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碳

搜索文档
圣泉集团:拟募资25亿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
新浪财经· 2025-09-28 08:58
融资计划 - 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25亿元 [1] - 其中20亿元用于绿色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 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1] 项目规划 - 绿色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将落地济南刁镇化工产业园 [1] - 项目建成后年产硅碳负极材料10000吨 多孔碳15000吨 [1]
碳纤维、碳/碳、硅碳负极、电容炭、多孔碳... 就在Carbontech2025能源与装备碳材料展
DT新材料· 2025-09-14 16:05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高性能碳材料成为推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机器人、人工智能、风光氢等战略性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2] - 2024年全球金刚石市场接近1000亿美元 合成金刚石在工业与高科技领域达数百亿美元规模[9] - 2024年全球碳纤维市场规模超43亿美元 需求量达15.6万吨 十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2% 中国产能13.55万吨占全球需求87%[9] - 多孔碳市场需求高速增长 预计2030年需求量达4.85万吨 市场空间超70亿元[9] 展会概况与规模 - Carbontech 2025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产业展览会将于2025年12月9-1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10] - 展会预计展出面积20000平方米 汇聚全球800余家领军企业[10] - 预计吸引50000+专业观众 1000+行业CEO 2000+终端用户 1000+科研团队 3000+企业 500+政府园区与投资机构参与[10] 展品范围与技术覆盖 - 应用端涵盖汽车工业、航空航天、风电叶片、氢储运、回收领域用碳材料制品 以及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导电散热、催化吸附领域[5] - 材料端包括碳纤维、预制体、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碳(陶)复合材料 以及硅碳、硬碳、电容炭、多孔炭、石墨、碳纳米管、石墨烯等[5] - 设备端覆盖高温炉、预氧化炉、碳化炉、石墨化炉、化学气相沉积炉 以及切割机、铺丝设备、纤维缠绕机、拉挤成型设备等生产线设备[5] - 分析仪器包含XRD、TEM、SEM、比表面积测试仪、热重分析仪、粒度仪、光谱仪等检测设备[5] 参展企业与产业链生态 - 已参展企业包括顶立科技、陕西美兰德、集萃华科、西安超码、华信电炉、奥镭数控、骐杰新材料、株洲和创等全产业链企业[5] - 五矿集团、圣泉集团、中电科电子、元力新能源、木林森活性炭、厦门华碳等行业龙头企业参与[5] - NETZSCH耐驰、林德气体、儒佳科技、儒特股份等设备与技术服务商参展[5] 会议议程与专题设置 - 金刚石专题涵盖全场景应用拓展、超精密加工与制造、材料制备及培育钻石特色专场[11] - 碳纤维专题包含宏观行业分析、航空航天战略前沿、汽车工业绿色转型及可持续发展议题[11] - 新能源碳材料专题聚焦多孔炭/硬碳/硅碳/电容炭等材料 以及动力/储能/eVTOL/具身机器人电池应用[11] - 同期活动包括新品发布、科技成果展示、供需对接、应用产品展示及用户端巡馆[11]
看趋势、谈合作、抢先机,就在Carbontech2025半导体碳材料展
DT新材料· 2025-09-13 16:05
展会概况 -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产业展览会将于2025年12月9-1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预计展出面积20000㎡ 汇聚全球800余家领军企业 吸引50000+专业观众 1000+行业CEO 2000+终端用户 1000+科研团队 3000+企业 500+政府园区与投资机构参与[13][17][18][19] - 展会聚焦金刚石 碳纤维 新能源碳等材料在新兴领域的技术演进与市场脉动 构建"基础材料—核心装备—终端应用"的立体化展示矩阵[12] - 设立N1馆半导体碳材料馆和N2能源与装备碳材料馆两大主题展馆 涵盖金刚石年会 培育钻石看货会 碳纤维高端装备制造大会 新能源碳材料与电池大会等专题活动[17] 半导体碳材料展区 - N1馆集中展示与半导体制造紧密相关的金刚石及超硬材料 包括金刚石晶体 微粉 金刚石薄膜 金刚线 立方氮化硼等材料及半导体切割 钻孔 抛光 研磨工具制品[2] - 展区覆盖金刚石合成设备(微波CVD 热丝CVD 高温高压压机) 制造设备(选形机 筛分机 烧结炉)及超精密加工装备(磨床 研磨机 抛光机 激光切割设备)[2][7] - 旨在构建全产业链技术交流平台 展示创新成果 探讨技术趋势 对接行业需求[2] 展品范围 - 应用端展品包括金刚石晶体 微粉 磨料 金刚线 薄膜/DLC涂层 立方氮化硼 PDC/PCD/PCBN工具制品 培育钻石等超硬材料应用产品[5] - 材料端涵盖金刚石及超硬材料制造所需高纯石墨 高纯氢气 甲烷 氮气 晶种 模具 结合剂 金属粉等原材料[5] - 设备端展示金刚石合成设备 制品制造设备 超精密加工装备及超精密单晶金刚石刀具 射流喷嘴 拉丝模等工具[7] 碳材料市场数据 - 2024年全球金刚石市场接近1000亿美元 其中合成金刚石工业与高科技应用市场达数百亿美元规模[12] - 2024年全球碳纤维市场规模超43亿美元 需求量15.6万吨 十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2% 中国产能13.55万吨 占全球需求87%[12] - 多孔碳市场需求高速增长 预计2030年需求量达4.85万吨 市场空间超70亿元[12] 同期活动安排 - 12月9日举行开幕式 剪彩仪式 12月9-11日分别举办金刚石全场景应用拓展 超精密加工与制造 新能源碳材料与电池 碳纤维高端装备等专题论坛[14][17] - 特色活动包括培育钻石专场 新品发布 供需对接 科技成果展示 应用产品展示 用户端巡馆等[14][17] - 巡回地推活动于5月在深圳 9月在常州和上海分别举办[19]
杨瑞甫: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演变与未来趋势 | 钛资本新能源组
钛媒体APP· 2025-09-13 04:40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概况 - 锂离子电池在消费电子、动力及储能三大领域实现广泛应用,近年市场规模年均增量超20% [5] - 2024年正极材料出货量达320万吨,负极材料出货量超210万吨,且仍保持增长态势 [5] - 石墨负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占比超95%,硅基、硅碳及其他复合负极材料占比不足5% [5] 石墨负极技术特性 - 石墨负极具有六方六面体层状结构,层间距为0.335纳米,成为锂离子嵌入与脱出的天然通道 [6] - 理论比容量为372mAh/g,商业化产品比容量多在330-360mAh/g [7] - 循环性能优异,消费电子电池循环寿命超1000次,动力电池超3000次,储能电池可达10000次以上 [7] - 电子导电率高,无需额外添加导电剂,且锂离子嵌入时电位接近锂金属 [7] - 制备工艺成熟且成本低,近40年的技术迭代与规模扩大推动成本持续下降 [7] - 比容量天花板突出,商业化产品已接近372mAh/g的理论值 [8] - 快充性能受限,大电流充电易导致负极表面形成锂枝晶 [8] - 低温适应性差,在-30℃环境下容量损失可能超30% [8] 硅基负极材料发展 - 硅理论比容量达4200mAh/g,是石墨的十倍以上,但存在体积膨胀率高和电导率差的问题 [9] - 预计到2030年前后,硅基负极的渗透率将达到30%,磷基等材料在高端领域的应用也将逐步扩大 [9] - 硅基负极材料技术迭代围绕解决容量、循环寿命、成本三大核心矛盾持续迭代,已形成四代技术体系 [10] 第一代硅基负极技术 - 技术核心是通过机械球磨+碳包覆工艺制备微米级核壳结构材料 [11] - 工艺门槛极低,能直接适配现有锂离子电池负极生产线 [11] - 碳包覆将硅材料原本300%的体积膨胀率降至约150% [11] - 循环寿命短,通常循环200次后容量会出现显著衰减 [11] - 首次库伦效率低,首效仅能维持在70%-80% [12] - 导电性差,需在材料中掺入较高比例的导电剂 [12] 第二代硅基负极技术 - 以氧化亚硅(SiO)与碳复合为技术核心,通过硅氧键的形成优化材料性能 [13] - 体积膨胀率进一步降至100%-120% [13] - 循环寿命可稳定循环500次以上 [13] - 比容量达到1500mAh/g以上 [13] - 首效仍维持在70%-80%的水平 [14] - 导电性仍需改善,需通过添加导电剂来优化电子传输效率 [14] - 存在不可逆容量损失,约消耗30%的锂离子 [14] 第三代硅基负极技术 - 引入物理预锂化技术,核心是通过主动补锂解决首次容量损失问题 [15] - 首效从第二代的70%-80%提升至90%以上 [15] - 循环寿命进一步延长,普通体系可接近1000次循环,适配车用电池时可达1000-1500次 [15] - 电池质量比能量可达到250-300Wh/kg [15] - 工艺难度高,需精确控制锂元素的分布,需引入专用设备 [16] - 安全风险提升,金属锂粉易与空气、水分发生反应,存在氧化燃烧风险 [16] - 材料制备成本较前两代上升15%-20% [16] 第四代硅基负极技术 - 核心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构建三维导电网络 [17] - 多孔碳骨架可承受15MPa以上的压力,将整体体积膨胀率控制在50%-100% [18] - 电子与离子传输效率高,多孔碳骨架为SP²杂化结构,具备高导电性 [18] - 界面稳定性优异,能诱导形成稳定的SEI膜,提升循环寿命 [18] - 应用场景适配性灵活,硅负载量50%-60%的材料侧重高容量,30%-40%的材料侧重循环稳定性 [18] - 产业链长且成本高,制备流程显著更长、工艺更复杂 [19] - 体积能量密度受限,体积比能量仅比高容量石墨负极提升20%-30% [19] - 长期循环结构稳定性不足,硅颗粒反复膨胀收缩会逐渐破坏多孔碳骨架完整性 [19] - 电解液兼容性差,需专用电解液抑制,进一步增加电池体系成本 [19] 无负极电池技术 - 核心技术特征是不在负极集流体表面预制活性材料,让锂离子直接在负极集流体表面沉积、脱嵌 [22] - 能量密度更高,省去预制负极活性材料的空间与重量 [22] - 成本更低,减少了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加工与装配环节 [22] - 面临锂金属沉积行为失控与界面稳定性差的问题,易形成锂枝晶 [22] - 行业主要围绕集流体改性、电解液优化、人工SEI膜构建和补锂技术开展技术攻关 [23] - 3D多孔技术被视为未来可能产生重大突破的领域,包括3D多孔金属负极与复合金属负极 [23] 张家港博威公司技术布局 - 在多孔碳的研发上已完成两代技术迭代 [23] - 第一代产品为无定形块体多孔碳 [23] - 第二代产品是高球形度多孔碳微球,实现粒径和孔径可控 [23] - 目前已具备小批量工程验证能力 [23] 负极材料市场需求与机会 - 到2030年仅硅碳负极即可形成千亿级空间 [24] - 多孔碳技术可用于动力电池、固态电池、超级电容器、兆瓦级快充等场景,每个细分都是百亿级需求 [24] - 行业尚处产业化初期,技术领先者将率先占据头部位置 [24] 博威公司合作战略 - 定位为"协作型供应商",以技术代差切入硅碳负极赛道 [24] - 在粒径与孔径控制上领先对手一至两年 [24] - 与国内多家头部企业洽谈验证样品,计划以"供应+技术共创"模式合作 [25] - 通过"先发技术+龙头渠道"的协同关系,快速锁定下游订单 [25]
调研速递|元力股份接受信达证券等2家机构调研 聚焦技术创新与业务布局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12 09:03
调研基本信息 - 2025年9月10日10:00在公司会议室举行特定对象调研活动 [2] - 参与机构为信达证券 人员包括宿一赫和张洪滨 [2] - 公司接待人员为罗聪和兰靖 [2] 技术与创新规划 - 技术创新是公司可持续发展核心 围绕热能综合利用和降低消耗开展研发与技改 [3] - 优化生产工艺提升活性炭 硅酸钠 硅胶三大产品质量稳定性 [3] - 以技术应用 工艺改进 装备提升为着力点提高产线效率与环保水平实现降本增效 [3] - 深入研究活性炭机理探索新产品与新应用扩展特殊用途活性炭开发 [3] - 推进硬碳 多孔碳等新能源碳材料技术攻关并与下游重点应用商合作商用解决方案 [3] 活性炭产品布局 - 公司向全品类 高端化发展 除木质粉状活性炭外还开发竹基颗粒活性炭 果壳活性炭等多种产品 [4] - 产品广泛应用于发酵 食品 医药 化工 水处理等多领域 [4] 市场开拓策略 - 采取灵活销售策略扩大传统领域份额提升议价能力 [5] - 扩大颗粒炭 椰壳炭产销规模加强高端品类市场开发 [5] - 通过展会 论坛提升行业形象 [5] - 提升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强化营销精细管理 [5] - 采取差异化服务提高客户黏性促进活性炭销量增长 [5] 新能源碳材料进展 - 超级电容炭 硬碳 多孔碳已实现批量生产与销售 产品矩阵不断完善 [6] - 有序推进年产2000吨多孔碳建设项目 有望形成新增长极 [6]
元力股份(300174) - 300174元力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2
2025-09-12 07:59
技术开发与产品创新 - 持续围绕热能综合利用和降低消耗开展研发与技改,优化生产工艺,提升活性炭、硅酸钠、硅胶三大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1] - 以技术应用、工艺改进、装备提升为抓手,提高产线效率及环保水平,促进降本增效 [1] - 深入研究活性炭机理,探索新产品和新应用,扩展具有特殊用途的活性炭开发,推进硬碳、多孔碳等新能源碳材料的技术攻关 [1] - 以新产线建设为依托,加大循环产业园建设,完善活性炭、硅酸钠、硅胶、清洁能源的产业链融合水平 [2] 活性炭产品品类与应用领域 - 开发竹基颗粒活性炭、果壳活性炭、椰壳炭、超级电容活性炭、生物质硬碳、多孔碳等产品 [2] - 产品广泛应用于发酵行业、食品添加剂、医药行业、化工行业、水处理、环保行业、催化剂载体、新能源碳材料等领域 [2] 市场开拓策略 - 巩固和加强活性炭行业的市场优势地位,采取灵活销售策略,扩大传统领域市场份额 [2] - 扩大颗粒炭、椰壳炭等产销规模,加强高端品类活性炭的市场开发工作 [2] - 利用展会、论坛、研讨会等方式提升行业新形象,着力提升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2] - 强化营销精细管理,采取差异化服务方针,提高客户黏性,促进各品类活性炭销量稳步增长 [2] 新能源碳材料业务进展 - 超级电容炭、硬碳、多孔碳等新能源碳材料已实现批量生产和销售,产品矩阵日趋完善 [2] - 有序推进年产2000吨多孔碳建设项目 [2]
圣泉集团(605589):先进电子材料量价齐升,树脂龙头25H1业绩同比高增
浙商证券· 2025-08-25 13:43
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5]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H1业绩同比大幅提升 营业收入53.51亿元同比+15.67% 归母净利润5.01亿元同比+51.19% [1][2]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AI等新兴领域发展带动高频高速树脂需求 PPO/OPE、碳氢树脂等先进电子材料出货量大幅提升 实现量价齐升 [2] - 公司传统合成树脂产品通过迭代升级实现附加值及毛利率改善 合成树脂类产品营业收入28.10亿元同比+10.35% [2] - 公司前瞻布局先进电子材料产业 具备从M4到M9全系列产品解决方案能力 产品组合覆盖DCPD环氧树脂、活性酯、双马/多马、PPO及碳氢树脂等 [3] - 公司成功实现半导体封装用高纯液体环氧和特种封装用环氧树脂的规模化量产 产品满足FC-BGA、CoWoS等先进封装工艺要求 [3] - 公司拟发行25亿可转债重点布局硅碳负极材料项目 建设年产1万吨硅碳负极材料和1.5万吨多孔碳产能 把握锂电池产业升级机遇 [4] 财务表现 - 2025H1销售毛利率24.82%同比增加1.66个百分点 销售净利率9.75%同比增加2.44个百分点 [1] - 2025Q2营收28.92亿元同比+16.13%环比+17.62% 归母净利润2.94亿元同比+51.71%环比+42.34% [1] - 2025Q2销售毛利率25.40%同比增加2.00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27个百分点 销售净利率10.55%同比增加2.62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76个百分点 [1] - 先进电子材料及电池材料2025H1营业收入8.46亿元同比+32.43% 销量4.01万吨同比+14.90% [2]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6.03亿元、131.82亿元、146.69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9亿元、16.32亿元、19.44亿元 [9] - 现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21.43倍、16.79倍、14.09倍 [9] 业务发展 - 公司作为合成树脂龙头 传统主业稳步发展 PPO等高频高速树脂、多孔碳等新能源材料及生物质项目驱动新成长 [9] - 公司在半导体封装材料领域客户已涵盖日本及国内各大EMC、BT Substrate、Underfill、ABF/ACF领域 [3] - 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产品迭代升级 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实施扩产计划 [3]
2025 Carbontech 科研成果展示区 | 推动产学研融合,助力行业创新发展
DT新材料· 2025-08-24 16:04
公司战略定位 - 致力于产、学、研深度融合 通过汇集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加速碳材料产业技术革新 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先进技术支持 [1] - 科研成果展示区面向全球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团队 征集具有前沿性、突破性且可转化成果 以展台形式呈现 [1] 科研成果征集范围 - 研究领域涵盖半导体、新能源、高端装备等碳材料相关方向 [3] - 材料类包括金刚石、超硬材料、多孔碳、硅碳、电容炭、石墨烯、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3] - 制造类包括金刚石合成设备、超精密加工装备、高温处理设备(烧结炉/碳化炉/化学气相沉积炉)及科学仪器 [3] 科研成果要求 - 发布时间需为2025年以来推出的技术、产品或解决方案 [3] - 需具备前沿性、可重复性、高附加值且可转化特性 [3] - 不得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或涉密 [3] 参展方案 - 标展(9㎡)价格为8000元/个 [4] - 参展权益包括Carbontech全媒体矩阵免费推广1次 以及碳材料展会免费参会权益(所有论坛限2人) [4] 合作支持服务 - 提供新材料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 涵盖品牌传播、研究咨询、投资孵化等功能 [4] - 具体服务包括企业专访、品牌推广、会议演讲、产品展示、定制报告、需求对接、项目尽调和投资融资 [4]
圣泉集团,25亿加码固态电池材料
DT新材料· 2025-08-23 16:05
公司融资与项目规划 - 拟发行不超过25亿元可转债 其中20亿元投向绿色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 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4] - 项目规划年产硅碳负极1万吨 多孔碳1.5万吨 建设期两年 第三年起投产 预计年均销售收入39.48亿元 净利润7.56亿元 [4] 财务表现与业务进展 - 上半年营业收入53.51亿元 同比增长15.67% 归母净利润5.01亿元 同比增长51.19% [5] - 多孔碳产能已达2000吨/年 另有1000吨产能在建 已切入主流电池供应链 [5][6] 技术路线与产品优势 - 开发酚醛树脂基高性能和重组树脂基高性价比双路线多孔碳材料 [5][7] - 酚醛树脂基多孔碳提升硅烷沉积均匀性 重组树脂基多孔碳以生物质精炼副产物为原料实现低成本高性能 [7][8] - 球形多孔碳技术全球领先 孔道结构均一可控 抗膨胀性能卓越 适用于半固态及固态电池 [8] 行业背景与竞争策略 - 硅基负极是提升锂电能量密度关键方向 产业化受制于工艺稳定性和成本 [6] - 2025-2026年为硅碳负极集中投产关键窗口期 头部企业推进千吨级项目 [7] - 采用多孔碳+硅碳负极一体化路线 通过内部协同保障原料供应并降低成本 [6] 产能布局与市场意图 - 多孔碳规划产能1.5万吨远超自身硅碳负极需求 包含对外销售意图 [7] - 直接瞄准万吨级硅碳负极产能 挑战行业百吨级量产现状 [6][7]
圣泉集团开拓市场半年赚超5亿 拟发25亿可转债加码电池材料业务
长江商报· 2025-08-19 23:2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3.51亿元,同比增长15.67%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1亿元,同比增长51.19%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81亿元,同比增长51.13% [2] - 2021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88.25亿元增长至100.2亿元,净利润从6.88亿元增长至8.68亿元 [5] - 2024年营收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 [5] 业务板块表现 - 先进电子材料及电池材料业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46亿元,同比增长32.43%,销量4.01万吨,同比增长14.90% [2][5] - 合成树脂类产品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10亿元,同比增长10.35%,销量39.18万吨,同比增长15.48% [5] - 生物质产业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26.47% [6] - 大庆生产基地"100万吨/年生物质精炼一体化(一期工程)项目"连续稳定运行 [6] - 1万吨/年木糖扩建项目及2.5万吨/年木糖醇扩建项目已立项并开始采购设备 [6] 技术创新与研发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2.85亿元,同比增长25.42% [8] - 截至2025年6月末国内累计有效专利792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46件 [8] - 新能源板块已建立专业技术和研发团队,员工总数4027人,研发技术人员754人 [7] 融资与资本运作 - 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不超过25亿元,用于绿色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2][7] - 绿色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投资总额约25亿元,建成后年产硅碳负极材料1万吨,多孔碳1.5万吨 [7] - 2021年IPO募资净额18.4亿元,2024年定增募资净额8.7亿元 [8] - 截至2025年6月末IPO募资累计投资16.77亿元,投资进度91.14% [8] - IPO募投项目已实现效益合计超2.93亿元 [3][8] 行业与市场地位 - 酚醛树脂、呋喃树脂产销量位居国内第一、世界前列 [2][4] - 全球电池材料行业延续高增长态势,公司加码电池材料业务 [2][7] - 公司以"双主业驱动+全产业链协同"为发展方向,布局化学新材料、电池能源、生物制造三大领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