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保护

搜索文档
当汽车成为智能终端,如何为“轮子上的数据”制定共识标准
中国新闻网· 2025-09-28 06:45
在中国,标准建设同样在加速推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部部长丁彦辞介绍,中国已建立139项新能 源汽车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全球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标准体系。该学会已发布377项团体标准, 来自全球1400家单位、1.3万名工程师参与标准制修订。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24万辆,其中中国出口新能源汽车201万辆。具备智能网 联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在进入不同市场时,不仅涉及整车,还涉及数据安全、智能驾驶等新兴领域的合规 要求,更复杂的是智能网联功能带来的新挑战。且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的监管要求差异巨大,企业在不同 市场往往面临多次认证、重复检测的问题。 "在欧洲,数据隐私保护极其严格;在南美,要求适配乙醇汽油。"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中国汽研")董事长周玉林用实例说明了各国标准差异带来的挑战。 寻找全球认可的"通行证" 面对标准碎片化难题,国际标准制定机构正在探索统一的解决方案。英国标准协会(BSI)全球体系认证 业务总监桑德拉·沃尔卡诺夫斯卡(Sandra Volkanovska)指出,标准是跨越国界的通用规则。 她提出了"净零排放标准"作为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的蓝图,包含几个关 ...
卖通话录音换钱,这个奇葩应用爆火
36氪· 2025-09-26 02:59
就在公众愈发关注个人数据被互联网巨头白白拿去训练AI之际,一个名为Neon的应用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协助消费者出售个人数据爆火。 截至发稿,Neon已经登顶美国App Store社交网络类别,同时在免费应用总榜上也冲到第三,仅次于谷歌Gemini和ChatGPT。 | | | 这款应用将自己标榜为一款通过AI产业赚钱的工具,声称通过录制并向"可信赖AI公司"出售录音,用户每年可以赚"数百或数千美元"。 当用户使用app打电话时,软件会自动录音并计费。如果双方都是Neon用户,软件会同时录制双方的语音,并按照30美分/分钟的价格支付费用。如果只有 用户是Neon用户,软件宣称只会录制用户的语音并按照15美分/分钟付费。单人单日最多可以通过打电话拿到30美元。 这样的一款应用能够在苹果商店上架,且能火起来,至少说明市场上的确有一部分人愿意用隐私来换取几美元现金——哪怕此举可能会带来不可知的沉重 代价。 如同市面上大多数互联网服务一样,Neon应用的风险也藏在服务条款的角落里。 Neon并未披露会把数据卖给哪些AI公司,而与诸多拥有用户数据的公司一样,Neon本身也存在数据泄露风险。 虽然公司宣称只会捕捉用户这一方 ...
2023丨直击 TikTok 听证会,日益收紧的包围圈
晚点LatePost· 2025-09-26 00:35
TikTok面临的监管挑战 - 美国国会听证会持续近5小时 周受资接受超过50位议员超200次质询 核心议题涉及数据安全、外国政府干预及未成年人保护 [3][7][8] - 议员频繁以"yes or no"打断解释 拒绝给予详细说明机会 听证会呈现高度对抗性态势 [4][9][12] - TikTok提出"得州计划" 投资15亿美元将美国用户数据迁移至甲骨文服务器 并成立美国数据安全子公司接受第三方监管 [13][15][46] TikTok在美国的市场地位 - 美国月活跃用户达1.5亿 是2020年三倍 日活跃用户超8000万 相当于Facebook美国用户数一半 [5][39] - 覆盖美国500万企业用户 但广告变现效率低于Facebook 2022年Meta、Google与Amazon占据美国广告市场超60%份额 [8][42][43] - 电商业务进展缓慢 美国直播电商2022年底才上线 因监管危机决定2023年放缓扩张步伐 [44] 地缘政治影响因素 - 拜登政府采取立法手段推进封禁 两部法案(DATA Act和RESTRICT Act)获两党支持 正等待国会投票 [38] - 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推送技术于2020年8月被列入中国出口限制名单 TikTok剥离涉及技术出口审批 [5] - 欧盟委员会、英国、加拿大等多国政府设备禁用TikTok 蒙大拿州参议院已通过全州封禁禁令 [37] 公司应对策略 - 游说支出大幅增长 2022年字节跳动游说开支达538万美元 是华为1.7倍 过去三年总花费超华为十年总和 [45] - 从国内抽调核心骨干支援TikTok 包括抖音原市场负责人支颖、今日头条原负责人陈熙 [51] - 内部定位强调"indispensable"(不可或缺)目标 希望成为用户和创作者必备平台 [39] 技术架构与数据管理 - "得州计划"要求新公司董事会向CFIUS汇报 所有雇员需为美国公民或绿卡持有人 年运营成本7-10亿美元 [13][46] - 算法使用机器学习基于兴趣信号 但议员质疑代码审查无法排除外国政府通过训练数据施加影响 [17][18] - 年龄验证采用"年龄门槛"机制 结合用户公开资料和视频内容进行交叉验证 [29][30] 历史监管演进 - 特朗普2020年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发布行政令 但被联邦法官签发初步禁令拦阻 [34][35] - 拜登2021年撤回行政令 改为系统性安全审查 五个月后提出修改商务部规则加强应用监管 [36] - 2022年12月政府支出法案纳入政府设备禁用TikTok条款 次年2月白宫要求30天内完成清理 [37]
借道“无障碍”,AI助手可能在盯着你
创业邦· 2025-09-25 04:27
以下文章来源于时代财经APP ,作者冯恋阁 时代财经APP . 聚焦于企业财经新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230006 来源丨 时代财经APP(ID:tf-app) 作者丨 冯恋阁 图源丨Midjourney 2025年是当之无愧的Agent元年。 从Manus爆火,到各家终端厂商开始推出并迭代端侧AI助手,不难发现,厂商也意识到了这背后的机会。 与曾经的大语言模型不同,AI Agent能做的比聊天更多。 只需要一句自然语言指令,手机就能自动完成点外卖、发红包等曾经需要多步点击的任务。 大部分AI Agent能够代管手机,是使用了安卓系统里特殊的无障碍权限。这个本来是设计给视障人士的功能,能够让手机看到屏幕上的一切,同时,还可以 代替用户执行点击、滑动等操作。如今,厂商选择用这个权限来实现AI功能。 但当下,这份便利的背后实际隐藏着风险。在无障碍权限开放的背景下,AI应用基本"全知全能",应用或许能够读取到包括支付密码、聊天记录在内的敏感 信息,也可能可以随意点击。 一个可见的事实是,随着AI Agent技术不断迭代,人类只会越来越习惯被硅基助手们包围的日常。 因此,当下更应该搞清楚AI A ...
汇量科技(01860):业绩加速增长,飞轮效应持续显现
国证国际· 2025-09-22 09:1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20.9港元[1][4][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38亿美元 同比增长47%[1][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0.32亿美元 同比增长3.4倍[1][2] - 广告技术业务收入9.29亿美元 同比增长47.6% 其中程序化广告平台Mintegral收入8.97亿美元 同比增长48.6%[2] - 营销技术业务收入879.4万美元 同比增长1.1%[2] - 毛利率从2023年20.6%提升至2025年预计21.5%[5][12] - 经调整净利率从2023年1.8%提升至2025年预计4.8%[5] 业务驱动因素 - 智能出价产品体系贡献流水超过Mintegral总流水的80%[3] - 游戏品类收入6.62亿美元 同比增长51.7% 占Mintegral收入73.8%[3] - 非游戏品类收入2.36亿美元 同比增长40.6% 占Mintegral收入26.2%[3] - 反垄断政策为行业参与者创造更多发展机遇[2] - 全球隐私保护政策推动公司AI和机器学习技术发展[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93亿/27.05亿/32.87亿美元[5][11] - 预计2025/2026/2027年增长率分别为38.8%/29.3%/21.5%[5][11] - 预计2025/2026/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0.999亿/1.291亿/1.565亿美元[5][11] - 预计2025/2026/2027年每股盈利分别为0.06/0.08/0.10美元[1][4][5] - 预计2025年市销率2倍[1][4] 股东结构与市场表现 - 主要股东Mobvista Co., Ltd持股39.19% GIC Private Limited持股5.12% 先锋领航持股2.02%[8] - 十二个月绝对收益1,266.41% 相对收益1,221.03%[9] - 总市值281.77亿港元 流通市值281.77亿港元[7]
失约的iPhoneAir,焦急的运营商
新浪科技· 2025-09-21 06:43
iPhone Air在中国发售延期 - iPhone 17系列于9月19日在中国开售 但iPhone Air未如期发售 苹果官网及电商平台显示发售信息改为"后续更新" [2] - iPhone Air是一款仅支持eSIM的智能手机 目前中国尚未开放eSIM手机服务 [2] eSIM技术特点与监管现状 - eSIM通过远程OTA方式激活 运营商以无线下载方式将信息写入设备芯片 与传统实体SIM卡的物理插拔方式不同 [2] - 中国对eSIM监管态度严谨审慎 涉及数据主权、隐私保护、技术标准与法律法规等安全保障工作 [2] - eSIM技术自2017年起在全球普及 中国已广泛应用于物联网领域 如智能手表、车载设备、农业传感器等 但智能手机通信领域支持eSIM的进程仍在推进中 [7] 运营商eSIM业务准备情况 - 中国移动已完成支持eSIM手机能力的系统开发改造 各省营业厅已具备业务办理能力 预计近期获得工信部批复后向用户开放 [4] - 中国联通官网已上线eSIM业务专区 但仅支持智能手表或眼镜的一号双终端业务 手机业务系统仍在升级中 [4] - 中国电信官网未上线eSIM业务 但北京电信曾宣称将于iPhone Air开售当天同步上线eSIM手机业务 随后删除该信息 [5] - 苹果公司文件指出 中国联通是iPhone Air在中国大陆唯一受支持的eSIM运营商 需线下实名核验激活 [5] eSIM安全与监管挑战 - eSIM存在被黑客攻击、窃听或恶意篡改的风险 影响用户隐私和安全 [8] - 工信部等监管部门对eSIM的技术成熟度、安全问题及行业发展进行多方考量 设置标准关口 [8] - 2021年工信部联合公安部推进"断卡行动" 打击电信诈骗 要求加强卡号实名制管理及风险防控 [9] - 2023年5月 三大运营商以"业务维护升级"为由暂停eSIM业务办理 监管出于安全管理风险要求下线业务 [9][10] 产业链推动与未来展望 - 中国联通尝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eSIM身份验证 确保用户信息真实性与不可篡改 [14] - 手机厂商如苹果、华为、OPPO、荣耀等均在推动eSIM应用 终端已准备就绪 软件需待监管批准后改动 [6][14] - eSIM普及节奏为穿戴先行、手机跟进 中国联通已于今年年中恢复可穿戴设备eSIM业务 [11][13] - 行业分析认为eSIM手机服务在中国开放只是时间问题 运营商和终端厂商均在等待监管批复 [3][6][14]
荣耀获“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自审计能力评价”最高等级证书
环球网· 2025-09-19 11:41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隐私保护已日益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如何让用 户在享受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保障其隐私安全,成为各方尤其是各大科技企业面临的重要议题。 9月16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荣耀成为首批通过数安标准强基助力计划(DSEP) "个 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自审计能力评价"(简称"PCA-SC")的企业,获得此次评价活动最高等级二星(规 范级)证书,是智能终端行业首家通过评价的企业。业内人士认为,此项证书不仅是对荣耀个人信息保 护合规审计能力的认可,更标志着荣耀在完善隐私保护体系、引领行业合规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 步。 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能力评价证书 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 感谢贵单位参与DSEP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专题工作,依据 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国家标准和实践指南,经评估,贵单位个 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自审计能力达到规范级,特发此证书。 针对AI换脸诈骗这一热点问题,荣耀设计开发"智能终端AIGC人脸合成反诈检测系统",是全球首个基 于设备端AI的换脸反诈检测能力,能够在用户视频通话时对人脸进行检测与风险提示, 凭借出色的创 新性、先进性、实用性,此系统荣获2 ...
英伟达之后 微软被曝暗藏“后门”
经济观察网· 2025-09-16 03:57
微软UCPD驱动潜在安全机制 - 微软UCPD.sys驱动被指控通过注册表深层隐藏加密数据并动态释放未知可执行程序 可能具备后门功能 [1][3][4] - 该驱动内置针对中国软件厂商的黑名单机制 包括数字签名 进程名和路径黑名单 覆盖腾讯 搜狗 360 金山 联想等数十家企业产品 [1][2] - 黑名单机制导致中国软件修改默认应用时返回操作失败错误 而国外同类软件可正常操作 形成不公平竞争 [2] 地域差异化行为与数据收集 - UCPD驱动在欧盟地区受《数字市场法》限制启用公平模式 允许用户自由切换默认应用 但在中国等其他地区仍实施拦截 [2][3] - 当系统地理位置编码为中国(45) 中国香港(104) 中国澳门(151)或中国台湾(237)时 驱动激活额外监控功能并开启日志上报 [5] - 日志内容涵盖进程完整路径 数字证书签发者 注册表修改路径及值 驱动版本等 并通过可选诊断数据加密上传至微软服务器 [5] 潜在安全风险与历史案例 - 释放的可执行程序功能未知且可接收远程指令 可能被恶意利用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渗透突破口 [4][6] - 历史案例显示微软系统后门多次针对中国:2025年美国NSA利用Windows后门对能源 交通等关键设施发起27万次攻击 2024年BITSLOTH后门包含中文日志 2019年SockDetour后门潜伏服务器窃取数据 [6][7] - 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美国情报机构通过微软Exchange漏洞长期攻击中国军工 航天及生物医药企业 [7] 行业影响与应对 - 事件引发中国用户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集体担忧 国内网络安全公司已启动深入分析并呼吁相关部门调查 [1][7] - 专家建议用户采用国产操作系统和软件以减少对外部依赖 降低潜在安全风险 [7]
AI上车凸显隐私伦理挑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5 03:00
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行动意见》),明确 指出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构建全场景智能交互环境。在政策的强劲推动下,智能汽车正迅速走进 普通家庭。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渗透率已达68.2%,预计到2025年底将提升 至78.9%。 然而,在技术迅猛发展的背后,隐私安全的隐忧始终如影随形。2023年,某品牌超过215万名用户的车 辆数据泄露事件历历在目。2024年,高合、理想汽车又接连陷入摄像头隐私风波。尽管车企均否认具备 远程调取数据的能力,但公众的担忧情绪已广泛蔓延。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 出:"智能网联汽车在采集个人信息时,必须获得用户授权,且只能收集对驾驶目的有意义的必要信 息,过度收集本质上是对用户权利的侵犯。"随着汽车从机械产品演变为"移动数据堡垒",技术理性与 人文价值的冲突正逐步深入关键领域。 数据洪流中的技术暗礁 行业自律机制正在逐步建立。2024年11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隐私保护"标识,首批授权20余 款车型使用,测评内容涵盖隐私协议、摄像头管理、数据加密等六项核心指标。但调查显示,仅56.6% ...
库克不再「挤牙膏」:iPhone薄了,AI缺席
36氪· 2025-09-10 23:42
iPhone Air产品特点 - 苹果推出迄今为止最薄iPhone Air 厚度仅5.6mm 重量165克 起售价999美元[1] - 屏幕尺寸6.5英寸 比iPhone 16 Plus略小 续航能力不足 需搭配专用电池配件提供65%额外电量[1] - 采用苹果自研网络无线芯片N1 蜂窝调制解调器C1X及第三代3纳米芯片 成为使用最多自研芯片的iPhone[8] - 屏幕抗刮擦性能提高3倍 背板玻璃抗裂性能提高4倍 被宣称比以往任何iPhone更耐用[8] - 续航时间与iPhone 16相同 搭配99美元电池配件可观看40小时视频 不搭配仅能观看27小时[10] - 后置单摄像头 缺少48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 但支持前后摄像头同时拍摄功能[10] 折叠屏战略布局 - iPhone Air被视为折叠屏手机技术前探 行业预测苹果将于2025年正式投产折叠屏iPhone[2][7] - 折叠屏iPhone将采用与Air相同的高密度电芯以保证续航 初代美国售价预计2000-2500美元以上[11][12] - 折叠屏iPhone最大卖点为"内屏几乎没有折痕" 采用三星显示器无折痕屏幕方案[12] - 可折叠iPad可能于2028年面世 硬件创新聚焦折叠屏方向[10][13] 中国市场挑战 - iPhone Air取消实体SIM卡仅支持eSIM 但中国仅联通支持eSIM 用户吐槽开通过程繁琐[4] - 苹果在中国与华为竞争处于劣势 华为已推出第二款商用三折叠手机Mate XTs非凡大师[12] - 苹果国行版AI功能与阿里巴巴百度合作尚未落地 目前无更新合作方案[16] AI技术发展现状 - Apple智能功能延期落地 Siri等个性化功能最快2026年春季发布[6][14] - iOS 26系统将于9月更新 实时翻译等功能由OpenAI的ChatGPT提供支持[6][21] - 苹果AI团队四名顶尖研究人员跳槽至Meta 公司提高基础模型研发人员薪酬[17] - 苹果考虑收购Perplexity AI未果 转而评估谷歌Gemini模型进行技术合作[17] 竞争格局与用户反馈 - 三星在发布会后嘲讽苹果"没折叠 噱头大" 并计划2024年11月上市首款三折叠手机[1][12] - 美国客户满意度调查显示三星安卓手机满意度同比下降1% 谷歌摩托罗拉下降3% iPhone用户满意度也下降1%[19][20] - 海外科技博主评价iPhone Air若成为折叠手机才考虑更换 目前iPhone 17仍是更划算选择[10] 公司战略定位 - 苹果强调隐私保护为核心优势 AI服务优先在设备端完成 远程服务采用加密处理[21][22] - 公司服务全球超过23亿台设备 对AI安全要求高于能力探索 不必包揽所有AI领域[20][22] - 硬件升级循规蹈矩 软件创新循序渐进 自2015年来持续被批评缺乏突破性创新[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