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券通“南向通”
icon
搜索文档
债券通“南向通”上线四周年:助推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
中国经营报· 2025-09-24 18:36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债券通"南向通"完善了内地与香港 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格局,加速了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融合。 在郭一鸣看来,这为内地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渠道,通过投资香港离岸债券市场,有效 分散单一市场风险,提升资产收益稳定性;同时,"南向通"带来大量内地资金,提升香港债券市场活跃 度与流动性,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还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动 能。 彭博大中华区总裁汪大海也对记者表示:"'南向通'的扩容为更多境内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新的境外投资 渠道,有助于优化资产配置,获得更具吸引力的投资回报。从长远来看,这也将进一步增强人民币资产 的国际吸引力。" 2025年9月24日,债券通"南向通"迎来开通四周年。 作为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关键举措,2021年9月24日,在债券通"北向通"平稳运行四年多的基础 上,债券通"南向通"正式上线,标志着债券通实现"双向通车",为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按 下"加速键"。 四年间,"南向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上海清算所通过金融基础设 施互联互通模式托管"南向通"债券 ...
债券通“南向通”投资者范围将扩至非银机构
证券日报· 2025-08-08 07:19
债券通南向通扩容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完善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 近期拟将境内投资者范围扩大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四类非银机构[1] - 债券通南向通于2021年9月24日上线 目前仅限41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及QDII/RQDII机构参与投资[1] 非银机构投资机遇 - 为非银机构拓宽全球资产配置渠道 支持构建跨市场跨币种多元化投资组合 提升资产配置灵活性和收益潜力[2] - 支持直接参与离岸人民币债券和中资美元债交易 满足全球资产配置需求 可动态调整境内外资产配置比例[2] - 多币种多市场配置有助于降低单一市场利率波动影响 有效对冲汇率风险 增强抗风险能力[2] - 通过参与境外市场提升跨境投研风控及交易能力 激发金融产品创新与业务拓展 增强客户黏性[2] 香港债券市场影响 - 市场参与者扩容将为香港债券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提高市场流动性和交易规模 增强交易活跃度[3] - 点心债市场规模和深度扩大将巩固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3] 市场运行现状与发展预期 - 截至今年5月末 通过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模式托管的南向通债券达918只 余额5329.4亿元[3] - 业界预期未来将出台更多优化措施 包括引入利率互换期权等衍生品以满足对冲需求[3] - 需进一步完善全球托管服务以适应非银机构清算需求 提升跨境结算效率[3]
今日视点:债券通“南向通”参与机构扩容意义深远
证券日报· 2025-08-08 07:19
债券通南向通参与机构扩容核心观点 - 债券通南向通参与机构范围扩大至券商、保险公司、理财及资产管理公司等四类非银行金融机构 此举有助于拓宽非银机构资产配置渠道 促进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长期稳定繁荣 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 非银机构资产配置优化 - 非银机构此前主要依赖QDII额度出海投资 但QDII额度稀缺且审批周期长、使用限制多 债券通南向通为其投资海外债券建立高效通道 [2] - 南向通提升非银机构全球化资产配置能力 增强投资收益弹性 例如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1.68% 香港10年期政府债收益率2.99%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4.34% 显著利差有利于优化资产结构 [2] - 南向通有助于化解优质资产荒 增强资产负债匹配能力并提升经营韧性 [2] 内地债券市场稳定机制 - 内地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187.2万亿元 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但部分基准债券利率持续下行 根源在于低风险优质资产供给不足导致资金过度集中于长期国债等品种 [2] - 南向通相当于为内地债市需求端安装减压阀 分流优质券种需求压力 平衡市场供求 其年度总额度达5000亿元等值人民币 [3] - 香港债券市场的港元债、离岸人民币债及G3货币债等选项可对内地同类券种形成替代效应 [3] 香港债券市场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 - 南向通扩容吸引保险资金等长线资金流入香港债市 增强二级市场流动性 为国际发行机构提供更便利融资环境 进一步吸引国际投资者 [4] - 非银机构多元投资策略与灵活交易模式增强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与交易活跃度 撬动香港离岸人民币资产池规模扩张 [4] - 扩容预计吸引更多优质主体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壮大离岸人民币资产供给 促进人民币从贸易结算货币向国际融资货币转变 [4]
“南向通”扩容在即 险资喜获“入场券”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05
债券通南向通扩容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完善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 近期拟扩大境内投资者范围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四类非银机构 [1] - 债券通南向通于2021年9月24日正式上线 允许境内投资者通过该通道投资香港债券市场 投资范围包括离岸人民币债券、港币债券、G3(美元、欧元、日元)债券 [2] - 现行参与机构包括41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及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和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 [2] 南向通市场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5月末 南向通托管债券达918只 余额攀升至5329.4亿元 较2021年9月末的35只和55.25亿元实现跨越式增长 [2] - 债券通南向通实行限额管理 资金净流出年度总额度为5000亿元等值人民币 每日额度为200亿元等值人民币 [3] - 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占比仅为1.9% 远低于金融管理部门15%的上限要求 [3] 保险机构投资机遇 - 险资可通过南向通新增投资香港债市渠道 优化资产配置并提升投资表现 [5] - 目前仅有48家险企获批QDII资格 额度合计389亿美元 不足以满足配置需求 [3] - 欧美市场利率较高 10年期国债收益率美国达4.34% 欧元区达3.24% 显著高于国内传统型人身险产品2.5%的预定利率 [4] 保险行业准备情况 - 中国人寿已发布《关于开展南向通债券及香港互认基金投资的议案》 [5] - 多家大型险企已组建专业团队并完善系统建设 为业务机会做好充分准备 [6] - 险资获准参与南向通是保险行业深化资产配置改革的关键契机 [6]
非银机构拿下债券通“南向通”入场券,券商跨境业务迎新机遇
快讯· 2025-07-16 23:55
债券通南向通扩容 - 债券通南向通运行八周年之际参与机构范围扩大 券商等非银金融机构获得新发入场资格 [1] - 非银金融机构加入南向通将满足其在低利率环境下的多元化投资需求 [1] - 非银金融机构参与南向通需提升投研能力、风控水平及境外债投资专业度 [1]
这类机构 拿到“入场券”!
中国基金报· 2025-07-13 15:06
债券通"南向通"扩容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宣布扩大"南向通"参与机构范围,新增券商、保险公司、理财及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机构 [1] - 可交易币种由人民币拓宽至美元、欧元、港元等多币种 [1] - 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进一步满足投资者的利率风险管理需求 [1] 非银机构参与影响 - 此前参与机构仅有银行类金融机构、QDII和RQDII,扩容后非银机构获得投资全球债市渠道 [2] - 有助于提升非银资金组合投资回报和风险收益比,特别是在国内债券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 [2] - 可缓解"资产荒"压力,以10年期国债为例,中国、美国和欧元区利率分别为1.64%、4.34%和3.24% [3] - 险资出海新通道打开,国内传统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2.5%明显低于欧美债券收益率 [3] 券商业务机会 - 券商自营业务可通过配置高收益债券提升回报,利用境内外利差和汇率波动进行套利交易 [4] - 资管业务可开发挂钩境外债券的理财产品,设计"南向通"专属资管计划 [4] - 部分券商可能成为合格做市商,通过提供流动性赚取买卖价差 [4] - 中资企业赴港发行离岸债券需求增加,券商可提供承销、财务顾问等服务 [4] 离岸回购业务优化 - 拓宽离岸回购应用场景至多币种,取消对回购质押券的冻结 [6] - 提升在岸人民币债券作为抵押品的应用场景,推动离岸回购交易规模扩大 [6] - 多币种回购可匹配不同货币负债需求,减少汇率对冲成本 [6] - 香港可发展成多币种回购交易中心,增强全球资金枢纽功能 [6] 市场互联互通影响 - 深化内地与香港债市互联互通,扩大境内外资本双向流动规模 [6] - "南向通+港股通人民币柜台"协同可形成资产配置闭环 [7] - 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推动离岸人民币资产从"流动性补充"向"核心配置"升级 [7]
这类机构,拿到“入场券”!
中国基金报· 2025-07-13 14:53
债券通"南向通"扩容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宣布债券通优化扩容措施 包括扩大"南向通"参与机构范围至券商、保险公司、理财及资产管理公司 拓宽离岸回购应用场景至美元、欧元、港元等多币种 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 [1] - 扩容有利于拓宽境内非银机构海外资产配置渠道 提升香港债券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 巩固其全球金融中心地位 [1] 非银机构投资机遇 - 此前"南向通"仅限银行类金融机构和QDII/RQDII 新增券商、保险等非银机构可投资全球债市 提升组合回报和风险收益比 [3] - 当前国内10年期国债利率1.64% 显著低于美国4.34%和欧元区3.24% 险资通过配置高收益境外债券可缓解投资端压力 [4] - QDII额度稀缺且审批周期长 "南向通"为非银机构提供便利出海渠道 [3] 券商业务增长点 - 自营业务可通过配置高收益债券和跨市场套利交易提升回报 资管业务可开发挂钩境外债券的专属理财产品吸引高净值客户 [6] - 部分券商可能成为合格做市商 中资企业离岸债券发行需求增加将带来承销机会 [6] - 需应对跨境合规和汇率风险管理挑战 需建立严格境外债券信用评级体系防范违约风险 [7] 离岸回购机制优化 - 离岸回购交易币种从人民币拓宽至美元、欧元、港元 取消回购质押券冻结 盘活抵押品流动性 [9] - 多币种回购可匹配不同货币负债需求 降低汇率对冲成本 推动香港成为多币种回购交易中心 [11] - 优化措施增强在岸人民币债券对外资吸引力 促进债券市场双向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 [11]
债券通“南向通”参与机构扩容意义深远
证券日报· 2025-07-10 16:16
债券通"南向通"参与机构扩容 - 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宣布扩大"南向通"参与机构范围,新增券商、保险公司、理财及资产管理公司等四类非银行金融机构 [1] - 该举措有助于解决内地金融机构面临的资产配置困境,对非银机构发展和两地债券市场繁荣具有深远意义 [1] 对非银机构的影响 - 为非银机构提供新的海外债券投资渠道,替代此前依赖的QDII额度(审批周期长、额度稀缺) [2] - 显著提升全球化资产配置能力,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1.68% vs 香港10年期政府债2.99% vs 美国10年期国债4.34% [2] - 缓解"优质资产荒",增强资产负债匹配能力和经营韧性 [2] 对内地债券市场的影响 - 内地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187.2万亿元(截至5月末),但部分基准债券利率持续下行反映优质资产供给不足 [3] - 扩容相当于安装"减压阀",通过5000亿元等值人民币年度额度分流内地债市需求压力 [3] - 香港市场的港元债、离岸人民币债、G3货币债可对内地同类券种形成替代效应 [3] 对香港债券市场的影响 - 引入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增强二级市场流动性和融资吸引力 [4] - 非银机构多元策略提升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与交易活跃度 [4] - 扩容将吸引更多主体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壮大离岸人民币资产规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4]
债券通“南向通”投资者范围将扩至非银机构 有望为香港债券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
证券日报· 2025-07-09 16:10
债券通"南向通"优化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三项对外开放优化措施 包括完善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 拟扩大境内投资者范围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四类非银机构 [1] - 债券通"南向通"于2021年9月24日上线 目前允许41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及QDII/RQDII参与境外债券投资 [1] 非银机构参与的影响 - 扩大非银机构参与范围有助于构建跨市场、跨币种的多元化投资组合 提升资产配置灵活性和收益潜力 [2] - 非银机构可通过债券通"南向通"直接参与境外债券市场交易 特别是离岸人民币债券和中资美元债等品种 [2] - 非银机构可动态调整境内外资产配置比例 利用各地区货币政策差异缓解经营压力 对冲单一市场汇率风险 [2] - 参与境外市场有助于非银机构提升跨境投研、风控及交易能力 丰富产品体系增强客户黏性 [2] 对香港债券市场的影响 - 市场参与者增加将为香港债券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 提高市场流动性和交易规模 [3] - 香港点心债市场规模和深度的扩大将巩固其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 [3] - 截至今年5月末 通过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模式托管的"南向通"债券918只 余额5329.4亿元 [3] 未来发展展望 - 业界预期未来将有更多优化措施出台 进一步加强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通 [3] - 未来可考虑引入利率互换、期权等衍生品以满足机构对冲需求 [3] - 需进一步完善全球托管服务以提升跨境结算效率 适应非银机构清算需求 [3]
【新华解读】互联互通优化措施步履不停 债券通“南向通”试点将拓宽至非银机构
新华财经· 2025-07-08 12:39
债券通南向通扩容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宣布债券通优化扩容措施,包括扩大南向通参与机构范围至券商、保险公司、理财及资产管理公司,并优化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允许回购期间债券再质押使用[1] -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行政总裁梁凤仪表示,这些措施将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的发展[1] - 业内人士指出,南向通已平稳运行近四年,托管规模和成交量稳步提升,市场机构需求更趋多元化,系列扩容举措将为债券通发展注入新动能[1] 南向通托管规模增长 - 截至2025年5月末,上海清算所托管南向通债券918只,余额5329.4亿元[6] - 南向通托管规模目前已是三年前的五倍有余(5.063倍),2022年5月末仅有178只、878.9亿元[6] - 2025年5月南向通托管规模同比增长21%,2024年12月同比增长52%[2][6] 非银机构参与机会 - 南向通扩容为非银金融机构打开投资新渠道,涵盖香港主要债券交易品种[3] - 境内证券公司可更好进行自有外币资金管理,提高收益率,增配境外中资债券有助于提高组合收益并降低净值波动[3] - 境内投资者对海外资产配置需求日益增长是南向通重要驱动力,未来发展具备较大潜力[3] 市场影响与人民币国际化 - 南向通扩容标志着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迈出坚实一步,有助于拓展境内外债市互联互通深度与广度[4] - 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重要一环,长远将提升人民币资产国际吸引力[4] - 扩容会为香港债券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和活跃度,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4] 香港离岸债券市场发展 - 财政部近年来加大在港发行国债频率与规模,市场期待增加中长期国债比重[8] - 越来越多的境内外企业选择在香港发行点心债,点心债市场规模明显扩容[8] - 监管部门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更多元衍生产品,包括利率、外汇和信贷衍生类产品[8] 市场基础设施完善 - 业内希望香港大力发展离岸国债商业回购市场,发挥离岸国债作为融资工具作用[9] - 优化配套离岸人民币产品相关基础设施,包括前台交易系统及中后台配套系统[9] - 香港证监会今年工作重点之一是发展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抓住人民币国际化机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