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国家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在服务实体与产业升级中探寻新增长点
金融时报· 2025-09-17 02:05
行业战略定位与转型 - 融资租赁行业投放资金更多流向租赁服务、公共能源、交通运输等关键民生与基础设施行业,对专精特新、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相关民生领域的服务和渗透力度持续加大 [1] - 全行业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七个行业的投放量已超1000亿元 [1] - 行业需在服务实体与产业升级中找准新定位、新路径、新增长点,锚定国家战略,深化创新转型,支持国内大循环,拓展全球布局新市场,提升跨境竞争力 [2] - 行业需构建合规发展新范式,筑牢风险防控生命线,打造科技驱动新引擎,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2] - 租赁企业需把握服务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使命,推进战略转型与业务升级,跳出传统业务框架,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谋突破 [2] - 行业转型是主动重构核心能力、重塑市场定位的必然选择,在监管导向与市场变化双重驱动下从方向共识走向实践落地 [3] 业务创新与领域拓展 - 金融租赁公司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储能设备、智算中心、低空飞行器等新业务领域,丰富业务方向,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2] - 行业形成新的战略转型路径,淡化资金中介功能,聚焦设备获取、配置优化、技术维护与残值管理等核心能力,构建设备管理专家新生态 [4] - 金融租赁凭借融资+融物独特优势,成为国产高端装备出海的重要推手 [5] - 金融租赁作为连接设备流通与跨境服务的关键纽带,应成为全球化浪潮中的新力量,帮助企业破解海外融资难题,推动装备顺畅出口 [6] - 金融租赁公司加大对国产装备出口的支持,是通过金融工具创新应用为全球供应链重构提供中国方案 [6] 发展策略与能力建设 - 租赁企业可从五方面入手助推高质量发展:深耕多维行业构建产融结合专业壁垒、优化客户结构打造精准适配专属客群、开辟差异赛道串联场景生态实现整合升级、拥抱数字科技重构业务逻辑模式进化、强化培育引擎打造人才发展坚固底盘 [3] - 行业应积极探索发展,坚持主营主业,以租赁物运营及价值管理为核心拓展业务,深耕产业链条,提高附加价值,守牢风险底线,确保核心竞争力实现合规且可持续发展 [4] - 建议强化战略定力加大对国产装备出口支持力度、深化产品创新满足中资企业多元化场景化需求、优化多方合作推动政策税收科技环境协同发展 [6]
提质增效重回报,券商聚焦这些领域
中证网· 2025-08-20 11:49
服务国家战略 - 多家券商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和重大区域建设 如西南证券2025年上半年服务川渝地区超130亿元 同比增长近30% 并设立成渝地区战略性专项投资资金 [2] - 国投资本聚焦产融协同和以融助产 在资源整合 风险管理和资本运作方面与实体企业优势互补 持续助力制造业 战略新兴产业和科创产业发展 [2] - 南京证券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和新质生产力培育 制定专项工作方案 依托"投资+投行+研究+财富管理"的全业务链服务模式开展"宁心聚力"专项服务行动 [2] 投资者权益保障 - 兴业证券每三年制定《公司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 建立对投资者持续 稳定 科学的回报机制 保持利润分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 - 西南证券持续强化投资者教育保护工作 向投资者普及金融知识 提高投资者的风险防范能力 为营造健康稳定的金融市场环境贡献积极力量 [3] - 国投证券坚持稳健经营理念 认真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要求 增强分红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更好稳定投资者预期 形成经营质效提升与股东回报增长的良性循环 [3]
透视保险公司年中工作会议:规模质效“双升”为改革创新蓄力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04
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上半年呈现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主要险企在资产规模、保障金额、经营效益等方面实现显著增长 并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金融"五篇大文章" [1][2][3] - 下半年行业将聚焦主责主业 深化改革创新 强化科技赋能和风险防控 推动高质量发展 [6][7][8][9] 规模与质效表现 - 中国人保管理总资产突破4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1.3% 承担保险责任金额1780万亿元 [2] - 中国人寿新增保险保障金额超450万亿元 赔付支出2372亿元(同比增长14.7%) 集团合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4% 合并总资产突破8万亿元 管理总资产超15万亿元 [2] - 中国人寿核保智能审核率达95.8% 数智化服务赔案占比超75% 平均时效0.2天 [2] - 光大永明人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 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 新单保费同比增长64% [2] - 东吴人寿新业务价值5.6亿元 同口径下同比增长28.6% [2] 服务国家战略成效 - 中国人寿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存量投资规模超5万亿元 公开市场权益投资净买入超900亿元 [4] - 光大永明人寿保险资金运用投资实体经济规模1099.60亿元 [4] - 中国太平科技保险保费收入增长7.3% 科技领域存量投资规模698.8亿元 绿色保险保费增长17.4% 绿色领域存量投资规模583.6亿元 [4] - 光大永明人寿绿色金融投融资存量规模178.50亿元 科技金融投融资存量规模53.91亿元 [4] - 中国太平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人群超3700万人 惠民保覆盖超1000万人 长护险覆盖1400万人 [5] - 中国太平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保费收入304.2亿元 存量投资规模840.6亿元 承保跨境车辆2.4万辆(同比增长4.8%) [5] 下半年战略部署 - 中国人保推动"六项改革" 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 [7] - 中国人寿锚定"333战略" 加快培育三大新增长极 推动三大新上市平台建设 [7] - 东吴人寿强调长期主义 强化盈利基础和合规风控能力 [7]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加强科技基础支撑能力 提升数智化水平 [8] - 光大永明人寿推动"AI光小助"应用 加速智能化转型 [8]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大力发展普惠、养老金融 加强健康险和商业保险年金产品供给 [9] - 光大永明人寿推进分红型、保障型及商保年金产品备案 [9] - 各公司均强调风险防控 中国人保要求统筹稳增长与防风险 东吴人寿坚守合规底线 光大永明人寿优化资产配置和资本补充 [9]
河套深圳园区工联会成立
深圳商报· 2025-07-31 18:50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工会联合会成立 - 河套深圳园区工联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深港国际科技园召开 [1] - 第一届委员会成员包括深圳园区重点机关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企业、顶尖科研院所代表及香港工联会代表 [1] - 组织架构体现"深港一体、多元参与"的创新模式 [1] 深港工会协作与资源整合 - 河套深圳园区工联会成立标志着深港工会协作进入新阶段 [1] - 整合香港工联会、深圳市各级工会及园区管理服务资源(海关、边检、河套发展署等) [1] - 链接赛意法微电子、元戎启行、香港城市大学内地研究院等科创企业与科研机构资源 [1] 服务国家战略与园区发展 - 河套深圳园区工联会被视为服务国家战略的新起点 [1] - 形成服务园区发展的"合力矩阵" [1]
三大底气有望夯实券商中期业绩
证券日报· 2025-07-09 16:19
核心观点 - 上市券商中期业绩预计显著增长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或达20%左右 [1] - 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行业转型深入共同支撑业绩高增长 [1] 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 - 货币政策持续宽松 5月15日起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 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2] - A股市场交投活跃 日均成交额稳定在1.3万亿元以上 新增开户数突破1260万 两融余额维持1.8万亿元高位 [2] - 交易活跃度提升带动经纪业务佣金收入增长 两融业务规模扩张贡献利息收入增量 [2] 资本市场结构性变革 - 科创板深化改革推出"1+6"措施 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 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等 [3] - 上半年券商A股股权承销额合计7098.54亿元 其中IPO承销额380.02亿元 同比增长25.53% [3] - 投行业务在IPO 再融资及并购重组领域迎来机遇 收入来源进一步丰富 [3] 行业转型纵深推进 - 证监会拟完善分类评价制度 新增"服务国家战略"指标 引导行业向质量提升转型 [4] - 头部券商强化全业务链服务能力 中小券商聚焦财富管理 产业投行等细分赛道 [4] - 国际业务收入占比稳步提升 受益于"A+H"上市热潮及跨境并购需求增长 [4] 业绩评价维度 - 需综合考量执业质量 风控水平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等指标 [5] - 短期业绩高增需转化为长期竞争力 夯实资本实力和专业能力是关键 [5]
服务国家战略、深化校企协同,清华大学为毕业生精准搭建职业桥梁
新京报· 2025-06-13 12:37
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 - 清华大学与中核集团、中航工业等10余家央企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人才合作并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链条 [2] - 通过横向科研项目实现校企联合攻关,学生在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指导下参与科研并转化成果,增强行业认同感 [2] - 与华为合作探索人工智能前沿应用,通过竞赛和挑战性课题吸引学生参与,提升毕业后留任概率 [2] - 组织"清华学子应聘行"活动,每年安排近40支队伍、600余人次毕业生实地参访重点行业企业,就业转化率超20% [2][3] 招聘模式创新 - 创新"1+N"招聘服务模式,以专场招聘会为核心配套行业讲座、校友沙龙等活动,每年覆盖学生2万余人次 [4] - 举办"走进制造业/能源业"系列活动,设置"大国重器""制造能源"招聘专场,精准对接国家重点领域需求 [4] - "1+N"模式通过行业认知、企业参访、实践跟踪三阶段,帮助学生与企业深度匹配,避免"闪婚式"就业 [4] 职业辅导体系 - 开设《职业能力拓展训练》课程,邀请300名企业HR和校友担任导师,每年提供数千人次一对一咨询 [6][7] - 辅导内容涵盖行业趋势研判、个人定位分析及面试技能训练,解决学生"知识应用迷茫"和"职业选择扎堆"问题 [7] - 通过企业开放日、模拟面试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应用场景及国家战略需求,减少信息不对称 [6] 就业成效与导向 - 近5年清华大学2300余名毕业生赴制造业、能源业就业,人数逐年递增,重点单位就业率连续多年超80% [1] - 以东方电气为例,"沉浸式应聘"模式通过车间参观、校友座谈和现场面试,提升签约效率 [3] - 职业辅导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需求,如新兴战略产业,避免资源浪费和选择偏差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