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

搜索文档
“鲁担惠农贷”赋能设施农业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齐鲁晚报网· 2025-09-29 06:57
据悉,"鲁担惠农贷"是山东农担公司服务"三农"的创新举措,通过"政、银、担"三方协同机制,为农业 经营主体提供强有力的信贷担保支持。2024年,泰安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作用推动农 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将高效蔬菜等特色产业纳入贴息贴费范围,进一步降低了农户融资成 本。在政策红利的带动下,大羊镇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纷纷受益。贷款资金不仅用于大棚建设,还延 伸至冷链物流、品牌打造和市场拓展,形成了"建一个大棚、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良性循环。更 令人欣喜的是,设施农业的发展还有效缓解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难题。大棚日常管理、采摘包装、运输销 售等环节创造了大量就近就业岗位,不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既顾了家,又挣了钱。 金秋九月,硕果盈枝。在东平县大羊镇的广袤田野上,一座座现代化蔬菜大棚鳞次栉比,绿意盎然,棚 内瓜果飘香,农户忙碌穿梭,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这背后,离不开山东农担公司推出的"鲁担惠 农贷"政策的有力支持,为当地设施农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金融动能。 近年来,大羊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动蔬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迈 进。然而,不少农村合作社和种植户在 ...
水发神农智慧温室:600斤番茄的“高效旅程”
齐鲁晚报· 2025-09-18 08:07
途中:专属通道,降低损耗 采收车驶入专属运输通道,通道地面防滑、弯道与坡度经精准设计,确保行驶平稳。车厢内果筐按标准间距摆放,层间加缓冲垫,减少震动挤压。 数据显示,内部搬运破损率低于2%,较传统下降15个百分点;通道单向循环避免拥堵,采收车单日可往返15趟,运输量达9000斤,效率较传统人力提升 60%,减少25人次人工投入。 在水发神农智慧温室,一辆采收车每日往返数十次,载着600斤小番茄完成"高效旅程",背后是智慧农业精细化管理的"奥秘"。 智能温室种植55亩、约7.1万株番茄。智慧系统通过传感器与大数据,实时监控果实成熟度并生成"成熟度地图",工人按串型等级精准采摘,避免误摘、 漏摘。采摘果实用25斤标准周转筐盛放,合格果进商品通道,其余分流养护或分拣,保障品质统一。 数据显示,商品番茄合格率超98%,单株采收率提升40%,人工效率提高50%,采后损耗率降至5%。随后,采收车装载周转筐,开启运输环节。 起点:智慧采摘,精准分拣 抵达装货区后,工人按分层、控重标准,将果筐转运至大货车,层间铺缓冲垫,每车严格限重600斤。装车全程监控,记录装载信息确保溯源清晰。 当天采摘番茄12小时内即可出库冷链运输,日 ...
“十四五”农业答卷:粮食产量创新高,多元化食物供给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3:01
粮食生产成就 - 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 较2020年增产740亿斤 [1][3]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 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 [1][3] -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 "十四五"期间中央累计投入超7000亿元 [3] - 2023年大豆产量达2065万吨 自给率较2020年提高4个百分点 [4] - 油料作物产量3978.7万吨 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近5个百分点 [4] 多元化食物供给 - 2023年底畜产品总量达1.75亿吨 较2020年增长18.8% [6] - 人均肉类年消费量72公斤 禽蛋25公斤 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1][6] - 水产品总产量7358万吨 较2020年增长12.3% 连续36年全球第一 [7] - 设施蔬菜年产量超2亿吨 种植业设施面积达4000万亩 [7] - 人均奶类年消费量40.5公斤 较2020年提高2.3公斤 [6] 农业改革与经营体系 - 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超200万家 家庭农场近400万个 [2] - 经营性服务主体110余万个 2023年服务面积超22.9亿亩次 [2] -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扎实开展 [2] - 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全国覆盖 [4] 质量安全与消费促进 -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5%以上 [1] - 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强化品牌引领 [8] - 通过节庆市场、展会聚集和赛事联动拓展消费场景 [9] - 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实现产业价值跃迁 [8]
农业农村部:我国人均肉类、禽蛋年消费量分别达72公斤、25公斤 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期货日报· 2025-09-16 08:53
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建设进展 - 通过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设施农业及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和蛋白来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1] 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 - 畜禽养殖规模化率持续提高 畜禽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明显提升 [2] - 2023年底畜产品总量达1.75亿吨 较2020年增加2778万吨 增长18.8% [2] - 人均肉类年消费量72公斤 禽蛋25公斤 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 - 人均奶类年消费量达40.5公斤 较2020年提高2.3公斤 [2] 现代渔业发展水平 - 合理利用渔业资源 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和稻渔综合种养 [2] - 加快发展深远海养殖 打造"蓝色粮仓" [2] 设施农业发展水平 - 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种植业设施面积达4000万亩 [2] - 设施蔬菜年产量超2亿吨 基本实现周年均衡供应 [2] 农业发展空间拓展 - 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生物资源拓展 [2] - 加快发展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 成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2] - 新型食品不断涌现 [2] 居民营养健康水平 - 城乡居民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3] - 居民食物营养健康水平更加均衡 实现从吃得饱到吃得更好、更健康营养的转变 [3]
老百姓餐桌越来越丰富 四个方面表现“舌尖”上的幸福感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05:24
核心观点 - 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构建 居民食物营养健康水平更加均衡 [1][2][3] 现代畜牧业发展 - 畜禽养殖规模化率持续提高 畜产品总量达1.75亿吨 较2020年增长2778万吨(增幅18.8%) [1] - 人均肉类年消费量72公斤 禽蛋25公斤 均超世界平均水平 [1] - 人均奶类年消费量40.5公斤 较2020年提升2.3公斤 [1] 现代渔业发展 - 水产品总产量达7358万吨 较2020年增长12.3% 连续36年全球第一 [2] - 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与深远海养殖 鱼虾蟹贝等品种供应充足 [2] 设施农业建设 - 设施农业面积达4000万亩 设施蔬菜年产量超2亿吨 实现周年均衡供应 [2] - 食用菌年产量4200万吨 占全球总产量85% [2] - 草莓樱桃西瓜等设施水果延长上市时间 满足多样化需求 [2] 生物资源拓展 - 从传统农牧向生物资源拓展 加快发展生物科技与生物产业 [2] -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藻类养殖技术世界前列 新型食品不断涌现 [2] 营养健康水平 - 居民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3] - 食物营养结构更加均衡健康 [3]
乡村振兴丨西藏山南:高原上建起“数字农田”
科技日报· 2025-09-05 02:59
项目概况 - 华中农业大学黄远团队在西藏山南开展科技援藏项目 主导"基于物联网和模拟模型的设施蔬果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和"设施蔬菜提质增效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 [1] - 项目通过多层覆盖技术解决高原昼夜温差大导致的棚内结露问题 并采用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系统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4] - 团队进行全链条技术深耕 涵盖品种筛选 砧木嫁接育苗 土壤改良 蜜蜂授粉 品质分析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环节 [4] 经营成果 - 西藏跃林创建科技有限公司经营200亩设施农业大棚 成功培育反季瓜菜 填补市场空白 [2] - 40亩蜜瓜亩产达3000公斤 单季毛收入突破360万元 [2] - 在曲松县建成3.5万平方米双层连栋温室 配备物联网 AI与大数据技术构成的智慧农业"神经中枢" [5] 技术突破 - 整合物联网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 将传统种植空间升级为可实时感知环境 智能分析数据 自主优化管理的"数字农田" [5] - 智慧大棚以数据驱动突破农业"靠天吃饭"困局 通过集约化 智能化手段破解土地 水肥等资源约束 [5] - 未来将聚焦智能化水肥管理 病虫害精准防控和物联网智慧管控系统升级 [6] 发展前景 - 西藏独特的光热水土资源赋予蔬果卓越品质和营养特性 形成核心竞争力 [6] - 企业计划将山南优质瓜果蔬菜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6] - 随着5G AI技术与农艺知识深度融合 智慧大棚将演变为"会思考的农田" [5]
西藏山南:高原上建起“数字农田”
科技日报· 2025-09-05 01:28
核心观点 - 华中农业大学黄远教授团队通过科技援藏项目推动西藏山南设施农业技术升级 成功实现高原反季蔬果高产高效种植并探索智能化农业模式 [1][2][3] 设施农业项目 - 项目包括"基于物联网和模拟模型的西藏山南设施蔬果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与"山南设施蔬菜提质增效技术研究及示范"两大核心课题 [1] - 200亩设施农业大棚成功产出反季瓜菜 40亩蜜瓜亩产达3000公斤 单季毛收入突破360万元 [2] - 采用多层覆盖技术解决昼夜温差导致的棚内水汽凝结问题 并引入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系统提升资源利用率 [2] - 通过有机肥施用 生物源农药推广及生态防病治虫技术实现绿色生态种植 [2] - 团队开展全链条技术示范 涵盖品种筛选 砧木嫁接育苗 土壤改良 蜜蜂授粉 品质分析和病虫害绿色防控 [2] 智慧农业建设 - 在曲松县建成3.5万平方米双层连栋温室 集成物联网 AI与大数据技术构建智慧农业"神经中枢" [3] - 智慧大棚实现环境实时感知 数据智能分析和自主优化管理 推动农业生产范式变革 [3] - 未来重点聚焦智能化水肥管理 病虫害精准防控和物联网系统升级 [3] 企业合作与市场前景 - 西藏跃林创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流转经营200亩大棚项目 并成为当地就业新支点 [2] - 企业利用西藏独特光热水土资源打造蔬果品质核心竞争力 计划将山南优质瓜果蔬菜推向全国及全球市场 [3]
温室“智”与“质”齐飞——走进水发浩海西吉智能温室
齐鲁晚报· 2025-09-01 10:25
核心观点 - 水发浩海智能温室项目通过数字赋能和科技兴农实现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和品质优化 成为乡村振兴标杆项目 [1][3][7] 数字赋能成效 - 温室部署数百个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18℃ 湿度83% 光照强度50000LUX等环境参数 [4] - 智能系统使综合能耗下降50% 生产效率提升45% 病虫害可预测防控 [4] - 55亩温室仅需25人管理 实现远程手机端一键操控喷灌补光通风等操作 [4] 品质提升成果 - 果实糖度稳定在9.0% 产品合格率达到97% 亩产提升至4000公斤 [6] - 水培+基质栽培技术实现养分供应精确到毫升 叶片受光角度系统优化 [6] - 优质果蔬直供13家大型商超和电商平台 年销售额突破400万元 [6] 社会经济效益 - 项目带动50名周边农户就业 人均年收入增长300% [8][9] - 智能化种植模式辐射推广至周边2000亩设施农业基地 [8] - 推动农业向高效益 高品质 高智能方向迈进 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9]
革命热土换新颜 金融赋能启新程
金融时报· 2025-08-28 02:32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发展 - 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3.44亿元 累计办理再贴现2.97亿元 [2] - 全市农户贷款余额890.01亿元(同比增长7.21%)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8.33亿元(同比增长10.33%)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4.28亿元(同比增长31.29%) [2] - 内蒙古农商银行宁城支行发放蔬菜水果产业贷款5.13亿元 支持设施农业建设13.8万亩 实现减费让利202万元 [4] - 宁城县设施农业总面积达53万亩 年产蔬菜163万吨 建成8处万亩日光温室园区和64处千亩园区 [4] - 敖汉旗谷子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 带动8万余户农牧民年人均增收超千元 [5] - 农业银行赤峰分行"小米贷"产品惠及16个乡镇苏木、1300余户种植农户 敖汉旗信用贷款余额达18.81亿元 [5] - 敖汉小米区域品牌价值达282.41亿元 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5] 产业链金融创新 - 中国银行赤峰分行为赤峰中色锌业提供"资源增益型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 助力企业完成绿色升级 [7] - 兴业银行赤峰分行为大地云天化硫钛磷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批复5亿元项目贷款 [8] - 金融机构针对五条千亿元级产业链推出70余种金融产品 包括"生产设备更新贷""助保贷""账易贷"等 [8] - 建立科技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运用科技创新再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 [9] 特色农产品品牌化与国际化 - 敖汉农商银行推出"小米贷""金粮贷""金穗贷"等特色信贷产品 支持惠隆杂粮、刘僧米业等深加工企业 [6] - 农业银行赤峰敖汉旗支行通过"兴农商城"和"乡味儿金品"小程序助力敖汉小米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 [6]
今年辽宁省新建和改造设施农业面积已达5万亩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02:02
政策支持与资金统筹 - 省农业农村厅统筹使用设施农业贷款贴息奖补、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设施大棚钢结构骨架购置补贴、个人涉农创业担保贷款、设施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政策项目资金 [1] 设施农业建设进展 - 全省新建和改造设施农业面积已达5万亩 [1] - 对设施农业进行更新改造 改造优化棚型结构 更新基础装备设施 补充高效现代设备 [1] 生产效率提升成效 - 提升土地利用率、结构安全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