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券通南向通
icon
搜索文档
打造利率“定价锚” 外滩15号见证30年金融变迁|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9-11 14:40
日均成交超10万亿元,平均每秒交易突破1亿元 在热播剧《繁花》中,汪小姐因抓住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的机会赚到了"第一桶金"。"这一情节,折 射出中国早期外汇市场化改革的缩影——在人民币汇率并轨和统一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的背景下,中国 外汇交易中心应运而生。"在外汇交易中心二楼的历史展厅里,讲解员向记者讲述了外汇交易中心的诞 生背景。 同年,外汇交易中心正式入驻外滩15号这栋具有百年历史的建筑。这里曾是中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 华俄道胜银行上海分行的所在地。自1994年落户以来,外汇交易中心在承接历史的同时,开启了利率市 场化改革的进程,并逐渐成长为中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大型基础设施"。 外汇交易中心党委委员、副总裁董忆伟回忆道,成立初期,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有限,产品和服务单 一,主要服务对象是国内银行。而经过30年发展,如今中国银行间市场已跻身全球前列。 目前,外汇交易中心服务范围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家机构,业务涵盖货币市场、债券市场、 外汇市场及各类衍生品,人民币也已成为全球第四大交易货币。 在金融市场的脉搏跳动中,有一个数字牵动着所有资金交易员的神经——DR007。作为银行间市场7天 ...
平均每秒交易超过1亿元,这里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大动脉”
搜狐财经· 2025-09-10 09:06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展历程 - 1994年汇率并轨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同年成立[1] - 成立初期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小且服务对象仅限于国内银行 经过30年发展已成为全球排名靠前的交易市场[3] - 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35% 2024年本外币市场成交规模达2617万亿元 日均成交量10.5万亿元[5] 市场地位与业务规模 - 债券市场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 总存量约190万亿元 银行间债券市场占比88%[5] - 服务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6000家机构 业务范围涵盖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的现货与衍生品交易[3] - 本外币市场成交量占中国主要金融要素市场70% 每秒交易额超过1亿元[5] 对外开放举措 - 境外法人机构参与数量超过1100家 境外投资者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约4万亿元 2024年现券交易量19.1万亿元[7] - 提供结算代理/债券通北向通/互换通等引进服务 以及南向通走出去服务 交易时长延长至20小时连续交易[7] - 债券通北向通自2017年上线已有834家境外机构入市 南向通自2021年上线已扩展至非银机构[7]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上海持牌金融机构1796家 其中外资机构556家占比近三分之一[9] - QFLP试点吸引99家国际资管机构 QDLP试点吸引66家国际资管机构[9] - 沪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互联互通机制持续深化推进[9]
第七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举行
中证网· 2025-09-01 12:56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成果 - 第七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在广州南沙举办 主题为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全面合作发展 [1][2] - 论坛由中共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广东省金融智库联合会和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承办 [2]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进展 - 深港通交易总额突破100万亿元 [1] - 跨境理财通规模超1200亿元 [1] - 债券通南向通将投资者范围从银行类机构扩大至券商 基金 保险 理财四类非银机构 [2] - 跨境支付通于今年6月落地 截至7月底双向汇款超70万笔 总额超40亿元 [2] 广东金融业发展数据 - 今年上半年广东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 [1] - 金融业占全省GDP比重达9.3% [1] - 存贷款规模 证券交易额 上市公司数量 保费收入等主要金融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1] 金融创新与国际化建设 -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取得新突破 [1] - 香港通过债券通 理财通和跨境支付通更紧密连接内地与国际金融市场 [2] - 澳门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 推动大湾区企业到澳门发债融资 [2] - 澳门发挥中葡金融服务平台和大湾区联通平台作用 [2]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思路 - 从跟踪追赶转向部分领域引领超越 [1] - 从集成创新转向原始创新 [1] - 从终端产品创新转向中间品创新 [1] - 从协同创新转向创新集群 [1]
深化跨境合作 加快金融开放
搜狐财经· 2025-09-01 01:04
论坛背景与主题 - 第七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于8月30日在广州南沙举办 聚焦"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全面合作发展"主题 [2] 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 -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张军扩提出"十五五"时期三大重点任务:提升消费能力与信心以扩大消费需求 恢复房地产市场信心并构建新发展模式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以解决"卡脖子"问题和增强前沿创新能力 [3]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演进 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面临新挑战 [3] - 全国政协委员余斌强调金融需服务四方面:高质量发展需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并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科技创新需优化科技金融发展机制 提振消费需加快供给侧改革与金融创新 服务业需加快发展支持 [4]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路径 - 王一鸣提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实现四大转变:从跟踪追赶到部分领域引领超越 从集成创新到原始创新 从终端产品创新到中间品创新 从协同创新到创新集群 [4] 金融竞争力提升举措 -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提出深化监管协调合作 推进跨境金融规则标准衔接与互认 稳妥推进金融数据跨境流动 加大金融科技应用提升跨境服务水平 打造跨境金融服务模式和样板 [5] - 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指出大湾区金融业体量大、要素全、国际化程度高居全球第一方阵 需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十五五"金融战略 建立统一金融市场 补齐金融短板 支持先行先试赋予改革试验权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5][6] - 原中国银保监会副部长级干部于学军认为珠三角9市需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定位在融资投资上创新突破打通国际资本联系 港澳需畅通资金进出内地渠道做大人民币资产交易规模增强离岸人民币中心吸引力 [6] 金融互联互通进展 -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陈维民介绍债券通"南向通"扩容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4类非银机构 大湾区理财通"2.0"政策框架持续完善便利服务投资者 [7] - 跨境支付通快速支付系统于今年6月落地 截至7月底双向汇款超70万笔总额超40亿元 [7] - 澳门金融管理局代主席黄善文表示澳门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现代金融业 希望更多大湾区企业到澳门发债融资发挥中葡金融服务平台作用 [7][8] - 澳门通过《投资基金法》实现与大湾区投资基金行业联动 深化金融科技创新合作推进数字澳门元与数字人民币对接推动金融创新和联动 [8]
非银行业点评:“南向通”参与机构扩容,非银机构投资经纪或迎机遇
民生证券· 2025-07-09 01: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债券市场双向开放推进,“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持续优化,非银机构参与“南向通”交易,投资标的范围与弹性有望提升 [2][3] - 推动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有望提升港股人民币柜台交易规模,相关机构交易经纪收入和做市业务收入或同步提升 [4] - 2025 年港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规模持续提升,交投热度维持高位,建议关注非银相关投资标的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7 月 8 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债券通周年论坛 2025 公布三项对外开放优化措施,包括完善“南向通”运行机制、优化离岸回购业务机制安排、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同日,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提及推动将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技术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力争近期公布实施细则 [1] 债券市场双向开放与“南向通”发展 - 2017 年“北向通”开通,2021 年“南向通”开通,此前内地投资者主要为 41 家银行类金融机构等,今年 1 月提出优化“南向通”运行机制,后续将扩大投资者范围等 [2] 非银机构参与“南向通”交易 - 本次措施将境内投资者范围扩大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 4 类非银机构,可通过“南向通”购买香港债券市场多币种债券,投资标的范围拓宽,有助于提升投资弹性和自营投资收益率 [3] 推动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 - 5 月 7 日证监会表示推进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香港交易所 2023 年推出“港币 - 人民币”双柜台模式,截至 2025/7/7 多家内地券商在港机构担任做市商,南下资金入市有助于降低换汇成本等,相关机构收入有望提升 [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头部券商,九方智投控股等互联网金融标的,以及香港交易所等优质金融机构标的 [5] 相关政策梳理 - 香港金管局扩展离岸人民币回购协议业务,“南向通”投资者范围扩大至非银机构,30 年期 IRS 合约下线,未来将推出以 LPR 为参考的合约,财政部加大在港发行国债频率与规模;香港证监会推动多项工作,包括增加一级市场固收产品发行、提升二级市场债券流动性、研究建立优化配套基础设施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