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美替尼

搜索文档
黄浦江畔,科技创新满弓劲发——跃升·“十四五”科技成就
科技日报· 2025-09-23 08:52
生物医药产业 - 英矽智能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决策自动化机器人实验室模型将抗纤维化新药研发周期从靶点发现到候选药物设计缩短至18个月较传统周期减少70% [2] - 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7个一类创新药和15个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分别占全国份额17.5%和32.6% [3] - 海外授权许可交易15个项目金额超过5亿美元总交易额达198.3亿美元同比增长30.5%位列全国榜首 [3] - 上海汇聚64位生物医药领域两院院士28万名从业人员并拥有上海光源等大科学装置支撑研发创新 [3] 人工智能产业 -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超7%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6] - 累计完成60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备案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6] - "模速空间"辐射带动徐汇区聚集近400家大模型企业推动43个备案大模型落地 [5] - 岩思类脑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全球领先脑电大模型并计划建设全球仅两家之一的斑马鱼全脑研发平台 [5] 高端装备制造 - 外高桥造船通过使用4-8毫米薄板及激光技术解决邮轮重量控制难题并构建自主可控供应链 [7][8] - 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和"爱达·地中海号"累计服务近80万国内外宾客 [8] - 上海造船基地拥有4座大型船坞和17座舾装码头形成完整邮轮制造产业链 [7] 创新策源生态 - "上海硅巷"盘活10万平方米存量空间吸引500家科创企业入驻含42家专精特新企业 [9] - "大零号湾"汇聚1.3万家企业含4300余家硬科技企业融资总额超300亿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12] - 上海光源为800家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服务支撑生命科学等领域研究并于2024年完成二期验收 [13] 研发资源布局 - "大零号湾"集聚2所985高校10余所科研院所及22家国家级研发机构152家市级研发机构 [12] - 上海光源建成16年来为6万人次科研人员提供实验支持位居国际先进水平 [13]
23家科创板公司共话创新药发展新机遇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18:32
核心观点 - 23家科创板创新药企业集中展示研发进展与出海战略 行业聚焦产品创新与国际化布局 [1][5][6] 产品研发进展 - 复旦张江光动力药物布局尖锐湿疣 鲜红斑痣等适应症 重点推进海姆泊芬注射剂 抗Trop2-SN38项目 抗Her2-BB05项目临床研究 [1][2] - 欧林生物聚焦超级细菌疫苗与成人疫苗 重组金葡菌疫苗等4个全球1.1类新药在研 2025年上半年启动三价及四价流感疫苗Ⅰ期临床 [2] - 百奥泰推进BAT2306 BAT5906 BAT4406F等三期产品上市申请 BAT5906年内提交申请 BAT4406计划2026年上半年申报上市 [3] - 申联生物猪链球菌病 传染性胸膜肺炎二联灭活疫苗获批上市 非口蹄疫产品将成为重要增长点 [4] 产能与商业化 - 百奥泰规划扩大产能支持产品验证与商业化生产 [3] - 申联生物强制免疫疫苗与非强制免疫疫苗贡献主要收入 新产品预计年内产生收益 [4] 国际化进展 - 苑东生物单剂量纳洛酮鼻喷剂处于FDA审核阶段 已完成生产线现场核查 [5] - 艾迪药业艾诺米替片获桑给巴尔药品注册证书 正推进海外销售准备 [6] - 艾力斯与ArriVent达成伏美替尼海外授权 获40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7.65亿美元里程碑款 首个海外III期临床完成患者入组 第二个III期临床计划2025年下半年启动 [6] - 海创药业HP515与HP518积极推动海外授权 BD团队持续与跨国企业沟通 [7] - 荣昌生物通过对外授权推进RC48 RC18等核心产品国际化临床试验 [7]
70家创新药上市公司,3家靠自身造血盈利
36氪· 2025-09-11 09:08
行业整体盈利状况 - 2025年上半年70家港股18A及科创板上市创新药企中55家仍处于亏损状态 占比79% [1][2] - 15家企业实现盈利 其中6家为首度扭亏为盈 包括百济神州和信达生物等头部企业 [1] - 仅3家企业真正依靠创新药销售实现盈利 其余盈利企业依赖生物类似药销售或授权许可收入 [1][8][9] 企业商业化进展 - 55家未盈利企业中有28家已拥有商业化创新药产品 其中21家企业营收主要来自创新药销售 [2][3] - 2018-2019年上市企业盈利比例达58% 2020年后上市企业盈利比例显著降低 [2] - 整体已有商业化创新药企业占比53% 2022年及之前上市企业多数已具备商业化产品 [2][3] 盈利模式分析 - 百济神州上半年营收175.18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超99% 其中泽布替尼销售额125.27亿元(海外占比90.6%)[7][14] - 信达生物营收59.53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87.9% 主要依赖中国市场(占比88.76%)[7][15] - 非创新药销售盈利路径包括:生物类似药(复宏汉霖生物类似药收入18.62亿元占比66%)、授权许可(和铂医药许可收入9370万美元占比92.7%)、模式动物销售(百奥赛图占比44.2%)[7][9][11] 头部企业表现 - 百济神州归母净利润6.843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8.77亿元) 泽布替尼海外销售额113.35亿元同比增长56.2% [7][14] - 信达生物归母净利润8.343亿元 产品收入52.34亿元同比增长37.3% [7][15] - 艾力斯凭借伏美替尼实现营收23.73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超99% [7][9] 医保目录影响 - 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单抗和依沃西单抗进入医保后销售额同比增长49.2% 但上半年亏损扩大至5.7亿元 [4] - 云顶新耀IgA肾病药物进入医保后预计全年销售额达12-14亿元 上半年亏损收窄至2.498亿元 [5] - 基石药业为申报医保调整药品价格 导致上半年药品收入同比减少80.5%至2.54亿元 [5] 研发投入与风险案例 - 康方生物研发投入7.31亿元 超过营收半数(14.02亿元)[4] - 歌礼制药曾推出两款丙肝创新药(2018年达诺瑞韦销售收入7230万元) 后因市场竞争失利 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108.1万元(主要来自研发服务)[4]
70家创新药上市公司 3家靠自身造血盈利
经济观察报· 2025-09-11 08:19
行业整体盈利状况 - 2025年上半年70家港股18A及科创板创新药企中55家未盈利 占比79% [3][5][6] - 15家企业实现盈利 其中6家为首度扭亏为盈 包括百济神州和信达生物等头部企业 [2][19] - 仅3家企业真正依靠创新药销售实现盈利 [3][23] 商业化创新药进展 - 36家企业已有商业化创新药产品 占总体的53% [10][12] - 55家未盈利企业中有28家已拥有商业化创新药产品 [4][12] - 2022年及之前上市的公司大部分已具备商业化创新药产品 [1][12] 分年度上市企业表现 - 2018-2019年上市企业盈利比例达58% [11] - 2018年上市企业商业化创新药覆盖率达100% 盈利比例60% [10] - 2020年上市企业商业化创新药覆盖率78% 但盈利比例仅11% [10] - 2023-2025年上市企业盈利比例均为0% [10] 盈利模式分析 - 百济神州上半年营收175.18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超99% 其中泽布替尼销售额125.27亿元(海外占比90.5%)[20][28] - 信达生物上半年营收59.53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87.9% 主要依赖中国市场 [20][29] - 复宏汉霖等企业通过生物类似药盈利 其生物类似药销售收入占比66% [20][23] - 和铂医药等企业通过BD交易盈利 许可收入占比92.7% 净利润同比暴涨4936.38% [20][25] 典型企业案例 - 歌礼制药持续亏损 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108.1万元 主要来自研发服务而非药品销售 [13] - 康方生物上半年营收14.02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99% 但亏损扩大至5.7亿元 研发投入达7.31亿元 [14] - 云顶新耀因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 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7.96% 亏损收窄至2.498亿元 [15] - 艾力斯依靠肺癌创新药伏美替尼实现盈利 上半年销售收入23.6亿元 占比超99% [20][23] 医保目录战略价值 - 进入医保目录成为企业提升营收的关键路径 如云顶新耀预计相关药物年销售额达12-14亿元 [15] - 基石药业为申报医保目录主动调整价格 导致短期收入减少80.5% [16]
70家创新药上市公司 3家靠自身造血盈利
经济观察网· 2025-09-11 05:49
行业整体盈利状况 - 2025年上半年70家港股18A及科创板创新药企中55家仍亏损 占比79% [2][3] - 15家企业实现盈利 其中6家为首度扭亏为盈 包括百济神州与信达生物等头部企业 [2] - 仅3家企业真正依靠创新药销售实现盈利 [2][12] 企业商业化进展 - 36家企业已有商业化创新药产品 占总体的53% [6] - 55家未盈利企业中有28家已拥有商业化创新药产品 [2][7] - 2018-2019年上市企业中58%已实现盈利 2020年后上市企业盈利比例显著降低 [6] 盈利模式分析 - 盈利企业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创新药销售(3家)、仿制药/生物类似药销售(复宏汉霖等)、BD授权交易(和铂医药等) [12][13][14] - 复宏汉霖2025年上半年生物类似药销售收入18.62亿元 占产品总收入72.8% [12][13] - 和铂医药通过BD交易实现净利润7300万美元 同比暴涨4936.38% [13][14] 头部企业表现 - 百济神州上半年总营收175.18亿元 同比增长46% 归母净利润4.5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8.77亿元) [11][16] - 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125.27亿元 其中海外市场占比90.5%达113.35亿元 [16] - 信达生物上半年营收59.53亿元 其中88.76%来自中国市场 产品收入52.34亿元同比增长37.3% [11][17] 医保目录影响 - 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单抗和依沃西单抗进入医保后销售额同比增长49.2% [9] - 云顶新耀IgA肾病药物进入医保后预计年销售额达12-14亿元 [10] - 基石药业为申报医保调整药品价格 导致上半年收入同比减少80.5% [10] 研发投入特征 - 康方生物上半年研发投入7.31亿元 超过营收的50% [10] - 歌礼制药转型聚焦GLP-1受体激动剂 目前处于二期临床阶段 [8]
艾力斯(688578):伏美替尼多适应症拓展,看好海外潜力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05 12:32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格 - 报告给予艾力斯(688578)增持评级 目标价格为128.60元 较当前价格116.98元存在26%上行空间 [1] - 基于2025年30倍PE估值 高于此前26倍PE的估值水平 [1]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反映对公司前景的乐观预期 [1][3]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74亿元 同比增长50.57% 归母净利润10.51亿元 同比增长60.22% [4] - 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主要因政府补助增加 [4] - 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9.29/21.98/25.50亿元(原为17.67/20.72/25.56亿元) 对应增长率34.9%/13.9%/16.0% [1]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4.29/4.88/5.67元 [1] - 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51.08亿元(+43.6%) 2026年61.60亿元(+20.6%) 2027年71.80亿元(+16.6%) [2] - 销售毛利率保持96%高位水平 EBIT利润率预计38.3%/35.9%/35.4% [6] - ROE维持在22.6%-27.6%的较高区间 [2][6] 核心产品进展 - 伏美替尼2L 20ins NSCLC上市申请于2025年7月获CDE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 [4] - 伏美替尼全球Ib期研究FURTHER显示:240mg剂量组mPFS达16个月 cORR为68.2% [4] - CNS可评估患者中41%达到CR 53%达到ORR 显示良好中枢神经活性 [4] - ArriVent计划2025年下半年启动1L PACC突变NSCLC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 [4] - 国内多个注册性临床积极推进 包括辅助治疗、1L+2L 20ins、1L PACC、EGFRm非鳞NSCLC伴脑转移等适应症 [4] 产品管线拓展 - 戈来雷塞2L KRAS G12C突变NSCLC适应症于2025年5月获批上市 [4] - 戈来雷塞多瘤种研究(包括胰腺癌)及与SHP2抑制剂AST24082联合用药临床顺利推进 [4] - 公司聚焦肺癌精准治疗领域 通过差异化创新推动业绩持续兑现 [3] 市场表现与估值 - 近12个月股价绝对涨幅142% 相对指数超额收益106% [3] - 当前总市值526.41亿元 市净率8.6倍 [3] - 基于2025年预测EPS的市盈率为26.44倍 2026年降至23.20倍 [2][6] - 可比公司贝达药业、奥赛康、恒瑞医药2025年平均PE为61.83倍 [7]
A股创新药反弹,昭衍新药涨停!生物药ETF(159839)大涨4.17%!机构:创新药龙头率先盈利,CXO拐点显现!
新浪财经· 2025-09-05 08:58
市场表现 - 生物药ETF(159839)收涨4.17% 全天成交额超4400万元 连续2天获净流入超1500万元 [1] - 成分股昭衍新药涨停 长春高新涨7.53% 君实生物涨7.38% 泰格医药涨6.66% 凯莱英涨6.44% 康龙化成涨5.56% 药明康德涨5.36% [2][3] 行业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下降0.7% 归母净利润增长1.5% 扣非归母净利润下降5.3% [3] - 化学制剂板块开启创新转型 创新药产品通过海外BD带来一次性收益 [3] - 研发外包服务订单复苏回暖 业绩表现亮眼 [3] 创新药企业表现 - 多家创新药企业核心产品持续商业化放量 泽布替尼、伏美替尼等创新大单品销量超预期 [3] - 创新药龙头率先盈利 利润端边际改善 [3]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创新药产业链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 支付端和进院环节持续优化 [4] - 全球主要央行利率呈降息趋势 利于创新药企业长期估值提升 [4] - 公募基金重仓持仓水平仍低于历史均值 支付端有望边际改善 [4] 行业发展前景 - 下半年创新药BD仍将持续 全球降息趋势推动估值提升 [4] - 二级市场行情回暖驱动一级市场投融资回升 CXO及上游景气度持续向好 [4] - 医疗器械招投标数据好转 以旧换新积压需求逐步释放 [4] CXO行业分析 - 国内CXO行业23-24年进入调整阶段 海外市场需求23年底开始复苏 [5] - 24年国内头部企业海外订单出现恢复性增长 率先迎来经营拐点 [5] - 国内创新药资产进入临床中后期 出海趋势明确 首付款及里程碑确认成为重要资金来源 [5] - 港股市场活跃及科创板未盈利企业上市渠道重启 国内需求有望进一步恢复 [5]
中国银河证券:医药行业结构性分化 创新药龙头率先盈利
智通财经· 2025-09-05 07:37
行业整体表现 - 医药行业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3% [1] - 行业毛利率48.7%(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净利率15.1%(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处于历史低位 [2] - 行业ROE为3.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运营质量承压但应收账款账期缩短21.9天 [2] 细分板块分化 - 化学制剂板块通过创新转型和海外BD获得一次性收益 [1] - 研发外包服务(CXO)订单复苏业绩亮眼 [1] - 生物制品板块逐步恢复常态,医疗商业板块仍处调整周期 [1] - 医疗器械和诊断板块受集采扩面、DRG控费政策影响需求承压 [1] - 中药板块处于去库存周期,OTC院外消费市场景气度低 [1] 创新药领域突破 - 泽布替尼、伏美替尼等创新大单品销量超预期 [3] - 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龙头企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首次盈利 [3] - 创新药产业链支持政策完善,支付端和进院环节持续优化 [3] 资本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3日,医药行业滚动市盈率40.74倍,相对沪深300溢价率188.09%(高于历史均值20.07个百分点) [4] - 2023年初至2025年9月3日,SW医药生物指数上涨1.63%,跑输沪深300指数14.35个百分点 [4]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主要央行降息趋势有望推动创新药估值提升 [1][3] - 二级市场回暖驱动一级市场投融资复苏,CXO及上游景气度持续向好 [1] - 医疗器械招投标数据好转,以旧换新需求逐步释放 [1] - 2025年支付端有望边际改善,创新药械将受益于商保发展政策 [1]
中金:维持和誉-B跑赢行业评级 上调目标价至20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04 01:51
核心观点 - 中金维持和誉-B跑赢行业评级 上调目标价33.3%至20.0港币 较当前股价存在18.3%上行空间 主要基于ABSK043研发进展及行业估值中枢上行 [1] 财务预测 - 维持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0.48亿元不变 [1] - 维持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3.2亿元不变 [1] 研发进展 - 口服PD-L1抑制剂ABSK043与戈来雷塞片联用治疗KRAS G12C突变NSCLC的IND申请在中国获批 [2] - ABSK043为全球权益口服小分子PD-L1抑制剂 具有良好口服生物利用度和高度选择性 [3] - 一期研究显示ABSK043单药具备良好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 [3] - ABSK043与戈来雷塞联用进入二期临床 探索口服+口服联用方案潜力 [3] - 曾探索ABSK043与伏美替尼联用治疗晚期NSCLC [3] 指数纳入 - 公司被纳入MSCI全球小盘股指数成分股 于2025年8月26日收盘后生效 [4] - 纳入基于创新能力和商业化进展 [4] 战略合作 - 2025年3月与艾力斯就ABSK043达成合作协议 [3] - 口服+口服联用方案相比注射+口服方案可能具备更好患者依从性和安全谱 [3]
中金:维持和誉-B(02256)跑赢行业评级 上调目标价至20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04 01:49
核心观点 - 中金维持和誉-B 2025年及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0.48亿元及3.2亿元不变 基于DCF模型上调目标价33.3%至20.0港币 较当前股价存在18.3%上行空间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1] 财务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0.48亿元 [1] - 维持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3.2亿元 [1] - 基于DCF模型上调目标价33.3%至20.0港币 [1] 研发进展 - 口服PD-L1抑制剂ABSK043与艾力斯戈来雷塞片联用治疗KRAS G12C突变NSCLC的IND申请在中国获批 [2] - ABSK043为具备全球权益的口服小分子PD-L1抑制剂 具有良好口服生物利用度及高度选择性 [3] - 一期研究结果显示ABSK043单药具备良好安全性及抗肿瘤活性 [3] - ABSK043与戈来雷塞联用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探索口服+口服联用方案 [4] - 此前已探索ABSK043与艾力斯伏美替尼联用治疗晚期NSCLC [4] 战略合作与产品优势 - 2025年3月与艾力斯就ABSK043达成合作协议 [4] - 口服+口服联用方案相较注射+口服方案可能具备更好患者依从性及安全谱 [4] 市场认可与流动性 - 公司被纳入MSCI全球小盘股指数成分股 调整已于2025年8月26日收盘后生效 [5] - 纳入指数基于公司创新能力及商业化进展 [5] - 纳入指数有望提升全球资金关注度 对流动性产生积极影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