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从新职业看中国经济活力(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8-20 22:31
新职业发展背景与规模 - 中国新增职业达110个 其中第七批新增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包括代用茶加工工和咖啡加工工 [1] - 2022年与2015年职业分类大典对比显示 新增职业158个 占总数1639种的10% [2] 经济结构驱动因素 - 数字技术深度应用催生新就业形态 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和人工智能数字人训练师进入新职业序列 [2]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1.3万美元 消费升级带动健康照护师和研学旅行指导师等细分需求职业增长 [3] 产业发展与监管挑战 - 低空经济迅猛发展形成人才缺口 无人机驾驶员2019年成为首批新职业但存在机构资质不全和收费混乱问题 [3] - 新业态突破传统产业模式 需完善职业标准与准入门槛以规范从业认证与人才培养 [3] 人力资源政策支持 - 企业须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且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培训 推动劳动者终身学习与技能更新 [4] - 通过细化社会分工和发展新业态挖掘新职业序列 开发就业增长点 [4]
2027年基本建成全球数字贸易中心,浙江数贸改革明确重点
第一财经· 2025-08-20 12:47
发展目标 - 到2027年数字贸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基本建成全球数字贸易中心 [1] - 到2035年全面建成全球数字贸易中心 数字交付贸易形成明显特色优势 数字订购贸易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1] - 2025年数字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万亿元 占全球比重约2.5% [2] 空间布局 - 完善"1+3+N"总体布局:"1"指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 "3"指杭州/宁波/义乌三大中心 "N"指多个特色数字贸易项目 [2] - 建设现代化数字贸易港:提高海港/陆港/空港数字化运营水平 支持杭州建设全球数贸港核心区 强化宁波跨境物流枢纽功能 推进义乌全球数贸中心第六代市场建设 [3] 数字订购贸易 - 加快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 发展"直播+平台+跨境电商"融合模式 [2] - 2025年上半年跨境直购方式出口971.7亿元 增长79.7% [2] - 到2027年引育年交易规模超百亿元的跨境电商平台 引育年交易额超1亿元的卖家 [3] 数字交付贸易 - 支持文化产品高质量出海 为动漫/游戏企业提供原创IP设计/剧本创作/拍摄录制/语言翻译等一站式服务 [3] - 创新"科技资本+技术交易+离岸外包"新型孵化模式 促进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技术成果交易 [3] - 每年认定一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3] 制度创新 - 探索放宽数字市场准入 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4] - 鼓励外商扩大数字领域投资 放宽中外合作电视剧主创人员的中方人员比例限制 [4] - 对接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推进与成员国及"一带一路"国家合作 [4] - 建设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 开展数字贸易/电子商务领域双多边合作 [4] 支撑体系 - 完善数字贸易统计体系 发布《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报告》 [4] - 推动传统外贸企业/传统制造企业/国内电商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3] - 加快建设数字贸易企业梯队 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3]
构筑新质生产力投资框架体系
中国证券报· 2025-08-19 22:15
新质生产力核心内涵与发展逻辑 - 新质生产力代表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新认知 强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增强发展新动能[2] - 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 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和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手段重构产业价值链[3] - 关键在质优 体现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大要素全面跃升[3] - 培育离不开教育科技与人才深度融合 聚焦信息技术赋能和科技创新变革构建经济转型核心驱动力[3] - 企业作为实践主体 通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战略布局两大维度发展[4] 核心产业赛道解构 - 新质生产力投资可解构为六大核心产业赛道:数字经济 高端装备 生物技术 智能电车 能源转型 未来产业[5] - 数字经济产业以数据要素采集加工和信创基础软硬件为上游基石 以大数据平台和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中间承托 以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5] - 高端装备产业涵盖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集成应用 涉及工业机器人北斗产业增材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等细分领域[5] - 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重点为医疗器械创新药与脑机接口等领域[5] - 智能电车产业涉及整车制造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 智能化网联化是技术变革新方向[5] - 能源转型主要涉及风光氢能核能以及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高效开发利用[6] - 未来产业重点涵盖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未来显示未来网络和新型储能等领域[6] - 传统产业是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力量和孕育新质生产力的肥沃土壤 实现传统产业量增长和质提升是优化产业结构核心任务[7] - 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 在卫星制造火箭研制发射地面测控卫星服务等领域培育一定数量企业 形成全产业链[7] 区域发展布局 -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结合不同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差异性坚持因地制宜[8] - 北京以集成电路生物制造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 强化光电集成原创新药研发 布局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8] - 上海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 加速工业互联网与绿色制造融合[8] - 广东依托制造业当家战略 统筹传统产业升级与未来产业培育 聚焦集成电路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8] - 浙江以杭州宁波为核心推动新兴产业扩量提质 重点发展智能电网生物制造 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 - 江苏发力新能源前沿新材料商业航天等赛道 推进工业母机与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8] - 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三二一产业发展格局 拥有珠江东岸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带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9] - 珠三角九市是全球重要制造业基地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等产业[9] - 港澳拥有先进金融贸易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和科教资源 与珠三角九市产业格局互补互促[9] 投资策略方向 - 关注科技股龙头属性 通过投资效能模型筛选具有投资价值产业节点[10] - 构建新质生产力投资组合包括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传统产业 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及出海布局新兴产业 技术突破潜力未来产业[10] - 积极关注信息技术金融可选消费工业等领域投资机会 以及产业逻辑下并购重组带来投资机遇[10]
天津出台实施方案 19项重点任务推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8-15 06:12
天津市数字贸易发展方案 - 天津市印发《天津市推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 旨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推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 塑造对外贸易新动能新优势 [1] - 方案部署五大方面共19项重点任务 包括夯实发展基础 促进细分领域发展 壮大主体载体 提升开放治理水平及强化政策保障 [1] - 目标到2029年 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占全市服务贸易总额比重提升至45%以上 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及占比进一步提升 [1] 细分领域发展路径 - 重点规划数字产品贸易 数字服务贸易 数字技术贸易 数字订购贸易及国际贸易数字化五大领域 [2] - 具体措施包括培育数字文化出口企业和品牌 支持自研产品出海 开放金融 医疗等重点行业数字场景 发展数字金融 远程医疗等新业态 [2] - 鼓励算力企业平台化发展 扩大技术出口 提升跨境电商综试区功能 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 [2] - 依托"单一窗口"建设智慧口岸 完善"津港通"平台提升航运服务能力 [2] 主体载体建设 - 依托天开高教科创园培育优质企业 支持数字服务领军企业境外设点及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2] - 吸引国内外知名数字企业在津设立总部或功能机构 积极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数字贸易示范区 [2] - 打造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和产业园区 全面推进直播电商 即时零售 在线文娱等新型消费业态发展 [2]
上半年 “以旧换新”新扩围的手机等通信设备零售同比增长25.4%|数据看板
搜狐财经· 2025-08-04 23:51
制造业发展 - 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速较全国企业总体增速快1.5个百分点 [1] - 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9% [1] - 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9% [1] 新质生产力培育 - 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3% [1]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1% [1] - 全国企业采购数字技术金额同比增长9.9% [1] "两新"政策成效 - 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1.1% [1] - 家用视听设备零售同比增长45.3% [1] - 日用家电零售同比增长56.6% [1] - 家具零售同比增长34% [1] - 通信设备零售同比增长25.4% [1]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全国省际间销售额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为40.7% [2] - 省际间销售额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2]
上半年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4.3%
深圳商报· 2025-08-04 17:05
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增速 - 全国企业总体销售收入增速加快1 5个百分点 [1] - 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4 3% [1] - 第二次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0 1% [1] 制造业表现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表现突出 [1] -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1] 企业采购与设备更新 - 全国企业采购数字技术金额增长9 9% [1] -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 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增长11 1% [1] 消费品零售 - 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增长45 3% [1] - 日用家电零售增长56 6% [1]
上半年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平稳增长
期货日报网· 2025-08-04 16:48
全国企业销售收入 - 上半年全国企业销售收入保持平稳增长 [1] - 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速较全国企业总体销售收入增速快1.5个百分点 [1] 制造业发展 - 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9% [1] - 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9% [1] 高技术产业 - 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3% [1]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1% [1] - 全国企业采购数字技术金额同比增长9.9% [1] 设备更新与消费需求 - 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1.1% [1] - 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同比增长45.3% [1] - 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同比增长56.6% [1] - 家具零售同比增长34% [1] - 手机等通信设备零售同比增长25.4% [1]
“两新”政策成效明显 上半年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平稳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8-04 00:16
制造业发展 - 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速较全国企业总体增速快1.5个百分点[3]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9%和11.9%[3] - 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3%[3] 数字经济发展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幅达到10%左右[3] - 全国企业采购数字技术金额同比增幅达到10%左右[3] 设备更新与消费政策 - 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1.1%[5] - 家用视听设备零售和日用家电零售同比分别增长45.3%和56.6%[5] - 家具零售同比增长34%[5] - 通信设备零售同比增长25.4%[5]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全国省际间销售额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为40.7%[6] - 省际间销售额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6]
从一粒小麦感受中国经济新脉动
人民日报· 2025-07-31 07:42
核心观点 - 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 发挥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创造新质生产力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1][3] - 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良性循环构建协同产业生态 增强中国经济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和内生动力 [1][4] - 2025年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 稳居历史第二高位 亩产同比增加0.1公斤 彰显经济新优势 [1] 治理升级 - 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网络实现精准监测 包括天基卫星宏观监测 无人机空中巡查和土壤传感器微观感知 [2] - 中央财政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 直达井口水泵和渠道等基础设施 [2] -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生产 智慧平台实时调动农机提升收割效率 雷达卫星对台风路径预测精度达百米级 [2] - 经济治理从被动应对危机进化为主动管理风险 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有效性 [2] 数实融合 - 数字技术驱动效率革命 全流程数字军师系统将储粮损耗率从5%降至1%以下 [3] - 科技革命与传统农业产生化学反应 应用覆盖科技育种 自动滴灌 智能收割和智慧运输全环节 [3] - 数字技术深度渗透实体经济 无人机 工业机器人和智能仓库机械臂成为常态生产工具 [3] 产业循环 - 粮食从单一口粮向高附加值产业元素转变 强筋小麦对接高端烘焙市场 废弃秸秆进入生物质能源和饲料加工领域 [4] -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全链经济模式构建完成 形成从田野到餐桌和工厂的完整价值链 [4] - 农业稳定为工业服务业提供支撑 稳定下游食品加工和餐饮零售成本预期 有效对冲输入性通胀风险 [4]
上海给软信业发礼包,这几类企业都达标
第一财经· 2025-07-07 12:19
上海市支持软信业发展政策 - 上海发布《若干措施》包含四大类17项举措:奖励性政策、人工智能激励政策、培育新动能政策、减负制度性政策 [4] - 建立梯度式企业奖补机制:对营收超20亿元且增速超全市平均1.2倍的优质企业给予奖励 对中小企业按规模分档奖励500万-3000万 对小微企业按增速分档奖励30万-50万 [4] - 人工智能激励措施包括发放"算力券"支持模型应用 对行业深度应用项目给予最高30%资金补助 [4] 细分赛道支持措施 - 高端软件领域给予国产软件早期应用最高80%补偿 [5] - 数字内容领域创新"阶梯式"服务模式 试点版权质押融资 [5] - 数字技术领域支持"首应用""首方案"培育原创产品 [5] - 数据要素领域培育医疗/教育/金融等"用数"场景 试点语料作价入股 [5] 行业运行数据 - 1-5月上海软信业营收6900亿元(+20.4%) 高于全国14.3%增速 [6]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3600亿元(+27.1%) 集成电路设计/智算云服务增速超预期 [6] - 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营收3300亿元(+13.7%) [6] - 13家重点平台企业营收2900亿元 占比超40% [6] - 规上企业利润总额811亿元(+55.3%) 利润率近12% [6] - 上半年完成98笔融资 占全国总数16% [6] 浦东新区专项政策 - 对新引进企业最高给予5000万元支持+3年租金减免 [7] - 发放"模型券"给予最高50%补贴鼓励大模型应用 [7] - "明珠计划"高端人才最高可获1亿元项目补贴 [7] - 对营收超20亿元且增速超全市1.2倍企业加大支持力度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