6000余株乔灌木 配套建设500平方米游客服务中心实现"还绿于民" [2] 乡村经济多元发展 - 北崔崖村旅游合作社将30%收益作为村民分红 同时以2元/平方米流转土地 带动31名村民就业和20户农家乐经营 [3][4] - 百花峪村"林票"机制激发村民护林积极性 护林员岗位从无人问津变为抢手职位 [6] 生态产业融合案例 - 北崔崖村保留726米牛角山崖壁和200棵百年黄栌古树 开发高空漂流、亲水竹筏等特色生态旅游项目 [3] - 百花峪村通过"林票"将生态林从"沉睡资产"转化为可抵押资产 银行授信额度超1000万元 [1][6]
2025成都都市圈“农家乐乐万家”厨艺大赛海选火热启动
中国经济网· 2025-08-06 08:46
近日,2025 成都都市圈"农家乐乐万家"厨艺大赛正式启动海选报名。这场由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 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赛事,以"农家灶台连万家・圈圈烟火乐开花"为主题,旨在通过美食 竞技展现成都都市圈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成果,推动成德眉资四市乡村旅游产业提质升级。 与传统厨艺比赛不同,本次大赛首创"黄金搭档"参赛机制,每支队伍需由1名主厨和1名营销讲解员 组成。这意味着参赛团队不仅要比拼烹饪技艺,还得通过短视频创作、现场解说等方式,全方位展示菜 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生态理念。"这种赛制设计既考核专业能力,又注重文化传播,非常符合当前乡村 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此次大赛面向成德眉资四市的农家乐、特色民宿、文旅综合体等乡村消费新场景经营主体开放报 名。参赛者需提交1分钟展示视频,重点呈现经营特色、厨艺水平和菜品故事。据了解,大赛将分为海 选、分赛区决赛和都市圈总决赛三个阶段,晋级团队将获得专业拍摄团队支持,其作品也将通过省级媒 体平台进行全域推广。 作为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重要活动,本次大赛获得了四市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四川省同城化 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将配套推出"成都都市圈乡 ...
奖金池12.2万元!佛冈水头兴乡青年创业大赛报名通道开启!
南方农村报· 2025-07-30 07:27
活动概述 - 2025年水头镇首届"青春逐梦活力兴乡—水头羊晚杯"创新创业大赛报名通道开启,面向创意人才、创业达人及返乡青年,涵盖技术、文创、直播等领域[1] - 活动主题为"青春逐梦活力兴乡",时间定于2025年7月11日至9月8日,地点在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2] 组织架构 - 指导单位包括广东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佛冈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特别支持单位含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等[2] - 主办单位为中共佛冈县水头镇委、水头镇人民政府等,承办及协办单位涉及城乡规划、建设开发、文旅、高校等13家机构[2] 赛事内容 - 参赛项目需选址水头镇,参考附件项目库,分创业实践组(需已注册公司且运营超180天)和创想圆梦组(团队≤8人)[2][3][4] - 项目方向覆盖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直播带货等10余个领域,需符合政策要求[4] 赛事安排 - 分报名(7月11日-8月20日)、初赛(8月21日-25日)、复赛(8月26日-9月2日)、决赛(9月8日)四个阶段,采用演讲+答辩形式[5] - 创业实践组决赛入围9个项目,创想圆梦组入围6个,决赛在佛冈县融媒体中心展播[5] 奖项设置 - 创业实践组设一等奖1名(奖金3万元)、二等奖2名(1.5万元)、三等奖3名(1万元)及优胜奖3名(3000元)[6] - 创想圆梦组设一等奖1名(1万元)、二等奖2名(5000元)、三等奖3名(1000元)[6] 支持措施 - 提供场地免租入驻、创业融资对接、政策补贴(如"青创贷")、技能培训、媒体宣传等10项支持[7][8][9] - 获奖项目可获个人IP打造、产销对接、推优评选等资源,如推荐参加广东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8][9] 报名方式 - 创业实践组需提交营业执照、计划书等6项材料,创想圆梦组需团队介绍及计划书等5项材料[10] - 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或邮箱报名,线下可至佛冈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或水头镇党群服务中心提交[12][13]
(乡村行·看振兴)三峡夷陵移民村之变:从“移居”到“宜居”
中国新闻网· 2025-07-22 13:50
核心观点 - 三峡夷陵移民村通过政策资金扶持绿色低碳产业 实现从传统农业向农旅融合转型 移民收入显著提升[1][10] 产业升级与基础设施 - 小溪口村铺设灌溉管网2万米 修轨道运输系统4000米 大幅降低柑橘管护运输成本[8] - 落佛村建设生态立体茶园1100亩 配套旅游设施和民宿改造 年产值达1500万元[2][6] - 夷陵区累计实施141个三峡后续项目 落实专项资金14.54亿元 其中136个项目已完工[10] 农业经济成效 - 柑橘产业种植面积超20万亩 坝库区人均果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30%以上[8] - 杜远新家庭8亩橙园年收入30万元 并协助销售次果100万斤[7] - 农旅融合产业年产值突破10亿元 形成"三峡茶谷""百里茶廊"等特色线路[9] 就业与收入增长 - 许家冲村发展38家文旅企业 提供200多个岗位 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9] - 移民收入实现十年翻番 通过非遗绣坊、茶叶合作社等实现家门口就业[8][9] - 轨道运输系统使柑橘运输效率提升至5分钟/车 成本结构显著优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