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70

搜索文档
共达电声:目前没有做精密外壳的业务,专注在音频方面的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07:59
业务聚焦 - 公司明确表示没有从事精密外壳业务 专注音频领域发展 [2] - 公司聚焦核心业务与市场需求 提升服务响应效率 [2] - 公司全力推动客户份额的有效增长 [2] 客户合作 - 公司在2024年8月中标华为Mate70全系麦克风订单 [2] - 公司未在互动平台回应是否加大与华为手机等合作 [2]
从百姓视角看全球经济治理变革
国际金融报· 2025-09-12 12:51
离岸金融对消费和企业的积极影响 - 离岸金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某新能源车企通过香港离岸金融中心融资 成本比传统渠道低2个百分点 节省资金使内地在售车型终端价格下降3000元[4] - 离岸金融推动消费品价格下降 2024年通过离岸金融融资的制造业企业将家电和手机等消费品均价拉低8%[4] - 离岸金融提升人民币国际使用便利性 东南亚超过60%旅游商户支持人民币直接结算 换汇手续费从2019年1.5%降至0.3% 一家三口兑换5万元人民币泰铢比五年前节省600元手续费[5] - 人民币离岸市场存款规模达1.2万亿美元 更多国家愿意通过离岸金融使用人民币[5] - 离岸金融保障产业链安全 某高科技公司通过新加坡离岸业务设立研发中心规避技术限制 保障上海总部2000名工程师岗位稳定[6] - 通过离岸布局保障供应链安全的企业岗位稳定性较未布局企业高37%[6] - 离岸金融增强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 2024年3月全球金融波动期间通过离岸市场调回资金超500亿美元 有效稳定人民币汇率 汽油零售价波动幅度控制在3%以内 远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15%[7] 全球金融规则对贸易和价格的影响 - 美元汇率波动直接影响进口商品价格 2024年美联储加息使美元对泰铢汇率上涨10% 导致5公斤装泰国香米从60元涨至68元[10] - 人民币结算规避汇率风险 广西凭祥口岸用人民币结算的泰国香米价格较美元结算低5%[10] - 本币结算降低交易成本 金砖国家本币结算的跨境电商商品均价较美元结算便宜8%[10] - 人民币结算提升贸易效率 广西凭祥口岸用人民币结算的越南火龙果比美元结算早两天上市 每公斤价格低1.2元[10] - 本币能源交易降低采购成本 通过《中俄本币结算协议》直接用人民币购买俄罗斯原油 每升成本比美元买中东油低0.3元 全国司机一年节省近200亿元[11] - 数字贸易规则影响服务可及性 海外版视频会员因跨境数据流动限制无法使用 进口抗癌药价格比印度市场贵3至5倍[11] - 规则优化推动价格下降 若实施数字贸易零壁垒规则 进口抗癌药审批周期可从6个月缩至3个月 价格有望降低40%[11] 产业链规则对就业和产业的影响 - 关税减免刺激出口增长 非洲自贸区对中国工程机械免除30%关税 使江苏南通某机械厂在非洲销量增长50% 工人月薪从5000元涨至7000元[12] - 技术限制导致生产收缩 2024年一季度某国产品牌因芯片受限减产15% 导致2000名临时工停工[12] - 供应链本土化降低产品价格 2024年上半年全球芯片短缺使国内智能手机均价涨15% 华为Mate70国产零件占比从30%升至70% 价格较上一代下降1000元[12] - 绿色转型创造就业机会 河北某钢厂转型后工人月薪从4000元涨至6000元 每少排1吨二氧化碳可新增2个绿色岗位[17] - 国际市场扩张带动就业 非洲自贸区建设使江苏南通某公司多招2000名工人[17] - 跨境订单提升收入水平 接跨境订单的服装设计师设计费平均涨30%[17] 数字贸易和跨境电商发展 - 政策调整降低消费成本 2024年扩大跨境电商免税清单新增300个税目 商品均价便宜15% 年轻父母一年节省近万元[16] - 绿色标准降低生产成本 山东某钢铁集团改造设备后碳排放减少40% 汽车钢板价格下降8%[16] - 本币结算提升贸易收益 浙江义乌商户通过金砖国家本币结算平台直接收巴西订单 生意增长40% 每笔订单多赚5%[18] - 跨境电商扩大销售渠道 云南水果商通过跨境电商将芒果卖到东南亚 2024年销售额翻倍[18] - 国际平台增加手工艺人收入 农村手艺人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接国外订单 一双手工布鞋多卖30元 一年多赚超2万元[18] 技术合作与产业升级 - 技术共享降低生产成本 与德国法国合作研发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 使国内车企电池成本降低15%[26] - 产业链优化提升竞争力 海尔利用RCEP规则在泰国工厂用国内核心零件组装 产品成本降20% 国内研发岗位增3000个[26] - 数字服务出口创造就业 浙江跨境数字创客计划培训2万名青年 为东南亚和中东企业提供运营服务 平均月薪8000元[27] - 农业技术输出带动就业 湖南杂交水稻种子通过金砖机制卖到巴西 带动隆平高科多招2000人[27] - 国际协作稳定粮食价格 2024年国内大米零售价波动仅2.3%[27] 国际项目与双边合作 - 灵活还款减轻合作方负担 中老铁路采用运营收入分成方案 老挝每年仅需偿还投资本金5% 可用运营收入抵扣[24] - 项目输出带动国内就业 埃及光伏电站项目使国内隆基绿能组件线多招800人[24] - 贸易便利化降低消费价格 云南瑞丽口岸对缅甸农产品快速通关 使昆明超市的缅甸芒果便宜30%[24] - 知识产权开放促进出口 新能源车企公开5000项核心专利 2024年在欧洲销量增长80% 国内相关工作岗位增加[22] - 绿色标准维护出口市场 山东钢铁厂按超低排放改造指南升级设备 避免缴纳欧盟碳关税 保住数万个就业岗位[22]
手机后盖材质加速进化:塑料 “屈居” 入门机,玻纤成了新宠
36氪· 2025-08-26 07:12
手机后盖材质演变趋势 - 手机后盖材质在美观性、实用性和成本之间不断寻求平衡,从早期金属、塑料到玻璃、陶瓷、素皮及玻纤等新材料,体现行业对设计美学和功能性的双重追求 [4][24] 塑料后盖特性 - 塑料后盖生产成本极低、耐高温耐弯折、耐用且不遮挡信号,但质感较差难以体现高级感,目前仅用于入门机型 [4][6] - iPhone 5C因塑料后盖导致销量翻车,成为史上销量最低iPhone之一,反映市场对颜值的重视程度高于实用性 [6] 玻璃后盖优势 - 玻璃后盖自iPhone 4起成为主流,具备出色可造性(如AG磨砂、渐变色、光刻纹理)和强电磁穿透性,支持无线充电及NFC功能 [7][9] - 玻璃手感温和,比金属亲民且比塑料高级,后期衍生微晶玻璃(如小米龙晶陶瓷、华为昆仑玻璃、iPhone超瓷晶面板)兼具玻璃和陶瓷双重优点 [9][11] 金属后盖局限性 - 金属后盖虽兼顾耐用和美观,但严重干扰信号接收,实用性低于美观性,早期iPhone 5S三段式设计为典型代表 [4][13] 陶瓷与素皮材质应用 - 陶瓷后盖(如小米MIX)具有高光泽度和温润手感,但造价成本高、脆性大、良品率低且偏厚重,已逐步退出市场 [14] - 素皮后盖(以华为Mate30 Pro为代表)触感温润、防滑、耐摔、隔热且兼容无线充电,迅速成为高端手机标配并下放至中端机型 [16] - 素皮材质从早期PU皮(易发黑掉皮)升级至有机硅皮革和生物基皮革,moto Razr 60 Ultra采用Alcantara植绒材质提升质感 [18][20] 玻纤材质创新 - 玻纤后盖(如华为Mate70)触感与玻璃近似,具备轻(同款机型重量下降5-10g)、薄、耐用、高可塑性等优势,支持染色、雕刻及贴皮等工艺 [21][23] - 玻纤抗冲击能力强,可通过纹理转印等工艺实现复杂设计(如华为Mate70金丝银锦配色),解决玻璃、金属、塑料等多材质缺点 [21][23] 行业材料发展方向 - 手机材质演变反映科技进步和用户需求变化,高端手机成为新材料试验前沿,未来期待更隔热、轻量化、抗摔耐磨且低成本的复合材质 [24][26]
内测“AI万能搜”,淘宝要走条不一样的路
36氪· 2025-08-25 00:10
阿里AI电商战略调整 - 公司于2023年末市值曾逼近拼多多 创始人马云罕见发声 强调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 是机会也是挑战 公司会改变[1] - 公司过去两年AI电商战略主要集中在B端 例如万相营造和绘蛙等产品 将AI能力深度嵌入生意经营增长中 如今开始向C端用户提供AI能力 试图用AI改造网购体验[2] 淘宝AI万能搜功能 - 淘宝正在灰度测试AI万能搜功能 瞄准穿搭指南 送礼清单 选购攻略和问口碑四个核心场景[3] - 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提问 AI会生成融合文字 商品 视频图片的答案报告 解决购物攻略 口碑评测 优惠咨询等消费问题[3] - 功能设计类似DeepSeek和豆包 用获取信息 查询需求 分析总结展示内容生成逻辑 不直接提供商品链接 而是基于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选购建议和避坑提醒[5] - 功能可视为AI种草机器人 具备购物偏好能力 基于丰富数据库和协同过滤算法 为每位用户打造专属种草内容[5] AI对电商购买行为的影响 - 硅谷风险投资机构a16z分析 AI Agent驱动的智能化购买体验正改变所有购买行为 包括冲动购买 日常必需品购买 生活方式购买 功能性购买和人生重大购买[6] - a16z给出反直觉结论 越是重要的购买行为 AI影响力越微弱 因人类对AI幻觉存疑 不会将身家性命托付给原理不明且运行不稳定的科技造物[8] - 在冲动购买和日常必需品购买等小额支出上 AI引导效果更显著 通过分析浏览历史 购买记录和文字情绪 在最恰当节点推送最符合需求的产品 甚至改造用户生活方式 实现千人千面[8] 电商行业竞争格局 - 内容化自疫情以来成为电商平台发力重点 源于抖音 快手 微信视频号等内容平台为盈利纷纷电商化 不再向电商平台输送流量[11] - 电商平台发现用户消费习惯变化 电商化内容平台拿走用户注意力和购物需求 因此电商平台选择自己生产内容并汇聚流量 淘宝Slogan从随时随地想淘就淘改为太好逛了吧[11] - 电商平台在吸引用户关注方面不如内容平台 抖音日人均使用时长1.55小时 淘宝用户日均时长58分钟 其中00后仅11分钟[11] - 淘宝用户购物意图明确 转化率高达8.2% 远超行业平均值4.5% 网民有确定性购物需求时仍乐于上淘宝[13] 淘宝战略方向调整 - AI万能搜是淘宝最大化数据与基础设施优势的武器 代表公司调整发展方向 过去数年尝试的电商内容化可能被按下暂停键[10] - 公司选择扬长避短 不再追求用户花更多时间在淘宝 而是希望用户每次搜索和提问都能在AI助力下转化为购买[13]
隔屏有手,AI手机自动点咖啡背后,是偷偷启动的无障碍功能
36氪· 2025-06-16 09:08
AI手机智能助手功能现状 - 荣耀Magic7 Pro的YOYO智能助手表现最流畅 能够全自动完成点外卖需求直至付款环节 [5] - 小米15 Ultra和vivoX200的智能助手可自动打开App并输入搜索内容 但无法完成口味选择等后续操作 [7] - 华为Mate70仅能实现打开App 无法进行自动搜索和选择操作 [7] - 在发红包场景中 四款手机均能自动完成打开微信 找好友 输入金额等操作 仅支付环节需手动密码 [7] - 语音订酒店功能仍以手动操作为主 智能助手仅能提供酒店列表或快应用卡片 [7] 无障碍功能的技术应用 - 无障碍功能作为系统级API 可突破App间数据隔离 实现跨应用调用 [9] - 智能助手通过"读屏+模拟点击"技术组合 模仿人类操作完成自动化任务 [10] - 荣耀AI基础服务 小米澎湃AI引擎 vivo小V记忆等智能体均安装在无障碍功能应用中 [10] - 该技术原应用于游戏挂机操作 现升级为"阅读屏幕信息-推理下一步做法-执行操作"的AI驱动模式 [10] 隐私安全风险 - 无障碍功能可读取用户与设备的所有交互信息 包括聊天记录 银行卡号等敏感数据 [10] - 2024年2月发现仿冒DeepSeek的安卓木马 通过诱导用户开启无障碍权限实现完全手机控制 [11] - 历史上存在自动抢红包软件滥用无障碍功能监听社交平台消息的案例 [11] - 大模型加持下 黑客可能通过提示词注入攻击控制端侧AI 导致隐私泄露和资金被盗 [13] 用户授权机制缺陷 - 安卓官方要求无障碍服务需用户主动开启 但实际操作中被隐藏于复杂协议中 [14] - 荣耀手机存在"动态开启"现象 任务执行时自动开启无障碍功能 结束后自动关闭 [16] - 小米vivo在隐私声明中提及需要收集界面文本 控件位置 媒体数据等信息 [16] - 每家手机厂商至少有4-5个分散的隐私协议 用户通常一次性勾选全部同意 [19] - 不同协议对信息收集范围规定不一致 用户难以全面了解数据调用情况 [19] 行业发展与监管挑战 - Counterpoint预测2027年全球AI手机渗透率达40% 出货量5.22亿部 [20] - 行业面临支付环节授权和人为验证流程平滑化的核心挑战 [20] - 法律专家指出侵权风险关键在于是否获得用户单独授权 [20] - Anthropic推出模型上下文协议(MCP) 试图通过标准化接口解决工具集成问题 [22] - 微软Google等企业正整合MCP与现有安全框架 通过API威胁监测降低风险 [22]
2025国补多地面临二次启动:国家补贴2025全国统一持续到12月31日结束
搜狐财经· 2025-06-13 06:47
政策动态 - 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紧急辟谣,2025年国家补贴全国统一截止时间仍为2025年12月31日,当前调整仅为阶段性空窗期 [1] - 财政部已预拨810亿元衔接资金,重庆、江苏等地明确6月下旬至7月重启第二轮投放 [4] - 首批资金消耗速度超预期,截至5月底全国已消耗补贴资金超1500亿元,占全年3000亿总池超50% [3] 补贴规则详解 汽车 - 报废国四燃油车或2018年前新能源车购新能源车补2万元,燃油车(2.0L及以下)补1.5万元 [5] - 置换更新新能源车最高补1.5万元,燃油车最高1.3万元(如北京) [5] 家电 - 覆盖冰箱、空调等12类传统家电,新增微波炉、净水器 [5] - 一级能效补售价20%(最高2000元),二级能效补15%(最高1500元),空调每户最多可补3台 [5][8] 手机数码 - 适用手机、平板、手表(单价≤6000元),≤3333元补15%,>3333元封顶500元 [5] - 超6000元机型(如华为Mate70)享平台额外10%补贴 [5] 资金与监管调整 - 重庆首轮12亿家电补贴6月初耗尽,郑州、湖北等地紧随其后关闭通道 [3] - 江苏启动限额管理,线下每日额度压降至670万元,广东转向"粤焕新"平台核销 [3] - 监管升级主因部分商家利用"虚假旧机回收""一码多刷"套补,增设SN码与身份证绑定核验 [3] 消费者策略 - 高优先级购物清单:空调/高端手机单品补贴高达2000元,建议6月底前下单 [8][9] - 新能源车叠加购置税免征综合省超5万元,河南湖南等地最晚10月前申请 [8][9] - 线上入口:京东APP搜"家电省2000"(家电)、"数码省2000"或"手机省500"(手机平板) [1][9] 市场趋势 - 河南、湖南等人口大省额度或提前至12月中旬耗尽,高需求品类全国资金池消耗率超70% [9] - 下半年政策重点转向县域市场,特斯拉Model Y/3首次入围新能源汽车下乡目录 [9] - 农村充电桩试点县最高获4500万建设补贴 [9]
国补政策2025最新结束消息:国家补贴2025全国统一持续到12月31日截止
搜狐财经· 2025-06-13 04:11
政策时间线 - 全国统一截止时间为2025年12月31日,覆盖家电、手机数码、汽车三大领域[4] - 河南、湖南等人口大省因额度紧张,建议最晚12月中旬前完成购买[5] - 重庆因首批12亿家电补贴耗尽,已于6月初暂停,预计7月重启[5] 补贴执行情况 - 截至5月全国消耗补贴超1500亿元,占全年额度50%以上[5] - 江苏、广东升级风控系统,严打套补行为[5] - 江苏、广东叠加消费券后综合补贴达20%,青岛、江西扩围至激光投影仪、扫地机器人[6] 家电类补贴细则 - 覆盖12类传统家电及新增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7] - 1级能效/水效产品补售价20%,单品最高2000元[7] - 2级能效产品补15%,最高1500元[7] 手机数码类补贴细则 - 覆盖手机、平板、智能手表(单价≤6000元)[7] - ≤3333元产品补售价15%(如3000元手机省450元)[7] - >3333元产品封顶补500元(如6000元手机实付5500元)[7] 汽车类补贴细则 - 新能源车报废2018年前旧车最高补2万元[7] - 燃油车报废国四及以下车最高补1.5万元[7] 补贴领取方式 - 家电类:京东APP搜"家电省2000"[10] - 手机数码类:京东APP搜"手机省500"或"数码省2000"[11] - 地方通道:湖南用"云闪付",北京用"京通小程序"[11] 补贴使用策略 - 可叠加以旧换新(旧手机最高抵3000元,旧家电抵2000元)[15] - 618期间京东红包叠加国补后综合省40%(如8000元空调实付5100元)[16] - 高价值商品如空调、iPhone 16、华为Mate70建议优先下单[17] 政策资金动态 - 财政部已预拨810亿元第二批资金[20] - 全国补贴池消耗率超50%,河南、湖南等地或于12月中旬提前耗尽额度[20]
外卖大战烧到618,即时零售成大促增量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5-16 09:13
京东618战略布局 - 京东宣布618期间外卖与国补将"双线作战",外卖地位显著提升 [1][3] - 京东外卖推出"京东超级外卖日"活动,每月18日可抢1.68元咖啡、奶茶,支持现点现吃或先囤后送 [3] - 京东集团CEO许冉表示即时零售是核心零售业务的战略外延,外卖在即时零售中订单频率和体量最高 [5] 即时零售行业动态 - 传统电商大促期间外卖、即时零售参与度不高,但京东今年将二者并列,寄望于即时零售带来新鲜感 [5] - 国补政策显著促消费,2025年Q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3%,Android市场因国补增长5.3% [5] - 京东外卖在流量、获客及转化上已见效,并与超市、生活服务品类出现交叉销售 [5] 美团618参与情况 - 美团买药参战618,总商品数同比增长70%,慢病药品、医美面膜等品类销量增长超50% [6] - 美团闪购未明确下场618,但4月在数码板块开启国补活动,额外提供平台优惠券 [7] - 美团闪购国补后数码产品价格接近主流电商平台,如华为Mate70 12GB+512GB到手价低至5392元 [7] 即时零售竞争格局 - 美团闪购扩展数码品类提升客单价,京东通过外卖抢占高频消费场景,双方跨界布局成618增量看点 [8] - 高客单价数码品类曾是线下门店及传统电商战场,美团2022年试水"手机小时达"但未形成规模 [8] - 京东高调入场外卖后,美团决心布局数码市场,与京东在各自优势领域展开竞争 [8]
AI原生手机之战:三大阵营的对决
36氪· 2025-05-07 12:23
行业趋势 - 2024年中国AI手机出货量同比激增591%,渗透率从2023年的3%跃升至22%,预计2025年将突破1.18亿台,占整体市场的40.7% [4] - 全球600美元以上高端机型占比突破30.9%,其中AI功能贡献了75%的溢价能力 [4] - 头部厂商研发投入占比攀升至12%-15%,远超传统硬件创新周期 [4] - 行业面临硬件创新枯竭、用户换机周期拉长至51个月的困境,集体押注AI [5] 技术演进 - AI手机需具备端侧大模型算力、系统级AI融合、场景化主动服务等特征,与早期仅搭载语音助手或美颜算法的「伪AI手机」不同 [8] - AI在手机中的表现类似于自动驾驶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落地,分为辅助驾驶和高阶辅助驾驶 [9] - 影像革命从传统比拼主摄范围转向AI驱动的视频创作,涉及芯片、算法、光学重构等全新技术方案体系 [10] - 交互升级体现在智能体的任务调度与复杂处理,如荣耀Magic7的「YOYO智能体」可全流程执行购买咖啡等任务 [10] 厂商动态 - OPPO Find X8系列推出AI一键闪记功能,荣耀x70i具备AI拍照聚焦、任意门等功能,华为畅享80主打AI通话 [2] - vivo X200系列搭载「蓝心大模型」,夜景动态范围提升3倍,OPPO Find系列采用「AI导演模式」自动剪辑15秒短视频 [10] - 华为通过鸿蒙系统与麒麟芯片的软硬协同实现预判能力,如通勤时自动预加载导航App [11] - 苹果首次披露「Apple Intelligence」体系,将大模型能力深度嵌入iOS 18,支持自然语言调用跨应用服务 [13] 硬件与生态 - 2025年Q1智能硬件AI芯片出货量同比激增420%,未硬件AI化的机型均价同比下跌12% [16] - 高通骁龙8 Gen4预留「AI算力池」,华为向第三方开放「盘古大模型」接口,吸引超2000家应用接入鸿蒙生态 [17] - 联发科天玑9400通过NPU能效优化,AI摄影功耗下降80%,荣耀Magic7系列搭载专业通信芯片HONOR C2,弱网信号提升20% [16] 竞争格局 - 苹果坚持自研和本地化合作,端侧闭环,但被批评在AI方向过于保守 [17][19] - 华为主打端云协同,通过自主研发芯片与云端盘古大模型处理复杂任务 [20] - 小米、OV、荣耀为代表的开放派拥抱第三方大模型,构建「智能体商店」生态 [20] - 华为因鲲鹏、异腾等算力平台及20%的研发投入强度,被认为最有机会领跑AI手机市场 [22] 未来挑战 - 厂商需在算力、生态和场景的平衡中获得优势,仅聚焦传统场景将陷入同质化泥潭 [22] - 未来5年无法构建AI原生能力的品牌可能被动退场 [22] - AI手机是否是终极命题仍存疑,未来智能终端设备形态可能颠覆现有手机概念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