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

搜索文档
市场监管总局:罗马仕、安克、小米召回充电宝共计135万余件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5 09:04
充电宝产品召回事件 - 深圳罗马仕科技 安克创新科技 小米通讯技术三家公司的充电宝产品因安全隐患实施召回 涉及数量共计135万余件[1] - 市场监管总局针对多起自燃事故成立充电宝召回督导组 组织11个省(市)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线索排查和缺陷调查[1] - 总局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召回规定 加大线上召回监管力度 要求电商平台和生产企业履行线上召回主体责任[1] 召回实施与监管措施 - 总局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召回计划 协调快递公司提供上门收件服务 规范召回产品无害化处理流程[2] - 针对罗马仕公司资金短缺导致的退款排队问题 总局协调相关部门帮扶 目前已实现动态清零[2] - 下一步将通过消费者投诉等渠道对充电宝企业进行全覆盖缺陷线索排查 对隐瞒缺陷行为严格依法处置[2] CCC认证监管加强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规 在认证模式中增加获证前工厂检查和获证后飞行检查频次 样品改为生产现场抽样[3] - 认证"回头看"期间 相关机构已暂停充电宝锂电池企业CCC认证证书近9000张 撤销证书600余张[3] - 通过CCC认证联网核查机制向电商平台通报证书异常信息 目前已拦截相关链接约8万个[3]
罗马仕等三大充电宝品牌召回超135万件,退款总金额达1.1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25 08:54
9月25日,据报道针对今年以来多起充电宝自燃事故,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启动专项督导行动,推动罗马仕、安克创新、小米等企业主动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 产品,目前涉及数量已超过135万件。 官方数据显示,罗马仕累计召回16.7万件,退款金额达2283.7万元;安克创新召回56.5万件,退款8566.4万元;小米召回1.7万件,退款270万元。针对罗马仕 因保证金不足导致消费者退款延迟的情况,监管部门已协调相关资源予以支持,排队退款问题已全部清零。 此次督导行动还包括对产品认证环节的全面排查。目前,已暂停近9000张CCC认证证书,撤销600余张,并通过联网核查机制向主要电商平台定期通报,推 动下架不合规产品约8万个链接。同时,监管部门要求平台不得继续销售带有已撤销或暂停CCC认证标识的产品。 ...
市场监管总局:督导罗马仕等三家公司召回充电宝超70万件
新浪财经· 2025-09-25 08:24
市场监管行动 - 市场监管总局成立充电宝召回督导组赴广东江苏等地督导 并组织11个省(市)开展线索排查缺陷调查和召回工作[1] - 市场监管总局暂停充电宝锂电池企业CCC认证证书近9000张 撤销证书600余张[2] - 通过CCC认证联网核查机制向电商平台通报证书异常信息 电商平台共拦截相关链接约8万个[2] 企业召回情况 - 三家科技公司决定召回存在安全隐患充电宝产品 涉及数量共计135万余件[1] - 罗马仕公司累计召回充电宝16.7万件(占召回总量34.1%) 退款金额2283.7万元[1] - 安克创新公司累计召回56.5万件(占召回总量78.7%) 完成消费者退款8566.4万元[1] - 小米公司累计召回1.7万件(占召回总量12%) 完成消费者退款270万元[1] 企业运营状况 - 罗马仕公司因资金短缺导致消费者排队登记退款 经协调后现象已全部动态清零[1] - 罗马仕声明公司运营团队主要成员在岗 产品召回及售后服务系统持续运转[3][4] - 罗马仕微信服务号设有专门召回板块 可查询召回产品范围和退款进度[4] 监管后续措施 - 市场监管总局将通过消费者投诉等渠道对充电宝企业进行全覆盖缺陷线索信息排查[2] - 督促企业对确认存在缺陷产品做到应召尽召 对违反规定企业严格依法依规处置[2]
市场监管总局:罗马仕、安克、小米135万余件充电宝存安全隐患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08:03
召回行动概况 - 市场监管总局督导深圳罗马仕 安克创新和小米公司召回存在安全隐患充电宝产品共计135万余件[1] - 罗马仕公司累计召回充电宝16.7万件占召回总量34.1% 退款金额2283.7万元[1] - 安克创新公司累计召回56.5万件占召回总量78.7% 完成消费者退款8566.4万元[1] - 小米公司累计召回1.7万件占召回总量12% 完成消费者退款270万元[1] 监管措施执行 - 市场监管总局督促电子商务经营者和生产企业履行线上召回主体责任 发挥网络召回方便快捷作用[2] - 协调企业选择固定合作快递公司为退货渠道不畅消费者提供上门收件服务[2] - 规范召回产品无害化处理流程 指导消费者对移动电源无害化处理后直接退款无需寄回[2] - 帮扶罗马仕公司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消费者排队登记退款现象已全部动态清零[2] CCC认证监管强化 - 市场监管总局印发新规增加获证前初始工厂检查和获证后飞行检查频次 型式试验样品由企业送样调整为生产现场抽样[3] - 认证机构在"回头看"期间暂停充电宝锂电池企业CCC认证证书近9000张 撤销证书600余张[3] - 将充电宝领域纳入CCC认证从业机构2025年"双随机 一公开"检查范围[3] - 通过CCC认证联网核查机制向电商平台通报证书异常信息 目前已拦截相关链接约8万个[4] 行业技术帮扶 - 组织认证检测标准化机构在广东江西等产业聚集地开展认证政策和标准要求宣贯解读[4] - 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服务 推动生产企业整体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提升[4]
罗马仕、安克、小米,已召回充电宝超70万件
第一财经· 2025-09-25 07:55
市场监管行动 - 市场监管总局成立充电宝召回督导组赴广东、江苏等地督导 并组织11个省(市)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线索排查、缺陷调查和召回工作 [1] - 市场监管总局协调相关部门帮扶罗马仕公司应对网店保证金不足问题 实现消费者排队登记退款现象全部动态清零 [1] - 市场监管总局组织认证机构对已获CCC认证的充电宝、锂电池产品深入排查 暂停近9000张CCC认证证书并撤销600余张证书 [2] - 市场监管总局通过CCC认证联网核查机制向电商平台通报证书异常信息 督促下架涉事产品并拦截相关链接约8万个 [2] - 市场监管总局将通过消费者投诉等渠道对充电宝企业进行全覆盖缺陷线索排查 并依法处置隐瞒缺陷或召回不力的企业 [2] 公司召回情况 - 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决定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充电宝产品 涉及总量135万余件 [1] - 罗马仕公司累计召回充电宝16.7万件(占召回总量34.1%) 退款金额2283.7万元 [1] - 安克创新公司累计召回56.5万件(占召回总量78.7%) 完成消费者退款8566.4万元 [1] - 小米公司累计召回1.7万件(占召回总量12%) 完成消费者退款270万元 [1]
连环爆,安克再召回48万个充电宝,创始人3小时访谈只字未提
36氪· 2025-09-25 04:10
召回事件概述 - 美国CPSC公告召回约48.1万个安克移动电源 因存在火灾和烧伤隐患 已收到33起火灾和爆炸事故报告 包括4人轻度烧伤和1起严重财产损失 [1] - 公司回应称此次召回与6月国内召回属同一批次 因流程原因美国CPSC延迟发布 [1] - 2025年6月以来累计召回充电宝235.2万个 若全额退款可能导致经济损失4.32亿至5.57亿元 [1][4][6] 召回产品详情 - 6月召回115.8万个PowerCore 10000型号A1263充电宝 涉及19起火灾报告 包括2起轻微烧伤和11起财产损失 [4] - 国内同期召回71.3万个基础款移动电源 涉及型号包括A1642(14,327件)、A1647(134,854件)、A1652(109,450件)等7个型号 [4][6] - 最新召回48.1万个充电宝 型号与国内召回一致(A1647/A1652/A1257/A1681/A1689) 售价30-50美元 [1][7] 财务影响 - 三次召回涉及销售额:115.8万个约2.23亿元(27美元/个)、71.3万个1.06-1.63亿元(149-229元/个)、48.1万个1.03-1.71亿元(30-50美元/个) [6]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28.67亿元(同比+33.36%) 净利润11.67亿元(同比+33.8%)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1.32亿元(同比暴跌234.58%) [9] - 存货余额52.95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20.61亿元(增幅63.73%) 现金流恶化主因提前备货支付及职工现金增加 [9][10] 管理与企业响应 - 公司承认问题源于电芯供应商私自更改核心材料 已终止与该供应商合作并切换供应渠道 [6] - 建立全链路电芯监测体系 包括组建专家团队、建设检测实验室及大数据生产监控平台 [6] - 提供三种补偿方案:全额退款、升级换购或订单金额+50元代金券 并通过多渠道推进召回流程 [6] 管理层动态与战略调整 - 9月新增董事会秘书彭文婷(原投行业务背景)及首席营销官贾净东(原vivo品牌高管) 反映公司强化资本运作与市场营销意图 [9][10] - 创始人阳萌在3小时访谈中未提及召回事件 其管理风格强调赋权业务单元 被指可能导致质量监管缺失 [12][13] - 行业竞争加剧:华为、小米充电宝销量提升 倍思、绿联以低价抢占海外市场份额 [10] 市场反应与风险 - 亚马逊平台已下架相关召回型号产品 [1] - 高存货规模若无法快速出清可能引发减值风险 叠加召回事件对品牌形象的负面影响 [10] - 轻资产模式对供应商管理存在缺陷 需优化质量监管体系以应对行业快速迭代特性 [13]
连环爆! 安克再召回48万个充电宝,创始人3小时访谈只字未提 | BUG
新浪科技· 2025-09-25 00:29
产品召回事件 - 美国CPSC宣布召回约48.1万个充电宝 因存在火灾和烧伤隐患 已收到33起火灾和爆炸事故报告 其中4人轻度烧伤 1人严重财产损失 [2] - 今年6月美国CPSC曾召回115.8万个PowerCore 10000型号充电宝 当时收到19起火灾报告 包括2起轻微烧伤和11起财产损失 [3] - 国内6月同步召回71.3万个充电宝 国内外三个月累计召回235.2万个产品 [3][5] 财务影响 - 召回产品若全额退款 将导致4.32亿至5.57亿元经济损失 其中美国召回产品销售额约2.23亿元(115.8万个/27美元) 国内召回销售额1.06-1.63亿元(71.3万个/149-229元) 最新召回销售额1.03-1.71亿元(48.1万个/30-50美元) [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28.67亿元同比增长33.36% 净利润11.67亿元同比增长33.8% 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1.32亿元 同比暴跌234.58% [6][7] - 存货余额52.95亿元 较上年末32.34亿元增加20.61亿元 增幅达63.73% [7] 管理运营 - 近期发生高管变动:彭文婷正式出任董事会秘书 原vivo高管贾净东出任首席营销官 反映公司加强资本运作和市场营销的意图 [6][7] - 创始人阳萌在3小时访谈中未提及召回事件 其管理风格偏好构建体系而非深入业务细节 采用联邦式赋能模式 [9][10] - 召回原因为电芯供应商私自更改核心材料 暴露轻资产模式存在质量监管缺失和供应商管理问题 [10] 行业竞争 - 充电宝行业面临华为 小米等品牌销量提升 倍思 绿联以低价抢占海外市场份额 公司市场份额正被蚕食 [7] - 高存货规模若无法快速出清可能引发存货减值 进而影响利润表现 [7]
安克硬刚小米,钱不够用了
36氪· 2025-08-20 08:46
安克创新香港二次上市计划 - 计划最早于2026年初在香港二次上市 目标融资约5亿美元 [2] 充电宝行业危机事件 - 民航局发布禁令 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 标识不清晰或被召回型号的充电宝登机 [3] - 罗马仕经历停工停产 关闭旗舰店 创始人变更的休克式崩塌 [3] - 罗马仕召回三个型号共计49.1745万台产品 [21] - 安克创新全球累计召回超过186万台产品 其中美国115.8万台 国内71.3万台 [25] - 安克创新收到19起火灾和爆炸报告 造成超过6万美元财产损失 [25] - 行业危机源于供应商安普瑞斯违规替换电池阴极与阳极间隔膜原材料 [16][18] 安克创新商业模式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专注于研发 品牌和销售 不做制造 [7][11] - 主营业务毛利率从2021年的35.72%稳步增至2023年的43.54% [11] - 2024年营收247.1亿元 净利润21.14亿元 [11] - 2024年奖金分红高达8亿元 年收入破百万员工数量从2022年209人激增至494人 [25] - 2023年公司人均薪酬约47.61万元 [25] - 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21.75%持续攀升至2024年44.92% [37] - 2025年一季度经营现金流净流出2.88亿元 [37] - 存货规模从2022年14.8亿元增至2024年32.34亿元 [37] 供应链调整与战略合作 - 终止与安普瑞斯的合作 [36] - 与全球电芯行业龙头宁德新能源达成战略合作 采购首批4500万片高密度电芯 [37] - 安普瑞斯74张3C证书均被认证机构暂停或撤销 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已封存其所有锂电池产品 [36]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在罗马仕 安克产品全网下架期间 小米充电宝搜索量暴涨300% [30] - 2025年京东618战报显示 小米旗下酷态科在充电宝品类成交额排名第一 小米主品牌33W充电宝位列最受欢迎单品榜首 [30] - 罗马仕于8月12日在招聘网站挂出礼品渠道销售及工业设计顾问等新岗位 [29]
充电宝新规实施首日,部分商家紧急出售无3C认证充电宝
凤凰网财经· 2025-08-16 14:32
3C认证新规实施 - 8月15日起所有未获3C认证的充电宝、锂离子电池及相关产品不得继续生产、进口或销售 [6] - 新规允许已颁发的有效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通过到期换证、产品变更等方式自然过渡 [6] - 民航局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或标识不清晰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7] 电商平台与线下市场对比 - 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在售充电宝几乎全部显著标注"3C认证"标识 [7] - 线下华南电子产品市场主流充电宝已带3C标识,但仍有少量无认证产品折价出售 [7] - 带3C标识的充电宝定价集中在50-100元区间,低于30元的低劣产品数量大幅减少 [8] 价格与成本分析 - 10000mAh充电宝:带3C认证产品售价近100元,无认证产品仅40元 [9] - 商家透露3C认证与非认证产品的实际成本差距约10元 [9] - 假3C认证充电宝进货价约45元,比真认证产品低15元 [10] - 行业测算显示优质电芯成本超40元,充电宝基础物料清单成本通常约60元 [10] 行业竞争与安全隐患 - 行业价格内卷导致主流产品价格从100元以上降至50元以下区间 [11] - 部分厂商为压缩成本使用廉价含杂质正极材料,导致电芯过热等安全隐患 [11] - 假3C认证产品通过模糊标注型号、生产厂家等关键信息混入市场 [10]
充电宝告别“白菜价”,多花的几十元是智商税还是救命钱?
搜狐财经· 2025-08-16 12:49
行业变革背景 - 充电宝行业正经历由安全新规主导的深刻变革,最直观体现是价格上涨 [3] - 3C认证全面实施后,未取得认证的充电宝不得生产、进口或销售 [4] - 新规出台背景是充电宝安全事故频发,多与使用劣质电芯的"三无产品"有关 [4] 3C认证影响 - 3C认证覆盖从原材料筛选到成品组装的全流程,要求企业确保设备、工艺和原材料质量 [6] - 全国已有36561张充电宝CCC证书涉及539家企业,锂电池有27167张证书涉及1047家企业 [6] - 单款产品检测费需2-3万元,认证周期至少3个月,企业还需投入研发和产线改造 [6] - 新规实施后行业淘汰约30%劣质产能,电芯成本从1-2元升至40-50元 [6] 产品结构变化 - 电芯是充电宝核心部件,正极材料占电芯成本30%-40% [7] - 合规高规格电芯单颗成本达40-50元,较此前1-2元成本提升数十倍 [7] - 低价电芯可能使用杂质含量高的次品材料,易引发微短路和局部过热 [7] 市场价格变动 - 10000mAh充电宝价格从60多元涨至89元,合理价格区间为80-130元 [3][10] - 30元以下无3C标识充电宝几乎消失,50-100元合规产品成为主流 [9] - 商户预计销量将增加约三分之一,电商平台销量靠前产品达几十万个 [9] 市场格局演变 - 中小厂商面临原材料、认证和生产成本全线上涨压力,部分低质产能被淘汰 [12] - 技术实力雄厚的头部品牌因认证抢得先机,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12] - 行业正朝着更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市场变得更健康安全 [12] 消费者行为 - 消费者更关注产品安全性,愿意为合规产品支付溢价 [3] - 电商平台所有充电宝产品都将"3C认证"标注在显眼位置 [9] - 消费者需认准白色底黑色图案的菱形3C标志,而非简单贴纸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