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住宅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8月全国住宅产品月报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9-20 02:38
以下文章来源于克而瑞产品测评 ,作者产品力研究中心 克而瑞产品测评 . 聚焦房地产产品、交付研究及产品力、交付力测评 1本月看点 HIGHLIGHTS 房企产品动态 万科植物园已成为万科长期品牌战略。 客户趋势 住宅结构特征 产品亮点分析 四代宅 亮点:挑空墅厅突破空间格局 。 老人独居趋势下,银发族未明言的居住痛点值得关注。 住宅产品需关注居家养老需求,打造包容各年龄段的代际友好型家居环境。 1 - 8月,全国市场成交面积中枢稳步提升,14 0- 16 0㎡产品市场份额同比增加1.2个百分 点,120- 140㎡产品同期占比也增加1个百分点,其余更大面积段产品成交占比也同比持 增。 从总价段来看, 环渤海、长三角 区域趋向高总价段 , 中西部区域 趋向 低 总价段 , 而珠三角区域低总价产品成交结构稳健。 1 - 8月,上海成 交向主 力面 积段集 中,且趋向更 大面积,100- 120㎡、 90 - 100㎡和 120- 1 40㎡产品占据成交前三位,且10 0㎡以上的两个面积段产品的比重同比增幅合计超过一 成。成都成交由二房、三房向四房迁移,前两者的成交占比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6和 2 .9个百分点, ...
2025房地产企业品牌价值50强揭晓 “好房子”建设成新趋势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8 03:5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房企整体业绩止跌回稳 购房者信心和预期处于修复过程中 [1] - 品牌房企通过稳健财务运营 聚焦核心城市战略和推出改善型产品 展现出较强抗周期性 [1] 头部企业品牌价值 - 品牌价值前三强为中海(858亿元)、保利发展(614亿元)和华润(583亿元) [1] - 绿城、龙湖、招商蛇口、越秀、万科、建发和新城位列第四至十位 新城为新晋10强企业 [1] 品牌溢价表现 - 10强品牌房企近三年在重点城市销售溢价率多分布于0至5%区间 2024年平均溢价率为1.32% 较上年下降0.10个百分点 [1] - 65.18%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支付溢价 占比较上年上升3.11个百分点 其中56.87%接受0-10%溢价区间 较上年上升5.15个百分点 [2] 消费者品牌认知 - 品牌在购房决策中起重大影响 55.72%消费者认为非常重要 40.56%认为重要 两者合计占比较上年提升0.30个百分点 [2] - 仅3.72%消费者认为品牌重要性一般 较上年下降0.30个百分点 不太重要和很不重要的占比均为0 [2] 业务转型方向 - 部分品牌房企出售优质资产以实现资金回笼和业务剥离 部分将经营性业务作为转型方向 其盈利稳定性可平滑利润波动 [3] - 租赁业务战略地位提升 代建业务成为多元业务发展重要方向之一 [3] 产品发展趋势 - "好房子"建设成为行业新趋势 品牌房企积极构建完整产品体系 从安全性能、舒适宜居、绿色低碳、智慧科技和社区环境等方面落实标准 [3] - 多个优质项目在2025年落地 响应2024年以来国家政策导向 [3] 技术应用创新 - AI技术成为提升经营效率关键因素 在投资、设计、建造、营销和运营等环节逐步渗透 [3] - AI正在改变传统运作模式 为行业提供降本增效新路径 [3]
产品洞察 | 房企与客户一起设计的社区长什么样?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9-14 01:43
行业转型趋势 - 房企正从传统"产品导向"模式全面转向"用户导向"开发路径[4] - 通过客户深度共创机制实现产品设计、物业服务和社群运营的创新突破[3][4] 设计端客户共创实践 - 招商蛇口南通和园从拿地阶段即邀请业主参与建筑形态、景观、公共空间及户型精装等全维度设计[6][7] - 业主共同选定自然隐奢建筑立面风格 实现与紫琅湖自然景观的融合[7] - 纯别墅社区为每户业主量身定制专属户型规划及精装设计 满足家庭结构及生活方式差异化需求[11] 服务端客户共创体系 - 绿城通过品质共建、邻里公约等机制推动业主成为美好生活共同营造者[14] - 温州绿城海棠鸣翠邀请业主参与社区植树活动 强化亲子协作与邻里情感联结[14][16] - 华润置地"达尔文课堂"面向全社区招募讲师 构建居民共参与的教育平台与多元学习场景[18] 社群运营创新模式 - 房企将社群运营主导权交予业主 使其成为发起人、策划人和主理人[18] - 从"成员视角"出发提升业主参与感与社区归属感[18] - 客户共创机制通过构建新型客户关系为房企带来可持续竞争优势[21]
财面儿丨金地集团: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7.01 亿元
财经网· 2025-08-29 09:04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56.78亿元,签约面积125.4万平方米,签约金额171.5亿元 [1]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亏损37.01亿元,主要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及房地产业务结算毛利率降至7.57% [1] - 有息负债余额697亿元,其中98.5%为银行借款,债务融资加权平均成本3.96%,较2024年末下降9个基点 [1] 负债与资产结构 - 资产负债率63.7%,扣除合同负债后资产负债率58.9%,净负债率54.4%,指标保持稳定 [1] - 总土地储备2701万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1162万平方米,一、二线城市占比79% [1] - 通过土地置换、规划调整及存量房"收存转保"等方式优化存量资产质量 [1] 项目运营与土地获取 - 在武汉通过保障房收储置换获取桥梁学校A1和A3-1地块,A1地块2025年6月首开去化率达88% [2] - 在金华、常州、青岛、大连等地推进政府收购商品房、商办项目调规及闲置土地收储 [2] - 报告期内于杭州临平区和上海松江区获取优质住宅用地,坚持深耕重点城市策略 [2]
金融街:筑牢现金流安全防线 护航新业务落地成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03:00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6.5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6.06亿元,通过多维举措保障现金流安全并优化资本结构,为转型及新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1] - 公司通过销售去化、资管业务稳收、精细化资金管理实现现金流持续为正,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同比下降19.46% [2] - 资管业务收入9.9亿元,息税前利润6.0亿元,写字楼出租率保持89%以上,商业项目出租率88% [3] - 融资余额压降23.67亿元至674.91亿元,融资成本控制在1.00%-3.80%,货币资金储备达106.37亿元 [4] - 公司抓住房地产行业政策机遇,加速城市更新和文旅业务落地,培育新增长动能 [5] 现金流管理 - 销售端实现签约额47.6亿元,签约面积32.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产品贡献42.7亿元,商务产品4.9亿元,京津冀区域销售占比54.62% [2] - 资金管理推动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同比下降19.46%,建立动态监控与调度机制 [2] - 资管业务通过写字楼、商业、酒店板块精细化运营,北京金融街中心出租率89%以上,购物中心出租率88% [3] - 下半年计划深化销售调度与回款管控,优化资管招商策略,延续精细化资金管理 [3] 资本结构优化 - 融资余额较2024年末压降23.67亿元至674.91亿元,融资成本区间1.00%-3.80%,3年以上长期融资占比超84% [4] - 货币资金储备106.37亿元,为业务拓展预留财务空间 [4] - 下半年将前置统筹融资方案,募集成本合理的资金 [4] 新业务发展 - 房地产行业政策释放积极信号,包括城中村改造、"好房子"建设与城市更新机制衔接 [5] - 公司优先推进城市更新项目,探索"内容为核心、项目为载体"的运营思路 [5] - 深化"四轮驱动"战略,拓展文旅与城市更新业务 [5] 行业展望 - 房地产行业政策效应逐步释放,市场止跌回稳基础不断夯实 [6] - 稳健房企有望将财务优势转化为经营优势,抓住行业转型机遇 [6]
半年报观察︱董事长杨扬上任两年 金融街净亏损终于同比收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16:53
公司业绩 - 上半年营业收入46.55亿元,同比下降51.7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0.08亿元,同比减亏49.20% [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9亿元,上年同期为1.51亿元 [1] - 现任董事长杨扬任期内累计净亏损超过140亿元 [3] 资产转让 - 完成天津瑞吉酒店和惠州喜来登酒店的转让,收到交易价款 [2] - 天津瑞吉酒店交易总价款5.27亿元,其中股权转让价款2.35亿元,债权2.92亿元 [2] - 惠州喜来登酒店交易总价款约2.75亿元,相当于2017年挂牌价的七折 [2] - 两笔交易均分三次支付,分别在协议生效后、工商变更登记后和项目管理权移交后支付50%、40%及尾款 [2] 房产开发业务 - 上半年销售签约额约47.6亿元,销售签约面积约32.5万平方米 [1] - 住宅产品销售签约额42.7亿元,销售面积24.9万平方米 [1] - 房产开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6.2亿元,同比下降57.42% [1] - 住宅产品收入34.6亿元,商务产品收入1.6亿元 [1] 资产分布与持有物业 - 持有物业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等城市 [1] - 持有项目以写字楼和商业业态为主 [1] 经营计划 - 房产开发业务将加强销售调度和去化,结合资金情况拓展投资 [4] - 资产管理业务将调整招商策略,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稳定项目出租率 [5] - 优先盘活存量资产,拓展多元化合作渠道,寻找新的盈利点 [5] 历史项目 - 2023年以4.36亿元接手旭辉控股在天津铂悦融御项目的49%股权 [4] - 该项目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占地约1.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88万平方米,均价5.6万元/平方米,目前尚未售完 [4]
营收腰斩、亏损收窄 金融街手握核心资产能否突围?
新京报· 2025-08-20 14:30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46.55亿元 同比下降51.79% [1][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10.08亿元 较上年同期减亏49.20% [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6.06亿元 同比下降9.96% [2] - 总资产1153.50亿元 较上年度末下降5.17% [2] 业务板块表现 - 房产开发业务营收36.24亿元(占比77.8%)同比下降57.42% [3] - 住宅产品收入34.6亿元 商务产品收入1.6亿元 [3] - 房地产开发毛利率-5.47% 同比下降2.97个百分点 [3] - 物业租赁业务营收7.76亿元 毛利率保持85.93% [4] - 物业经营业务营收1.83亿元 毛利率同比上升15.05个百分点至38.34% [4] 销售与去化措施 - 上半年实现销售签约额47.6亿元 销售签约面积32.5万平方米 [3] - 通过优化销售管控模式 平衡整售与散售项目关系推进去化 [3] - 积极促进项目销售去化 开发业务较上年同期减亏 [3] 战略转型方向 - 确立开发业务 资产管理 城市更新 文化旅游四轮驱动战略 [5] - 重点培育天津之心超高层观光项目 遵化古泉小镇等新赛道 [5] - 目前新业务尚在培育阶段 未对盈利形成有力支撑 [5] 历史背景与资产状况 - 曾凭借北京金融街区域400多亿自持物业采用开发+自持模式 [6] - 2014-2015年斥资140.47亿元收购上海多个地产项目 [6] - 2017-2020年有息负债规模一度接近千亿元 [6] - 2020-2024年净利润从24.98亿元持续下滑至亏损110.84亿元 [6] - 近年出售丰科中心 德胜国际中心 丽思卡尔顿酒店等核心资产 [7] - 目前仍持有北京 天津 上海等核心城市优质资产 [7]
透视半年报|营收腰斩、亏损收窄 金融街手握核心资产能否突围?
新京报· 2025-08-20 14:27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46.55亿元 同比下降51.79% [2][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10.08亿元 较上年同期减亏49.20% [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6.06亿元 同比下降9.96% [3] - 总资产1153.50亿元 较上年度末下降5.17% [3] 业务板块分析 - 房产开发业务营收36.24亿元(占比77.8%)同比下降57.42% 毛利率为-5.47% 同比下降2.97个百分点 [6] - 物业租赁业务营收7.76亿元 同比下降9.99% 毛利率85.93% 同比下降2.07个百分点 [8] - 物业经营业务营收1.83亿元 毛利率38.34% 同比上升15.05个百分点 主要因转让天津瑞吉酒店及惠州喜来登酒店 [8] - 其他业务营收7300.37万元 同比下降9.61% 毛利率转为-0.75% 同比下降11.85个百分点 [9] 销售与去化策略 - 上半年实现销售签约额47.6亿元 销售签约面积32.5万平方米 [7] - 公司优化销售管控模式 平衡整售与散售项目关系 制定符合市场的销售策略 [7] - 积极促进项目销售去化 开发业务随行就市 项目结算虽亏损但较同期减亏 [6] 战略转型进展 - 确立开发业务、资产管理、城市更新、文化旅游四轮驱动战略 [9] - 文旅和城市更新业务处于培育阶段(如天津之心超高层观光项目、遵化古泉小镇)尚未形成盈利支撑 [9] - 公司拥有北京、天津、上海等核心城市优质资产 作为转型根基 [11] 历史背景与挑战 - 公司曾采用"开发+自持"的金融街模式 2014年进军上海时以88.15亿元创上海地价纪录 [10] - 2017-2020年全国扩张期间有息负债规模一度近千亿元 [10] - 2020-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从24.98亿元持续下滑至亏损110.84亿元 [10] - 近年出售金融街·万科丰科中心、德胜国际中心、丽思卡尔顿酒店等核心资产 [11]
金融街:2025年上半年营收近47亿元 净亏损10.08亿元
证券之星· 2025-08-20 01:32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46.5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1.79%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10.08亿元,但亏损幅度同比收窄49.2% [1] - 扣非净利润亏损8.8亿元,亏损同比减少56.02%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6.06亿元,同比下降9.96% [1] 资产负债状况 - 总资产1153.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1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38.85亿元,同比下降4.01% [1] 销售业绩表现 - 上半年销售签约额47.6亿元,销售签约面积32.5万平方米 [1] - 住宅产品销售签约额42.7亿元(占比89.7%),销售面积24.9万平方米 [1] - 商务产品销售签约额4.9亿元(占比10.3%),销售面积7.6万平方米 [1] 业务板块收入 - 房产开发业务收入36.2亿元,同比下降57.42% [2] - 住宅产品收入34.6亿元,商务产品收入1.6亿元 [2] - 物业租赁业务收入7.8亿元,同比下降9.99% [2] - 物业经营业务收入1.8亿元,同比下降9.61% [2] - 资管业务(含文化旅游、城市更新)收入9.9亿元,息税前利润6.0亿元 [2]
金融街:2025年半年报显著减亏 战略转型持续推进
证券时报· 2025-08-19 04:20
核心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55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08亿元 较上年同期减亏49.20%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8.81亿元 同比减亏56.02%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16.06亿元 继续保持正向流入态势 [2] - 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同比下降19.46% 确保现金流净额持续为正 [3] 行业环境 -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筑底周期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5% 销售额同比下降5.5% [1] - 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跌0.9% 百亿房企销售签约额同比下降11.8% 行业整体承压明显 [1] 现金流管理策略 - 公司通过销售去化提速+融资策略优化+资金管控精细化三位一体策略保障现金流安全 [2] - 融资余额674.91亿元 融资成本区间控制在1.00%—3.80% 其中3年以上长期融资占比84.6% [2] - 严格落实工程款支出预算管理 严控非必要资金支出 建立现金流监控与调度机制 [3] 销售业绩表现 - 上半年实现销售签约额47.6亿元 签约面积32.5万平方米 [2] - 住宅产品贡献42.7亿元销售额(销售面积24.9万平方米) 商务产品实现4.9亿元签约(销售面积7.6万平方米) [2] - 京津冀区域以54.62%的销售占比成为核心支撑 长三角 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协同发力 [2] 战略转型进展 - 文旅业务按优化存量+精选增量总体策略推进 慕田峪长城项目 遵化古泉小镇项目游客量和经营收益均创历史新高 [4] - 天津之心超高层观光项目顺利开业 成为区域文旅消费新热点 [4] - 城市更新业务聚焦轻资产运营为主 重资产合作为辅的模式创新 启动重庆九曲花街商业改造项目及苏州融悦湾人才公寓改造项目 [4] 未来发展重点 - 文旅业务将持续挖掘现有项目的资源禀赋与内在价值 推进新业态 新内容 新活动落地 [5] - 城市更新业务计划加大现有项目资产更新力度 积极拓展多元化合作渠道 强化资源整合与跨界运营能力 [5] - 公司在核心城市布局1161万平方米可结算建筑面积储备 为承接政策红利提供坚实基础 [5] 竞争优势与前景 - 公司战略布局深度契合行业高质量发展与城市更新机制的政策导向 [5] - 稳健的经营底盘 清晰的转型路径以及与政策导向高度契合的业务布局 有望在行业格局重塑过程中抢占先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