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离子电池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电解液一哥”营收缩水百亿,天赐材料流动性承压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全球电解液出货量第一的企业 市场份额达35.7% 但面临业绩下滑和流动性压力 此次赴港IPO旨在扩张产能并缓解资金压力 [2][3][4] 市场地位与业务结构 - 电解液出货量连续九年全球第一 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达35.7% [4][7] - 核心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材料 2022-2025上半年收入占比均超87% 最高达93.3% [7] - 日化材料与特种化学品为辅助业务 近年占比有所上升 [8] - 是全球最大六氟磷酸锂和双氟磺酰亚胺锂供应商 全球第三大磷酸铁供应商 [7] - 与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制造商中的八家、全球前十大储能电池制造商、全球前十大消费电池制造商中的八家及全球前十大个人护理品制造商中的九家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4]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223.17亿元降至2024年125.18亿元 三年缩水近100亿元 [10] - 净利润从2022年58.4亿元大幅下滑至2024年4.78亿元 [10]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加29%至70.29亿元 净利润小幅回升至2.65亿元 [10] - 毛利从2022年84.74亿元下滑至2024年23.64亿元 [10] - 毛利率从2022年38%降至2024年18.9% 2025上半年为18.7% [10] 流动性压力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2年末46.58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末13.03亿元 三年骤降72% [13] - 短期借款从2022年末7.98亿元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19.36亿元 [12]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从2022年末1.94亿元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5.21亿元 [12] - 借款总额从2022年50.56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70.06亿元 [13] - 利息成本从2022年1.13亿元增加至2024年2.28亿元 2025年上半年已达1.23亿元 [13] - 2025年上半年资产负债率约45.5% [13] 客户与供应链 - 前五大客户占比2022年70.8% 2023年71.2%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均为58.7% [8] - 最大客户收入占比2022年54.5% 2023年52.7%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均约40% [9] - 存在客户与供应商重叠情形 如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厂既为客户又为供应方 [9] 行业与竞争环境 - 业绩波动主因行业供需变化 2022年需求激增推高价格 2023年起产能扩张导致价格下跌 [11] - 2024年全球锂电池电解液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达75.4% 行业集中度高但竞争激烈 [19] - 新进入者及产能扩张导致产品价格持续承压 [19] 战略与扩张 - 赴港IPO旨在扩张全球产能并缓解流动性压力 [4] - 海外扩张与海外产能为战略重点 [6] - 公司产品应用领域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消费电子拓展至工程机械、船舶、eVTOL、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7]
天赐材料签80万吨电解液长单 递表港交所支持全球业务发展
长江商报· 2025-09-23 23:18
赴港上市进展 - 公司已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摩根大通、中信证券、广发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2][5] - 赴港上市目的是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 满足海外业务发展需求[5] - 募集资金约80%用于全球业务发展 包括摩洛哥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及海外市场拓展 约10%用于研发活动 剩余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6] 境外业务现状 - 2025年上半年境外营业收入3.13亿元 同比增长14.45% 营收占比4.45%[2][5] - 正积极拓展境外市场 拟通过摩洛哥项目公司建设年产15万吨电解液及关键原材料的一体化生产基地[5] 电解液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电解液业务营收63.02亿元 同比增长33.18% 占总体营收89.6%[8] - 电解液出货量稳步增长 通过提升原材料产能利用率实现生产环节降本 在市场价格小幅下降背景下保持单位盈利稳定性[8] - 与瑞浦兰钧签订长期协议 2026年至2030年底前采购总量不少于80万吨电解液产品[7]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0.29亿元 同比增长28.97% 归母净利润2.68亿元 同比增长12.79% 扣非净利润2.35亿元 同比增长26.01%[8] - 自2014年A股上市以来累计直接融资金额达62.53亿元 包括IPO募资2.95亿元及多次增发、可转债融资[6] 行业地位与发展 - 2007年起布局六氟磷酸锂 2017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电解液厂商[7] - 行业处于底部运行阶段 各环节资本开支减少将推动行业向更良性发展[8]
新股消息 | 天赐材料递表港交所 行业竞争激烈净利润大幅下滑
智通财经· 2025-09-22 11:52
上市申请与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24年9月22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大通、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1] - 公司已在深交所上市 股票代码为002709.SZ[1] - 每股H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 发行价格包含经纪佣金及各类交易征费[2] 业务概况与产品结构 - 公司是新能源和先进材料企业 主要提供锂离子电池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综合解决方案[3] - 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包括电解液及核心材料、正极材料(磷酸铁、磷酸铁锂)、PACK结构胶及粘结剂[3] - 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业务包括卡波姆、表面活性剂、硅油、阳离子调理剂及有机硅等特种化学品[3] - 收入主要来自锂离子电池材料产品 该业务为战略重点[3] - 新一代产品包括固态电解质、汽车电子专用胶、半导体密封剂、高性能聚合物(PEEK和PI)、高效冷却剂及阻燃材料[3] 产业链整合与生产能力 - 公司整合了电解液关键原材料完整价值链生产 包括LiPF6、LiFSI、添加剂及碳酸锂[3] - 业务已拓展至正极材料和锂电池用胶领域 形成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解决方案[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LiPF6自供比例达99.0% LiFSI达97.0% DTD添加剂达90.0% 高纯碳酸锂达100.0% 行业排名第一[4] - 在中国拥有15个在营生产基地和1个在建生产基地 境外通过委托加工供应商在美国和德国开展业务[4] - 计划在摩洛哥和美国建立新生产基地[4]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223.17亿元人民币 利润58.44亿元[5][6] - 2023年收入154.05亿元 利润18.42亿元[5][6] - 2024年收入125.18亿元 利润4.78亿元[5][6] - 2025年上半年收入70.29亿元 利润2.65亿元[5][6] - 2022年毛利84.74亿元 2023年降至39.93亿元 2024年为23.64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为13.14亿元[6] 客户结构与行业竞争 - 2022年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70.8% 2023年71.2%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均降至58.7%[5] - 行业面临激烈竞争 上游产能扩张导致电解液价格自2023年起大幅下降[5] - 关键原材料产能增长超过下游需求 造成全行业价格压力加大[5]
天赐材料递表港交所 行业竞争激烈净利润大幅下滑
智通财经· 2025-09-22 11:50
公司上市与发行信息 - 公司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 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大通、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1] - 每股H股发行价格包含[编撰]港元另加1.0%经纪佣金及多项交易征费 需以港元缴足[2] - 股份面值为每股人民币1.00元 股份代号待定[2] 业务结构与产品布局 - 公司为新能源和先进材料企业 主营锂离子电池材料及日化材料与特种化学品[3] - 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包含电解液及核心材料、正极材料(磷酸铁、磷酸铁锂)、PACK结构胶及粘结剂[3] - 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业务包含卡波姆、表面活性剂、硅油及有机硅等产品[3] - 收入主要来自锂离子电池材料产品 为战略重点 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贡献较小部分收入[3] - 整合电解液关键原材料完整价值链生产 包括LiPF6、LiFSI、添加剂及碳酸锂等[3] - 业务拓展至正极材料和锂电池用胶领域 形成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解决方案[3] - 新一代产品包括固态电解质、汽车电子专用胶、高性能聚合物(PEEK/PI)、高效冷却剂及阻燃材料[3] 产能与供应链优势 - LiPF6自供比例达99.0% LiFSI达97.0% DTD添加剂达90.0% 高纯碳酸锂自供率达100.0% 行业排名第一[4] - 在中国拥有15个在营生产基地和1个在建生产基地[4] - 境外委托加工供应商位于美国和德国 计划在摩洛哥和美国建立新生产基地[4] 客户集中度与行业竞争 - 2022年至2025年6月 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分别为70.8%、71.2%、58.7%及58.7%[5] - 行业面临激烈竞争 电解液价格自2023年起大幅下降[5] - 关键原材料产能增长超过下游需求 导致全行业价格压力加大[5]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223.17亿元 2023年154.05亿元 2024年125.18亿元 2025年上半年70.29亿元[5][6] - 2022年利润58.44亿元 2023年18.42亿元 2024年4.78亿元 2025年上半年2.65亿元[5][6] - 2022年毛利84.74亿元 2023年39.93亿元 2024年23.64亿元 2025年上半年13.14亿元[6] - 研发开支2022年8.94亿元 2023年6.46亿元 2024年6.68亿元 2025年上半年4.39亿元[6]
新股消息 | 天赐材料(002709.SZ)递表港交所 行业竞争激烈净利润大幅下滑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11:48
公司上市申请 - 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2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大通、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 公司已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709.SZ) [1] 股份发行细节 - 每股H股发行价格包含[编纂]港元 另加1.0%经纪佣金 0.0027%证监会交易征费 0.00015%会财局交易征费及0.00565%香港联交所交易费 [2] - 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 [2] 业务概况 - 公司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的新能源和先进材料公司 专注于提供锂离子电池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综合解决方案 [3] - 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包括电解液及其核心材料、正极材料(磷酸铁、磷酸铁锂)、PACK结构胶及粘结剂 [3] - 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业务包括卡波姆、表面活性剂、硅油及阳离子调理剂等日化材料 以及有机硅、橡胶助剂材料等特种化学品 [3] - 大部分收入来自锂离子电池材料产品 小部分收入来自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产品 [3] 产业链整合与技术布局 - 整合了电解液关键原材料完整价值链生产 包括LiPF6、LiFSI、添加剂以及碳酸锂等 [3] - 业务拓展至正极材料和锂电池用胶领域 形成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解决方案 [3] - 布局智能驾驶、eVTOL、半导体、尖端工程及AI热管理等新兴领域的先进材料 [3] - 新一代产品包括固态电解质、汽车电子和半导体专用胶及密封剂、高性能聚合物(PEEK和PI)、高效冷却剂及阻燃材料等 [3] 生产能力与自供比例 - LiPF6自供比例达99.0% LiFSI自供比例达97.0% DTD添加剂自供比例达90.0% 高纯碳酸锂自供比例达100.0% 行业排名第一 [4] - 在中国拥有15个在营生产基地和1个在建生产基地 [4] - 聘请两家委托加工供应商(美国与德国各一家) 计划在摩洛哥和美国建立生产基地 [4] 客户集中度 - 2022年对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总收入70.8% 2023年占71.2% 2024年占58.7% 2025年上半年占58.7% [5] 行业竞争状况 - 行业面临激烈竞争 与多家国内外锂离子电池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生产商竞争 [5] - 上游产能扩张导致电解液价格自2023年起大幅下降 关键原材料产能和供应增长超过下游市场需求增长 [5]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223.17亿元 2023年154.05亿元 2024年125.18亿元 2025年上半年70.29亿元 [5][6] - 2022年利润58.44亿元 2023年18.42亿元 2024年4.78亿元 2025年上半年2.65亿元 [5][6] - 2022年毛利84.74亿元 2023年39.93亿元 2024年23.64亿元 2025年上半年13.14亿元 [6] - 研发开支2022年8.94亿元 2023年6.46亿元 2024年6.68亿元 2025年上半年4.39亿元 [6]
石大胜华: 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关于石大胜华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之上市保荐书
证券之星· 2025-08-21 11:18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持续深耕碳酸酯类产品为主的精细化工品行业,形成了以碳酸酯系列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业务格局,同时布局六氟磷酸锂、电解液添加剂、硅基负极材料等锂电材料产品,积极推进向"电解液+材料"综合平台服务商转型 [1] - 公司在碳酸酯类溶剂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是国内电解液溶剂龙头企业,依托北京、青岛、东营、泉州、济宁等研发生产基地及东亚、欧洲的海外销售网络实现全球化布局 [1][2] - 主要产品包括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乙烯酯(EC)等电解液溶剂,以及丙二醇、六氟磷酸锂、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传统化工产品 [2] 财务表现分析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58,813.01万元,2024年度营业收入554,672.97万元,2023年度营业收入563,478.83万元,2022年度营业收入831,610.30万元,呈现下降趋势 [4]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5,430.02万元,2024年度净利润-7,518.16万元,2023年度净利润-6,267.29万元,2022年度净利润88,830.01万元,盈利能力显著下滑 [4]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额1,022,020.22万元,负债总额594,310.03万元,资产负债率58.15%,较2022年30.49%大幅上升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从2022年84,778.85万元下降至2024年-44,761.25万元,2025年第一季度回升至4,183.47万元 [4]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在碳酸酯类溶剂行业市占率达到53%,居于领先地位,牵头制定碳酸二甲酯国家级标准,参与制定锂电池电解液五种主要溶剂行业标准 [32] - 拥有多工艺技术路线(环氧丙烷酯交换法、环氧乙烷酯交换法)和多基地协同生产能力(东营、济宁、泉州),与中化泉州石化合资建设44万吨/年新能源材料项目 [29] - 客户覆盖天赐材料、国泰华荣、韩国ENCHEM等国内外电解液龙头厂商,以及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厂商 [32] - 研发投入保持较高水平,2022-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投入分别为26,938.23万元、19,205.72万元、23,828.20万元和6,937.59万元 [32] 本次发行基本情况 -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数量30,021,014股,发行价格33.31元/股,募集资金总额999,999,976.34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982,169,508.71元 [12][13] - 发行对象最终确定为7名投资者,包括国投证券、星河证券、华菱津杉等机构,限售期6个月 [13][14] - 募集资金将用于22万吨/年锂电材料生产研发一体化项目、年产10万吨液态锂盐项目、年产1.1万吨添加剂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39] 技术研发能力 -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依托胜华研究院,拥有实验室及工业中试装置,聚焦锂电材料、溶剂工艺、半导体辅材、电解液材料、硅基负极材料五大研发方向 [31] - 对接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沈阳化工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展开科研攻关,技术研发人员占比85.45% [31] - 拥有小试、中试、量产平台,技术研发优势明显,在产与规划新建DMC项目同时拥有多工艺技术路线 [32] 产能布局与扩张 - 公司积极推进产能扩张,与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合资建设的44万吨/年新能源材料项目(一期)已顺利试车投产 [29] - 本次募投项目包括22万吨/年锂电材料生产研发一体化项目、年产10万吨液态锂盐项目、年产1.1万吨添加剂项目,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 [39] - 多基地协同生产模式(东营、济宁、泉州)增强稳定供应能力,巩固DMC及整个碳酸酯溶剂的行业领先地位 [29]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证券报· 2025-08-20 20:15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2025年1-6月公司未使用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或归还银行贷款 [1] - 同期未将超募资金用于在建项目及新项目(包括收购资产) [1] - 未发生节余募集资金使用或变更募投项目资金用途的情况 [1] 募集资金披露合规性 - 公司严格遵循监管规则完整披露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 未出现违规情形 [2] 募投项目调整与实施 - 2022年8月董事会通过议案调整募投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 独立董事及保荐机构均表示同意 [3] - 向全资子公司璟鹭新能源提供73,600万元借款 用于年产30,0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扩产项目 借款期限10年 [4] - 2024年6月董事会决议将上述扩产项目完工日期从2024年6月延期至2025年12月 未改变投资总额或实施主体 [5][6] 日常关联交易调整 - 2025年日常关联交易预计总额调增862万元至70,720.69万元 主要因间接控股股东重组新增关联方 [8][9] - 调整后关联采购金额59,229.69万元 销售金额3,610万元 房屋租赁655万元 其他交易6,364万元 [9] - 关联交易定价参照市场原则 董事会以5票同意通过 独立董事认为交易具备商业必要性 [10][11] 公司治理结构变更 - 拟取消监事会职能 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承接原监事会职权 [29] - 同步修订公司章程 包括注册资本变更至504,691,083元及术语规范化调整 [29] 半年度经营动态 - 2025年上半年省工控集团(关联方)资产总额1,607.78亿元 净利润21.55亿元 [14] - 监事会审议通过半年度报告、利润分配方案及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计划 [24][25][27]
8月7日晚间重要公告一览
犀牛财经· 2025-08-07 10:19
财务业绩表现 - 禾望电气上半年营业收入18.84亿元同比增长36.39% 净利润2.43亿元同比增长56.79% [1] - 南亚新材上半年营业收入23.05亿元同比增长43.06% 净利润8719.02万元同比增长57.69% [2] - 容知日新上半年营业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16.55% 净利润1423.55万元同比增长2063.42% [2][3] - 健盛集团上半年营业收入11.71亿元同比增长0.19% 净利润1.42亿元同比下降14.46% [4] - 红旗连锁上半年营业收入48.08亿元同比下降7.30% 净利润2.81亿元同比增长5.33% [10][11] - 诚志股份上半年营业收入59.81亿元同比增长5.65% 净利润1912.56万元同比下降89.78% [12][13] - 超频三上半年营业收入4.74亿元同比增长18.47% 净利润1130.85万元同比增长163.01% [15] - 新洋丰上半年营业收入93.98亿元同比增长11.63% 净利润9.51亿元同比增长28.98% [15] - 章源钨业上半年营业收入24.06亿元同比增长32.65% 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2.54% [15][16] - 力源信息上半年营业收入40.34亿元同比增长17.46% 净利润9613.04万元同比增长65.79% [31] - 百济神州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75.18亿元同比增长46.0% 净利润4.50亿元实现扭亏 [32][33] - 盛美上海上半年营业收入32.65亿元同比增长35.83% 净利润6.96亿元同比增长56.99% [39] 业务拓展与项目进展 - 吉电股份1507.93MW风电项目获核准 新增核准容量达上年装机10%以上 [2] - 立中集团子公司获得国际车企铝合金车轮项目定点 预计总销售额16.43亿元 [5][6] - 江龙船艇中标7855万元海洋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工期540天 [7] - 通源环境联合中标1.54亿元生活垃圾综合整治项目 公司业务金额1.23亿元 [18][19] - 源杰科技签订14.15亿元大功率激光器芯片销售订单 [20][21] - 海科新源动力电池高端材料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 试生产期一年 [28] - 仙鹤股份拟投资110亿元建设林浆纸一体化项目 分两期各投资55亿元 [34] - 中船科技子公司拟57.12亿元投建130万千瓦风电项目 [35] - 恒实科技控股子公司中标1.64亿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 [38] - 三峡能源拟以海上风电项目为底层资产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 [37] 资本运作与股权变动 - 本川智能拟使用不超过0.4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不超过4亿元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 [7][8] - 电连技术拟1.8亿元收购控股子公司爱默斯39%股权 持股比例升至90% [35] - 正帆科技债务融资工具注册获准 注册金额22亿元中期票据 [23] - 冠中生态使用2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购买收益凭证 预期年化收益率1%-2.76% [24] - 三联锻造子公司完成经营范围变更 新增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 [29][30] - 中科飞测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申请获证监会同意注册 [17] - 皓元医药股东拟减持不超过636.3万股占总股本3% [36] - 勘设股份5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301.99万股占总股本0.99% [37] - 凯尔达股东拟通过询价转让549.29万股占总股本5% [38] - 普路通股东拟减持不超过366.49万股占总股本1% [40][41] - 滨化股份股东拟减持不超过1688.78万股占总股本0.82% [42] - 立高食品2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411.07万股占总股本2.47% [42][43] - 光明地产拟申请注册发行不超过40亿元中期票据 [44] - 千红制药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拟合计减持不超过2090万股占总股本1.63% [45] - 漱玉平民控股股东拟减持不超过804.73万股占总股本2% [46] - 安联锐视2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70万股占总股本1.004% [46] - 晶升股份股东拟减持不超过415.09万股占总股本3% [46][47] 技术与知识产权 - 东软载波子公司获得"多路电阻高精度测量开关电路"发明专利证书 [9] 行业动态与经营数据 - 克明食品7月销售生猪4.19万头同比增长73.88% 销售收入3558.39万元同比增长6.08% [16] - 湘佳股份7月销售活禽370.73万只同比下降11.97% 销售收入5079.06万元同比下降42.74% [22] - 立华股份7月销售肉鸡3090.19万只 销售收入9.77亿元 销售均价10.34元/公斤 [25][26][27] 重大风险事项 - *ST东通董事长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 [42]
从财务造假到实控人被立案调查,ST帕瓦风波不断,两年亏损近10亿
证券之星· 2025-08-06 05:28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问题 - 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之一、前董事长张宝因涉嫌职务侵占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 - 审计机构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出具否定意见 主要涉及与供应商交易价格不公允问题 累计多付工程及设备款1.8亿元[2] - 公司存在虚增营业收入、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虚增在建工程等问题 导致2023年年报及2024年各期报告信息披露不准确[2] - 张宝通过供应商及销售货款占用公司资金合计1.91亿元 按LPR利率计算本息合计达2.04亿元[3] - 截至2025年7月25日 公司仅收到张宝归还的占用款项3000万元[5] - 公司在2024年年报披露前频繁更换审计机构 先由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 三个月后又重新聘请天健[2][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9.54亿元(调整后) 同比下滑42.38% 归母净利润为-2.48亿元(调整后) 同比由盈转亏[6]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9.49亿元 同比下滑0.6% 归母净利润为-7.27亿元 同比亏损加剧[6] - 公司连续两年亏损金额合计达9.75亿元[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0.8亿元 同比下跌超72% 归母净利润为-0.56亿元 尚未走出亏损[9] 产品与经营状况 - 公司主要产品为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6] - 2024年三元前驱体销量为1.68万吨 同比增长37.94% 但产品单价同比下降24.05% 降至5.54万元/吨[7][8] - 核心产品出现亏本销售 单晶型NCM三元前驱体毛利率为-18.81% 多晶型NCM三元前驱体毛利率为-48.35%[8] - 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9.88% 同比减少20.29个百分点[8] - 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达4.2亿元 同比增长68.22%[8] 行业与产能状况 - 三元前驱体行业面临产能普遍扩张 竞争加剧并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9] - 公司2024年产能利用率仅为49.86%[9] - 首发募投项目"年产2.5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已于2024年8月建成结项 但在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新增产能消化存疑[9] 管理层变动 - 张宝已于2025年5月23日辞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5] - 公司董事会选举王宝良接任董事长一职 并聘任其担任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9] - 王宝良曾在2016年9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担任公司董事长[9]
豪门小说照进现实!34岁长子内斗43岁后妈!长子出局成老赖,公司市值蒸发超百亿
新浪财经· 2025-08-05 11:51
公司控制权变动 - 创始人郑永刚2023年2月突发疾病去世未立遗嘱或明确股权分配 引发继承权争议 [3] - 长子郑驹在郑永刚去世一个月后全票当选董事长 但继母周婷以子女监护人名分主张80%股权并提起诉讼 [3] - 2023年5月双方短暂和解 周婷当选董事 2024年11月郑驹辞任董事长 周婷接任 郑驹转任副董事长 [5] - 法院对郑驹持有的全部公司股票进行强制执行并将其列为失信执行人 宣告长子出局 [1] 财务表现恶化 - 2024年营业收入186.80亿元同比下降2.05% [5] - 净利润从2023年盈利7.65亿元骤降至2024年亏损3.67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147.97% [5] - 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主要因参股企业投资亏损约5.06亿元 资产减值损失约3.94亿元 母公司三项费用增加影响约3.68亿元 [5] - 市值从2023年四百多亿蒸发超二百亿至约200亿元 [3][5] 控股股东债务危机 - 控股股东杉杉集团2024年6月28日发生1963.91万元贷款利息逾期 [8] - 有息负债总额高达126.21亿元 其中短期债务120.37亿元 超过95%债务将在一年内到期 [8] - 2025年1月三家债权银行申请重整 2月25日法院正式裁定受理重整申请 [8] - 债务问题源于经济环境不佳、行业产能过剩、管理层不当及早期高杠杆扩张 [7] 股权结构变化 - 实控人方面持股因司法拍卖、可交债转股等原因持续下降 最新持股比例降至26.36% [10] - 自然人魏巍通过司法拍卖以每股8.42元总价1.09亿元取得1300万股股份 [10] - 控股股东重整可能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 [10] 业务经营状况 - 主营业务涵盖服装制造、锂离子电池材料及新能源汽车领域 [5] - 锂电池材料业务面临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下行压力 [7] - 公司强调与控股股东在资产、业务、财务等方面保持独立 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