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制造

搜索文档
多企业布局双赛道!和而泰等牵手摩尔线程与华为,推动产业智能化
搜狐财经· 2025-09-26 14:49
核心观点 - 多家企业在GPU算力与华为生态合作两大热门赛道深度布局 通过参股技术合作及供应链整合强化竞争力 推动产业链智能化和自主化发展 [1][3][5] GPU算力赛道布局 - 和而泰参股摩尔线程进入GPU赛道 对未来生产能力规划有重要作用 [3] - 初灵信息通过间接参股进入AI算力与运维领域 对摩尔线程有长远打算 [3] - 盈趣科技参股摩尔线程 在智能硬件制造领域能力突出 [3] - 浙大网新作为摩尔线程浙江省总代理 负责服务器和边缘计算等业务分销推进 [3] - 科华数据与摩尔线程及贵安新区共建智算中心 强化算力资源联系 [3] - 翰博高新将产品布局在摩尔线程适配需求中 满足多应用场景 [4] - 麦捷科技为摩尔线程提供关键磁性器件 融入算力服务器供应链 [4] 华为生态合作领域 - 和而泰与华为海思合作为多行业技术难题解决及联合研发奠定基础 [3] - 初灵信息作为华为生态组成部分 全资子公司在技术认证和产业联盟中作用重要 推动智能客服与大模型技术落地 [3] - 盈趣科技与华为合作紧密 为华为新能源车厂提供大量核心配件 [3] - 浙大网新与华为在信创与鸿蒙生态合作 推动产业升级和国产化替代 [3] - 科华数据为华为在相关领域的协同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3] - 翰博高新产品布局覆盖华为生态终端需求 [4] - 麦捷科技为华为提供基站电源及其他核心元件 具备多元协同能力 [4] 企业核心竞争力 - 和而泰在智能控制器领域领先 通过AI算法提升家电智能化水平 [3] - 初灵信息在大数据接入领域技术领先 布局完善 [3] - 盈趣科技专注于智能硬件制造 在智能家居与工业控制赛道制造能力强 [3] - 浙大网新在智慧城市和云服务领域表现突出 [3] - 科华数据在数据中心及清洁能源解决方案领域实力强劲 [3] - 翰博高新在车载显示和Mini-LED背光模组方面技术优势显著 [4] - 麦捷科技在电子元器件领域发展稳定 [4]
实益达:智能硬件制造业务主要系公司为品牌商提供工业级设备及新能源相关产品的工程测试等系列服务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5 09:43
公司业务结构 - 公司主要业务为智能硬件制造业务及智能终端产品业务 [1] - 智能硬件制造业务为品牌商提供工业级设备及新能源相关产品的工程测试、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系列服务 [1] - 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封装测试设备部件及相关产品、新能源领域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 [1]
佳禾智能(300793.SZ):越南生产基地上半年产能利用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
格隆汇· 2025-09-05 09:58
海外产能布局优化 - 越南生产基地上半年产能利用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 [1] - 公司主动优化生产布局 将更多订单转移至越南基地生产 [1] - 分散生产降低地缘政治对整体业务的潜在影响 [1] 成本与关税优势 - 越南工厂与国内工厂成本差距逐步收窄 [1] - 越南工厂在关税层面起到积极作用 [1] - 帮助公司更灵活应对部分地区贸易政策 降低关税因素影响 [1]
龙旗科技(603341.SH):与全球头部客户在AI眼镜充电盒等品类上展开合作
格隆汇· 2025-09-02 07:43
AI眼镜业务布局 - 公司在AI眼镜领域布局较早 与全球头部客户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1] - 上半年AIoT业务同比增长45% 主要驱动力来自AI眼镜高速增长[1] - 新承接国内头部互联网客户AI眼镜量产项目 持续拓展国内客户[1] 客户合作拓展 - 与全球头部客户合作范围持续扩展 包括AI眼镜充电盒等品类[1] - 除国内外头部客户外 其他客户拓展也在持续推进[1] 未来发展重点 - 将持续强化AI眼镜领域产品研发技术与制造工艺布局[1] - AI眼镜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增长的重要支撑点[1]
龙旗科技:股东苏州顺为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约1919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10:29
股东结构及减持计划 - 苏州顺为持有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约1919万股 占总股本4.09% [1] - 天津金米持有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约2322万股 占总股本4.95% [1] - 两机构为一致行动人 合计持股约4241万股 占总股本9.04% [1] - 苏州顺为拟减持不超过1919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不超过4.09% [1] 业务收入构成 - 智能手机产品收入占比70.44% [1] - AIoT产品收入占比16.68% [1] - 平板电脑收入占比9.55% [1]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3.33% [1] 市值数据 - 公司当前市值达216亿元 [1]
华勤技术:深耕研发与制造 锻造全球化运营能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8-29 00:54
公司发展历程 - 从2005年手机IDH模式起步,经历三次战略跃迁,构建"3+N+3"全球智能硬件生态平台,产品服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5][8] - 2012年凭借TD20、TD28等明星项目登顶全球智能手机ODM榜首,2013年拓展至平板电脑ODM业务,2014年进入亚马逊国际一线品牌供应链 [7] - 2024年数据业务营收突破200亿元,成为新核心业务,2025年第二季度个人电脑出货量创历史新高 [12][7] 战略演进路径 - 第一次跃迁:2008年从IDH转型ODM模式,延伸至运营、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多维度能力 [5][6] - 第二次跃迁:从单品类向多品类ODM扩展,2013年进入笔记本电脑赛道并持续投入,虽经历多年亏损但2025年实现显著增长 [7][8] - 第三次跃迁:向"3+N+3"全球智能产品平台进化,涵盖汽车电子、机器人、软件等新兴领域 [8][12] 研发与技术能力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29.6亿元,截至2024年底研发技术人员超16000人,占比近30% [9] - 成立Xlab实验室构建声学、光学、热学、射频等关键技术预研体系,形成ODMM能力矩阵(高效运营、研发设计、先进制造、精密结构件) [9][10] - 通过收购东莞华誉精密、南昌春勤精密等企业强化精密结构件自主生产能力,具备全产业链制造技术 [10] 制造与供应链优势 - 采用"积木式"模块化产线实现柔性生产,换型号时模块重组不停产 [10] - 构建国内核心制造基地与海外VMI(越南、墨西哥、印度)双供应体系,2024年印度、越南基地实现规模化量产 [11] - 研发与制造深度联动,工艺工程师从设计阶段介入提升效率与品质 [9] 全球化布局 - 2006年组建国际团队开启全球化,目前研发、制造、供应链全链条覆盖全球市场 [10][11] - 海外本地化工程能力持续建设,服务联想、三星、戴尔等全球头部客户 [10][11] 新兴业务发展 - 汽车电子业务经过三年发展亏损逐步收窄,正突破国内主流客户并拓展海外大客户 [13] - 2024年将机器人定位为三大新兴业务之一,收购清洁机器人公司并组建专业研发团队,计划2025年完成团队与模型机构建设 [12][13] - 数据业务2024年营收突破200亿元,预计2025年持续高速增长 [12]
深耕研发与制造 锻造全球化运营能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8-28 20:17
公司发展历程 - 从2005年手机IDH模式起步,首个完整年度即实现盈利 [2] - 2012年凭借TD20、TD28等项目登顶全球智能手机ODM榜首 [3] - 2024年数据业务营收突破200亿元,正式形成"3+N+3"业务布局 [7] 战略演进 - 经历三次战略跃迁:IDH→ODM(2008年)、单品类→多品类ODM、多品类ODM→"3+N+3"全球智能硬件平台 [2][3][4] - 笔记本电脑业务持续投入至2022年底亏损,2025年Q2出货量创新高 [3] - 通过收购东莞华誉精密、南昌春勤精密强化精密结构件自主生产能力 [6] 研发与技术能力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9.6亿元,2024年底研发技术人员超16000人(占员工总数近30%) [5] - 成立Xlab实验室构建声学/光学/热学/射频等技术预研体系 [5] - 研发制造深度联动:研发/运营/制造团队物理协同,工艺工程师提前介入设计阶段 [5] 制造与供应链优势 - 创新"积木式"产线实现柔性生产,模块化单元组合支持快速换型 [5] - 构建国内核心制造基地+海外VMI(越南/墨西哥/印度)双供应体系 [6] - 2024年印度、越南制造基地实现规模化量产交付 [6] 全球化布局 - 2006年组建国际团队启动全球化,现已覆盖研发/制造/供应链全链条 [6] - 产品服务惠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新兴业务拓展 - 汽车电子业务经过三年发展亏损额逐步收窄,积极突破海内外主流客户 [8] - 2024年底将机器人定位为三大新兴业务之一,收购清洁机器人公司加速发展 [7] - 计划2025年完成机器人研发团队搭建及模型机构建设 [8]
华勤技术(603296):多元业务协同发力,业绩高速增长
华安证券· 2025-08-28 09:2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9]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39.39亿元,同比增长113.06%,归母净利润18.89亿元,同比增长46.30% [4] - 多元业务协同发力,智能终端、高性能计算、AIoT及汽车电子业务均实现高速增长 [5][6][7][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3亿元、46.5亿元、54.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3.87元、4.57元、5.32元 [9][11] 业务表现总结 - 智能终端业务收入268.02亿元,同比增长116.44%,智能穿戴产品发货量高速增长且居行业领先地位 [5] - 高性能计算业务收入506.29亿元,同比增长128.22%,在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及数据产品领域均实现突破 [6] - AIoT业务收入33.15亿元,同比增长79.89%,覆盖智能家居、XR及游戏产品等多品类硬件 [7] - 汽车电子业务收入10.40亿元,同比增长62.49%,在智能座舱、显示屏及智驾模块实现技术突破 [8]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1512.79亿元(同比增长37.7%),2026年1801.82亿元(同比增长19.1%),2027年2011.48亿元(同比增长11.6%) [11] - 预计2025年毛利率稳定在9.1%,ROE维持在14.7%-14.8%区间 [11]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E为24.8倍,2026年降至21.0倍,2027年进一步降至18.0倍 [9][11] 市场与战略 - 公司通过"3+N+3"产品布局构建稳健矩阵,在AI PC、XR、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具备技术及客户优势 [5][6][7][8] - 穿戴产品受益于AI及空间计算技术发展,出货量有望持续增长;AI服务器业务与国内云厂商深度合作 [5][6] - 汽车电子业务突破新势力车企客户,形成JDM及CM双模式并逐步产生规模效应 [8]
通达宏泰发盈喜 预期中期纯利净额约520.4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 2025-08-19 13:49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为5020.6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118.1万港元增长137% [1]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纯利净额约为520.4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亏损净额约为2367.4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 [1] 业务发展 - 收入增长主要源于新推出的机器人吸尘器外壳业务带动销售订单增加 [1] - 公司通过优化业务策略和提高资源运用率控制成本,改善整体毛利率 [1] 其他影响因素 - 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减少对盈利改善产生积极影响 [1] - 人民币升值带来汇兑收益增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