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磷酸盐系正极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德方纳米跌2.01%,成交额1.2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960.61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2 01:5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2日盘中股价下跌2.01%至38.05元/股 成交1.27亿元 换手率1.30% 总市值106.61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960.61万元 其中特大单卖出227.20万元占比1.79% 大单买入1894.76万元占比14.93%同时卖出2628.17万元占比20.71%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3.17% 近5个交易日下跌8.36% 近20日上涨1.74% 近60日上涨15.23% [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4.83万户 较上期增加5.63% 人均流通股5210股减少5.33%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261.30万股(第五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25.42万股 [3] - 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A持股110.22万股(第九大股东) 减少2.75万股 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混合新进持股108.40万股(第十大股东)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8.82亿元 同比减少10.58% [2] - 归母净利润-3.91亿元 同比增长24.24%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07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75亿元 [3]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研发生产销售 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占比95.17% 其他业务占比4.83%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电池化学品 概念板块包括固态电池/锂电池/磷酸铁锂/宁德时代概念/新能源等 [1] - 成立于2007年1月25日 2019年4月15日上市 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市南山区 [1]
德方纳米涨2.02%,成交额2.2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21.2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9 02:4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9日盘中股价40.32元/股,较年初上涨9.33%,近60日涨幅达21.04%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21.27万元,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71%和1.59% [1] - 大单买卖金额分别为5804.12万元和5710.86万元,占比均超25% [1] 公司基本面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8.82亿元,同比下降10.58%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3.91亿元,但亏损额同比收窄24.24% [2] - 磷酸盐系正极材料贡献95.17%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占比4.83% [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达4.83万户,较上期增加5.63%,人均流通股减少5.33%至5210股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261.30万股,较上期减少25.42万股 [3] - 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混合新进十大股东,持股108.40万股 [3] 行业属性与分红记录 - 公司属于电力设备-电池-电池化学品行业,涉及固态电池、锂电池等概念板块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07亿元,近三年累计分红1.75亿元 [3] - 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A持股110.22万股,较上期减少2.75万股 [3]
德方纳米(300769):2025年中报业绩分析:锂价下跌拖累盈利,静待供需格局扭转
长江证券· 2025-09-17 05:1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8.82亿元,同比下降10.58% [2][4] - 归母净利润亏损3.91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4.29亿元 [2][4] - 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18.78亿元,同比下降23.31%,环比下降6.27% [2][4]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2.24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47亿元 [2][4] - 上半年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产量12.53万吨,同比增长8.51%,销量12.24万吨,同比增长15.78% [10] - 磷酸盐系产品收入36.64亿元,同比下降13.79%,毛利率-1.49%,同比提升0.43个百分点 [10] - 其他业务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139.38%,毛利率-12.98% [10] 业务运营与产品进展 - 负极材料出货量处于提升态势,受益于行业需求景气 [10] - 第四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已实现批量出货 [10] - 第五代高性能磷酸铁锂粉体压实密度达2.70~2.75g/cm³,极片压实密度超2.75g/cm³,处于中试量产阶段 [10] - 磷酸锰铁锂已建成11万吨年产能,第一代产品实现批量装车,第二代产品验证进展顺利 [10] - 补锂剂建成5000吨/年产能,已在快充、长寿命储能、半固态电池等领域实现订单交付 [10] 财务数据与现金流 - 2025年第二季度计提资产减值0.75亿元,信用减值冲回0.09亿元 [10] - 投资净收益0.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流入1.58亿元 [10] - 资本开支1.37亿元 [10] 未来展望与战略布局 - 铁锂出货有望回到上升通道 [10] - 通过自热蒸发液相合成法形成技术壁垒 [10] - 采用非连续石墨烯包覆与离子掺杂技术、碳纳米管与导电液技术实现电池升级 [10] - 积极布局废旧磷酸铁锂回收技术,形成产业闭环 [10] - 中期来看有望进一步支撑盈利 [10]
德方纳米(300769):受价格影响利润承压,高端铁锂研发顺利
华创证券· 2025-09-12 13:08
投资评级 - 强推(维持)[2] 核心观点 - 受价格影响利润承压 但高端铁锂研发顺利[2] - 2025年H1营收38.82亿元 同比-10.58% 归母净利-3.91亿元 同比亏损缩窄[8] - 主要产品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销量12.24万吨 同比增长15.78%[8] - 第四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出货量及占比稳步提升 第五代高性能磷酸铁锂材料进入中试量产阶段[8] - 磷酸锰铁锂产能11万吨/年 为目前最大产能 产品已实现批量装车[8] - 补锂增强剂产能5000吨/年 为全球首个量产正极补锂材料 已获独家定点项目并开始订单交付[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5.90/1.82/4.34亿元 对应PE分别为-20/64/27倍[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7613百万元 同比-55.1% 预计2025年9355百万元 同比增长22.9%[4]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338百万元 同比增长18.2% 预计2025年-590百万元 同比增长55.9%[4] - 2024年每股盈利-4.77元 预计2025年-2.11元 2026年转正为0.65元[4] - 2024年毛利率-4.6% 预计2025年回升至4.5% 2027年达12.7%[9] - 2024年ROE-24.1% 预计2025年-11.9% 2027年回升至7.8%[9] 产能与研发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1.02亿元 新增专利申请61项 新增授权专利32项[8] - 第五代高性能磷酸铁锂材料粉体压实密度达2.70-2.75g/cm³ 极片压实密度可达2.75g/cm³以上 处于行业领先水平[8] - 磷酸锰铁锂产品已实现批量装车 第二代更高性能产品验证进展顺利[8] - 补锂增强剂在快充、长寿命储能、半固态电池等领域逐步开始实现订单交付[8] 市场表现与估值 - 当前股价40.97元 总市值114.79亿元 流通市值103.15亿元[5] - 12个月内最高价49.00元 最低价22.47元[5] - 预计2025年市盈率-20倍 2026年64倍 2027年27倍[4] - 市净率维持在2.1-2.3倍区间[4]
德方纳米涨2.00%,成交额5.3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303.9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2 04:25
股价表现 - 9月12日盘中股价上涨2%至41.79元/股 总市值117.09亿元 成交额5.34亿元 换手率5.19%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303.98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1746.68万元 大单净流出600万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3.31%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2.25%/15.03%/33.86% [1] 公司基本面 - 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研发生产销售 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占比95.17% [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8.82亿元 同比减少10.58%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3.91亿元 但同比增长24.24% [2]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4.83万户 较上期增加5.63% [2] - 人均流通股5210股 较上期减少5.33% [2]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261.3万股(第五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25.42万股 [3] 机构持仓 - 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A持股110.22万股(第九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2.75万股 [3] - 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混合新进持股108.4万股(第十大股东) [3] - 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退出十大股东行列 [3]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07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1.75亿元 [3] 行业属性 - 申万行业分类为电力设备-电池-电池化学品 [1] - 概念板块涵盖固态电池/磷酸铁锂/宁德时代概念/锂电池/送转填权 [1]
德方纳米(300769) - 2025年9月1日-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02 13:38
财务与经营表现 - 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销量12.24万吨 同比增长15.78% [1] - 营业收入38.82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1亿元 亏损同比缩窄 [1] - 产品价格处于低位导致业绩承压 [1] - 期间费用同比下降 降本效益显现 [2] 产品与技术进展 - 第四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出货占比约20%-30% [5] - 第五代高性能磷酸铁锂材料进入中试量产阶段 适用于动力与储能领域 [6] - 第一代磷酸锰铁锂产品实现批量装车 第二代产品验证顺利 [2] - 补锂增强剂获独家定点项目增加 在快充/长寿命储能/半固态电池领域实现订单交付 [2][6] - 补锂增强剂在半固态及固态电池中添加比例为2%-5% [7] 产能与供应链 - 已建成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产能37万吨/年 调试中产能8万吨/年 [9] - 原材料采购以保障生产需求为主 灵活调整库存策略并实施期货套保 [3] - 加工费相对稳定 调整取决于市场供需关系 [10] 行业与市场展望 - 国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达80% 海外车企逐步切换磷酸铁锂电池 [13] - 全球储能市场需求爆发 北美/欧洲/中东/东南亚/南美市场快速增长 [13] - 反内卷政策促进行业良性竞争 协会提出抵制恶性价格竞争等四大措施 [4] 海外业务进展 - 与海外主流电池企业全面对接 市场需求逐步增加 [11] - 海外基地项目完成ODI备案及经营者集中审核 按计划推进中 [12] 可持续发展 - Wind ESG评级由"A"级提升至"AA"级 连续两年评级提升 [2] - 生产能耗与碳排放持续下降 [2]
德方纳米补锂增强剂出货量增超500% 子公司三次“引战”投后估值升至21.97亿
长江商报· 2025-06-12 23:30
德方创域增资扩股 - 德方纳米旗下控股子公司德方创域完成年内第三次增资扩股,投后估值攀升至21.97亿元 [1] - 三次增资投后估值分别为19.47亿元、20.97亿元、21.97亿元 [1] - 最新增资方包括国信资本、成都产投、芯云基金等具备国资背景的战略投资者 [2] 德方创域财务与业绩 - 截至2025年3月底,德方创域总资产11.39亿元,净资产4.02亿元 [3] - 2024年营收5019.43万元,净利润亏损1.31亿元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334.60万元,净利润亏损4451.64万元 [3] - 增资协议要求2025-2028年累计扣非净利润达标,否则触发回购条款 [3] 补锂增强剂业务表现 - 2024年德方创域建成5000吨/年补锂增强剂产能,较2023年增长300% [1] - 2024年补锂增强剂出货量同比增长超500%,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 [1] - 德方纳米2024年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产量23.66万吨(同比+15.31%),销量22.57万吨(同比+5.52%) [4] 德方纳米整体经营 - 2024年公司营收76.13亿元(同比-55.15%),净利润亏损13.38亿元(同比减亏)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0.04亿元(同比+5.90%),毛利率环比转正至0.30% [4] - 2024年研发投入2.48亿元,聚焦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及锂电生态材料创新 [5] 技术研发优势 - 公司自主研发的"自热蒸发液相法合成纳米磷酸铁锂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5] - 补锂增强剂技术处于行业前沿,持续推进新一代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等产品研发 [5]
德方纳米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20.04亿元 同比增长5.90%
证券日报网· 2025-05-06 10:4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13亿元 同比下降55.15%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3.38亿元 同比减亏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90%至20.04亿元 毛利率环比转正至0.30% [1] - 2024年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产量23.66万吨 同比增长15.31% 销量22.57万吨 同比增长5.52% [1] 经营压力与市场环境 - 2024年主要原材料锂源价格同比大幅下降 市场竞争加剧 [1] - 产品售价同比大幅下降 产品毛利降低 导致整体业绩持续承压 [1]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2024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2.48亿元 研发资源向关键方向聚焦 [2] - 围绕"一核、多元"业务布局 以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为核心进行全生态材料研发布局 [2] - 积极推进新一代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高性能添加剂等新产品的研发及量产 [2] 发展战略与行业展望 - 锂电行业未来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2] - 以"客户提升、原料降本、制造降本、性能溢价、服务增值"为五大战略支点 [2] - 聚焦"产品力""品质力""制造力""成本力""组织力"协同赋能主线 [2] - 系统化推进技术攻坚、流程优化与资源整合 持续夯实核心竞争力壁垒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