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服务信托

搜索文档
上半年信托收入与净利双降:信托业仍未走出转型阵痛 盈利模式重构成当务之急
中国经营报· 2025-08-10 03:55
行业盈利现状 - 2025年上半年53家信托公司信托业务收入181亿元,同比下降11.38%,净利润164亿元,同比下降2.83%[1][7] - 行业营业收入315.91亿元(2025H1)vs 322.28亿元(2024H1),利润总额203.13亿元vs 210.98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1.98%和3.72%[2][4] - 固有业务收入120.93亿元,同比增长16.72%,成为盈利主要支撑[4] 业务结构分化 - 传统信托业务持续萎缩导致收入下滑,但利润降幅(2.83%)小于收入降幅(11.38%),反映降本增效成效[4] - 头部机构表现分化:中信信托净利润同比增长13.63%,光大信托同比下降40.81%,五矿信托下降38.82%[6] - 部分中小信托公司逆势增长:上海信托净利润同比+52.22%,中海信托+72.20%,渤海信托+102.10%[6][9] 转型挑战与原因 - 新旧盈利模式交替:传统"利差主导"模式萎缩,新"管理费+绩效分成"模式尚未成熟[11] - 成本压力上升:合规成本增加叠加数字化转型投入,2024年行业利润同比腰斩45.52%至230.87亿元[11][13] - 存量风险处置压力:不良资产减值和风险项目处置持续侵蚀利润[11] 业务转型方向 - 监管推动"三分类"改革:向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并重模式转型,过渡期至2026年5月[11][12] - 创新业务布局:科技信托、绿色信托、知识产权信托等新兴产业领域,以及家族信托、养老信托等财富管理服务[16] - 差异化发展路径:头部机构布局全业务链,央国企背景公司聚焦产业链金融,区域中小机构发展特色服务信托[17] 未来展望 - 短期仍处阵痛期:新业务培育需时,主动管理能力建设短期内难显著改善盈利[18] - 长期优势显著:依托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双轨发展,有望形成差异化服务生态位[17] - 盈利模式重构:通过科技投入和专业服务提升附加值,建立类型化收费体系[16][17]
加速转型步伐 筑牢风控防线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2
行业转型与业务发展 - 信托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 从传统融资类业务向资产服务信托 资产管理信托 公益慈善信托等方向转型 引领业务回归本源[1][2] - 2024年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预计首次达27万亿元 三大类业务均取得积极成果[2] - 平安信托资产服务信托业务规模2735.45亿元 资产管理信托业务规模7156.00亿元 公益慈善及其他38.13亿元[2] - 中信信托资产服务信托规模15303.56亿元 资产管理信托规模10003.85亿元 慈善信托备案规模约16.49亿元 位居行业第一[3] - 华鑫信托实收信托规模5022.48亿元 其中资产管理信托3703.12亿元 资产服务信托1226.82亿元[3] - 截至2024年底慈善信托备案总数2238条 总规模超84.8亿元 昆仑信托新增备案单数及规模位列行业头部[3] - 监管政策推动转型发展 2023年3月发布新三分类通知 2024年5月提出发展养老信托 绿色信托 知识产权信托等业务[2] 公司战略与差异化竞争 - 头部信托公司依靠强大资源 品牌和运营管理能力做大做强业务 中小信托公司通过锁定目标群体和产品创新形成特色[4] - 中信信托在资产服务信托方面深耕财富管理服务 行政管理服务 风险处置服务等领域 在资产管理信托方面构建多元化产品线[3] - 华鑫信托推出"鑫合""鑫传"家族信托品牌 "安鑫"家庭服务信托实现批量化 标准化运营[3] - 信托公司凭借股东背景及资源优势开展业务 未来需通过专业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力[4] 风险防范与管控措施 - 信托公司加强风险防范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5] - 中信信托中标东方园林 信桓等重大风险处置服务信托项目 参与海航集团破产重整等大型专项服务信托存续运营[5] - 截至2024年末中信信托特殊资产业务管理规模超万亿元 居于行业首位[6] - 粤财信托关注交易对手经营管理及财务状况 动态调整授信策略 采取追加抵质押物 担保等方式强化信用风险管控[7] - 华能贵诚信托2024年风险管理工作注重与转型发展适配性 紧盯重点风险领域[7] - 2025年1月出台新规要求对风险早识别 早预警 早暴露 早处置 信托公司合规要求不断提升[6][7]
上海国际信托总经理陈兵:推进“以销定产”的展业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4 08:02
信托业消费者权益保护 - 行业正通过四方面深化消保实践: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加大信托普及力度、提升公司受托服务能力、完善纠纷处理机制 [1] - 信托公司需建立健全消保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并引导消费者树立"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市场理念 [1] - 纠纷处理强调"不拖延、不升级、不扩散"原则,需落实岗位责任制并完善诉调对接机制 [2] 上海信托经营表现 - 公司当前管理规模超1.2万亿,较2024年末的9568亿增长约25% [2] - 2024年实现营收31.40亿元,净利润9.57亿元 [2] - 2015年至今累计兑付客户本金4.3万亿元、收益超2900亿元 [2] 上海信托业务策略 - 提出"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循环驱动"展业策略,风险控制前置使资产质量行业领先 [2] - 产品设计从展业规划、评审决策、业务容量三维度保护投资者权益,采用"以销定产"模式 [3] - 展业规划中优先规避未来高风险业务,评审决策严控第一还款来源和抵质押物 [3] - 业务容量根据资金性质与规模动态调整,避免盲目扩张 [3] 信托普惠化创新 - 公司聚焦民生需求痛点,推出市场首批家庭服务信托、全国首单不动产家庭服务信托等创新产品 [3] - 在养老、社会治理、公益慈善等领域提供制度型解决方案,推动信托制度普惠化 [3]
年内信托业罚单规模已破千万,业务创新迎破局
新浪财经· 2025-06-22 12:49
信托行业监管处罚情况 - 陆家嘴信托因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信托项目管理不审慎等五类问题被罚420万元,相关负责人被警告并处罚10万元 [1][2] - 国元信托因员工行为管理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问题被罚85万元,总裁及两名员工合计被罚18万元 [1][2] - 年内5家信托公司合计罚单金额达1111.37万元,涉及机构和个人"双罚制" [1][2][3] - 华澳信托因资产分类不准确、违规刚性兑付等多项问题被重罚40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罚85万元 [2] - 长安信托因违反征信管理规定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分别被罚25.5万元和0.37万元 [2][3] 信托行业监管趋势 - 2019年起信托行业年度罚单金额突破2000万元,2021年和2022年分别达到7501万元和6814万元 [3] - 2023-2024年罚单金额下降至3008万元和3634万元,反映历史风险"挤压式"出清后监管趋稳 [3] - 监管模式从"事后重罚"转向"事前+事中"穿透检查,立项阶段即加强窗口指导 [4] 信托业务转型进展 - 行业加速从非标投行业务转向资产服务信托等本源业务,融资类占比持续压降 [4] - 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规模达1.1万亿元,其中保险金信托规模4200亿元,同比增长60% [5][6] - 平安信托计划将保险金信托门槛从100-300万元下调至100万以下,创行业新低 [6] - 上海信托落地全国首单"不动产+现金"混合财产家庭服务信托,探索财富传承新模式 [7] 行业制度完善方向 - 服务信托面临服务标准、取费模式等规范化挑战,需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 [7]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计划修订《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并制定《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 [7]
信托年报里的危与机:去年少赚近三成 业务转型、风险化解加速
第一财经· 2025-05-18 13:4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信托行业营收632亿元,同比下降16.49%,利润总额316亿元,同比下降29.05% [1][2] - 行业分化加剧,仅25家信托公司实现营收正增长,其中吉林信托营收增长88倍至13.82亿元,中建投信托等5家公司营收降幅超100% [3][4] - 净利润10亿元以上信托公司减少4家,29家公司净利润正增长,20家公司降幅超20% [5][8] 头部公司动态 - 华润信托以38.4亿元营收和104.08%净利润增速跃居行业第一,江苏信托以28.34亿元净利润成为盈利榜首 [4][8] - 五矿信托从盈利11.9亿元转为亏损9.54亿元,营收排名跌至末位,固有业务收入暴跌10633.17% [4][13] - 上海信托因上年出售子公司导致营收下降77.25%至18.52亿元,排名从第一降至第十 [4] 业务结构分析 - 信托业务收入444亿元,同比下降7%,固有业务收入188亿元,同比下降33% [9] - 信托业务收入前三为英大信托(29.17亿元)、中信信托(22.70亿元)、华鑫信托(22.63亿元),其中中海信托增速达89.40% [9][12] - 固有业务分化显著,中粮信托增速4178.33%,五矿信托等公司降幅超1000% [13] 转型与风险化解 - 信托资产规模突破27万亿元,TOP20公司占比74%,五矿信托资产规模下降5.73% [14] - 行业重点布局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等本源业务,部分业务规模呈倍数增长 [15] - 房地产和城投领域风险持续暴露,平安信托等公司已停止新增地产项目展业 [15][16] 人员与机构变化 - 行业从业人数减少252人至1.62万人,54%公司减员,平安信托减员161人最多 [16] - 10家信托公司未披露年报,包括中融信托、民生信托等 [16]
“三投资”方法论 | 信托篇一 回归本源、发挥制度优势,信托业加大权益市场布局
第一财经· 2025-05-15 02:58
从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 念,到新"国九条"作出相应工作部署,再到市场参与者纷纷落地实践,"三投资"理念在培育耐心资本、 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逐步显现。 近年来,信托行业持续推进业务转型,在权益市场的布局明显提速。目前约20万亿元资金信托中,已有 超过8万亿元投向证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上一股重要的资管力量,信托公司将如何更好地践行"三投 资"理念? 聚焦信托行业,自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以来,信托公司持续压降融资类和通道类信托业务,加速回归信 托本源,积极向主动管理转型。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信托资产规模首次突破27万亿元。在19.95万亿元资 金信托中,投向证券市场(含股票、基金、债券)的规模已达8.34万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了3.28万 亿元,同比增幅达64.9%。 陈兵提到,在信托三分类新规政策引导下,信托公司更加注重回归本源,持续向资产服务、资产管理、 慈善信托三方面转型,不少信托公司加大了在投研体系、专业人才团队培养和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 "需要看到的是,依托信托制度优势的家庭服 ...
上海银行业绩说明会:立足地方、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打造 “不一样的上海银行”
全景网· 2025-05-08 01:00
公司高层动态 - 上海银行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5月7日举行,高层包括新任党委书记顾建忠、行长施红敏等出席 [1] - 顾建忠2025年4月新任党委书记,拥有十余年上海银行及沪农商行管理经验,熟悉本地金融环境 [1] - 顾建忠提出2025年是战略关键年,公司将聚焦价值创造、创新转型,打造"有情怀、有价值、基业常青"的银行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529.86亿元(同比+4.79%),归母净利润235.60亿元(同比+4.50%),总资产32266.56亿元(同比+4.57%) [2] - 2024年不良贷款率1.18%(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35.97亿元(同比+3.85%),归母净利润62.92亿元(同比+2.30%) [2] 战略发展方向 - 融入国家区域战略,强化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加速长三角一体化项目投放 [3] - 重点发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提升"五篇大文章"专业能力 [4] - 布局消费金融领域,推出家庭服务信托、商业养老金等特色业务,扩大养老产业支持 [4] - 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客户导向的数字化经营体系及核心系统基座 [4] 风险管理与文化建设 - 深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实施数据驱动的全面风险管理,维持资产质量向好趋势 [4] - 强调差异化竞争策略,立足本地特色,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要五不要" [4]
重庆信托三大举措历时两年化险超70亿元
中国经营报· 2025-04-30 19:3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 利润总额2.58亿元 净利润2.04亿元 其中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08亿元 [1] 业务转型 - 公司从以非标融资为主的业务形态转变为以资产服务、资产管理及公益慈善为核心的多元化业务模式 [1] - 实施"固收+投资+非标+资产经营"四轮驱动新战略 在破产重整、QDII业务、绿色金融等创新领域持续发力 [1] 破产重整业务 - 成功布局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业务 中标新光控股等35家企业实质合并破产重整案 设立规模539亿元的重整服务信托 [1] - 新华联、供销大集等项目顺利落地 台海核电、奥瑞德重整项目分别实现投资收益率28.57%、90.12% [1] 权益投资业务 - TOF、股票直投、家庭服务信托产品不断丰富 设立首单家庭服务信托"聚富2号单一资金信托" [2] - 落地首单家族信托与QDLP合作的服务信托 与消金公司合作推进消费金融ABS业务 累计规模达90亿元 [2] 风险处置 - 全流程压缩风险敞口 2023年以来累计化险规模超70亿元 [2] - 采取线上沟通、书面催收、现场催收、高层约谈等多种方式进行催收 配合地方政府监督借款人尽快销售房产变现 [2] - 对接AMC和外资PE等机构争取债权整体转让 与借款人或其实际控制人沟通谈判引荐大型央国企等推动债权转让 [2] - 争取人民法院和地方政府支持 采取查封、冻结、拍卖等方式保障受托人合法权益 [2]
交通银行:聚焦主业稳中提质 加力强化“上海主场”优势
上海证券报· 2025-03-25 18:31
文章核心观点 - 3月21日晚交行披露2024年年报,经营规模扩张、盈利增强、资产质量向好,2025年将深化创新服务国家,还披露分红方案并发布估值提升行动方案 [2][11] 分组1:经营业绩与分红 - 2024年集团资产总额突破14.9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8%,归母净利润935.86亿元,营业收入2598.26亿元,同比正增长 [2] - 2024年度全年现金分红比例为32.68%,已连续13年保持在30%以上,拟每股分配现金股利0.197元(含税),共分配146.3亿元 [2][11] - 未来三年现金分红比例均不少于30%,且将适时实施一年多次分红 [11] 分组2:深耕主业服务实体 - 2024年客户贷款余额和债券投资余额分别较上年末增长7.52%和6.59%,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1.93%和9.05% [3] - 2024年个人贷款余额达27524.06亿元,同比增长11.29%,个人消费贷款与信用卡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0.44%和9.94%,汽车分期业务增幅达240.10% [3] - 报告期末境内个人金融资产(AUM)规模达5.49万亿元,优化产品体系并推出创新产品 [4] - 截至报告期末,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三大区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7.85%,占比54.01%,较上年末提升0.17个百分点 [4] 分组3:特色金融突破 - 科技金融构建“股贷债租托”综合服务体系,设专营机构和科技支行,调整架构建立联动机制,审批周期缩短30%,授信客户数增长45.37%,“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分别为64.5%和59.59% [5][6] - 普惠金融业务,2024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余额分别达7620.73亿元和8413.67亿元,同比增长29.10%和15.72%,推出40款涉农场景特色产品 [6] - 养老金融产业贷款余额增长38.84%,上线323款适老化财富管理产品,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规模及托管业务居前列,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开展试点,优化手机银行界面 [6][7] 分组4:强化上海主场优势 - 2024年上海地区个人信贷增量110亿元,增幅9.56%,增量、增幅居上海地区五大行之首 [8] - 截至报告期末,金融市场交易量达177万亿元,“债券通”“互换通”交易量达1.80万亿元,中央对手清算代理规模居首 [8] - 制定“上海主场”建设行动方案并迭代优化,加大考核资源倾斜,推动战建融合,开展先行先试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