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板栗
icon
搜索文档
五谷丰登、“蟹”逅金秋、瓜果飘香……带出致富“好钱景” 又是一个丰收年!
央视网· 2025-09-28 05:08
央视网消息: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西南地区秋粮收获近六成,长江中下游收获过两成,东北、黄淮海主产区开始零星收获。 2025年,吉林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以上,当地主推了20个水稻优质主导品种。这几天,永昌县万昌镇早熟新品种水稻迎来收获,由于 采用了绿色集成增产技术,实现了产量增加、品质提升。 2025年,贵州重点支持14个县试点建设涵盖主要粮油作物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在镇远县,当地主推山地丘陵适用农机具,水稻机械化率提高 到66.7%,助力单产提升2%左右。 河南桐柏:水稻进入收获期 即收即烘颗粒归仓 山东6000多万亩秋粮长势良好,陆续成熟。武城县石官屯村这个家庭农场里,新型四行玉米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摘穗、输送、秸秆粉碎还 田等全流程作业。 某水稻收购点负责人孙宁介绍,他们昼夜不停,每天能烘干湿水稻200余吨。同时,收购点也开放了干湿水稻都收购,老百姓可以把收获的水 稻直接拉过来卖,满足群众的卖粮需求。 2025年,桐柏县共种植水稻25万亩,投入810台联合收割机,预计9月底前完成抢收。 湖北罗田:板栗进入收获季 小果实"撬动"大产业 金秋时节,湖北罗田县的板栗迎来收获季。当地将直播 ...
小果实“撬动”大产业 特色种植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央视网· 2025-09-27 08:49
央视网消息:金秋时节,湖北罗田县的百万亩板栗迎来收获季。面对6.2万吨的丰产成果,当地将直播间直接设到田间地头,实现了板栗 的热销快销。 走进罗田县的一个板栗场,沉甸甸的板栗压弯枝头,栗农们手持竹竿忙着采收。 为打通销路,罗田县组织9支直播团队深入11个主产乡镇,开展板栗村播活动,通过镜头向网友展示板栗从采摘到加工的全过程。截至目 前,通过直播已直接销售板栗1500吨,销售额达3000万元。在板栗加工企业的生产车间里,今年当地投资8000万元扩展产线,推动加工环节提 质增效。 据统计,今年罗田板栗产量将达到6.2万吨,综合产值达35.3亿元。 福建厦门:3万多亩龙眼丰收 鲜果烘焙促增收 福建厦门的同安区,龙眼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今年雨水、日照充足,当地的龙眼获得丰收。 在厦门同安区的龙眼种植园里,漫山遍野的龙眼树郁郁葱葱,一串串金黄饱满的龙眼缀满枝头。果农们穿梭其间,将成熟的果实采摘入 筐。据了解,今年整个同安龙眼产量将达到4.5万吨。龙眼大量上市,不仅带动了鲜果销售,各龙眼干加工点也进入了加工旺季。在龙眼干加 工作坊里,工人们将一串串饱满的龙眼送进烘干房烘焙。接下来,这些鲜果要经历脱粒、分级、再回炉复烘等一 ...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人文影像志丨丰收节前后,这里藏着皖南最“红火”的秋
新华网· 2025-09-23 07:19
金黄的玉米 苏芳的红豆 火红的辣椒 …… 竹匾盛满五彩作物 铺满百年土楼屋顶 如同调色盘中的颜料 勾画出独特的皖南丰收之景 金秋时节 不同于平原地区的连片机械作业 在这个皖南古村 丰收的喜悦 就"藏"在寻常百姓家的房前屋后 9月18日,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无人机照片)。 9月18日,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无人机照片)。 9月19日,村民挑着扁担行走在阳产村中(无人机照片)。 9月19日,村民挑着扁担行走在阳产村中。 阳产村 9月17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 村落依山而建 村名"阳产" 意为"向阳且陡峭的山坡地" 提起徽州古村 大家第一反应是白墙黛瓦 然而阳产村 以连绵数百栋的土楼建筑群而闻名 9月18日拍摄的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晨景(无人机照片)。 相传明末清初 9月18日,夕阳照耀下,阳产村土楼树影婆娑(无人机照片)。 阳产先民为避战乱迁居至此 数百年来 村民就地取材 采青石铺路架桥 取红壤木材筑屋而居 逐渐形成了 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建筑群 村内保存完好的土楼建筑300余栋 2013年 阳产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 ...
武汉唯一板栗古树年产百余斤
长江日报· 2025-09-23 00:45
古树枝头挂着不少浑身长满尖刺的板栗球。团山沟塆村民说,这株板栗树年年结果,每 年产板栗100余斤,村里人人都吃过这棵古树的板栗。 武汉有棵126岁的板栗树,每年结板栗100余斤。近日,市民赵先生摘下一个板栗球,剥 出板栗尝了尝,竖起拇指称赞:"甜!" 9月18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黄陂区蔡店街道源泉村团山沟塆,看到这株126岁的板栗树 毗邻一栋两层民房,高约十六七米,被挂牌实施三级保护。 黄陂区园林和林业局工作人员现场测量得知,古树需3名成年人才能合抱。 前几天,黄陂区园林和林业局还组织人手,对古树的枯枝进行了修剪。 据了解,这是武汉市唯一的一株板栗古树。"像板栗古树这样的'古树独苗'极为珍贵, 也很有科研价值,武汉将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市园林和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处 相关负责人说。 编辑:胡之澜 源泉村党支部书记石华松坦言,这株板栗古树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大功臣。20世纪80年 代,村里大量种植板栗树,发展板栗产业。每年春天都会采集这棵古树的嫩枝条,嫁接在野 板栗树上。至90年代末,全村板栗种植发展到5000余亩,年收入上百万元。如今村里仍有 1000余亩板栗树。"源泉村60%的板栗树,都是这棵古树的后 ...
600年古村晒秋 吸引近万名游客打卡
长江日报· 2025-09-23 00:45
编辑:胡之澜 游客在大余湾打卡拍照,感受乡村秋日丰收的魅力。 近日,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大余湾600年古村迎来"晒秋"高峰。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橙黄的南瓜、褐色的板栗铺满青石板巷,与 黛瓦翘檐的明清民居交相辉映,吸引近万名游客打卡拍照。今年景区预计晒出稻谷5万斤、玉米5万棒、南瓜3万斤,规模创三届"晒秋节"之 最。 沿着青石板拾级而上,只见簸箕、竹匾、木架层层叠叠,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橙黄的南瓜、褐色的板栗排兵布阵,像是大自然 打翻了调色盘,把最浓烈的秋色泼洒进古村。灰砖墙、燕尾脊、石门楣在斑斓农作物的映衬下,愈发显得古朴生动。游客穿梭其中,打卡 拍照,感受乡村秋日丰收的魅力。 除传统晾晒外,景区新增"丰收调色盘"艺术布景、屋顶晒台打卡点,游客可登高300米木栈道俯瞰"晒秋"全景。非遗皮影、变脸喷火、 编钟演奏每日滚动上演,汉服巡游、乡村婚嫁快闪亦穿插其间,让老宅院落"活"起来。景区同步开放"市集",农户现场展售新米、干菜、 野菊花茶,明码标价,扫码即购。 ...
(乡村行·看振兴)广东清远岭背镇:金秋栗香飘满山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09:24
(乡村行·看振兴)广东清远岭背镇:金秋栗香飘满山 据了解,自2023年运营以来,该采摘园已为村集体带来18.3万元收入,带动周边产业增收约30万元。此 外,新种植的板栗苗将在3年后陆续挂果,6年后将进入丰产期,届时,预计整个园区年产值可突破250 万元,为村集体增收超50万元。 "2023年我们示范种植了200多棵。一年后,村民看到效益后积极性特别高,便再次扩种了100亩、种植 了2000多棵板栗树。"岭背村村干部钱锦清介绍,目前,村里的板栗种植面积达到了150亩。通过"党建 +产业"模式,村集体统一管理、统一运营,不仅板栗销售火爆,还带动了周边民宿、餐饮和农副产品 的热销。(完) 图为广东清远阳山县岭背镇板栗成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板栗。李笑怡 摄 图为游客采摘板栗。 李笑怡 摄 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近年来,岭背村以党建为引领,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大力发展板栗采 摘园项目,通过整合村内板栗树资源,联合广东峡天下旅游景区,打造了集板栗采摘、观光体验、农产 品销售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板栗产业已成为岭背村集体经济增长和村民增收的重要引擎。 中新网清远9月22日电 (张璐 李笑怡)秋意渐浓,栗果飘香。近日 ...
秦岭脚下,这笔“生态账”越算越值!
新华网· 2025-09-21 13:59
秋收时节,秦岭脚下的西安市蓝田县灞源镇青坪村,村民方毅和家人终于能在忙碌一夏后稍作停歇、算算"收成"。 被秦岭环抱的灞源镇海拔超1200米,气温比西安市区低10摄氏度,是避暑胜地,生态旅游是当地人增收的主要来源。 位于西安市蓝田县的秦岭山景。新华社记者 张斌 摄 "游客天天爆满,还要排队,3个月足足赚了10多万元。"36岁的方毅曾在西安打拼10年,2023年,他与父亲深谈后决心回乡拆掉自家老旧土 房,建起崭新民居,转型开办民宿。 他家民宿没有奢华的装修,却藏着最动人的生活本真与自然之美:房前屋后的青菜鲜嫩欲滴,散养土鸡最受欢迎,站在阳台远眺,秦岭的青 翠山峦尽收眼底。 尽管忙碌时常常脚不沾地,但他始终坚守着一条"铁规":厨房必须安装油烟分离器、油水分离器,污水管要全部接入村里的污水处理设 备。"再忙碌也要经常检查这些设备,全村人都这么做,没有例外。"方毅说,"游客来村,图的就是这山清水秀。要是环境被破坏了,再精致的房 子也留不住人。" 生态是生存之本,也是发展之基。蓝田县的秦保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3.09%,涉及17个镇街,216个行政村。近年来,蓝田不断带动群 众"护绿换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
云姨夜话丨秋天的新“栗”程
齐鲁晚报· 2025-09-21 13:3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赟 过去的一周,西贝的厨房"冒烟"了,始祖鸟的烟花秀"炸"了。 纷纷扰扰中,9月渐深秋也渐深,一场雨接着一场雨,一场秋雨一场寒,街边的炒货店也开始炒栗子 了。一锅栗子炒出来后,没等变凉就已经卖完了。 走在满街糖炒栗子的香气里,会想起什么?最近又在翻读马来西亚华裔作家黄锦树的书,他那句"我们 都是在雨中长大,是以记忆总是潮湿多汁。"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死在南方》是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7年出版的。以及他写的树,一如历史的藤蔓缠绕,今天的夜是阴历七月的最后一夜,今天的夜话就 写写栗子树。 地处燕山南麓的迁西,是唐山市唯一的纯山区县,当地人用"七山二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来形容 迁西,其中"七山"里大部分是板栗山,可见当地板栗之多。 在济南的山间,也有栗树,5月底至6月初,夏日里,碧绿与鹅黄交错着,栗树开了花,有老人曾将编好 的栗花辫塞给笔者说:"带到城里去,能熏蚊子。"那样的场景,笔者想起日本作家永井荷风的《梅雨前 后》中的片段——"正午时分,初夏的阳光直剌剌地照在栗子树和檀香树的树梢上,只在篱笆外的小路 上投下了一小片树荫,小道上只能听到雄鸡还在不厌其烦地打鸣……院内的小路两旁长着麦 ...
1500万返乡人:走出大山,为什么又重返大山
新浪财经· 2025-09-17 06:21
核心观点 - 中国返乡创业人数快速增长 2025年上半年累计超过1430万人 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化经营理念推动农村电商 智慧农业等新业态发展[1][3][15] - 抖音电商平台成为重要推动力 过去一年销售农特产品102亿单 平均每天2448万单 带动546万创作者带货农产品 其中年销售额破百万商家4.68万个 同比增长42%[3][35] - 新农人通过直播电商重塑农产品流通链条 将生产 销售 品牌等全链条掌握在自己手中 实现从"我种什么你买什么"到"你要什么我创造什么"的转变[13][25][38] 返乡创业规模与影响 - 全国返乡创业人数从2015年242万人增长至2025年预计1500万人 形成千万级人口逆向流动[15][34]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和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2%和7% 带动农村电商 智慧农业等新业态发展[3] - 秭归县形成典型案例 柑橘种植面积破40万亩产量破100万吨 当地90%乡镇 80%村 70%以上人口从事脐橙产业 超过2600家电商企业年在线销售25万吨脐橙 销售额达40亿元[12] 抖音电商平台数据 - 平台过去一年销售农特产品102亿单 平均每天2448万单[3] - 546万创作者在平台带货农产品 年销售额破百万商家4.68万个 同比增长42%[35] - 直播间农特产商品讲解时长高达3574万小时 货架和搜索场景带动农特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54%和95%[30] - 生鲜免佣政策推出一年来超21万商家报名参与 累计减免佣金8亿元[35] 典型案例业绩表现 - 武双朋团队3个月卖出12万单脐橙 一年带货销售额破千万元[1] - 曹涵发掘山东海阳网纹瓜成爆款后 当地产销量迅速翻2-3倍 果农收入倍增[20] - 高苗苗夫妇推出剥皮板栗后日销8吨 月销售额破百万[25] - 周建康一周卖出李子2万单[28] - 寿光彩椒在平台扶持下2个月卖出1000万斤 成交额增长64倍[30] 基础设施与产业升级 - 秭归拥有湖北省首台5.0全自动化设备 每小时分选20吨脐橙 加工流水线高度智能化[13] - 当地物流体系连续5年获评全国快递服务农业金牌 上海隔日达 东北两三天送达[13] - 无人机应用提升效率 几十秒即可将橙子从半山腰果园运到山下[13]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完善乡村人才培育机制 重点培育本土和外部人才[34] - 商务部等9部门计划用5年时间培育100个农村电商"领跑县" 1000家县域数字流通龙头企业 1000个县域直播电商基地 10000名农村电商带头人[35] - 抖音电商开展"山货上头条" "村播兴农计划"等助农专项 与全国数百个地方 产业带合作培育特色名片[36] 区域特色产品表现 - 广东荔枝旺季成交额同比增长419% 珠海白蕉海鲈同比增长231% 烟台苹果同比增长168%[38] - 茂名荔枝 烟台苹果 菏泽芍药 蒙阴蜜桃 会理石榴 白蕉海鲈等地方好货通过平台走出大山[30]
新泰:蜜薯一天数千单,生鲜供应链如何助力农产品“飞”出乡村?
齐鲁晚报网· 2025-09-11 04:28
公司运营模式 - 采用直播带货方式销售生鲜农产品 现挖现发保证新鲜度[1] - 建立集采购 分拣 包装 物流一体化供应链系统 统一标准定价收购保障货源质量[2] - 日销量稳定在3000-4000单 旺季突破10000单 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2] 产品与品控 - 主营蜜薯 桃子 山楂 苹果等季节性农产品 夏季主推桃子秋季主打蜜薯[2] - 实施严格分拣标准 按大小品相分级 淘汰带伤疤或过小产品[1] - 产品复购率高 市场口碑持续提升[2] 产业带动效应 - 雇佣本地及周边村庄工人 月收入超3000元 实现家门口就业[1] - 带动农户稳定种植 保障全年供应链运转[2] - 新甫街道已培育2家年销售额超千万级电商企业[2] 政策支持体系 - 街道提供免费培训 物流补贴 供应链金融等支持政策[2] - 建设农产品电商集聚区 推动电商与农业融合[2] - 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形成电商产业集聚效应[2] 市场拓展 - 通过抖音 拼多多 淘宝等多平台销售[2] - 产品销售覆盖山东 江苏 浙江等全国多地[2] - 实现农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火的转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