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消费

搜索文档
博道基金张建胜: 创新药投资“一眼见胖瘦”
证券时报· 2025-09-28 18:35
2025年港股市场表现亮眼,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领跑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博道基金基金经理张建胜 作为A+H两地布局的成长型基金经理,早在2024年一季度就提前布局、坚定加仓港股,他的投资逻辑 主要围绕估值性价比和结构变化展开。 张建胜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港股的整体估值并不算贵,后续或仍将受益于国内 经济企稳回升和美联储降息。得益于前瞻性的布局,他成功捕捉了本轮创新药板块的上涨行情。张建胜 坦言,从价值低估到估值修复阶段的投资相对容易把握,他将此形象地比喻为"一眼见胖瘦";但要获取 企业持续成长带来的红利,则需跨越更高的研究壁垒。 在景气度方面,针对A股的TMT公司,景气度的权重则相对会高一点。 左侧买左侧卖 作为拥有绝对收益思维的成长风格基金经理,张建胜的投资方法论可概括为三大核心特点:第一,风格 偏成长,组合持仓一直是成长风格的3个方向,包括高端制造、TMT和泛消费;第二,均衡投资,不押 赛道,单一行业(申万一级)持仓不超过25%;第三,自下而上,适度逆向,看重估值。 张建胜坦言自己不太擅长周期风格,偏稳定类的比如过去三四年表现比较好的红利,持仓也没有超过 10%。他表示,与其他的成长风 ...
市场回调下,前期弱势行业展韧性
南华期货· 2025-09-04 08:5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今日股市下行幅度放大,符合情绪回落、避险情绪升温思路,6月20日以来涨幅小的银行、泛消费、公用事业、交通运输走势有韧性,TMT领跌 [4] - 两市成交额维持在2.5万亿左右,股市三连阴后情绪谨慎,短期反弹压力大 [4] - 盘面空头力量不强势,沪深300指数20日均线形成支撑,股市预计短时间快速、大幅回调后回归震荡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回顾 - 今日股指放量下降,沪深300指数收盘下跌2.12%,两市成交额回升1801.71亿元,期指各品种均放量下跌 [2] 重要资讯 -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 - 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3] 策略推荐 期指市场观察 | 品种 | 主力日内涨跌幅(%) | 成交量(万手) | 成交量环比(万手) | 持仓量(万手) | 持仓量环比(万手) | | --- | --- | --- | --- | --- | --- | | IF | -1.88 | 21.4783 | 1.8541 | 29.8905 | 1.2436 | | IH | -1.51 | 10.143 | 1.5325 | 11.1522 | 0.8984 | | IC | -2.42 | 19.4079 | 2.7933 | 26.1202 | 1.6332 | | IM | -2.21 | 38.3239 | 4.4942 | 40.4746 | 0.5496 | [5] 现货市场观察 | 名称 | 数值 | | --- | --- | | 上证涨跌幅(%) | -1.25 | | 深证涨跌幅(%) | -2.83 | | 个股涨跌数比 | 0.72 | | 两市成交额(亿元) | 25442.57 | | 成交额环比(亿元) | 1801.71 | [6]
贝莱德:8月重点看好AI应用等四大投资机会
智通财经· 2025-08-07 13:24
8月份A股投资机会 - 基于中报质量加配银行等指数权重股 银行板块7月份回调后提供超额收益机会 [1] - AI应用成为后续重点关注方向 A1基建持续投入推动产业发展 [1] - 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存在事件驱动带来的投资机会 [1] - 泛消费行业内部出现高切低的结构性机会 [1] 7月份市场表现 - A股及港股市场经历普涨行情 A股呈现存量或减量资金博弈特征 [1] - 行业表现分化 "反内卷"和资源自主可控成为领涨板块 [1] 8月份市场催化剂 - 密集中报披露期可能带来超预期的自下而上投资机会 [1] - 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产业会议提供行业催化因素 [1] - 国庆节前重大庆祝活动形成事件驱动机会 [1] 宏观经济环境 - 7月份PMI数据显示股市可能受到基本面干扰 [1]
私募大佬赵军,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7-26 01:59
上半年市场回顾 - 上半年投资者风险偏好维持高位,内需、关税等宏观要素对市场影响呈现中性收敛趋势 [4] - 市场机会呈现"哑铃型"特征:一类是价值红利类资产(银行板块"一枝独秀"),另一类是新兴成长类资产(机器人、AI算力、新消费、创新药轮番表现) [4] - 经济处于底部企稳阶段:政府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但居民企业信心待恢复,股价企稳回升但CPI/PPI/房价未完全扭转,出口是主要需求拉动因素 [4] 投资方法论升级 - 构建自上而下的中观配置框架,与原有自下而上选股策略形成互补,提升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 [6] - 根据风险偏好和经济预期调整配置方向:风险偏好抬升时新兴成长类资产占优,风险偏好低时红利价值资产更受青睐 [7][8] 下半年三大结构性机会 - 优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估值切换+全球资金增配可能 [9] - 中国优势产业全球化:头部公司展现个股阿尔法机会 [9] - 科技自主可控:"卡脖子"领域国产替代+AI技术突破机遇 [9] 重点投资方向 - 泛消费领域:消费新趋势及出海机会 [10] - 科技板块:海外算力、国产算力及AI应用 [10] - 汽车行业:高端化、智能化、出海三大方向,新能源车产业链机会集中于头部企业 [10] 市场观察与反思 - 基本面边际改善+增量政策可能成为股价催化剂(如雅江电站、"反内卷"政策) [9] - 上半年错失部分机会(如创新药)源于认知差和短期定价与长期价值平衡不足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