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

搜索文档
成都先进制造业实力凸显,集群发展与创新突破齐头并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00:35
工业增长与投资 -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 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 2025年1-5月同比增长8.0% [1] - 2024年工业投资增长48.7% 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 设备更新再贷款项目获批数量、投资总额及贷款需求均居全省第一 [1] - 截至2024年累计培育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5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1] 企业培育与竞争力 - 8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500强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54家 位列全国城市第七 副省级城市第四 [1] - 2024年推动超1200家企业完成智改数转 5家企业项目入选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 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5G工厂 [3] - 2025年华鲲振宇、创意信息等5家企业进入全国人工智能百强 恒图科技、考拉悠然等4家企业入选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 [6] 新兴产业突破 - 2024年实现中国大陆首条Micro-LED量产线点亮 新都航空发动机产业园竣工 吉利3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基地落地 [2] - 获批6款1类创新药占全国15% 入选首批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2] - 建成中西部首个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发布7款人形机器人居全国第五 获批全国首批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 [2] 未来产业布局 - 牵头或共建18条省级产业新赛道占全省超70% 2024年5款AI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 [2] - 全球首列时速160千米氢能源市域列车试跑 新推广氢燃料汽车400辆 开通两条城市低空载人出行验证航线 [2] - 沃飞长空AE200成为全国首个全球第二个有人驾驶eVTOL设计保证系统 [2] 技术创新与基础设施 - 累计培育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4个 省级17个 [3] - 建成大型算力中心9个 算力超8000P "算力券"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首批典型案例 [3] - 构建"AI芯片+算力算法数据+场景"产业体系 2025年1-6月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超700亿元 [6] 产业集群与区域协作 - 成渝地区生物医药、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总数达5个与上海深圳并列全国第二 [4] - 建成全球最大OLED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柔性显示产业集聚地 成渝汽车零部件全域配套率提升至80%以上 [4] - 2024年组织国际国内市场拓展活动签订48个采购合同金额约120亿元 [4] 政策支持与试点示范 - 2025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成都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5] - 获批制造业新型技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等5项国家级重大试点 2024年工信部所有首批试点城市名单均包含成都 [4] - 成都入选"2024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最佳实践TOP10城市" 2025年开展10余场供需对接活动发布超100个场景需求 [6] 应用场景验证 - 2025年6月启动首批智能机器人实景验证活动 "成都造"机器人在交通指挥、校园播报、治安巡逻、文旅服务等场景投入测试 [6] - 模拟交警现场指挥、校园信息播报、景点智慧服务等场景加速技术产品迭代 [6]
成都先进制造业实力凸显,集群发展与创新突破齐头并进 | 万千气象看成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00:22
工业增长与投资 - 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 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 [1] - 2024年工业投资增长48.7% 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 [1] - 2025年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 [1] 产业集群建设 - 截至2024年培育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5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1]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54家 位居全国城市第七 副省级城市第四 [1] - 8家企业上榜中国制造业500强 [1] - 成渝地区生物医药 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新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总数达5个 与上海深圳并列全国第二 [7] - 国家级和省级产业集群分别达12个和20个 [7] 重大项目突破 - 中国大陆首条Micro-LED量产线成功点亮 [2] - 新都航空发动机产业园竣工投用 [2] - 吉利3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基地项目落地 [2] - 获批6款1类创新药 占全国15% [2] - 沃飞长空全球总部项目落地 [2] - 入选首批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 [2] 未来产业布局 - 牵头或共建18条省级产业新赛道 占全省七成以上 [4] - 2024年5款AI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4] - 建成中西部首个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成都造"人形机器人达7款 位居全国第五 [4] - 获批全国首批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 开通两条低空载人验证航线 [4] - 沃飞长空AE200成为全国首个全球第二个有人驾驶eVTOL设计保证系统 [4] - 全球首列时速160千米氢能源市域列车试跑 [4] - 新推广氢燃料汽车400辆 [4] 数字化转型与基础设施 - 累计培育4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17个省级平台 [4] - 2024年推动超1200家企业完成智改数转 [4] - 5家企业项目入选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 4家入选国家级5G工厂 [4] - 建成9个大型算力中心 算力超8000P [4] - "算力券"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首批典型案例 [4] 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 - 成渝地区汽车零部件全域配套率提升至80%以上 [7] - 建成全球最大OLED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柔性显示产业集聚地 [7] - 2024年组织国际国内市场拓展活动 签订48个采购合同 金额约120亿元 [7] - 获批5项国家级重大试点 包括制造业新型技改 智能网联汽车等 [7]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2025年1-6月预计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700亿元 [12] - 5家企业进入全国人工智能百强 4家企业入选福布斯中国AI科技企业TOP50 [12] - 入选"2024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最佳实践TOP10城市" [12] - 开展10余场供需对接活动 发布超100个场景需求 [13] - 启动智能机器人实景验证活动 加速技术产品迭代 [13]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2025年6月四川省出台意见支持成都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10] -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 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12] - 加快构建"1+3+1"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12]
多款“明星药”亮相!医保“双目录”初审名单公布,“天价抗癌药”等双赛道冲关
北京商报· 2025-08-13 11:53
基本医保目录调整情况 - 国家医保局收到基本医保目录申报信息718份涉及药品通用名633个 其中534个通过形式审查 目录外申报信息472份涉及药品通用名393个 通过初审的通用名310个 较2024年249个增加24.5% [3] - 目录外通过初审药品涵盖肿瘤、慢性病、罕见病等领域 单抗注射液通过数量较多 礼来替尔泊肽注射液通过形式审查 主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 [3] - 新药上市获批加快推动进入医保产品需求数量增长 医保仍是主要支付方 药品放量增长离不开医保 [3] - 初审规模增长体现创新药研发投入集中体现 全国医药研发投入大幅增加 临床试验项目总数增多 多款创新药进入初审名单如艾力斯肺癌新药枸橼酸⼽来雷塞⽚ [4] 商保创新药目录设立与特点 - 商保创新药目录为全新设立的独立通道 收到申报信息141份涉及药品通用名141个 121个通过形式审查 通过率85.82% [1][5] - 目录涵盖肿瘤、慢性病、罕见病等领域 以西药为主 包括2款中成药 PD-(L)1单抗申报数量较多 出现4款核药 [5] - 司美格鲁肽片通过初审 5款CAR-T疗法药物出现在初审名单中 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成为唯一入选疫苗产品 包含多款罕见病药物 [5] - 目录设立表明国家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通过商保提供补充保障 将商业健康保险纳入国家整体框架 [6] 双目录并行机制与影响 - 基本医保目录与商保创新药目录并行 针对不同支付能力患者群体提供全面保障 提高药品可及性和市场竞争力 [1] - 形成"先商保后医保"梯度准入闭环 新药上市先纳入商保目录积累真实世界数据 为医保谈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协商确定结算价和价格保密机制 降低患者自付比例 [6] - 多品种同时通过双目录形式审查 包括百时美施贵宝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和3款CAR-T药物纳基奥仑赛注射液、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伊基奥仑赛注射液 [7] - 双申报有利于自费药从挂网到入院 即使不进医保也能进院 药企希望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争取基本医保目录广泛患者群体和稳定市场份额 同时通过商保目录满足高值创新药支付需求 [7][8] 目录审查差异说明 - 部分药品同时申报双目录但因申报条件不完全一致 可能出现形式审查结果不一致的情况 [8] - 价格昂贵明显超出基本医保保障范围的药品通过初步形式审查仅表示符合申报条件 获得进入下一环节资格 最终能否进入目录需经过严格评审程序和谈判竞价 [7]
亏损扩大、研发投入超7亿元,康诺亚营收仍靠对外授权
新京报· 2025-03-25 10:47
亏损扩大、研发投入超7亿元,康诺亚营收仍靠对外 授权 3月24日晚间,康诺亚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实现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21%;母公司拥有 人应占亏损5.15亿元,同比扩大43.4%。由于研发管线项目的快速推进,报告期内研发开支7.35亿元, 同比增长23%。同时,对外授权目前依然是康诺亚主要的收入来源,2024年对外授权收入3.92亿元。 首个产品上市 专注于研发自体免疫及肿瘤治疗领域创新生物疗法的康诺亚于2021年7月8日在香港上市,上市当年,母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高达38.87亿元。主要是因为其当时尚未有商业化产品上市,多款候选药物处于临 床研发阶段。 2024年以前,康诺亚无产品获批上市,2021年-2023年,康诺亚营收分别为1.1亿元、1亿元、3.54亿元, 收入主要来自在研产品的对外授权许可收益。通过对外授权产品提前获得产品收入,快速回笼资金,是 康诺亚的商业化策略之一。 其中,2021年的营收中,有7000万元来自石药集团就康诺亚自免产品CM310(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 的国内权益支付的首付款,4000万元来自诺诚健华就其肿瘤产品CM355的合作收入。2022年1亿元的营 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