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孪生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新”潮澎湃 “智”造未来
辽宁日报· 2025-09-28 01:30
一个个"镜头",照见辽企迸发的向"新"力。 全球最大单体绿氨项目中,沈鼓集团打破垄断,为这一超级工程装上中国智造的"心脏";本钢车间 里,"小身材大承重"的新钢种正加紧生产,为我国新能源车的轻量化设计提供保障;大连高新区,一种 新型生产线研发、测试同步进行,只为更早服务我国航空装备智造与迭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来到辽宁,在考察调研企业时,"创新"这一关键词被反复提 及。思想之光,照亮发展之路。我省企业牢记嘱托、砥砺创新,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扛牢责任使 命,攻坚产业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扛牢使命 "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更深刻地理解肩上责任的重大。"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举行,沈鼓集团电焊工张腾蛟作为劳模代表在现场见证了这一盛 况。他说:"沈鼓自主研发的'大国重器'和这些受阅装备一样,都代表着中国的实力和底气。" 责任之重,源于使命之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是习 近平总书记赋予东北、辽宁的战略使命,也是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大机遇。 "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战略型、领军型企业,捍卫国家'五大 ...
竞逐万亿节水市场,粤港澳大湾区节水产业联盟成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1:01
节水不仅是环保议题,也是与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直接挂钩的"必答题"。在这场全民节水行动中,我国拟培育万亿规模节水产业,而粤港澳大 湾区的身影始终活跃。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节水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高新技术设备博览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多地水利水务主管部门领域、全国水务湾区节水企事业 单位代表、节水领域专家学者等合计500余人参会。会上,粤港澳大湾区节水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并发布珠江流域节水经典案例等,加速产业协 同,助力节水产业高地建设。 (原标题:竞逐万亿节水市场,粤港澳大湾区节水产业联盟成立) 南方财经记者 伍素文 实习生 钟宸 广州报道 粤港澳大湾区节水产业高新技术设备博览会同期举行。记者在现场看到,从微灌设备、智能水表等"硬科技"产品,到水资源管理平台、数字孪生 系统等"软服务"解决方案,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的全国节水领域典型企业与机构在此亮相,技术、资本、市场精准对接,为产业升级注入了"源 头活水"。 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内,2025粤港澳大湾区节水产业高新技术设备博览会热闹开展。这是一览粤港澳大湾区节水产业发展水平和最新科技成果的窗 口。 从微灌设备、智能水表到水资源管理平台、数字孪生系统等,随处可见的"黑 ...
技术破局:再互动如何以全链路数字化重构行业规则
搜狐财经· 2025-08-21 06:50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公司升级"五码合一"技术 实现商品从生产原料到消费者终端的全链路数据贯通 [1] - 采用国密级SM9加密算法结合区块链存证技术 确保商品数据不可篡改 [3] - 推出无感扫码技术 使扫码率从行业平均15%提升至50%以上 [3] 防伪与溯源应用成效 - 某高端白酒品牌应用后窜货识别效率提升85% 区域价格体系稳定性提高40% [1] - 某进口奶粉品牌应用后通关效率提升45% 假货投诉率下降93% [3] - 消费者查询量增长3.5倍 某乳企双十一期间实现千万级扫码量零宕机 [3] 商业场景重构能力 - 通过"扫码即会员"体系将一次性交易转化为长期关系 某饮料品牌私域用户增长150万 [5] - 首创"箱码-门店返利"机制 某调味品企业网点覆盖率从70%提升至90% [5] - 系统通过LBS定位与销量数据生成"热力地图" 指导企业精准铺货 [5] 供应链数字化管理 - "数字孪生"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温湿度数据 实现冷链全程监控 [5] - 某医药企业疫苗运输破损率从1%降至0.2% 年节省损耗成本超2500万元 [5] - 与京东物流数据联动实现智能分拣 某美妆品牌配送时效提升40% [5] 消费者互动与营销创新 - 无感扫码技术使消费者手机靠近包装即可自动跳转溯源页面或营销活动 [3] - 某饮料品牌通过创意喝法视频上传活动 复购率提升30% [5] - 终端门店开箱扫码可获得实时返利 提升渠道参与度 [5]
年中经济观察丨粮食住进“好房子” “油瓶子”工厂迎来“数字工友”
中国新闻网· 2025-07-27 06:47
第一产业经济表现 - 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31172亿元 同比增长3.7% [1] - 夏粮稳产丰收为国民经济提供支撑 当前夏粮收购进入高峰阶段 [1] 科技储粮创新应用 - 中储粮昆明直属库采用大型浅圆仓 单个仓容超1万吨 配备微型气象站实时监测温湿度等环境数据 [3] - 粮仓布设420个温度传感器实现网格化管理 可精准定位问题区域 [4] - 数字孪生系统实现300亩库区"云巡检" 半小时完成温湿度地图分析 [3] - 中央储备粮实施动态轮换机制 小麦3-5年 稻谷玉米2-3年 豆类1-2年轮换 出库粮食保持清香味 [5] 食用油加工智能化 - 中粮广东产业园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上半年加工大豆75万吨 产出豆油14万吨 豆粕59万吨 [6] - AGV小车配备光电眼/雷达系统 实现数据实时传输与协同调度 [6] - 300米空中连廊实现成品油自动分拣 智能立体仓库含7250货位 35万箱成品油由6台穿梭车精准管理 [6][7] 优质粮食工程进展 - 全国建成273个优质粮食示范种植基地 5500多家产后服务中心覆盖产粮大县 [9][10] - 实施1057个产业升级项目 推广粮机装备3.3万台套 [11] - 低温仓容超2亿吨 气调储粮仓容达5500万吨 保障粮食保鲜 [12]
数字孪生与工业互联网赋能工厂智能运维升级
搜狐财经· 2025-07-17 07:11
数字孪生技术在工厂运维中的应用 - 数字孪生技术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工厂运维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大幅提升运维效率和设备可靠性[1] - 通过构建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数字镜像,结合实时数据传输与智能分析,实现复杂设备的精细化管理[1] - 某化工厂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后,设备故障检出率提升至95%以上[1] 设备状态实时监测 - 工业互联网部署的各类传感器持续采集设备运行参数并传输至数字孪生系统[1] - 数字孪生模型将数据转化为直观的设备状态图谱,实现远程运维[1] - 某化工厂通过实时监测搅拌电机转速和釜内温度,提前发现轴承磨损前兆,避免非计划停机[1] 预测性维护价值 - 数字孪生系统结合机理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精准预测设备故障发生时间和部位[2] - 某风电场提前1-2个月预测风机故障,在发电量低时段安排检修,风机可用率提升至98%[2] - 预测性维护使风电场维护成本降低30%[2] 远程运维协同 - 数字孪生模型实现设备状态远程实时呈现,专家可远程参与诊断[4] - 某汽车焊装车间机器人故障处理时间从1天缩短至2小时[4] - 远程协同模式实现技术资源高效共享,特别适合多地工厂集群[4] 备品备件管理优化 - 数字孪生系统分析设备故障规律和运维数据,实现动态库存管理[4] - 某机械加工厂关键备件库存周转率提升40%[4] - 通过数字孪生模拟备件安装适配性,避免型号不符导致的浪费[4] 运维流程数字化 - 数字孪生系统关联运维工单、检修规程等信息,形成数字化闭环[5] - 某电子代工厂检修标准化率提升至90%,工单处理周期缩短40%[5] - 积累的检修数据持续优化数字孪生模型分析能力[5]
拥抱数字技术,让技能人才培养驶入“快车道”
中国青年报· 2025-07-07 01:45
数字化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团队自主研发"数字人面试官"系统,运用AI和facechain技术模拟真实面试场景,全方位评估学生能力 [2] - 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学生杨莉莉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习光学零件制造工艺,毕业后以98%工艺达标率被企业破格录用 [3] - AI技术使新技术转化为课程时间缩短至原来的15%,毕业生适应岗位周期缩短40% [3] AI驱动的个性化教育 - 武汉职业技术大学"追光逐电"教育大模型实时追踪光谷产业集群技术迭代,课程每半年更新37% [3] - AI在酒店管理课堂中动态生成方言识别训练模块和情绪管理沙盘,学生客情处置合格率达91%,智能排班能力从25%提升至78% [4] -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大模型虚拟学习伴侣构建多维评价模型,精准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 [5] 数字化教学工具与平台 -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AI评价平台实时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选课人数超6000人,学习时间节约50% [6][8] - 数字教材具备交互能力,实时反馈学习数据帮助教师制订针对性教学方案 [7] - 虚拟仿真软件3D建模还原复杂设备细节,学生可反复练习异常操作 [7][8] 产教融合与数字化桥梁 -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学生仿真实训后实操达标速度提高2-3倍,12名学生实习期即达到正式员工薪资水平 [9] - 数字孪生系统整合虚拟仿真和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产线设备运行状况并智能化处理订单 [10] - 大数据技术打通校企对接渠道,AI开发职业能力图谱确保专业设置与产业高度契合 [11] 行业数据与趋势 - 中国758个职业教育专业将数字化融入教学全过程,82.78%高职院校开展混合教学 [8] - 职业院校实训数字化呈现全天候运行、虚拟仿真、跨场所教学趋势 [8] - 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数字孪生系统让学生远程连接一线生产设备,积累企业数字化转型经验 [10][11]
城西南排工程迎来关键节点 “先行号”盾构机成功始发
杭州日报· 2025-07-01 02:42
工程进展 - 杭州城西九曲洋港进水口施工现场首台盾构机"先行号"在地下60米深处顺利始发,标志着城西南排工程正式进入隧洞掘进阶段 [1] - "先行号"盾构机全长约90米,总重量约2500吨,开挖直径达12.1米,最小转弯半径400米,承担5公里地下隧洞掘进任务 [1] - 市水务集团用88天完成12000多个零部件组装,3月31日首个部件下井,6月27日通过专家验收 [1] 技术细节 - 盾构机组装调试阶段采用"双螺旋激光校准系统",轴线偏差控制在±5厘米内 [1] - 后续施工将依托数字孪生系统实现"零距离"智能管控,通过实时数据传输监控掘进过程 [1] 工程意义 - 城西南排工程是补齐杭州城西防洪排涝短板、保障城西科创大走廊水安全的关键基础设施 [2] - 工程建成后防洪排涝标准将从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 [2] 其他标段进展 - 南湖进水口和闲林港进水口推进竖井开挖 [2] - 顾家桥港进水口进行隧洞始发段衬砌施工 [2] - 留下河进水口实施竖井井壁固结灌浆施工 [2] - 九溪出水口开展净水设施、堤防、反向引水箱涵灌注桩施工 [2] - 下一步计划年内实现顾家桥、闲林港盾构机下井 [2]
北大学生选择武汉创业,专注智慧物流赛道成行业“优等生”
长江日报· 2025-07-01 01:47
公司概况 - 浩蓝智造由北京大学毕业生魏蓝天与钱浩联合创立,专注于工业智慧物流系统研发,为仓储物流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1] - 公司名称取自两位创始人名字,2020年成立于武汉,核心团队平均年龄28岁,合伙人来自江苏、山东、湖南等地[7] - 2022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获武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项,2024年入选武汉市初创科技企业育苗计划[9][10] 技术突破 - 首创多智能体调度系统,受活字印刷术启发开发智能仓库通用数字底座,将30多个物料流转场景模块化实现"随插随用"[5] - 系统集成堆垛机、AGV小车、机械臂等设备,实现全链条智能化,交付时间从半年压缩至5天[5][9] - 采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虚拟调试,结合AI大模型技术降低50%上线调试成本,提升无人化运维水平[9] 市场表现 - 智慧物流系统在湖北省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软件系统获全球前五国际同行采购[10] - 主要客户为医药、化工行业龙头企业,系统已应用于省内多家头部企业[6] - 2024年预计业绩同比增长60%,实现倍级增长[1][10] 战略布局 - 选择武汉因产业集聚优势,周边生物医药、光电子、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丰富业务场景[7] - 奖金投入AI与智慧物流融合研发,计划将新技术推向国际市场[9][11]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发布迭代版数字孪生系统、仓储管理与控制系统[8][9] 行业趋势 - 企业智能化转型成为生存发展必答题,数字化浪潮加速行业变革[6] - 传统车间物料搬运存在效率瓶颈,智能仓储系统通过路径优化可提升自动化水平[5] - 武汉创新创业政策优化,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支撑体系[7][10]
首台盾构机顺利始发 杭州城西这一重要排涝工程迎来关键节点
每日商报· 2025-06-30 22:33
工程进展 - 扩大杭嘉湖南排后续西部通道工程首台盾构机"先行号"顺利始发,标志着工程正式进入地下隧洞掘进阶段 [1] - "先行号"盾构机全长约90米,总重量约2500吨,开挖直径达12.1米,最小转弯半径400米,承担长约5公里地下隧洞的掘进任务 [1] - 盾构机装备"8主梁+8辅梁"复合式刀盘,配备69把滚刀及128把刮刀,能高效破碎地下岩石 [1] - 从3月31日第一个部件下井到6月27日盾构始发,市水务集团用88天将12000多个零部件组装完成 [1] 技术管理 - 采用"双螺旋激光校准系统",将盾构机轴线偏差控制在±5厘米以内 [1] - 通过"清单化"管理完善工作任务清单,制定优化应急处置预案,并开展沙盘推演与现场演练 [1] - 后续将依托数字孪生系统,实时传输盾构机作业姿态、地质数据、物资消耗等信息至地面指挥中心可视化平台 [2] 工程概况 - 工程建成后杭州城西区域防洪排涝标准将由20年一遇提高至50年一遇 [2] -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5个进水口、1个出水口枢纽和一条Y型地下排水通道 [2] - 地下通道深埋55米,衬后直径约11米,总长约29公里,设计排涝规模250立方米/秒,配备300立方米/秒排涝能力 [2] 施工进度 - 南湖进水口和闲林港进水口正在推进竖井开挖 [2] - 顾家桥港进水口进行隧洞始发段衬砌施工 [2] - 留下河进水口实施竖井井壁固结灌浆施工 [2] - 九溪出水口开展净水设施、堤防、反向引水箱涵灌注桩施工 [2] - 力争年内实现顾家桥、闲林港盾构机下井 [2]
92%的企业卡在半路上:数字孪生为什么难落地?
36氪· 2025-06-27 03:17
数字孪生行业现状 - 全球仅8%企业实现数字孪生在产品生命周期、生产流程与性能分析中的深度集成,92%企业仍停留在"局部可视化"阶段 [1] - 数字孪生正从技术概念演变为航空航天、汽车、消费电子等高复杂度制造行业的核心能力 [1] - 多数企业误将数字孪生视作"3D图形呈现",而非涵盖设计、仿真、验证、优化、制造与服务的"数字生命体" [3] 数字孪生核心价值 - 通过"虚实联动"大幅减少重复劳动,提升协作效率,催生"左移工程"革命 [2] - 工程验证"前置"到设计初期,在虚拟世界完成性能测试与工艺验证,避免实物试错的高昂成本 [3] - 西门子南京工厂案例显示,数字孪生实现厂房配置、工艺流程、数据流路径的多轮验证与优化,投产后持续调整与性能提升 [4] 实施挑战与解决方案 - 企业面临设计BOM、工程BOM、制造BOM分散管理,机械/电气/软件团队使用不同工具和格式的系统割裂问题 [8] - 西门子通过构建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主线(Digital Thread)整合工具、数据、流程与系统 [9] - Teamcenter作为数字主线核心平台,支持多领域并行开发,通过EBOM实现产品完整定义与规格固化 [11][12] 技术应用案例 - 电池制造领域通过Simcenter优化空气流分布,冷却性能提升22%、设计时间缩短50% [17] - 义肢制造企业Unlimited Tomorrow利用数字孪生将成本从8万美元降至8000美元,交付周期从1年缩短至几周 [18] - 越南VinFast三周内完成从造车到造呼吸机的产线转换,月产能提升至5.5万台 [18] 未来发展趋势 - 数字孪生与AI、工业元宇宙、可持续制造深度融合,AI辅助设计实现结构减重80%、碳排放减少90% [18] - 全面数字孪生正从"工具堆叠"走向"系统重构",成为定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水岭 [19] - 闭环优化能力是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价值锚点,数字孪生是该能力的具象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