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法PVC

搜索文档
供给过剩格局仍然难以改变 预计PVC期货承压下行
金投网· 2025-09-28 06:10
截至9月25日,PVC社会库存新样本统计环比增加1.84%至97.13万吨,同比增加16.23%;其中华东地区 在91.33万吨,环比增加2.18%,同比增加14.86%;华南地区在5.79万吨,环比减少3.15%,同比增加 43.35%。 截止9月25日,全国电石法PVC生产企业平均毛利:毛利-785元/吨,环比亏损增加137元/吨;全国乙烯 法PVC生产企业平均毛利:毛利-650元/吨,环比利润增加5元/吨。 机构观点汇总: 截至2025年9月26日当周,PVC期货主力合约收于4888元/吨,周K线收阳,持仓量环比上周减持18540 手。 本周(9月22日-9月26日)市场上看,PVC期货周内开盘报4894元/吨,最高触及4909元/吨,最低下探至 4874元/吨,周度涨跌幅达-0.29%。 消息面回顾: 本周PVC生产企业检修损失量在6.14万吨,较上期减少2.39万吨。 冠通期货:反内卷情绪再起,六部门联合发布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只是目前PVC产业还未有实际 政策落地,老装置也大多通过技改升级,当然反内卷与老旧装置淘汰,解决石化产能过剩问题仍是宏观 政策,将影响后续行情。PVC成本端支撑走强,下游 ...
供应压力增加 PVC偏弱震荡运行
期货日报· 2025-09-24 23:27
近期,PVC市场进入传统旺季,但需求疲软、供应增长等因素使期货价格持续承压,整体呈现"旺季不 旺"的状态。当前PVC期货市场的交易逻辑重回基本面,尽管短期供应小幅下降,但下游需求依然疲 软,基本面整体偏弱。 需求承压 国内需求方面,作为PVC最大的终端消费领域,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严重拖累了需求恢复进度。数据显 示,2025年1—8月,国内房屋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同比均出现两位数下滑。进入9月,虽 然PVC下游企业开工率有所提升,但整体订单情况仍一般,终端以逢低采购为主,市场交投气氛清淡。 出口需求方面,受印度反倾销税影响,部分企业存在"抢出口"行为,透支了部分需求。进入9月,出口 节奏明显放缓,订单增量有限。尽管国内企业正积极开拓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但受多重因素影 响,短期内难以形成稳定的需求增量。整体来看,出口对PVC价格的支撑作用减弱。 后市展望 整体来看,目前PVC市场基本面偏弱。在新增产能释放和行业保持高开工率的情况下,供应压力持续增 加;在房地产行业低迷和出口放缓的情况下,需求难有超预期表现。尽管10月可能迎来季节性检修高 峰,供应或阶段性收紧,但如果需求无法同步改善,去库速度依然偏慢 ...
“企风计划”为化工行业注入新活力
期货日报网· 2025-08-26 16:39
大商所企风计划实施效果 - 大商所持续推进企风计划 携手期货公司为实体企业搭建期现结合桥梁 助力企业实现从0到1突破以及从1到N跨越 [1] - 企风计划核心目的是为实体企业打开期现结合从0到1突破之门 提供参与期货市场试验田 [3] - 企风计划为化工行业注入新活力 助力更多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走得更稳更远 [7] 陕西融琛套保案例 - 陕西融琛2022年4月首次独立开展套保业务 基于聚乙烯价格偏弱判断进行卖出套保 [1][2] - 以8945元/吨卖出L2209合约200手(对应现货1000吨) 最终以7880元/吨平仓 期货端盈利121.8万元 现货端亏损62.4万元 期现结合实现净收益59.4万元 [2] - 套保操作成功平滑现货价格下跌带来的经营波动 保证金占用降低40%左右 有效缓解资金压力 [2][3] - 公司逐步具备市场研判与业务实际结合能力 计划将套保比例提升至现货贸易量60%以上 探索更稳定贸易和利润模式 [4][7] 嘉化能源供应链套保案例 - 嘉化能源供应链2022年6月在宏源期货建议下采取择时卖出套保策略 覆盖约5万吨现货 [3] - 通过多笔操作实现期现合并收益增加 有效降低市场不利波动带来的损失 [3] - 企业获得PVC交割品牌和交割厂库资质 套保额度从最早不超过5000万元增至今年的2.8亿元 [5] - 公司积极参与期货交割 在盘面出现合适机会时参与卖出套保 几次实践都取得不错效果 [5] 企业能力提升与模式创新 - 陕西融琛从依赖集团套保转为自主操作 重视团队专业能力培养 稳步扩大套保规模 [4] - 在销售环节引入基差点价模式 为下游客户提供更灵活稳健供货方式 [4] - 嘉化能源对期货市场功能和期现基差变化认识加深 心态从谨慎转向开放 [4] - 企业意识到对具体价位和基差把握还有提升空间 期货公司通过提供分析框架 共享数据 推送研报等方式提供支持 [6] 期货公司服务角色 - 期货公司为企业量身打造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案 帮助把握市场机遇 增强参与期货市场信心 [6] - 国泰君安期货深度服务超过40家实体企业 在健全内控制度 组建专业团队 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持续发力 [6] - 具体服务包括精准对接投研需求 建设产业圈搭建同业交流平台 提炼标杆模式形成可复制标准化服务 [6]
总体看供需依旧维持弱势 预计PVC期货将底部震荡
金投网· 2025-07-20 23:40
市场表现 - PVC期货主力合约收于4937元/吨,周K线收阴,持仓量环比上周增持17071手 [1] - 本周PVC期货开盘4980元/吨,最高5027元/吨,最低4922元/吨,周度涨跌幅-1.52% [1] 供需数据 - PVC下游开工率环比下降1.77%至41.11%,其中管材开工率下降1.83%至37.67%,型材开工率下降0.2%至34.55% [2] - PVC社会库存环比增加2.89%至59.18万吨,同比减少7.66%,其中华东地区53.93万吨,华南地区5.26万吨 [2] - 大商所PVC期货仓单54634手,较上一交易日增加200手,最近一周累计增加7044手(增幅14.8%),最近一个月累计增加10244手(增幅23.08%) [2] 机构观点 西南期货 - PVC产量46.60万吨,较上期减少0.37万吨(降幅0.80%),产能利用率78.62%,较上期下降0.63% [3] - 下游制品企业需求继续下降,淡季需求下开工维持低位,出口受印度雨季及关税影响难以提升 [3] - 华东地区电石法五型现汇库提4850-4950元/吨,乙烯法4900-5100元/吨,行业库存105.42万吨较上周增加 [3] 华联期货 - 供应端装置开工率下滑(山西榆社等装置检修),但产量仍维持高位 [4] - 需求端下游开工率延续弱势,企业订单偏少,房地产拖累终端需求,出口受印度雨季及关税影响 [4] - 上游去库社库累库,电石、乙烯价格弱势,估值驱动不足,关注防内卷政策对供给端扰动 [4]
六月第三周仅三家IPO企业撤回
搜狐财经· 2025-06-25 08:42
IPO撤回企业概况 - 上周共有三家企业撤回IPO申请材料,分别来自沪市主板、深市主板和北交所 [1] - 撤回企业包括青岛海湾化学(化工)、浙江晴天太阳能(专业技术服务)和北京兆信信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2] 青岛海湾化学 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氯碱化工、有机化工原料和高分子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主要产品包括乙烯法PVC、苯乙烯、聚苯乙烯和烧碱 [3] - 利用自产烧碱生产偏硅酸钠,延伸无机化学品业务 [3] 财务表现 - 资产总额从2020年的94.10亿元增长至2022年6月的133.21亿元 [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从2020年的26.60亿元增至2021年的54.67亿元,2022年6月回落至48.89亿元 [4] - 营业收入从2020年的60.53亿元增至2021年的130.28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69.62亿元 [4] - 净利润从2020年的3006.81万元增至2021年的2.08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1.01亿元 [4] 撤回原因 - 化工行业周期上行导致2022年产品价格上涨近50%,业绩爆发式增长 [4] - 行业周期过后产品价格回落,业绩可能下滑至2020年水平或更低 [4] - 报告期内存在"清仓式"分红行为 [4] 北京兆信信息 业务概况 - 专注于产品数字身份管理技术,提供物联网标识产品、SaaS软件和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 [5] 财务表现 - 资产总额从2020年的1.39亿元增至2022年的2.52亿元 [6] - 股东权益从2020年的1.03亿元增至2022年的2.04亿元 [6] - 营业收入2020-2022年分别为1.36亿元、1.53亿元和1.48亿元 [6] - 毛利率从2020年的48.12%提升至2022年的52.12% [6] - 净利润从2020年的1460.20万元增至2022年的2601.25万元 [6] 撤回原因 - 收入规模较小,2022年扣非净利润仅为2287.89万元 [6] - 2024年扣非净利润3325.77万元,不满足相关上市标准 [6]
青岛海湾化学撤回上交所主板IPO!原本计划募资3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25 05:45
IPO终止情况 - 海湾化学及保荐机构中信证券主动撤回上交所主板IPO申请 导致审核终止 [1][4] - 公司原计划发行不超过25,344.99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10%-15%) 拟募资30亿元用于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等4个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4] - 上交所于2023年2月28日受理申请 根据审核规则第63条终止审核 [4] 公司基本情况 - 成立于1999年9月 前身为国营青岛化工厂 注册资本1.44亿元 [6] - 主营业务为氯碱化工、有机化工原料、高分子新材料及无机硅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6] - 采用国际领先工艺技术 与英力士、KBR等跨国企业合作 构建综合一体化产业体系 [7] 产能与行业地位 - 现有产能:85万吨/年乙烯法PVC(国内第一)、50万吨/年苯乙烯、20万吨/年聚苯乙烯、55.5万吨/年烧碱、16万吨/年偏硅酸钠 [7][8] - 在建项目包括24万吨/年双酚A、环氧氯丙烷(一期22.5万吨)、15万吨/年环氧树脂、40万吨/年乙烯氧氯化氯乙烯扩建项目 [7] - 主要产品产能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乙烯法PVC产能国内领先 [8]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青岛海湾集团持股62% 实际控制人为青岛市国资委(通过青岛国投100%控股海湾集团) [9] - 其他股东包括青岛海湾省主投资中心(13.09%)、国新双百壹号基金(8%)、青岛国际投资(5%)等 [9] 财务表现 - 2019-2022H1营收分别为70.38亿、60.53亿、130.28亿、69.62亿元 同期净利润4.85亿、3.01亿、20.76亿、10.06亿元 [10] - 2019-2022H1现金分红金额达7.41亿、5.08亿、4.81亿、15.77亿元 其中2022年上半年分红额超过当期净利润 [10]
背靠青岛国资的海湾化学,IPO遭终止
搜狐财经· 2025-06-23 12:34
背靠青岛国资,IPO之路一波三折 海湾化学成立于1999年9月,注册资本10.37亿元,注册地位于青岛市黄岛区,由青岛海湾集团全资控股,实际控制人为青岛市国资委。 公开报道显示,其前身为青岛化工厂、海晶化工,始建于1947年,后与青岛碱业、东岳泡花碱两家企业整合重组,公司建有年产45.5万吨离子膜烧碱、80 万吨氯乙烯、80万吨聚氯乙烯、50万吨苯乙烯、12万吨偏硅酸钠装置。 回顾海湾化学的IPO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6月20日,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湾化学")上交所主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 因海湾化学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三条有关规定,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至此,海湾化学的主板IPO之路按下了暂停键。 青岛上市企业观察第593期 撰文/施敏 审校/冯亚楠 作为中国石油和化工500强企业,海湾化学主营业务涵盖氯碱化工、有机化工原料、高分子新材料以及无机硅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乙 烯法PVC、苯乙烯、聚苯乙烯以及烧碱,同时利用部分自产烧碱生产偏硅酸钠,实现对无机化学品业务的延伸。 图片来源:海湾化学官网 据悉,海湾 ...
海湾化学终止沪市主板IPO 原拟募30亿中信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6-22 07:47
上市审核终止 - 上交所终止对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沪市主板上市的审核 [1] - 海湾化学和中信证券分别提交撤回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 [3] - 撤回申请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三条规定 [3]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氯碱化工、有机化工原料、高分子新材料及无机硅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3] - 主要产品包括乙烯法PVC、苯乙烯、聚苯乙烯、烧碱及偏硅酸钠 [3] - 控股股东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2% [3] - 实际控制人为青岛市国资委,通过青岛国投和海湾集团实施控制 [3] 原定发行计划 - 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5,344.99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10%-15% [4] - 原计划募集资金30亿元 [4] - 募集资金用途包括环氧氯丙烷项目(15亿元)、环氧树脂项目(8亿元)、氯乙烯扩建项目(4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3亿元) [4][6] 募投项目详情 - 3×7.5万吨/年环氧氯丙烷项目总投资20.49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15亿元 [6] - 15万吨/年环氧树脂项目总投资14.99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8亿元 [6] - 40万吨/年乙烯氧氯化氯乙烯扩建项目总投资7.59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4亿元 [6] - 补充流动资金拟使用募集资金3亿元 [6]
青岛海湾化学IPO退档,原计划募资30亿元,多次大额分红
搜狐财经· 2025-06-21 16:24
IPO进程终止 - 海湾化学及其保荐人中信证券申请撤销上市申请文件 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对其IPO审核 [1] - 公司原计划募资30亿元 于2023年1月预披露招股书 2月平移递交招股书 [3] - 2023年7月收到第一轮问询函但未回复 期间因财务资料过期多次被中止审核 [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9年9月 前身为国营青岛化工厂 注册资本1.44亿元 [3] - 主要股东包括海湾集团(62%) 青岛海湾留丰投资中心(13.09%) 国新双百基金(8%) 青岛国投(5%) Bright Sunshine(5%) [4] - 2021年混改后股权结构为海湾集团62% 外部投资者13% 青岛国投5% 员工持股平台20% [5] 主营业务与财务表现 - 主营业务为氯碱化工 有机化工原料 高分子新材料及无机硅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5] - 主要产品包括乙烯法PVC 苯乙烯 聚苯乙烯 烧碱 偏硅酸钠 [5] - 2019-2022H1营收分别为70.38亿 60.53亿 130.28亿 69.62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4.85亿 3.01亿 20.76亿 10.06亿元 [5][6] - 2022年预计营收124.45-144.10亿元(-4.47%至+10.61%) 归母净利润10.83-12.54亿元(-47.85%至-39.62%) [7] 财务指标与分红 - 2022H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63% 2021年达61.27% [6] - 研发投入占比从2019年0.35%降至2022H1的0.29% [6] - 2019-2022H1现金分红分别为7.41亿 5.08亿 4.81亿 15.77亿元 其中2022H1分红金额超过同期净利润 [6] 历史股东变动 - 中国华融曾持股38.23% 2017年以2.41亿元估值退出 海湾集团持股增至100% [4][5] - 2002年中国华融以债权出资1.69亿元入股海晶化工(海湾化学前身) [4]
又一家IPO终止!净利润一度逾20亿,实控人为青岛市国资委
梧桐树下V· 2025-06-21 12:38
公司IPO终止审核 - 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主板IPO于2024年6月20日终止审核,直接原因是公司及保荐机构中信证券申请撤回申报/保荐 [1] - 公司IPO申报于2023年2月28日获得受理,7月20日收到首轮问询,但上交所网站未公布问询问题及回复 [1] - 本次IPO拟募资30亿元 [1] 公司主营业务与行业地位 - 主营业务为氯碱化工、有机化工原料和高分子新材料以及无机硅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 - 主要产品包括乙烯法PVC、苯乙烯、聚苯乙烯以及烧碱,同时利用部分自产烧碱生产偏硅酸钠 [2] - 聚氯乙烯产能位居国内乙烯法第一位 [3] - 所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属于高耗能、高排放的竞争性行业 [2] 财务表现 - 2019-2022年6月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25亿元、2.47亿元、20.40亿元和9.70亿元 [2] - 2021年营业收入130.28亿元,净利润20.76亿元 [3] - 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9.62亿元,净利润10.06亿元 [3] - 预计2022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7.85%至39.62%,主要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压缩利润空间 [4][5]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前身系由国营青岛化工厂改制设立,实际控制人为青岛市国资委 [9][11] - 2021年11月完成混改,引入员工持股平台和外部投资者 [13] - 混改后股权结构为:海湾集团62%、外部投资者13%、青岛国投5%、员工持股平台20% [13] - 截至2023年2月,青岛市国资委通过青岛国投、海湾集团间接控制公司67%股权 [12] 监管警示事项 - 2024年5月被上交所监管警示,涉及未完整披露员工持股平台股权质押解除情况 [6][7] - 存在多项会计核算不准确情形,涉及销售费用、主营业务成本等多个科目 [8] - 员工持股平台60%的出资款5.67亿元来自以公司股权质押向银行的借款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