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息
icon
搜索文档
大盘进入瓶颈期,板块轮动有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9-20 06:18
本周A股市场继续高位震荡,主要指数本周涨跌分化,上证指数周K线收阴,深证成指和创业板继续收阳。 无论是涨是跌,大盘都出现疲态,盘中出现较为剧烈的震荡,经过持续上涨后,大盘似乎进入一个瓶颈期,因为科技股涨幅过大,继续大涨难度很大。 好在还有不少估值合理的板块,板块轮动还会带来新的机会。 PART.01 周四大盘再次大幅震荡 上证指数周K线图 上证指数在3900点遇阻并且发生剧烈震荡,周四最为典型,盘中最高上摸3899.96点,距离3900点咫尺之遥,是本周最高点也是本轮行情新高。大盘没有 冲破3900点反而掉头向下,午后大盘跳水,上证指数最低跌至3801点,是本周最低点,勉强守住3800点后尾盘有所回升,最终报收3831.66点,当天下跌 44.68点,跌幅1.15%。上下波动近百点。 深证成指周K线图 深市周四同样大幅波动,深证成指盘中先是创出13328.1点本轮行情新高,随后跳水大幅下跌,最低跌破13000点大关跌至12915.97点,上下波动412点,尾 盘回升收复13000点大关报收13075.66点,当天跌幅1.06%。周五微跌报收13070.86点。尽管连续2天下跌,但由于本周前3天涨幅较大,这样, ...
我国科技创新实现多项全球第一!“十五五”该怎么做?一文读懂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0 01:32
多个世界第一!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8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部系统介绍了五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的亮眼成绩。 我国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10 1科技投入持续增加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2基础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 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70%,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 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3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 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能力不断提升,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培育成长。 4区域科技创新呈现良好态势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支撑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深圳-香港-广州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成渝、武汉、西安区域科创 中心建设加快推进。 5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跻身世界前10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新质 ...
数读“十四五”答卷︱世界第一、全球领先!一组数据看我国科技事业历史性成就
央广网· 2025-09-19 02:39
9月18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并答记者 问。会上介绍,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戳图!一组数据看我 国科技事业历史性成就! 0 0 0 0 0 STAT t 库看 CFI · Trick 我国科技事业 历史性成就! 亚网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IDH IHANDI 0 g 0 .00 ALO OL 2020年增长4 さ YO ; 研发投入强度达 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 世界第 o 型 下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 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闻网 umumi REFERES 日-- 付不小于 NI 000 r Re 7 FSI K 发投入2000强,占上榜企业比重为26.2% 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较2020年增 83%。 电脑 lə 0 11 5202 基础研究经费达 4 增长超70%,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 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E 平国 ...
“京华号”深挖隧道、“梦想”号大洋钻探 我国核心技术攻关成果显著
央视新闻· 2025-09-19 02:39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天(18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 术攻关和成果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科技部部长 阴和俊:在人工智能领域,国内涌现出多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通用大模型,部分模型准确率突破95%,打造百余个标杆应用场景。在人形机 器人方面,整机技术实现突破,多模态感知、大脑-小脑模型等关键技术取得进展,为未来万亿级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脑机接口领域,已帮助截 瘫患者开始站立行走,盲人恢复光感;国产脑起搏器已实现全面商用,成为人口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高端装备领域,我国自主研发"京华号"16.07米超大直径盾构机、自主设计建造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先进制造 领域,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赋能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迈进,我国"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占比超40%。科技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在信息 领域,我国已建成约460万个5G基站。在新能源领域,持续打破光伏晶硅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光伏、风电新增装机连续4年超过1亿千瓦;全国新能源汽车 累计销售 ...
向新向上!透过“硬核”数据看“十四五”期间我国核心技术攻关成果显著
央视网· 2025-09-19 01:27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称:"在人工智能领域,国内涌现出多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通用大模型,部分模型准确率突破95%,打造百余个标杆 应用场景。在人形机器人方面,整机技术实现突破,多模态感知、大脑—小脑模型等关键技术取得进展,为未来万亿级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 基础。在脑机接口领域,已帮助截瘫患者开始站立行走、盲人恢复光感;国产脑起搏器已实现全面商用,成为人口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新引 擎。" 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高端装备领域,我国自主研发"京华号"16.07米超大直径盾构机、自主设计建造首艘大洋钻探船"梦 想"号。在先进制造领域,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赋能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迈进,我国"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占比超40%。科技 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在信息领域,我国已建成约460万个5G基站。在新能源领域,持续打破光伏晶硅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光伏、风电新 增装机连续4年超过1亿千瓦;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为全球减碳目标作出中国贡献。未来产 业方面,我国超前布局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8日举行"高质 ...
科技部将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北京商报· 2025-09-18 16:34
科技创新成就 - "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 占比超40% 累计79座[3][4] - 5G基站建成约460万个 技术和用户数全球领先[3]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5] - 光伏风电新增装机连续4年超过1亿千瓦[5]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50万家[1] 前沿技术突破 - 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达国际先进水平 部分模型准确率突破95% 打造百余个标杆应用场景[5] - 人形机器人实现整机技术突破 多模态感知等关键技术取得进展 在汽车制造等领域加速落地[5] - 脑机接口技术帮助截瘫患者站立行走 盲人恢复光感[5] - 国产脑起搏器实现全面商用 在8个国家400家医院开展植入 临床帮助3万名帕金森病患者[5] - 超大直径盾构机突破单月掘进542米新纪录 实现无扰动施工[3] - 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最大钻深达1.1万米[3] 未来发展规划 -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布局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1][6] - 加快建设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已建立89个[7]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大规模应用[6] -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培养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6]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联动[6] - 建设开放创新生态 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6]
见证历史,中国“灯塔工厂”全球霸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13:57
研发投入与基础研究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48% [1] - 研发投入强度达2.68% 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1] -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1] - 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 较2020年增长超70% [1] - 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 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全球第一 [1] 高端装备与先进制造 - 超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实现单月掘进542米新纪录 实现无扰动施工 [4] - 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最大钻深达11000米 [4] - 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赋能智能制造 "灯塔工厂"数量全球占比超40% [4] - 大型露天矿机器人运输装卸系统实现3000台级规模化应用 [4] 信息技术与新能源产业 - 建成约460万个5G基站 技术和用户数全球领先 [6] - 光伏晶硅电池效率持续打破世界纪录 光伏风电新增装机连续4年超1亿千瓦 [6] - 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 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6] 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 - 多个通用大模型达国际先进水平 部分模型准确率突破95% [6] - 打造百余个标杆应用场景 [6] - 人形机器人实现多模态感知等关键技术突破 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等领域加速落地 [6] - 脑机接口帮助截瘫患者站立行走 国产脑起搏器在8个国家400家医院应用 累计帮助3万名帕金森患者 [3][6] 农业科技与装备 - 分子设计育种技术育成小麦、玉米等重大品种 实现抗病抗旱与丰产性协同提升 [8] - 创新梯田水稻、丘陵玉米等智能装备 研制大马力动力换档拖拉机填补国内高端装备空白 [8] 交通装备与基础设施 - CR450动车组运营时速达400公里 [9] - C919累计获得国内外订单超1000架 [9] - 川藏铁路开创极端复杂环境下的建造技术体系 [9] 医疗健康创新 - 全球首款5.0T全身扫查磁共振装备大幅降低检查成本 [10] - 全球首个实体瘤双抗药物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10]
美国8月非农“大爆冷” 巩固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
智通财经· 2025-09-05 13:37
就业数据表现 - 8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22,000人 远低于经济学家预期的75,000人 [1][2] - 失业率上升至4.3% 创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 [1] - 平均时薪环比增长0.3% 符合市场预期 [2] 历史数据修正 - 6月就业人数出现自2020年以来首次下降 [1] - 5月和6月数据合计下修258,000人 创2020年以来最大幅度下修 [3] - 过去三个月平均就业增长仅29,000人 [3] 行业就业分布 - 就业增长集中在医疗保健、休闲和酒店业 [2] - 信息、金融活动、制造、联邦政府和商业服务等行业出现大幅岗位下降 [2] 市场反应 - 利率互换显示市场预期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达98% [4] - 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8个基点至3.5% 10年期下跌6个基点至4.1% [3] - 标普500指数期货小幅走高 [3] 政策预期 - 市场预计未来12个月将累计降息142个基点 [4] - 就业数据强化了美联储放松货币政策的预期 [3]
上海出台重磅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
中国经济网· 2025-08-05 03:56
政策支持措施 - 上海市政府出台《若干措施》共三个方面9条举措 旨在激发企业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活力 通过政府引导和服务保障助力科技企业提升创新发展深度和厚度 [1] - 政策通过财政补助 经费配套 税收优惠等方面强化基础研究保障 同时赋予企业更大决策权 支持使用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2] - 上海市教委深化设立"协调创新中心" 上海市国资委发起成立"启源公益基金会" 均对企业研发活动提供支持 [2] 基础研究投入现状 - 2024年上海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11%左右 [1] - 2021年上海市科委设立基础研究"探索者计划" 通过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将产业界工程需求转化为基础科学问题 [1] - "探索者计划"合作企业从最初2家拓展至22家 覆盖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 信息 航空 先进材料等多个领域 [1] 企业参与机制 - "探索者计划"发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 推动产业需求与基础研究融通 [1] - 政策鼓励企业立足长远投身创新创业 全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根基 [2]
既“授企以鱼”又“授企以渔” 上海一揽子措施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
中国新闻网· 2025-08-04 15:58
上海市基础研究支持政策 - 上海市发布《若干措施》9条政策 通过财政补助 经费配套 税收优惠等方式强化企业基础研究保障 提高社会投入动力[1] - 基础研究投入达1亿元/年以上的企业可获得一次性财政补助1000万元[2] - 2024年上海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为11% 高于全国6.91%平均水平 但低于国际创新型城市15%普遍水平[1] 探索者计划实施成效 - 探索者计划通过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 将产业界工程需求转化为基础科学问题 寻求高校及科研院所解决方案[2] - 计划合作企业从2021年最初2家扩展到22家 覆盖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 信息 航空 先进材料等多个领域[2] - 企业反馈该计划不仅降低基础研究成本 还拓展产学研合作资源 帮助高校科研院所了解企业实际关注问题及产业化痛点[2] 基础研究战略定位 - 基础研究被定位为科学体系源头和技术问题总机关 是科技创新发展重要环节[1] - 政策强调"授企以渔" 赋予企业更大基础研究决策权 支持使用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1]