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脱贫攻坚
icon
搜索文档
我在现场·光影流年|天山之下 绿洲新韵
新华社· 2025-09-28 08:40
天山脚下的乌鲁木齐市城区一角(2022年3月30日摄)。 新疆是个好地方。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沧海桑田,从帕米尔高原到塔里木盆地,从莽莽昆仑山到神秘悠远阿尔泰山,沙漠绿洲唱新韵,草原牧 歌起新声。作为记者,我无数次走过"三山两盆",透过取景器和新疆相逢、相识、相知,不知不觉已进入第10个年头。十年一瞬,疆影入梦 来。 这是在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拍摄的夏季牧场景观(2018年8月20日摄)。 向远处行,往实处拍。入职至今,适逢我国完成脱贫攻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我的镜头与天山南北的火热实践同频,在沙漠腹 地、在西陲高原、在雪山草原,记录下各族干部群众奋力奔向美好生活的身影。 翻阅这些时光切片,触摸新闻现场底片中留存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韵,更能感知个体命运变迁背后的时代力量。 别了,沙海之心 搬迁前,新疆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五小队,依明·买提库尔班在门前的胡杨树上打电话。依明家距离乡政府约1小时车程,手机信号不稳定,网 络信号无法覆盖。(2019年3月17日摄) 2019年冬,依明·买提库尔班下定决心搬离沙漠腹地老村时,已在沙海胡杨林间生活了30多年。 这个名叫达里雅布依的村庄,隶属于新疆于 ...
欢庆丰收 共享美好
经济日报· 2025-09-23 00:04
每一次丰收都来之不易。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藏粮于 地、藏粮于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产量迈上新台 阶。同时,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果菜茶、肉蛋奶和水产品供给充足。中国饭碗越端越牢,百姓餐桌越 来越丰富。当前,夏粮丰收到手,早稻实现增产,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长势正常偏好,夺取丰收有基 础、有条件。 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5年来,全国各地用现代设施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24年,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6%。"十四五"时期,农民收入保持 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56∶1降到2024年的2.34∶1,缩小的趋势明显。乡村基础设施条 件大幅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村字号"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农民日子越来越好。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今年丰收节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 村"的宗旨,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 ...
万亩茶香富农家
经济日报· 2025-09-20 00:48
湖南娄底市新化县奉家镇渠江源村村民邹桂林:万亩茶香富农家 我叫邹桂林,是土生土长的奉家镇渠江源村人。"奉嘎山"(当地方言)三个字一出口,人们脑海里浮 现的多是"偏远"二字。而如今再提"奉嘎山",谁人不晓这是"茶寿生活"的代名词?回首脱贫攻坚以来的 这些年,我们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青绿的万亩茶园里、热闹的民心茶室中,一天天地好起来 了。 渠江源村在雪峰山脉深处,平均海拔1000余米,大山赋予了我们独特的产茶优势,也把我们和外界 隔离开来。以前村里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一下雨就没法走。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谋出路,留下 老人孩子守村;家家户户靠几亩薄田和零散茶园过活,田地里的农作物只够一家温饱,做出来的茶叶产 量低、品质杂、没销路。 脱贫攻坚的春风吹进了贫瘠的小山村,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几年间,新建、改建了 村组公路30余公里,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镇上确定 了"一村一品"的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公司和大户带动,农民用土地入股,组建公司、专业合作 社等方式带动村民发展茶产业。 很快,桃花源农业、紫金茶叶等茶企、合作社陆续成立,茶园的招工信息也张贴在家 ...
白皮书:中国妇女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新华社· 2025-09-19 11:18
白皮书指出,中国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2020年 底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在波澜壮阔的减贫历程 中,中国兑现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将妇女作为重点扶贫对象,妇女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广。 在改善健康状况方面,白皮书介绍,中国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妇女健康重点问题攻坚突 破、妇女健康水平大幅提高。2020年,妇女平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80.9岁。2012年以来,全国住院分娩 率持续稳定在99%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2024年达到94.9%,孕产妇死亡率从1995年的61.9/10万降至 2024年的14.3/10万,下降了76.9%,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记者孙少龙、董博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日发布的《新时代中国推进妇 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指出,中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 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不断实现广大妇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白皮书介绍,中国妇女绝对贫困全面消除、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保障不 断夯实、家庭生活更加美 ...
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丨白皮书:中国妇女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新华社· 2025-09-19 08:25
白皮书指出,中国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2020年底全 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在波澜壮阔的减贫历程中,中 国兑现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将妇女作为重点扶贫对象,妇女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在改善健康状况方面,白皮书介绍,中国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妇女健康重点问题攻坚突破、妇 女健康水平大幅提高。2020年,妇女平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80.9岁。2012年以来,全国住院分娩率持续 稳定在99%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2024年达到94.9%,孕产妇死亡率从1995年的61.9/10万降至2024年 的14.3/10万,下降了76.9%,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记者孙少龙、董博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日发布的《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 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指出,中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 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不断实现广大妇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白皮书介绍,中国妇女绝对贫困全面消除、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保障不断夯 实、家庭生活更加美好 ...
新疆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中国新闻网· 2025-09-19 07:59
第二方面,从就业来看。新疆把就业当做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在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岗位供给的基础 上,不断完善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制度体系,保障劳动者劳动就业权益。新疆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正稳步提升。放眼天山南北,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美好图景正一 步步变成各族群众的幸福图景。 第三方面,从社会保障看。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 障,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新疆将 健全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不断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在新疆,学有所教、劳 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保障体系已经建立起来,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正在不断 提升。 新疆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中新网9月19日电 国新办19日就《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举行新闻发布会。 在会上,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纲表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 求紧紧围绕各民族安居乐业,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指引下,新疆坚 持把发展落到改善民生、 ...
累计投入8505亿元 国家“真金白银”支持脱贫地区发展
央视新闻· 2025-09-17 01:13
昨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表 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积极进展,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 线。 "十四五"期间,我国全面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不断丰富帮扶政策"工具箱",出现返贫 致贫风险的群众,在"工具箱"里,平均都得到了3至5项支持。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我们完善产业奖补、就业扶持、医保补贴、就业补助、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做到 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十四五"以来,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每年都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驻 村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这"四支力量"的作用,东部8省市、310家中央单位、6000多家企业,还有近300 家社会组织倾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形成了全社会参与帮扶的浓厚氛围。 此外,聚焦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3.5万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等重点区域,国家也加强了资 金的倾斜支持。 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十四五"期间,支持各地建设21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现代农业产业 园、1098个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打造了一批苹果村、木耳镇、黄花镇等 ...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饭碗端得更牢 乡村更加和美——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成就
新华社· 2025-09-17 00:12
粮食安全与产能提升 - 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较2020年增产740亿斤 [4]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 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 [4] - 粮食播种面积较2020年增加3800多万亩 亩产达394.7公斤 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公斤 [7] - 单产对粮食产量增长贡献率超过60% 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种业振兴行动持续推进 [7] - 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全覆盖 [7] 脱贫攻坚与农民收入 - 过渡期内累计对600多万存在返贫风险群众实施精准帮扶 [8] - 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连续四年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 [8] - 中央财政累计投入8505亿元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8] -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119元 [10] 乡村建设与公共服务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约76% 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行政村比例超90% [11]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过45% 公路总里程达464万公里 [11] - 2199个县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95%以上村卫生室纳入医保 [11] - 累计建成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14万余个 敬老院超1.6万家 [11] 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 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 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供给充足 [7] -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丰富居民餐桌品类 [7]
饭碗端得更牢 乡村更加和美——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成就
新华社· 2025-09-16 17:13
粮食安全与产能提升 - 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较2020年增产740亿斤 [2]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 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 [2] - 粮食播种面积较2020年增加3800多万亩 亩产达394.7公斤 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公斤 [2] - 单产对粮食产量增长贡献率超60% 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种业振兴行动持续推进 [2] - 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全覆盖 稳定种粮收益 [2] - 秋粮面积稳中有增且长势正常 为丰收奠定基础 [3] 农业多元化供给体系 - 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 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供给充足且种类多样 [3] - 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速构建 居民餐桌丰富度显著提高 [3]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 - 过渡期内累计精准帮扶600余万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群众 [4] - 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连续四年保持3000万人以上 [4] - 中央财政累计投入8505亿元衔接资金支持脱贫地区发展 [5] - 脱贫地区交通水利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5] 农民收入与农村发展 -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119元 保持较快增长 [5] - 农村公路总里程超464万公里 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促进致富 [6] -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覆盖2199个县 95%以上村卫生室纳入医保 [7]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约76% 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行政村比例超90% [6]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45% 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6] - 建成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超14万个 敬老院超1.6万家 [7] 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 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 [7] - 老年人可享受多样化养老服务 公共服务便利度逐步提高 [7]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 稳中向好
央视网· 2025-09-16 14:14
0:00/1:54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9月16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 农业农村部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 "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去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产了740 亿斤。目前,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后,党中央决定设立5年过渡期,今年是过渡期最后一年。全国累计识别帮 扶600多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了返贫致贫的风险,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这几年一直稳定在3000万人以 上,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十四五"时期,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去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营收达到了18万亿元左 右,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我国坚持用现代设施装备和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去年底农业科技 进步贡献率达到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超过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