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取水权质押贷款
icon
搜索文档
一线调研:商业银行如何破解绿色金融三大难题?
新浪财经· 2025-09-29 10:17
绿色金融发展背景 - 绿色金融从2005年"两山"理念引领到2015年成为国家战略 2023年被列为金融工作"五篇大文章"之一 形成从理念到实践的发展脉络 [1] - 兴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10756亿元 位居股份制银行首位 贷款项目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2786万吨 年节水1836万吨 [2] - 公司连续六年获得明晟ESG评级境内银行业最高评级 [2] 生态价值转化实践 - 生态价值转化面临核算难题 生态产品具有公共属性 难以界定产权和受益对象 [3] - 公司深度参与碳排放权 排污权 水权 林权等交易市场 在全国率先落地碳排放权质押贷款 取水权质押贷款 林权质押贷款 [4] - 公司向德清县下渚湖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提供2.7亿元授信 期限10年 专项用于湿地生态保护提升工程 [5] - 通过专业评估碳汇量 将未来碳汇销售收入纳入还款来源 以下渚湖湿地碳汇未来收益权质押增信 [5] 资金追踪与效益评估机制 - 公司推出利率挂钩贷款模式 将贷款利率与绿色金融气候生态友好型项目赋分挂钩 [6] - 给予德清县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发展有限公司2.5亿元授信 期限11年 利率与生态友好型项目得分挂钩 [6] - 为华峰集团再生纤维项目提供授信 利率与资源循环利用效能挂钩 [6] - 挂钩指标根据企业情况个性化设计 包括节能降碳 可再生能源装机量或ESG评分提升等目标 [7] - 通过利率优惠激励企业达成绿色绩效目标 持续监测挂钩指标评估企业环境管理水平 [7] 风险控制与商业可持续性 - 绿色贷款收息率与对公贷款基本持平 不良率优于对公贷款平均水平 [8] - 不因绿色标签降低贷款标准 通过机制设计在审批流程和利率方面提供优化方案 [8] - 福清龙江治理项目在建设期未要求额外担保 运营期以项目权益和预期收益质押担保 [9] - 安吉竹博园项目引入当地国资公司担保 采用银团贷款模式总金额10亿元 工行与公司各提供5亿元 [9] 具体项目融资案例 - 累计为福清龙江中下游综合治理项目提供2.17亿元绿色优惠贷款 [1] - 下渚湖湿地生态保护提升工程项目获得2.7亿元授信 [5] - 莫干山旅游文化提升工程项目获得2.5亿元授信 [6] - 安吉县竹博园余村两山5A级景区创建工程项目获得5亿元授信 [9]
上海农商银行:廿载陪伴育新能 以价值创造结出产业硕果
中国证券报· 2025-09-01 01:21
科技金融创新 - 上海农商银行针对生物医药行业创新成本高、投资风险大、研发周期长等特点 创新设计基于"技术里程碑"的贷款方案 授信额度与企业核心管线推进、股权融资、BD交易、补贴款等进展相匹配 已通过该模式向企业发放两轮贷款 [2] - 银行持续推动评价体系从"看过去的财报"变为"看未来的成长" 以创投思维评估企业潜力 率先成立科技金融行业研究院 下设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12个研究分院 [3] - 针对科创企业普遍缺乏抵押物但知识产权丰富的特征 积极盘活"知产"为"资产" 落地上海首单全市场化增信知识产权证券化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与客户数连续多年位列全市同业第一 [4] - 创新推出行业定制化服务方案 包括服务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算力贷"、服务创新药企业的"临床贷"、服务芯片设计企业的"芯片贷" [4] 绿色金融实践 - 围绕挖掘环境权益价值先行先试 落地上海同业多项首单首创 包括全市首笔取水权质押贷款 创新将取水权纳入银行质押、增信范畴 [6] - 通过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方式向吉祥航空发放首笔航空运输业转型金融贷款 运用利率浮动机制激励企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6] - 发行全国首笔挂钩长三角日气温指数结构性存款产品 助力涉农等特定行业客户对冲极端天气风险 [6] - 截至2025年6月末 绿色金融资产规模突破1000亿元 打造"绿鑫同舟"绿色金融品牌 集成绿色金融特色服务、绿色行业金融服务、绿色债券、绿色租赁于一体的服务平台 [7] 养老金融服务 - 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总比重达37.6% 银行入围市民政局首批承接养老机构预收费存管业务的商业银行名单 完成10家养老机构的资金监管账户开立工作 [7][8] - 通过保函业务模式支持相关机构在虹口区新建四家高品质养老院 给予养老院收单业务手续费减免优惠 [8] - 打造"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 深度整合"政银医校企"等多方资源 已建成逾千家站点 实现对全市216个街道和乡镇的全覆盖 累计服务学员4000余人 [8][9] - 建成养老金融特色网点60家 计划2025年末达到100家 服务全市超七成老年人口 为120余万客户提供养老金代发服务 [9] 客户服务模式 - 践行"做小做散"经营策略 深入理解不同客户群体的独特需求 积极参与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周期 [3] - 与"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深入合作 为逾6500家参赛企业提供全流程陪伴式服务 为优胜企业量身定制1000万元综合授信方案 [5] - 针对环保企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 通过专精特新贷款贴息缓解资金压力 授信方案涵盖流动资金贷款、非融资性保函及银行承兑汇票等多种产品 [5][6]
上海农商银行: 廿载陪伴育新能 以价值创造结出产业硕果
中国证券报· 2025-08-31 23:20
科技金融与创新支持 - 公司创新设计基于技术里程碑的贷款方案 向生物医药企业发放两轮贷款 授信额度与企业核心管线推进 股权融资 BD交易及补贴款进展匹配[3] - 公司成立科技金融行业研究院 下设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等12个研究分院 打造专业化队伍 推动评价体系从看财报转向看成长[4] - 公司落地上海首单全市场化增信知识产权证券化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与客户数连续多年位列全市同业第一[4] - 公司针对不同行业推出定制化服务方案 包括服务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算力贷 服务创新药企业的临床贷 服务芯片设计企业的芯片贷[4] - 公司通过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为逾6500家参赛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 为优胜企业定制1000万元综合授信方案[6] 绿色金融与生态价值实现 - 公司绿色金融资产规模截至2025年6月末突破1000亿元 发布绿鑫同舟绿色金融品牌 打造一体化绿色金融服务平台[8] - 公司落地上海同业多项首单首创 包括全市首笔取水权质押贷款 全国首笔挂钩长三角日气温指数结构性存款产品[8] - 公司通过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向吉祥航空发放首笔航空运输业转型金融贷款 运用利率浮动机制激励企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8] - 公司为环保企业提供专精特新贷款贴息 授信方案涵盖流动资金贷款 非融资性保函及银行承兑汇票等多种产品[7] - 公司支持的武汉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使垃圾焚烧后污泥体积减少90%以上 入选2024年度环卫行业典型案例[7] 养老金融与社会服务 - 公司入围上海市首批养老机构预收费存管银行名单 完成长宁区10家养老机构资金监管账户开立 提供银行存管+公证提存服务[9] - 公司建成养老金融特色网点60家 计划2025年末达到100家 服务全市超七成老年人口 为120余万客户提供养老金代发服务[12] - 公司通过心家园公益项目建成逾千家服务站 覆盖全市216个街道和乡镇 累计服务学员4000余人 开设百余个教学点[11] - 公司推出养老服务批次贷 打造金融+非金融 网点+社区 线上+线下养老金融综合服务品牌[12] - 公司支持民营养老服务扩量提质 给予养老院收单业务手续费减免优惠 并通过保函业务支持新建四家高品质养老院[9]
兰州银行上半年净利润9.52亿元 资产规模突破5000亿元大关
证券日报网· 2025-08-27 14:1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9.2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2亿元,同比增长0.87% [1] - 资产规模达到5097.42亿元,同比增长4.82%,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 [1] - 存款付息率较年初下降25个BP,其中公司存款付息率1.41%、个人存款付息率2.55% [2] - 成本收入比降至29.93%,较年初下降1.37个百分点 [2] 业务规模与市场地位 - 存款规模在甘肃省市场份额达12.02%,吸收存款余额3733.12亿元,位居全省第一 [1] - 贷款规模在甘肃省市场份额达10.17%,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2573.82亿元,保持全省第二 [1] - 供应链业务累计融资金额达169亿元 [2] 信贷投放结构 - 省市重大项目新增投放70.50亿元 [2] - 制造业贷款余额236.23亿元,较年初净增24.58亿元,增幅11.61% [2] - 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45.17亿元,较年初净增35.03亿元,增幅4.93% [2] - 普惠型小微贷款户数10759户,贷款余额154.75亿元,较年初净增16.81亿元,增幅12.19% [3] 绿色金融与科技创新 - 绿色贷款余额165.59亿元,较年初净增21.07亿元,增幅14.58% [3] - 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41.31亿元,增幅33.92% [3] - 2025年8月成功发行2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期限5年,票面利率1.80% [3] 乡村振兴与普惠金融 - 涉农贷款余额219.64亿元,较年初净增18.69亿元,增幅9.30% [3] - 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36.84亿元,较年初净增6.59亿元,增幅21.79% [3] 数字化转型进展 - 顺利启动新一代核心系统群"飞天"及"兰芯"建设工程 [4] - 强化科技赋能和数据驱动,加快推动数字金融发展 [4]
多地推进用水权改革——变水资源为水资产
经济日报· 2025-06-07 21:58
用水权改革核心观点 - 用水权改革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节约安全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重要举措 [1] - 水资源正逐步变为水资产,通过初始分配、市场化交易、平台建设和监管完善取得积极进展 [1] - 改革不仅是节水问题,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需持续推进高效节水工程和再生水利用 [3] 区域实践案例 宁夏吴忠市 - 通过滴灌技术推广使石家窑村亩均用水量从600立方米降至240立方米,节水超300立方米 [2] - 利通区建成数字孪生系统实现用水精准管理至每一立方米,并引入宁夏水发集团推进"投融建管服"一体化 [2] - 目标将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6,强制配置工业园区再生水置换新鲜水资源 [3] 甘肃省 - 黄羊河农工商集团通过跨区域用水权交易解决48.04万立方米地下水需求 [4] - 省级水权交易平台实现张掖抽水蓄能电站线上交易零突破,完成6.05万个取水口信息比对和5.7万个计量建档 [4] - 2023年全省用水权交易超900单,协调解决省列重大项目6800万立方米用水指标 [5] - 民乐县园区水务公司以取水权质押获兰州银行500万元贷款,系省内首笔"取水权质押贷款" [7] 河北省 - 累计开展用水权交易1632单,交易金额6377.13万元,激活3亿多立方米水资源流转 [6] - 元氏县农户刘树芬通过节水灌溉交易3992立方米取水权获400元收入,县供水公司借此扩大再生产 [8] - 入选全国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2024年交易水量128万立方米,金额13万元 [8] 创新机制与成效 - 甘肃以疏勒河流域确权试点为突破口,制定16项改革任务并启动分类试点 [5] - 河北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水权流转机制,计划打通跨行业流转通道 [8] - 各地探索用水权收储、水权贷等模式推动"水资源"向"水资产"转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