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服务

搜索文档
【省卫生健康委员】陕西省举办第二届托育职业技能大赛
陕西日报· 2025-09-25 23:12
托育服务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福祉与国家民族的未来。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家 庭处负责人说:"随着三孩生育政策实施,群众对优质托育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近年来,陕西托育服务事业发展迅速。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开展托育服务的机构有2554个,托位 总数18.02万个。与此同时,专业人才短缺、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矛盾愈发突出。 兀静说,此次大赛既是对全省托幼从业人员技能水平的一次集中检阅,也是交流展示、学习借鉴的 重要平台,旨在推动托幼服务队伍朝着专业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此次大赛最终决出婴幼儿发展引导员赛项个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7名;保育师赛项个 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7名。 "小蕊蕊,别害怕。我给你涂上药就没事了。"这一幕,来自陕西省第二届托育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实 操现场。 9月19日至21日,由省总工会、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托育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榆林 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本届大赛设置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和保育师两个赛项,来自全省13支代表队的78名选 手展开了一场"带娃"技术比拼。 大赛以托育岗位典型应用场景为载体,重点考核选手在婴幼儿早期发展、生活照料、卫生保健、政 策法 ...
我市荣获全国职工托育职业技能大赛河南省选拔赛团体一等奖
郑州日报· 2025-09-25 00:52
郑州市总工会认真筹备并组建了5人代表队,经过激烈角逐,职工牛嘉欣荣获婴幼儿发展引导员赛 道个人一等奖,并将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决赛;职工李鹏冉荣获保育师赛道个人优秀奖;市第七人民医 院王晓亚荣获技术指导奖。最终,我市代表队凭借出色表现荣获团体一等奖。 9月22日至24日,由河南省总工会、省卫健委、省妇联联合举办的全国职工托育职业技能大赛河南 省选拔赛举行。大赛以"'托'成长希望,'育'美好未来"为主题,共有来自全省的18支队伍、35名选手参 与比赛。 本次竞赛涵盖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和保育师两个赛道,通过"理论+实操"全面考核选手综合能力。为 做好备赛工作,市总工会联合市卫健委、市第七人民医院等单位,组织开展了市级选拔、脱产集训和个 性化指导。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加强托育人才队伍建设,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建,全面提升从 业人员专业能力,鼓励和支持更多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子女托育服务,推动用人单位托育服务规范化、 专业化发展,更好满足职工群众对优质托育服务的需求。 ...
把生活圈建成居民的“幸福圈”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
中国青年报· 2025-09-20 01:35
本报北京9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 记者 张均斌)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正在扩 围升级,进一步增加居民的幸福感。今天,在商务部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 李佳路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210个试点地区共建成便民生活圈6255个,涉及养老、家政、餐饮、零售 等商业网点150.3万个,服务居民1.29亿人。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 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通知》明确要求,各地把养老服务作为便民生活圈的必备业态,作为试点选取、建设、评估的重要考 量因素,补齐为老服务设施短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打造一批"银发金街",通过引导各类为老服 务业态适当集中,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助餐是老年人排名靠前的服务需求,是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会上,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孙文灿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老年助餐点达8.6万个,日均为 328万名老年人及其他人群提供助餐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等问题。孙文灿 谈到,民政部指导各地建 ...
便民生活圈新政聚焦“一老一小” 2030年达成“百城万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9:56
9月19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提出20项具体任务,突出"一老一小",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向城市主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城社区延伸扩围,打造宜居宜 业、宜游宜购、宜老宜小的全龄友好型品质生活圈。 同日,商务部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李佳路介绍,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 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建设便民生 活圈,是保障民生、扩大消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举措。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次政策亮点在于以"试点+标杆"双轮驱动,既通过典型示范降低推广 成本,又精准破解社区供给痛点。预计短期内可快速提升便民生活圈覆盖率,中长期则通过业态融合与模式创新,带动社区商 业价值升级,最终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目标 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截至2025年7月底,210个试点地区共建成便民生活圈6255个,涉及养老、家政、餐饮、零售等商业网点 150.3万个,服务居民1.2 ...
便民生活圈新政聚焦“一老一小”,2030年达成“百城万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2:28
政策目标与规划 - 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目标 包括100个先行区试点城市和1万个便民生活圈 打造500条"银发金街"和500个"童趣乐园" [2] - 居民满意度目标达到90%以上 商业网点连锁化率达到30%以上 [2] - 将便民生活圈纳入城市国土空间规划 以若干社区为单元统筹设计功能结构和网点布局 [3] 建设进展与现状 - 截至2025年7月底 210个试点地区共建成便民生活圈6255个 涉及商业网点150.3万个 服务居民1.29亿人 [2] - 当前便民生活圈覆盖范围仅占全国城市社区的12.5% 存在传统业态多新兴业态少等问题 [2] 重点服务群体 - 聚焦"一老一小"群体 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亿人 占总人口的22% [6] - 养老服务作为便民生活圈必备业态 鼓励提供专业照护精神慰藉陪诊助医等基本服务 [3] - 发展托育服务 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 支持幼儿园延伸发展托育服务 [8] 业态创新与升级 - 引导配置特色餐饮新式书店宠物店等业态 鼓励共享客厅共享自习室共享工具箱等模式 [4] - 推动社区食堂科学定价市场化运营 提供"六宜"老年餐并拓展送餐烘焙团购等服务 [4] - 发展街巷经济社区经济 支持社区商业与公共服务物业服务绿地公园等设施联动发展 [3] 实施措施与支持 - 利用3年时间开展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 对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城社区全覆盖 [3] - 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作用 支持社区普惠托育服务设施建设 增加普惠托位供给 [8] - 落实新建小区与配套托育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要求 [8] 预期效果与意义 - 短期内快速提升便民生活圈覆盖率 中长期通过业态融合带动社区商业价值升级 [1] - 推动社区商业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跃迁 成为释放内需潜力的重要抓手 [5] - 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增强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9]
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放开” 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
证券日报· 2025-09-17 16:09
近日,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以下简称《政策措施》)。9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放开",统筹利用财政、金融等手 段,优化服务供给,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政策措施》共提出五方面19项任务举措。 据盛秋平介绍,在文件制定过程中,以推动扩大服务消费为主要目标,着力解决制约服务消费发展的堵 点卡点问题,提出了一些让经营主体有真切获得感的增量政策,主要有三方面特点,体现为"三个坚 持": 首先,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相结合。《政策措施》提出"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精品赛事、职业联 赛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提出"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扩大长期护理 保险制度覆盖面",还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 点"等举措,托起居民"家门口"的幸福,这些举措既满足了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提高生活品质,又 能推动释放消费潜力。 其次,坚持优化供给和激发需求相结合。《政策措施》坚持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协同发力,以扩大优质供 给为切入 ...
扩大服务消费!商务部等9部门发文
搜狐财经· 2025-09-17 02:16
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鼓励引进国外优 秀体育赛事,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精品赛事、职业联赛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 育竞赛表演品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鼓励用人单位提供托育服 务,并按相关规定给予政策支持。 文件还明确,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在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 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 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来源:新华社 商务部等9部门9月16日对外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进一步扩大服务消费。 文件提出,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持续深化"购在中国"品牌打造,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开展消费 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推动创新和丰富服务消费场景,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 界合作,打造一批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培育一批新型消费龙头企 ...
“教育消费化”提速:非学科、职业培训、托育、老年教育全面升温
36氪· 2025-09-17 01:53
政策核心观点 - 教育被重新定义为扩大内需、提振经济的重要国家战略 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消费链条[1] 非学科培训 - 政策明确规范发展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类非学科教育培训 符合条件的机构可申请行政许可[2] - 准入机制落地将淘汰小型机构 市场走向品牌化与连锁化 行业规范化提速[2][3] - 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 培训内容从艺术体育扩展到编程、机器人等新兴板块[3] 职业技能与老年教育 - 政策鼓励市场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发展社区学院、市民夜校、老年培训[4] - 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占比22% 老年大学在校学员不足2000万渗透率不到7%[4] - 老年教育市场规模2023年达2561亿元 预计2025年突破4000亿元年复合增速超25%[4] 托育服务 - 支持普惠托育机构场地支持和运营补助 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6] - 全国托位数约600万个 0-3岁婴幼儿超3200万 托位供给率不足20%[6] - 河南省新规要求预收费周期不超三个月 伙食费按日计算 推动收费透明化[6] 春秋假制度 - 鼓励有条件地区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在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不变前提下[7] - 2024年调查显示71.3%受访者支持推行春秋假 国庆假期出游达8.2亿人次[7] - 为亲子出游、短期培训、研学营地教育提供新窗口 形成消费分流机制[7] 留学中国 - 加强"留学中国"品牌建设 吸引外国优秀学生来华学习[8] - 2023年来华留学生约49万 亚洲国家学生占比超六成[8] - 形成学费、住宿、餐饮、交通等完整消费链条 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8] 产业影响 - 教育消费覆盖婴幼儿到老年人全生命周期 构成"一老一小一家人"完整场景[9] - 从课堂到生活、国内到国际 成为推动消费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10]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四川:呵护“一老一小”织密民生幸福网
新华网· 2025-09-06 09:08
新华社成都9月6日电 题:四川:呵护"一老一小"织密民生幸福网 新华社记者胡旭、李力可、黄雨寒 上午8点,泸州白酒产业园区天骄托育园,年轻父母把孩子送入园后安心去上班;中午11点半,成都营门口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 热腾腾的饭菜端到老人面前…… 近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四川街道社区,感受到"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给群众生活带来的点滴变化。 在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街道,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20%。营门口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就开在居民楼下,占地1400平方米,提供食、养、医、 娱等多种服务,成为社区老人家门口的"银发之家"。 70岁的刘成根每天早上都会开着自己的电动轮椅,准时来到中心和老友们下棋、聊天,中午再花15元吃上一顿营养均衡的午餐。作为一名中风康 复老人,刘成根吃饭、上厕所等都要人帮忙,有了为老服务中心专业护理人员耐心细致的帮助,自己不焦虑,家人也放心。 "全日托老、日间托老、临时托老,我们都能接,目前33张全托床位满员入住。"为老服务中心院长高敏说,中心打造了明厨亮灶的老年食堂,服 务院内老年人,也接待院外老人和上班族临时就餐,组织志愿者为辖区老人上门送餐。 这是9月1日拍摄的 ...
家门口养老 园区里托育 探索“一老一小”服务新路径
四川日报· 2025-09-06 01:22
养老服务模式创新 - 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打破传统养老院模式 建成集全托照料 社区食堂 托管托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养老空间[4] - 服务中心覆盖辖区2.5万名60岁以上老人信息 重点标注400余名特殊困难老人需求 配备五大功能区和全配套服务设施[5] - 成都市累计投入3.15亿元建成130余个街道级嵌入式养老综合体 整合周边商户医院学校资源提供精准多元化养老服务[5] 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 泸州白酒产业园区天骄托育园采用园区管委会提供闲置用房 企业集资 专业机构运营的普惠办托模式 主要服务园区职工及周边社区[6][7] - 托育园提供全日托 半日托 临时托服务 按年龄分班定制课程 配备摆渡车解决园区通勤问题 收费标准为每月200元托育费加450元生活费[6] - 泸州市普惠托育机构达352家 占比96.7% 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6个 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建设任务[8] 政企协同民生服务 - 成都泸州两地通过精细化服务解决"一老一小"民生需求 养老机构嵌入街道 托育机构进驻产业园 形成便民服务网络[3] - 养老服务中心设置33张全托床位满负荷运营 同时作为社区共享空间日均接待大量老人 提供送餐上门等延伸服务[5] - 托育园有效解决园区职工子女照料难和企业人才留存难问题 形成"上班送孩子 下班接孩子"的常态化职工生活模式[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